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連翹解毒丸治蕁麻疹
擴展閱讀
皮膚黑男棕色頭發好看 2024-07-08 18:51:30
水痘可以鹽 2024-07-08 18:51:30
蕁麻疹怎麼能徹底治根 2024-07-08 18:47:37

連翹解毒丸治蕁麻疹

發布時間: 2024-07-05 19:31:53

1. 榪炵繕璐ユ瘨涓哥殑鍔熸晥鏄浠涔

1銆佽繛緲樿觸姣掍父錛屽叿鏈夋竻鐑瑙f瘨錛屾暎椋庢秷鑲跨殑鍔熸晥銆備富瑕侀拡瀵逛復搴婅韓浣撴偅鏈夎剰鑵戠Н鐑銆侀庣儹銆佹箍姣掑紩璧風殑鐤鐤$柧鐥咃紝浠ュ強灞閮ㄧ粍緇囩孩鑲跨柤鐥涖佸彂鐑銆侀庢箍銆佺毊鐤廣佺毊鑲ょ槞鐥掋佸ぇ渚誇究縐樼殑鐥囩姸錛岄兘鍙浠ラ氳繃榪炵繕璐ユ瘨涓歌繘琛屾不鐤椼傚逛簬鎮f湁鑽ㄩ夯鐤逛互鍙婄毊鑲ょ儹鐩涘嚭鐜扮殑鐨鑲ょ槞鐥掕〃鐜幫紝鍚屾椂鍙浠ラ厤鍚堟姉緇勭粐鑳鴻嵂鍜岀涢庢㈢棐鑽鐗╄繘琛屾不鐤楋紝姣斿傝偆鐥掗楃矑鎴栬呮姉榪囨晱鑽鐗╋紝姣斿傛隘闆蜂粬瀹氥傚逛簬韜浣撴湁娑﹁偁閫氫究錛屼績榪涜吂娉葷殑浣滅敤錛屾墍浠ュ簲鐢ㄦ椂瑕佸瘑鍒囪傚療鑲犻亾鐨勫弽搴斻
2銆佽繛緲樿觸姣掍父錛屼腑鍖繪柟鍓傚悕銆傚嚭鑷銆婂寳浜甯備腑鑽鎴愭柟閫夐泦銆嬨傚叿鏈夋竻鐑瑙f瘨錛屾暎椋庢秷鑲誇箣鍔熸晥銆備富娌葷柈鐤″垵璧鳳紝綰㈣偪鐤肩棝錛屾啂瀵掑彂鐑銆

2. 蕁麻疹有什麼金方

蕁麻疹是常見過敏性皮膚病,內因稟賦不耐,人體對某種外來物質過於敏感而發生的一種皮膚病。中醫稱之為癮疹、風疹塊等。可因食物、葯物、生物製品、感染等導致,或因精神因素、內分泌系統疾病、外界寒熱刺激等誘發。臨床表現:皮膚突然出現風團,鮮紅或蒼白或皮膚顏色,大小不一,可相互融合,時隱時現,此起彼伏,消退後不留痕跡。伴劇癢、燒灼感。本病常因季節、體質、接觸物質、發生部位不同而表現不同。嚴重者呼吸道、消化道黏膜也可被累及,出現咽喉發堵、胸悶;腹痛、腹瀉或便秘等,甚至出現窒息或過敏性休克表現。病程長短不一,部分反復發作,變為慢性。(一)內治方【方一】桂枝麻黃各半湯【來源】《傷寒論》【組成】桂枝9克,芍葯、生薑、炙甘草、麻黃各6克,大棗4枚,杏仁6克。
【功效】疏風解表。
【製法】先煮麻黃去上沫,再入余葯同煎。
【用法】日1劑,分3次服。
【方二】麻黃加術湯【來源】《金匱要略》【組成】麻黃(去節)9克,桂枝(去皮)6克,甘草(炙)3克,杏仁(去皮尖)6個,白術12克。
【功效】發汗解表,除寒祛濕。
【製法】上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葯,煮取二升半,去滓。
【用法】溫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方三】補中益氣湯【來源】《脾胃論》【組成】黃芪、炙甘草各15克,人參、白術各9克,當歸身6克,陳皮、升麻、柴胡各6~9克。
【功效】升陽益氣。
【製法】為細末。
【用法】水煎去渣,食遠稍熱服。
【方四】當歸飲子【來源】《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組成】當歸、白芍、川芎、首烏、黃芪、荊芥、防風、白蒺藜各9克,熟地黃12克。
【功效】養血熄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方五】四物消風飲【來源】《外科證治全書》【組成】生地黃12克,當歸身、赤芍各6克,荊芥、薄荷、蟬蛻各4.5克,柴胡、川芎、黃芩各3.6克,生甘草3克。
【功效】養血祛風清熱。
【用法】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方六】清癢湯【來源】《仙拈集》【組成】黃芪、防風、荊芥、苦參、蟬蛻、蒺藜、僵蠶、當歸、生地黃、赤芍葯、川芎、何首烏各1.5克。
【功效】益氣養血,祛風止癢。
【用法】水煎,頻繁服之,每日1劑。
【方七】蕁麻疹湯【來源】《臨證醫案醫方》【組成】生地黃15克,牡丹皮9克,白茅根30克,赤芍9克,金銀花15克,連翹15克,當歸尾3克,山梔子9克,蒼耳子9克,薏苡仁15克,谷芽15克,麥芽15克,白鮮皮15克。
【功效】涼血清熱,活血祛風。
【用法】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方八】疏風清熱飲【來源】《朱仁康臨床經驗集》【組成】荊芥、防風、牛蒡子、白蒺藜、丹參、赤芍、山梔子、黃芩、金銀花、連翹各9克,蟬衣4.5克,生地黃15克,生甘草各6克。
【功效】疏風清熱。
【用法】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方九】消風清熱飲【來源】《朱仁康臨床經驗集》【組成】荊芥、防風、浮萍、蟬衣、赤芍、當歸、大青葉、黃芩各9克。
【功效】疏風清熱。
【用法】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方十】祛風勝濕湯【來源】《朱仁康臨床經驗集》【組成】荊芥、防風、羌活、茯苓皮、金銀花各9克,蟬衣、陳皮、甘草各6克。
【功效】祛風勝濕。
【用法】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方十一】止癢永安湯【來源】《朱仁康臨床經驗集》【組成】荊芥、防風、桂枝、羌活、當歸、赤芍、桃仁、紅花各9克,麻黃、白芷、蟬衣各6克。
【功效】祛風散寒,活血和營。
【用法】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方十二】固衛御風湯【來源】《朱仁康臨床經驗集》【組成】炙黃芪、防風、炒白術、桂枝、赤芍、白芍各9克,生薑3片,大棗7枚。
【功效】調營固衛。
【用法】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方十三】活血祛風湯【來源】《朱仁康臨床經驗集》【組成】當歸尾、赤芍、桃仁、紅花、荊芥、白蒺藜各9克,薄荷、甘草各6克。
【功效】活血祛瘀,和營消風。
【用法】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方十四】涼血消風散【來源】《朱仁康臨床經驗集》【組成】生地黃、生石膏各30克,當歸、荊芥、苦參、白蒺藜、知母各9克,甘草、蟬蛻各6克。
【功效】涼血清熱,消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方十五】養血消風散【來源】《朱仁康臨床經驗集》【組成】熟地黃15克,當歸、荊芥、白蒺藜、蒼術、苦參、麻仁各9克,甘草6克。
【功效】養血滋陰,消風止癢。
【製法】為粗末。
【用法】每服6克,水煎服。
【方十六】搜風流氣飲【來源】《朱仁康臨床經驗集》【組成】荊芥、菊花、僵蠶、當歸、赤芍、烏葯各9克,防風、白芷、川芎、陳皮各6克。
【功效】疏風達邪,和營理氣。
【用法】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方十七】健脾祛風湯【來源】《朱仁康臨床經驗集》【組成】陳皮6克,茯苓、蒼術、澤瀉、烏葯、荊芥、防風、羌活各9克,木香3克,生薑3片,大棗5枚。
【功效】健脾理氣,祛風散寒。
【用法】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方十八】烏蛇驅風湯【來源】《朱仁康臨床經驗集》【組成】烏梢蛇、荊芥、防風、羌活、黃芩、金銀花、連翹各9克,黃連、蟬蛻、白芷、甘草各6克。
【功效】搜風清熱,敗毒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方十九】薄荷牛蒡湯【來源】《中醫皮膚病學簡編》【組成】牛蒡子、焦馬勃、焦山梔子、炒僵蠶、連翹殼各9克,京玄參、西赤芍葯、薄荷葉、大青葉各12克,板藍根15克,玉桔梗6克。
【功效】疏風清熱涼血。
【用法】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方二十】麻黃蟬蛻湯【來源】《中醫皮膚病學簡編》【組成】麻黃、槐花各6克,蟬蛻、浮萍各9克,黃連、甘草各3克。
【功效】祛風散寒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方二十一】浮萍地膚湯【來源】《中醫皮膚病學簡編》【組成】浮萍、地膚子、白僵蠶、白蒺藜、豨薟草、白鮮皮各9克,凈麻黃、凈蟬蛻、生甘草各2克,苦參片、粉牡丹皮各4克。
【功效】疏風散寒,祛濕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方二十二】加味四物湯【來源】《中醫皮膚病學簡編》【組成】川芎、當歸各31克,熟地黃、黃芩、懷山葯、白術、首烏各15克,白芍、浮萍各12克,紅棗6克。
【功效】清營健脾,養血消風。
【用法】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方二十三】蠶砂飲【來源】《中醫皮膚病學簡編》【組成】蠶砂、丹參各31克,重樓15克,白鮮皮、地膚子、蟬蛻各9克。
【功效】祛風除濕,化瘀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方二十四】麻黃方【來源】《趙炳南臨床經驗集》【組成】麻黃、乾薑皮、浮萍各3克,杏仁4.5克,白鮮皮、丹參各15克,陳皮、牡丹皮、白僵蠶各9克。
【功效】開腠理,和血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方二十五】荊防方【來源】《趙炳南臨床經驗集》【組成】芥穗、防風、僵蠶、紫背浮萍各6克,金銀花12克,牛蒡子、牡丹皮、乾地黃、黃芩各9克,薄荷、蟬蛻各4.5克,生甘草6克。
【功效】疏風解表,清熱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方二十六】多皮飲【來源】《趙炳南臨床經驗集》【組成】地骨皮、五加皮、大腹皮、粉牡丹皮、川槿皮各9克,桑白皮、白鮮皮、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各15克,乾薑皮6克。
【功效】健脾除濕,疏風和血。
【用法】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方二十七】止癢合劑【來源】《簡明中醫皮膚病學》【組成】防風、當歸各9克,苦參、首烏藤、白鮮皮、刺蒺藜各30克。
【功效】祛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方二十八】通腑祛風湯【來源】《古今名方》【組成】柴胡、黃芩、半夏、生大黃(後下)、炒枳殼、薤白、荊芥、防風、白芷各9克,赤芍葯、蟬蛻各12克,白蒺藜15克,苦參18克,全瓜蔞24克。
【功效】通腑瀉熱,祛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十九】養血祛風湯【來源】《中西醫結合治療常見皮膚病》【組成】生地黃15克,當歸、川芎、白芍、防風、荊芥、蒼術、黃柏各9克,甘草6克。
【功效】疏風養血,燥濕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三十】永安止癢湯【來源】《中西醫結合治療常見皮膚病》【組成】麻黃、僵蠶、防風、荊芥、薄荷、甘草各6克,蒼術、桃仁、當歸尾、赤芍、紅花各9克。
【功效】疏風活血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三十一】徐長卿煎劑【來源】《皮膚科外用葯物手冊》【組成】徐長卿根或全草(陰干)10~15克。
【功效】疏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三十二】黃參芍桂湯【來源】《中國中醫秘方大全》【組成】炙麻黃10克,桂枝、炙甘草、五味子各6克,白芍葯、代赭石、制何首烏各20克,麥門冬、黨參、當歸、黃芪各12克。
【功效】辛溫解表,益氣固表。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三十三】十味羌活湯【來源】《中國中醫秘方大全》【組成】生地黃、羌活各10克,防風、炒蒼術、川芎、白芷、炒黃芩、甘草各6克,北細辛1.5克,生薑2片、蔥白頭3枚。
【功效】辛溫發汗解表。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三十四】紫銀湯一【來源】《中國中醫秘方大全》【組成】紫草根、金銀花、土茯苓、赤小豆各15克,連翹、白鮮皮、赤芍葯各9克,荊芥7克,蟬蛻5克,甘草3克。
【功效】疏風清熱,和營理濕。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三十五】四皮飲一【來源】《中國中醫秘方大全》【組成】地骨皮、白蒺藜、蟬蛻各6克,桑白皮、茯苓、夏枯草、連翹、牛蒡子各10克,地膚子6克,生地黃、赤芍葯各12克,生薑皮3克。
【功效】瀉熱消疹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
【備注】反復發作者加地龍、蜈蚣、全蠍;並發胃腸道症狀者加白芍葯、白術、蒲公英、厚朴。
【方三十六】浮萍蟬防湯【來源】《中國中醫秘方大全》【組成】浮萍20克,蟬蛻、防風各20克,白鮮皮、胡麻仁各15克,甘草10克。
【功效】祛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
【備注】偏風熱者加牛蒡子、苦參、連翹;偏風寒者加麻黃、桂枝;奇癢難忍發作頻繁者加地龍、蒼耳子、白蒺藜。
【方三十七】多味大補湯【來源】《中國中醫秘方大全》【組成】黃芪、地膚子各30克,熟地黃15克,肉桂、制附子各6克,黨參2克,白術、茯苓、白芍葯、赤芍葯、當歸各12克,川芎、烏梢蛇、炙甘草各9克。
【功效】益氣養血,祛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三十八】復方蟬蛻丸【來源】《中國中醫秘方大全》【組成】蟬蛻6克,生地黃炭12克,牡丹皮12克,白芷9克,白蒺藜9克,當歸6克,赤芍葯9克,大力子9克,桑白皮15克,黨參9克,荊芥、麻黃、防風、薄荷各4.5克,紫花地丁9克,川黃連3克,黃芩9克,蒲公英15克,黃芪9克,淡豆豉12克。
【功效】祛風解表,清熱涼血,益氣養血。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三十九】葛麻湯【來源】《中國中醫秘方大全》【組成】葛根12克,麻黃6~9克,生薑5~9克,桂枝、甘草、白芍葯各6克,大棗4~6枚。
【功效】解肌發表。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四十】升陽益胃湯【來源】《中國中醫秘方大全》【組成】黃芪12克,半夏、人參、羌活、白芍葯、防風、白術、獨活、茯苓、澤瀉各9克,陳皮、柴胡各6克,炙甘草、黃連各3克。
【功效】益氣健脾。
【用法】水煎服,日1劑。
(二)外治方【方一】茺蔚浴湯【來源】《外台秘要》【組成】茺蔚、蒺藜、楊桃、蒴藋草、漏蘆蒿各500克,鹽1500克。
【功效】疏風止癢,祛濕。
【製法】水3石同煮取2.5石,去滓。
【用法】納鹽待溫入浴。
【方二】百部洗方【來源】《趙炳南臨床經驗集》【組成】百部、苦參各120克,蛇床子60克,雄黃15克,狼毒75克。
【功效】疏風止癢,祛濕。
【製法】研粗末。
【用法】以紗布溻洗,或溻洗後再熱水浸浴。
【方三】楮桃葉洗劑【來源】《簡明中醫皮膚病學》【組成】楮桃葉500克,水5升。
【功效】疏風止癢。
【製法】煮沸30分鍾。
【用法】溻洗,浸浴。
【方四】茵陳甘草湯【來源】赤腳醫生雜志,1976:(11)
【組成】茵陳、地膚子各30克,黃柏15克,甘草12克。
【功效】清熱利濕,透疹止癢。
【製法】上葯用水1.5升,煎至1升,過濾。
【用法】盛於干凈盆內溫洗全身。日1劑,每日1~2次。
【方五】交藤鮮皮散【來源】中醫雜志,1983:(2)
【組成】夜交藤200克,蒼耳子、白蒺藜各100克,白鮮皮、蛇床子各50克,蟬蛻20克。
【功效】疏風透疹,解毒利濕。
【製法】加水7大碗(約5升),煎開20分鍾。
【用法】乘熱先熏,候溫用舊巾布浸葯液外洗患處。
【方六】苦參外洗湯【來源】雲南中醫雜志,1986:(1)
【組成】蛇床子20克,明礬12克,花椒6克,土茯苓30克,白鮮皮15克,苦參30克,荊芥12克,食鹽30克。
【功效】疏風透疹,燥濕止癢。
【製法】上葯加水2毫升煎至1升。
【用法】將葯液傾入盆內加適量溫水,然後將小兒泡入盆內浸浴,用毛巾邊擦邊洗,尤其有疹塊須多擦洗,至葯液漸涼為度。洗後小兒身體不必用清水洗凈,以保持葯力。每日1次。
【方七】浮萍蠶沙散【來源】廣西中醫葯,1988:(1)
【組成】紫背浮萍150克(鮮品加倍),蠶砂100克。
【功效】活血透疹。
【製法】上葯包煎至沸後約10分鍾取葯汁3~5升。
【用法】待溫度能耐受時,用干凈毛巾蘸葯汁,從頭部向下肢搽洗,日1~2次,每次10~15分鍾。
【方八】百部酒【來源】《趙炳南臨床經驗集》【組成】百部180克,75%酒精或白酒360克。
【功效】疏風止癢殺蟲。
【製法】浸泡7天,過濾去渣。
【用法】用棉棒或刷蘸塗。
【方九】徐長卿酊【來源】《皮膚科外用葯物手冊》【組成】徐長卿(研細)適量,75%酒精適量。
【功效】疏風止癢。
【製法】調為糊狀。
【用法】塗敷患處,日2~3次。
【方十】止癢靈【來源】《皮膚病方劑葯物手冊》【組成】蛇床子30~60克,白酒或75%酒精360克。
【功效】燥濕止癢。
【製法】浸泡7天過濾去渣。
【用法】外塗。
【方十一】參桃酊【來源】北京中醫,1987:(5)
【組成】苦參、鮮桃葉、膽礬、冰片各6克。
【功效】利濕解毒,涼血止癢。
【製法】製成酊劑。
【用法】每日塗患處4次。
【方十二】枳實膏【來源】《幼幼新書》【組成】枳實30克,茺蔚子、防己各37.5克,升麻45克,竹葉40克,石膏60克,芒硝90克。
【功效】瀉熱疏風止癢。
【製法】上葯用麻油1.2升,煎四五沸,去渣。
【用法】塗患處。
【方十三】羌活散【來源】《證治准繩·瘍醫》【組成】羌活、獨活、明礬、白鮮皮、硫黃、狼毒各30克,輕粉7.5克,白附子、黃丹、蛇床子各15克。
【功效】祛風燥濕止癢。
【製法】為細末,油調成膏。
【用法】敷用。

3. 蕁麻疹是怎麼得的啊100分!

我上大學的時候也起蕁麻疹,因為本身是學生物的,當時真是把各種偏方阿,機理都搜遍了。首先過敏是機體自身抵禦外來物的一種防禦措施,他其實是警告你這些東西對你的身體有害,所以不要在心理上太害怕。
我不知道你起的疹子是什麼樣子的。但是我原來是局部先起指甲大小的凸起,白色,周邊有紅暈。狂癢,然後隨著搔撓,連成片,按上去硬硬的。用老人的話講,叫蒼起來了。癢的都想自殺了,很嚴重吧!我是吃東西過敏,還有一次是著涼。能夠引起過敏的源頭,你一定要小心避免。按照你說的,是洗澡之後病發,我想應該是水的問題。現在很多小浴池的水並不幹凈,能引起皮膚病。你的皮膚應該時已經產生了相應的抗體,如果你喜歡運動,也要注意流汗之後不要見風,不要喝涼水,總之不能讓溫差變化的太快。
另外就是為了應急,你應該備一瓶地塞米松。它是一種激素類葯品,能夠在過敏的時候應急,雖然長期服用不好,但是在病發的時候管用。我每次過敏去醫院的時候,都是注射地塞米松加維C。
平時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多補充維C。如果時間和條件允許,去看一下中醫,調節一下。過敏一般都不能根治,但是重在保持。平時不要因為貪嘴而吃太過幾次的食物,只要你保持的好,慢慢的就可以很少發病了。我已經有兩年沒起過疹子了,所以你要對自己多點留心。
還有一個方法,是我自己用的。就是身上起疹子,但是吃的葯還沒起作用的時候,千萬不要撓。如果你只是覺得癢,而沒有其他症狀(因為我曾經過敏的時候哮喘),可以用平時做菜用的食鹽,少沾一點水在患處蹭。疹子是因為局部細胞水腫,用鹽可以通過滲透原理,讓細胞裡面的水份滲出一些。能夠緩解很多,你可以試一試。

4. 我的蕁麻疹怎麼一直好不了天氣一冷就發作!

一、什麼是蕁麻疹
蕁麻疹是由於各種致敏因素,如葯物、食品、花粉、感染等引起皮膚粘膜的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
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因其遇風而發,故名又稱「風疹塊」。
蕁麻疹一般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
1、急性蕁麻疹: 全身皮膚常突然發病,先感皮膚瘙癢,繼而出現大小不等、形態不一的淡紅色或蒼白色風團狀皮疹,邊界清楚,瘙癢劇烈,風團可為圓形、橢圓、孤立、散在性分布亦可融合成片,風團大時,可呈蒼白,表面毛孔顯著,似桔皮樣。可局限也可泛發全身,數分鍾或數小時後消退不留痕跡,1日之內可發作數次,瘙癢不止,皮膚搔抓後則成塊成片,並伴有刺痛或燒灼感,病重者可有心慌、煩躁、惡心、嘔吐、甚至血壓降低等過敏性休克樣症狀。症狀在數日至1——2周內可消退者稱為急性蕁麻疹。
2、慢性蕁麻疹:常反復發作,反覆發作達6周以上,遷延不愈, 風團時多時少,時起時伏。大多找不出原因,頑固性難治者稱為慢性蕁麻疹。
此外,還有一些特殊類型蕁麻疹。 如:①.皮膚劃痕症又稱人工尋麻疹。
②血管性水腫又稱巨大性尋麻疹。 ③.壓迫性尋麻疹。 ④. 日光性尋麻疹。
⑤.寒冷性尋麻疹。 ⑥ .膽鹼能性尋麻疹。 ⑦. 血清病性尋麻疹等。

二、引起蕁麻疹的病因
1、物理因素:如冷熱、日光、摩擦和壓力等都可引起。患者暴曬日光後,在照光部位出現風團,並有
瘙癢和針刺感。 以壓力為主的蕁麻疹患者反應較敏感,如皮膚受壓4~6小時後,局部發生深在性腫
脹,8—12小時後消退。輕微的壓力如:碰觸、抓癢、甚至衣服的磨擦都有可能引起蕁麻疹反應。
2.食物:食物以魚、蝦、蟹、蛋、士多啤梨、食物添加物(色素、防腐劑、調味料)最常見。
3.感染:與蕁麻疹相關的感染包括鏈球菌感染、乙型肝炎、鼻竇炎、及其他病毒/細菌/酶菌感染。
4.葯物:如青黴素、磺胺類、痢特靈、血清疫苗等,常通過免疫機制引發蕁麻疹。而阿司匹林、
嗎啡、阿托品、維生素B1等葯物為組胺釋放物,能直接使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引發蕁麻疹。
5.疾病:感染:包括病毒(如上感病毒、肝炎病毒)、細菌(如金葡萄)、真菌和寄生蟲(如蛔蟲等)。
其實蕁麻疹有時可作為疾病的表徵之一,例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癌症、自體免疫病等。
6.動物及植物因素,如昆蟲叮咬或吸入花粉、羽毛、皮屑等。
7.其他因素:胃內分泌和代謝障礙及胃腸功能失調均可誘發本病,尤其是慢性尋麻疹。
8.內臟疾病 如紅斑性狼瘡、淋巴瘤及某些腫瘤、風濕熱等可為尋麻疹的病因。
9.遺傳因素 如家族性寒冷性尋麻疹、遺傳性家族性尋麻疹綜合症和遺傳因素有關。
10.精神因素 精神緊張、感情沖動可引起乙醯膽鹼釋放,增強血管通透性而發生尋麻疹。

三、蕁麻疹的治療方法
以消除病因為主,去除致敏因素,有感染疾病時應用抗菌素,對某些食物過敏時盡量不吃。
慢性感染灶常是慢性蕁麻疹的病因,但有些蕁麻疹病人的病因很難確定或不能發現病因。
(一)、常用西葯
1.內服葯物
①撲爾敏、苯海拉明;異丙嗪等,可單用或交替服用,每次1—2片,每日3次。
②維生素C、葡萄糖酸鈣等,每次2片,每日3次
③ 強的松:每次1—2片,每日3次。
④病情嚴重者給予撲爾敏或苯海拉明肌注,或葡萄糖酸鈣靜脈注射。 病情緩解後須逐漸停葯。
2.外用葯物1%薄荷配劑、爐甘石洗劑、氧化鋅洗劑等塗搽患部配合有一定的療效。
(二).中葯治療
中醫將蕁麻疹分為三型。 風寒型、風熱型 、血虛型 。
1 .風寒型 皮疹蒼白, 主要表現為風疹色談,以頭面、手足等露出部位為置,吹風著涼加重,
口不渴,小便清,多發於冬季,舌談,苔薄白,脈遲或儒緩。
治宜:解表疏散風寒。
疏風散寒葯方: 荊芥6克,防風6克,蟬衣3克,銀花10克,甘草3克。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
浮萍6克,麻黃3克,地膚子10克,防風4克,皂角刺4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
也可選中成葯:風寒感冒沖劑 、荊防敗毒散、秦九丸、通宣理肺丸等。
2 .風熱型 發病急驟,風團泛發一身,顏色鮮紅,自覺灼熱,劇烈搔癢,或伴發熱、畏寒,咽喉腫痛,
或腹痛,吐瀉,遇熱皮疹加重、得冷減輕.多發於夏季.舌紅苔白或黃、脈浮數。
治宜:疏風清熱。
疏風清熱葯方:金銀花9克、苦參12克、防風9克、白蒺藜15克、蟬衣6克、牛蒡子9克、赤芍9克、
白蘚皮12克、浮萍6克、皂刺3克
祛風清熱葯方: 麻黃3克,連翹10克,赤小豆10克,白蘚皮10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
僵蠶12克,蟬蛻6克,苦參6克,姜黃3克,米酒50毫升,蜂蜜15克。
用法:將前四味葯共研成細粉,然後用米酒和蜂蜜調服。用白酒煎煮百部,然後用紗布蘸葯酒擦患處。
也可選中成葯:風熱感冒沖劑、 防風通聖丸、銀翹解毒丸、浮萍丸等。
3. 血虛型 主要表現為風疹反復發作,延續數月甚至數年,午後或夜間加重,心煩易怒,口舌乾燥,
手足心熱,舌紅少津,脈沉細或細數。多見於老年入或久病體弱者。
治宜調補氣血為主。養血疏風。
養血疏風葯方:當歸10克,熟地15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黃芪10克,白蒺藜15克,何首烏10克,
荊芥9克,防風10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
(蒜苗30克,雞蛋皮20克。用法:共入鍋中,加水煎煮,熏洗患處,每日1~2次)。
也可選中成葯: 八珍丸、 秦九丸、龜苓膏同服。
(三)民間土方:
1.大蒜皮、艾葉、菖蒲煎水趁熱洗澡。每天一次,3--5天即愈。
2.香萊:取十幾棵香萊的根須洗凈切段,煮5分鍾,調上蜂蜜,連吃帶飲,對蕁麻疹的紅、腫、癢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3.用中葯黃蓮加花椒煎水洗澡。多洗幾次就見效。
4.韭萊:用鮮韭菜汁外塗,二天癢感消失,疹子消退。也可用 韭菜根搗爛布包,擦患處。
5.食醋、白酒混合液可治風疙瘩:兩份食醋加一份白酒混勻後擦洗患處,幾分鍾後症狀即可減輕, 連擦幾次即愈。

四、注意事項:
1.保持生活規律,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適應寒熱變化。
2.避免抓搔患部,不用熱水燙洗,不濫用刺激強烈的外用葯物。盡一切可能避免接觸過敏原。蕁麻疹伴有高熱或腹瀉時,應及早就醫,以免嚴重感染或外科急腹症而延誤病情。
3.積極尋找和去除病因,注意發病前的服葯史、飲食、感染、精神因素及吸入物 (花粉、羽毛、油漆等)等情況,其中可能與發病有關的應努力 避免。 治療慢性病灶,調整胃腸功能,驅除腸道寄生蟲。
4.忌食動物蛋白性食物和海鮮,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飲酒。保持清淡飲食,多吃些新鮮蔬菜和水果。
5.按時服葯,不可自行停葯,服抗組胺葯有鎮靜作用,服 後不應從事登高、開車等工作。
6.病人如有氣促、喉頭水腫或吞咽困難應立即去醫院就診。
7.平時您應注意少食辛辣,不飲酒,不食雞鴨魚牛羊肉海鮮等刺激性食物!多食蔬菜、水果!!!
8.基於尋麻疹的診斷與不少外在因素有關(如上述),病人應當對醫生充分陳述病情,
包括與出疹有關的可能因素,這樣醫生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
9.一旦診斷得到確定,對尋麻疹的病因作出適當的處理是最正確的治療方式,例如感染的治療。
10.避免可能令表皮血管擴張的舉動,包括室溫過高、喝酒、劇烈運動、情緒亢奮等。尋麻疹發作時只
要及早看醫生,得到妥善的治療,疹子通常都不會持續太久(數天至數周)。不過,如果您發現疹子
持續不退,或有惡化跡象、或有出現其他症狀,您就不能掉以輕心了,一定要去醫院就醫啊。

臨床上常用的偏方主要如下。
[方一]
荊芥穗10克,防風9克,金銀花12克,牛蒂子10克,丹皮9克,浮萍6克,生地9克,薄荷6克,黃芩10克,蟬衣12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日1劑,早晚服。
本方辛涼解毒,疏風止癢,適用於蕁麻疹。
[方二]
生地10克,當歸12克,赤白芍各10克,首烏10克,黃芪12克,防風、芥穗、刺蒺藜、川芎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
本方養血益氣,疏風止癢,適用於血虛受風所致的蕁麻疹。
[方三]
香樟木、晚蠶砂、徐長卿、敗醬草、核桃葉各30—創克,紫蘇120克。將葯任選一種煎水,乘熱先熏後洗,每日1叫次。
本方適用於蕁麻疹。
[方四]
黃芪10克,白術、防風、桂枝各9克,白芍10克,生薑6克,大棗9克,浮萍6克,白蘚皮10克,荊芥穗9克,陳皮12克,甘草9克。水煎服,
日1劑,早晚服。
本方調和營衛,益氣固表,對蕁麻疹有效。
[方五]
金銀花12克,地膚子、芥穗各9克,大黃10克,厚朴、雲苓各9克,白芍10克。甘草9克。水煎服,日貝劑,分2次服。
本方清熱散風,適用於蕁麻疹。
[方六]
熟地9克,當歸、白芍各20克,首烏、黃芪各30克,防風、川芎各12克,甘草30克,蟬蛻10克,荊芥、白蒺藜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劑,每晚或早晚分2次服。
本方出自《山東中醫雜志》1989.8期,適用於頑固性蕁麻疹。
[方七]
玉米須15克,已發酵好的酒釀l00克。將玉米須放人鋁鍋中,加水適量,煮20分鍾後撈去玉米須,再加酒釀,煮沸食用。
本方適用於蕁麻疹。
[方八]
三七1—1.5克,去骨雞肉100克。
三七切成薄片,用雞油或豬油炸黃,加入雞肉拌勻,放人碗中,再加水適量,用文火蒸燉1小時,加入少量食鹽調味,葯肉湯1次服完,每天或隔1--2天服1料,連服2--3劑。
本方適用於陽虛氣弱及氣血兩虛所致的蕁麻疹。
[方九]
醋100毫升,木瓜60克,生薑9克。3味共人砂鍋煎煮,醋干時,取出木瓜、生薑,
早、晚2次食完,每日1劑,痊癒為止。
本方出自《醋蛋治百病》,適用於蕁麻疹,屬風寒外襲者。

5. 我身上會無緣無故的起小紅點

一、什麼是蕁麻疹
蕁麻疹是由於各種致敏因素,如葯物、食品、花粉、感染等引起皮膚粘膜的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
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因其遇風而發,故名又稱「風疹塊」。
蕁麻疹一般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
1、急性蕁麻疹: 全身皮膚常突然發病,先感皮膚瘙癢,繼而出現大小不等、形態不一的淡紅色或蒼白色風團狀皮疹,邊界清楚,瘙癢劇烈,風團可為圓形、橢圓、孤立、散在性分布亦可融合成片,風團大時,可呈蒼白,表面毛孔顯著,似桔皮樣。可局限也可泛發全身,數分鍾或數小時後消退不留痕跡,1日之內可發作數次,瘙癢不止,皮膚搔抓後則成塊成片,並伴有刺痛或燒灼感,病重者可有心慌、煩躁、惡心、嘔吐、甚至血壓降低等過敏性休克樣症狀。症狀在數日至1——2周內可消退者稱為急性蕁麻疹。
2、慢性蕁麻疹:常反復發作,反覆發作達6周以上,遷延不愈, 風團時多時少,時起時伏。大多找不出原因,頑固性難治者稱為慢性蕁麻疹。
此外,還有一些特殊類型蕁麻疹。 如:①.皮膚劃痕症又稱人工尋麻疹。
②血管性水腫又稱巨大性尋麻疹。 ③.壓迫性尋麻疹。 ④. 日光性尋麻疹。
⑤.寒冷性尋麻疹。 ⑥ .膽鹼能性尋麻疹。 ⑦. 血清病性尋麻疹等。

二、引起蕁麻疹的病因
1、物理因素:如冷熱、日光、摩擦和壓力等都可引起。患者暴曬日光後,在照光部位出現風團,並有
瘙癢和針刺感。 以壓力為主的蕁麻疹患者反應較敏感,如皮膚受壓4~6小時後,局部發生深在性腫
脹,8—12小時後消退。輕微的壓力如:碰觸、抓癢、甚至衣服的磨擦都有可能引起蕁麻疹反應。
2.食物:食物以魚、蝦、蟹、蛋、士多啤梨、食物添加物(色素、防腐劑、調味料)最常見。
3.感染:與蕁麻疹相關的感染包括鏈球菌感染、乙型肝炎、鼻竇炎、及其他病毒/細菌/酶菌感染。
4.葯物:如青黴素、磺胺類、痢特靈、血清疫苗等,常通過免疫機制引發蕁麻疹。而阿司匹林、
嗎啡、阿托品、維生素B1等葯物為組胺釋放物,能直接使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引發蕁麻疹。
5.疾病:感染:包括病毒(如上感病毒、肝炎病毒)、細菌(如金葡萄)、真菌和寄生蟲(如蛔蟲等)。
其實蕁麻疹有時可作為疾病的表徵之一,例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癌症、自體免疫病等。
6.動物及植物因素,如昆蟲叮咬或吸入花粉、羽毛、皮屑等。
7.其他因素:胃內分泌和代謝障礙及胃腸功能失調均可誘發本病,尤其是慢性尋麻疹。
8.內臟疾病 如紅斑性狼瘡、淋巴瘤及某些腫瘤、風濕熱等可為尋麻疹的病因。
9.遺傳因素 如家族性寒冷性尋麻疹、遺傳性家族性尋麻疹綜合症和遺傳因素有關。
10.精神因素 精神緊張、感情沖動可引起乙醯膽鹼釋放,增強血管通透性而發生尋麻疹。

三、蕁麻疹的治療方法
以消除病因為主,去除致敏因素,有感染疾病時應用抗菌素,對某些食物過敏時盡量不吃。
慢性感染灶常是慢性蕁麻疹的病因,但有些蕁麻疹病人的病因很難確定或不能發現病因。
(一)、常用西葯
1.內服葯物
①撲爾敏、苯海拉明;異丙嗪等,可單用或交替服用,每次1—2片,每日3次。
②維生素C、葡萄糖酸鈣等,每次2片,每日3次
③ 強的松:每次1—2片,每日3次。
④病情嚴重者給予撲爾敏或苯海拉明肌注,或葡萄糖酸鈣靜脈注射。 病情緩解後須逐漸停葯。
2.外用葯物1%薄荷配劑、爐甘石洗劑、氧化鋅洗劑等塗搽患部配合有一定的療效。
(二).中葯治療
中醫將蕁麻疹分為三型。 風寒型、風熱型 、血虛型 。
1 .風寒型 皮疹蒼白, 主要表現為風疹色談,以頭面、手足等露出部位為置,吹風著涼加重,
口不渴,小便清,多發於冬季,舌談,苔薄白,脈遲或儒緩。
治宜:解表疏散風寒。
疏風散寒葯方: 荊芥6克,防風6克,蟬衣3克,銀花10克,甘草3克。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
浮萍6克,麻黃3克,地膚子10克,防風4克,皂角刺4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
也可選中成葯:風寒感冒沖劑 、荊防敗毒散、秦九丸、通宣理肺丸等。
2 .風熱型 發病急驟,風團泛發一身,顏色鮮紅,自覺灼熱,劇烈搔癢,或伴發熱、畏寒,咽喉腫痛,
或腹痛,吐瀉,遇熱皮疹加重、得冷減輕.多發於夏季.舌紅苔白或黃、脈浮數。
治宜:疏風清熱。
疏風清熱葯方:金銀花9克、苦參12克、防風9克、白蒺藜15克、蟬衣6克、牛蒡子9克、赤芍9克、
白蘚皮12克、浮萍6克、皂刺3克
祛風清熱葯方: 麻黃3克,連翹10克,赤小豆10克,白蘚皮10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
僵蠶12克,蟬蛻6克,苦參6克,姜黃3克,米酒50毫升,蜂蜜15克。
用法:將前四味葯共研成細粉,然後用米酒和蜂蜜調服。用白酒煎煮百部,然後用紗布蘸葯酒擦患處。
也可選中成葯:風熱感冒沖劑、 防風通聖丸、銀翹解毒丸、浮萍丸等。
3. 血虛型 主要表現為風疹反復發作,延續數月甚至數年,午後或夜間加重,心煩易怒,口舌乾燥,
手足心熱,舌紅少津,脈沉細或細數。多見於老年入或久病體弱者。
治宜調補氣血為主。養血疏風。
養血疏風葯方:當歸10克,熟地15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黃芪10克,白蒺藜15克,何首烏10克,
荊芥9克,防風10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
(蒜苗30克,雞蛋皮20克。用法:共入鍋中,加水煎煮,熏洗患處,每日1~2次)。
也可選中成葯: 八珍丸、 秦九丸、龜苓膏同服。
(三)民間土方:
1.大蒜皮、艾葉、菖蒲煎水趁熱洗澡。每天一次,3--5天即愈。
2.香萊:取十幾棵香萊的根須洗凈切段,煮5分鍾,調上蜂蜜,連吃帶飲,對蕁麻疹的紅、腫、癢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3.用中葯黃蓮加花椒煎水洗澡。多洗幾次就見效。
4.韭萊:用鮮韭菜汁外塗,二天癢感消失,疹子消退。也可用 韭菜根搗爛布包,擦患處。
5.食醋、白酒混合液可治風疙瘩:兩份食醋加一份白酒混勻後擦洗患處,幾分鍾後症狀即可減輕, 連擦幾次即愈。

四、注意事項:
1.保持生活規律,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適應寒熱變化。
2.避免抓搔患部,不用熱水燙洗,不濫用刺激強烈的外用葯物。盡一切可能避免接觸過敏原。蕁麻疹伴有高熱或腹瀉時,應及早就醫,以免嚴重感染或外科急腹症而延誤病情。
3.積極尋找和去除病因,注意發病前的服葯史、飲食、感染、精神因素及吸入物 (花粉、羽毛、油漆等)等情況,其中可能與發病有關的應努力 避免。 治療慢性病灶,調整胃腸功能,驅除腸道寄生蟲。
4.忌食動物蛋白性食物和海鮮,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飲酒。保持清淡飲食,多吃些新鮮蔬菜和水果。
5.按時服葯,不可自行停葯,服抗組胺葯有鎮靜作用,服 後不應從事登高、開車等工作。
6.病人如有氣促、喉頭水腫或吞咽困難應立即去醫院就診。
7.平時您應注意少食辛辣,不飲酒,不食雞鴨魚牛羊肉海鮮等刺激性食物!多食蔬菜、水果!!!
8.基於尋麻疹的診斷與不少外在因素有關(如上述),病人應當對醫生充分陳述病情,
包括與出疹有關的可能因素,這樣醫生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
9.一旦診斷得到確定,對尋麻疹的病因作出適當的處理是最正確的治療方式,例如感染的治療。
10.避免可能令表皮血管擴張的舉動,包括室溫過高、喝酒、劇烈運動、情緒亢奮等。尋麻疹發作時只
要及早看醫生,得到妥善的治療,疹子通常都不會持續太久(數天至數周)。不過,如果您發現疹子
持續不退,或有惡化跡象、或有出現其他症狀,您就不能掉以輕心了,一定要去醫院就醫啊。

臨床上常用的偏方主要如下。
[方一]
荊芥穗10克,防風9克,金銀花12克,牛蒂子10克,丹皮9克,浮萍6克,生地9克,薄荷6克,黃芩10克,蟬衣12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日1劑,早晚服。
本方辛涼解毒,疏風止癢,適用於蕁麻疹。
[方二]
生地10克,當歸12克,赤白芍各10克,首烏10克,黃芪12克,防風、芥穗、刺蒺藜、川芎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
本方養血益氣,疏風止癢,適用於血虛受風所致的蕁麻疹。
[方三]
香樟木、晚蠶砂、徐長卿、敗醬草、核桃葉各30—創克,紫蘇120克。將葯任選一種煎水,乘熱先熏後洗,每日1叫次。
本方適用於蕁麻疹。
[方四]
黃芪10克,白術、防風、桂枝各9克,白芍10克,生薑6克,大棗9克,浮萍6克,白蘚皮10克,荊芥穗9克,陳皮12克,甘草9克。水煎服,
日1劑,早晚服。
本方調和營衛,益氣固表,對蕁麻疹有效。
[方五]
金銀花12克,地膚子、芥穗各9克,大黃10克,厚朴、雲苓各9克,白芍10克。甘草9克。水煎服,日貝劑,分2次服。
本方清熱散風,適用於蕁麻疹。
[方六]
熟地9克,當歸、白芍各20克,首烏、黃芪各30克,防風、川芎各12克,甘草30克,蟬蛻10克,荊芥、白蒺藜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劑,每晚或早晚分2次服。
本方出自《山東中醫雜志》1989.8期,適用於頑固性蕁麻疹。
[方七]
玉米須15克,已發酵好的酒釀l00克。將玉米須放人鋁鍋中,加水適量,煮20分鍾後撈去玉米須,再加酒釀,煮沸食用。
本方適用於蕁麻疹。
[方八]
三七1—1.5克,去骨雞肉100克。
三七切成薄片,用雞油或豬油炸黃,加入雞肉拌勻,放人碗中,再加水適量,用文火蒸燉1小時,加入少量食鹽調味,葯肉湯1次服完,每天或隔1--2天服1料,連服2--3劑。
本方適用於陽虛氣弱及氣血兩虛所致的蕁麻疹。
[方九]
醋100毫升,木瓜60克,生薑9克。3味共人砂鍋煎煮,醋干時,取出木瓜、生薑,
早、晚2次食完,每日1劑,痊癒為止。
本方出自《醋蛋治百病》,適用於蕁麻疹,屬風寒外襲者。

6. 蕁麻疹怎麼治療

蕁麻疹如何治療?治療蕁麻疹的方法有哪些?
看醫生~~如果你是急性蕁麻疹一定要看醫生。變成慢性的就難根治了~~
我是慢性的~~我現在每天堅持鍛煉身體..首先提高自身免疫力...
另外要多吃水果...蔬菜類...最好是富含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例如桔子...柿子椒
有條件的話盡量不要出去吃東西..少吃油炸的..刺激的..海鮮水產的...
如過你實在想吃...就只有開始先吃2種菜...若不過敏再加些蝦..魚之類..每次加一種..如果沒問題應該就是對此食物不過敏....
洗澡的時候如果你是偏乾性皮膚最好不要用沐浴露之類的...只會讓皮膚更乾燥...乾燥以後更容易搔癢...我是夏天每天用清水洗澡但是3天用一次沐浴露...然後洗完澡後就塗潤膚露之類的...冬天洗澡不能用太熱的水..皮膚冷熱刺激了也容易搔癢...冬天的滋潤更是必不可少了...
還有洗衣粉的問題..勤換衣物...我都用硫磺香皂洗衣服...不要把衣服曬外面...避免花粉過敏和蟲子什麼的~~
最好不要用一些激素類的葯物...以激素依賴...
多喝水..多喝酸奶...腸道消化好了...利於排毒...
保持好的心情也很重要...很多人都是過不了心理這一關總覺得癢...
誰讓我們天生過敏呢...只有自己在生活中慢慢注意了...呵呵...放鬆心情會好的...這些都是我多年來積累的經驗..也給你參考下...都會好的!~~
蕁麻疹如何治療?治療蕁麻疹的方法有哪些?
蕁麻疹治療方法:
一、蕁麻疹由多種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種常見皮膚、粘膜血管反應性全身變態反應性的疾病。由於機體免疫力低下或機體功能失調紊亂,由於自身體內有存在相應的抗體,當受到外界誘因刺激後,體內發生Ⅳ型變態反應,導致全身出現過敏表現。
二、對於久治不愈的蕁麻疹病人,治療蕁麻疹可以採用一些臨床效果顯著的外用葯物進行治療,如國外的雷托皮康,是目前治療蕁麻疹療效最好的葯物,見效徹底。國內這方面的葯物尚少,療效徹底的更是少之又少,另外我們在治療蕁麻疹的過程中,針對自身病情,一定要合理選擇葯物。
三、蕁麻疹從中醫上講就是血虛風燥、胃腸濕熱等原因引起,可以適以中葯調理治療,如沐浴或者是中葯口服,針對性治療,慢性蕁麻疹治療方法可以暫時的緩解蕁麻疹,然後需要多注意日常事項。
蕁麻疹如何治療?治療蕁麻疹的方法有哪些?
其實蕁麻疹因為是體質性的問題,根治不易,所以蕁麻疹病人在用葯的同時應該學習如何與它共處,才是根本之道,除了避免接觸過敏原之外,日常的調養也要注意幾個原則:
1.多吃含有豐富維他命的新鮮蔬果或是服用維他命C與B群,或是B群中的B6。
2.多吃鹼性食物如:葡萄、綠茶、海帶、蕃茄、芝麻、黃瓜、胡蘿卜、香蕉、蘋果、橘子、蘿卜、綠豆、意仁等。
3.多休息,勿疲累,適度的運動。
以上這些都有助於體內自然產生對抗過敏原的機制。

7. 皮膚病血毒丸的功效與作用有什麼呢

每100粒重。那麼,皮膚病血毒丸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 皮膚病血毒丸是純天然中葯針對皮膚病病因,以當歸、赤芍,活血、涼血、消瘀之力;配以連翹、雙花,清熱解毒;配以蟬蛻、紫草散風、除熱、解毒透疹,共奏清血解毒、消腫止癢之功。而達到清除皮膚病患者體內血毒之目的。 清血解毒,消腫止癢,用於經絡不和,濕熱血燥引起的風疹,濕疹,皮膚刺癢,雀斑粉刺,面赤鼻齇,瘡瘍腫毒,腳氣疥癬,頭目眩暈,大便燥結。 皮膚病血毒丸能治療以下五種類型的皮膚病: 細菌性皮膚病:粉刺(青春痘)、痤瘡及膿皰疹、毛囊炎、丹毒。 過敏性皮膚病:濕疹、接觸性皮炎、日光性葯物性皮炎、蕁麻疹。 真菌性皮膚病:手癬、足癬、體癬、股癬。 病毒性皮膚病:帶狀皰疹,扁平疣。 神經性皮膚病:神經性皮炎、銀屑病。 皮膚病血毒丸在各大實體葯店均有售。但網上葯店相對於實體網店,由於不需要支付各類繁雜費用如租金、水電、人力等,網上葯店的價格是相對優惠的。雖說網上葯店看似形勢走好,但實際上,網上賣葯曾一度混亂不堪。因此,選擇網上葯店需要選擇有保障的企業,例如康愛多葯店。 康愛多葯店是經國家葯監局批準的排名前列的葯房網,本著信譽立業、質量第一、顧客至上、真誠服務的經營宗旨為廣大市民服務,是全國用戶網上購正品葯的首選。

8. 連翹敗毒片治蕁麻疹嗎

急性的效果要好點,慢性的就不好說了一、什麼是蕁麻疹
蕁麻疹是由於各種致敏因素,如葯物、食品、花粉、感染等引起皮膚粘膜的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
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因其遇風而發,故名又稱「風疹塊」。
蕁麻疹一般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
1、急性蕁麻疹: 全身皮膚常突然發病,先感皮膚瘙癢,繼而出現大小不等、形態不一的淡紅色或蒼白色風團狀皮疹,邊界清楚,瘙癢劇烈,風團可為圓形、橢圓、孤立、散在性分布亦可融合成片,風團大時,可呈蒼白,表面毛孔顯著,似桔皮樣。可局限也可泛發全身,數分鍾或數小時後消退不留痕跡,1日之內可發作數次,瘙癢不止,皮膚搔抓後則成塊成片,並伴有刺痛或燒灼感,病重者可有心慌、煩躁、惡心、嘔吐、甚至血壓降低等過敏性休克樣症狀。症狀在數日至1——2周內可消退者稱為急性蕁麻疹。
2、慢性蕁麻疹:常反復發作,反覆發作達6周以上,遷延不愈, 風團時多時少,時起時伏。大多找不出原因,頑固性難治者稱為慢性蕁麻疹。
此外,還有一些特殊類型蕁麻疹。 如:①.皮膚劃痕症又稱人工尋麻疹。
②血管性水腫又稱巨大性尋麻疹。 ③.壓迫性尋麻疹。 ④. 日光性尋麻疹。
⑤.寒冷性尋麻疹。 ⑥ .膽鹼能性尋麻疹。 ⑦. 血清病性尋麻疹等。

二、引起蕁麻疹的病因
1、物理因素:如冷熱、日光、摩擦和壓力等都可引起。患者暴曬日光後,在照光部位出現風團,並有
瘙癢和針刺感。 以壓力為主的蕁麻疹患者反應較敏感,如皮膚受壓4~6小時後,局部發生深在性腫
脹,8—12小時後消退。輕微的壓力如:碰觸、抓癢、甚至衣服的磨擦都有可能引起蕁麻疹反應。
2.食物:食物以魚、蝦、蟹、蛋、士多啤梨、食物添加物(色素、防腐劑、調味料)最常見。
3.感染:與蕁麻疹相關的感染包括鏈球菌感染、乙型肝炎、鼻竇炎、及其他病毒/細菌/酶菌感染。
4.葯物:如青黴素、磺胺類、痢特靈、血清疫苗等,常通過免疫機制引發蕁麻疹。而阿司匹林、
嗎啡、阿托品、維生素B1等葯物為組胺釋放物,能直接使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引發蕁麻疹。
5.疾病:感染:包括病毒(如上感病毒、肝炎病毒)、細菌(如金葡萄)、真菌和寄生蟲(如蛔蟲等)。
其實蕁麻疹有時可作為疾病的表徵之一,例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癌症、自體免疫病等。
6.動物及植物因素,如昆蟲叮咬或吸入花粉、羽毛、皮屑等。
7.其他因素:胃內分泌和代謝障礙及胃腸功能失調均可誘發本病,尤其是慢性尋麻疹。
8.內臟疾病 如紅斑性狼瘡、淋巴瘤及某些腫瘤、風濕熱等可為尋麻疹的病因。
9.遺傳因素 如家族性寒冷性尋麻疹、遺傳性家族性尋麻疹綜合症和遺傳因素有關。
10.精神因素 精神緊張、感情沖動可引起乙醯膽鹼釋放,增強血管通透性而發生尋麻疹。

三、蕁麻疹的治療方法
以消除病因為主,去除致敏因素,有感染疾病時應用抗菌素,對某些食物過敏時盡量不吃。
慢性感染灶常是慢性蕁麻疹的病因,但有些蕁麻疹病人的病因很難確定或不能發現病因。
(一)、常用西葯
1.內服葯物
①撲爾敏、苯海拉明;異丙嗪等,可單用或交替服用,每次1—2片,每日3次。
②維生素C、葡萄糖酸鈣等,每次2片,每日3次
③ 強的松:每次1—2片,每日3次。
④病情嚴重者給予撲爾敏或苯海拉明肌注,或葡萄糖酸鈣靜脈注射。 病情緩解後須逐漸停葯。
2.外用葯物1%薄荷配劑、爐甘石洗劑、氧化鋅洗劑等塗搽患部配合有一定的療效。
(二).中葯治療
中醫將蕁麻疹分為三型。 風寒型、風熱型 、血虛型 。
1 .風寒型 皮疹蒼白, 主要表現為風疹色談,以頭面、手足等露出部位為置,吹風著涼加重,
口不渴,小便清,多發於冬季,舌談,苔薄白,脈遲或儒緩。
治宜:解表疏散風寒。
疏風散寒葯方: 荊芥6克,防風6克,蟬衣3克,銀花10克,甘草3克。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
浮萍6克,麻黃3克,地膚子10克,防風4克,皂角刺4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
也可選中成葯:風寒感冒沖劑 、荊防敗毒散、秦九丸、通宣理肺丸等。
2 .風熱型 發病急驟,風團泛發一身,顏色鮮紅,自覺灼熱,劇烈搔癢,或伴發熱、畏寒,咽喉腫痛,
或腹痛,吐瀉,遇熱皮疹加重、得冷減輕.多發於夏季.舌紅苔白或黃、脈浮數。
治宜:疏風清熱。
疏風清熱葯方:金銀花9克、苦參12克、防風9克、白蒺藜15克、蟬衣6克、牛蒡子9克、赤芍9克、
白蘚皮12克、浮萍6克、皂刺3克
祛風清熱葯方: 麻黃3克,連翹10克,赤小豆10克,白蘚皮10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
僵蠶12克,蟬蛻6克,苦參6克,姜黃3克,米酒50毫升,蜂蜜15克。
用法:將前四味葯共研成細粉,然後用米酒和蜂蜜調服。用白酒煎煮百部,然後用紗布蘸葯酒擦患處。
也可選中成葯:風熱感冒沖劑、 防風通聖丸、銀翹解毒丸、浮萍丸等。
3. 血虛型 主要表現為風疹反復發作,延續數月甚至數年,午後或夜間加重,心煩易怒,口舌乾燥,
手足心熱,舌紅少津,脈沉細或細數。多見於老年入或久病體弱者。
治宜調補氣血為主。養血疏風。
養血疏風葯方:當歸10克,熟地15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黃芪10克,白蒺藜15克,何首烏10克,
荊芥9克,防風10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
(蒜苗30克,雞蛋皮20克。用法:共入鍋中,加水煎煮,熏洗患處,每日1~2次)。
也可選中成葯: 八珍丸、 秦九丸、龜苓膏同服。
(三)民間土方:
1.大蒜皮、艾葉、菖蒲煎水趁熱洗澡。每天一次,3--5天即愈。
2.香萊:取十幾棵香萊的根須洗凈切段,煮5分鍾,調上蜂蜜,連吃帶飲,對蕁麻疹的紅、腫、癢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3.用中葯黃蓮加花椒煎水洗澡。多洗幾次就見效。
4.韭萊:用鮮韭菜汁外塗,二天癢感消失,疹子消退。也可用 韭菜根搗爛布包,擦患處。
5.食醋、白酒混合液可治風疙瘩:兩份食醋加一份白酒混勻後擦洗患處,幾分鍾後症狀即可減輕, 連擦幾次即愈。

四、注意事項:
1.保持生活規律,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適應寒熱變化。
2.避免抓搔患部,不用熱水燙洗,不濫用刺激強烈的外用葯物。盡一切可能避免接觸過敏原。蕁麻疹伴有高熱或腹瀉時,應及早就醫,以免嚴重感染或外科急腹症而延誤病情。
3.積極尋找和去除病因,注意發病前的服葯史、飲食、感染、精神因素及吸入物 (花粉、羽毛、油漆等)等情況,其中可能與發病有關的應努力 避免。 治療慢性病灶,調整胃腸功能,驅除腸道寄生蟲。
4.忌食動物蛋白性食物和海鮮,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飲酒。保持清淡飲食,多吃些新鮮蔬菜和水果。
5.按時服葯,不可自行停葯,服抗組胺葯有鎮靜作用,服 後不應從事登高、開車等工作。
6.病人如有氣促、喉頭水腫或吞咽困難應立即去醫院就診。
7.平時您應注意少食辛辣,不飲酒,不食雞鴨魚牛羊肉海鮮等刺激性食物!多食蔬菜、水果!!!
8.基於尋麻疹的診斷與不少外在因素有關(如上述),病人應當對醫生充分陳述病情,
包括與出疹有關的可能因素,這樣醫生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
9.一旦診斷得到確定,對尋麻疹的病因作出適當的處理是最正確的治療方式,例如感染的治療。
10.避免可能令表皮血管擴張的舉動,包括室溫過高、喝酒、劇烈運動、情緒亢奮等。尋麻疹發作時只
要及早看醫生,得到妥善的治療,疹子通常都不會持續太久(數天至數周)。不過,如果您發現疹子
持續不退,或有惡化跡象、或有出現其他症狀,您就不能掉以輕心了,一定要去醫院就醫啊。

臨床上常用的偏方主要如下。
[方一]
荊芥穗10克,防風9克,金銀花12克,牛蒂子10克,丹皮9克,浮萍6克,生地9克,薄荷6克,黃芩10克,蟬衣12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日1劑,早晚服。
本方辛涼解毒,疏風止癢,適用於蕁麻疹。
[方二]
生地10克,當歸12克,赤白芍各10克,首烏10克,黃芪12克,防風、芥穗、刺蒺藜、川芎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
本方養血益氣,疏風止癢,適用於血虛受風所致的蕁麻疹。
[方三]
香樟木、晚蠶砂、徐長卿、敗醬草、核桃葉各30—創克,紫蘇120克。將葯任選一種煎水,乘熱先熏後洗,每日1叫次。
本方適用於蕁麻疹。
[方四]
黃芪10克,白術、防風、桂枝各9克,白芍10克,生薑6克,大棗9克,浮萍6克,白蘚皮10克,荊芥穗9克,陳皮12克,甘草9克。水煎服,
日1劑,早晚服。
本方調和營衛,益氣固表,對蕁麻疹有效。
[方五]
金銀花12克,地膚子、芥穗各9克,大黃10克,厚朴、雲苓各9克,白芍10克。甘草9克。水煎服,日貝劑,分2次服。
本方清熱散風,適用於蕁麻疹。
[方六]
熟地9克,當歸、白芍各20克,首烏、黃芪各30克,防風、川芎各12克,甘草30克,蟬蛻10克,荊芥、白蒺藜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劑,每晚或早晚分2次服。
本方出自《山東中醫雜志》1989.8期,適用於頑固性蕁麻疹。
[方七]
玉米須15克,已發酵好的酒釀l00克。將玉米須放人鋁鍋中,加水適量,煮20分鍾後撈去玉米須,再加酒釀,煮沸食用。
本方適用於蕁麻疹。
[方八]
三七1—1.5克,去骨雞肉100克。
三七切成薄片,用雞油或豬油炸黃,加入雞肉拌勻,放人碗中,再加水適量,用文火蒸燉1小時,加入少量食鹽調味,葯肉湯1次服完,每天或隔1--2天服1料,連服2--3劑。
本方適用於陽虛氣弱及氣血兩虛所致的蕁麻疹。
[方九]
醋100毫升,木瓜60克,生薑9克。3味共人砂鍋煎煮,醋干時,取出木瓜、生薑,
早、晚2次食完,每日1劑,痊癒為止。
本方出自《醋蛋治百病》,適用於蕁麻疹,屬風寒外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