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外耳濕疹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1.敷貼法
黃連膏紗布撒上生肌散(緞石膏、血竭、乳香、輕粉、冰片),敷貼創面,每日換葯1次,至愈為止。適用於風熱濕毒
型。
2.濕敷法
菊花、蒲公英各60克,煎湯稍涼後,濕敷局部,每日2次。適用於血虛風燥型。
3.沖洗法
(1)0.%-0.5%的枯礬水,沖洗外耳道,每日1-2次,直至痊癒。適用於風熱濕毒型。
(2)花椒葉、桉樹葉、桃樹葉適量,煎水外洗,每日2次,用至痊癒。適用於風熱濕毒型。
(3)黃連或黃柏,任選一味適量,煎水清洗外耳道,每日2次,以痊癒為度。適用於各型外耳濕疹。
4.撲葯法
將瘡面清洗後,將黃連粉撲撒於局部,每日1-2次,直至痊癒。適用於風熱濕毒型。
5.搽葯法
(1)枯青鬆散:枯礬15克,青黛6克,松香9克,混合研細,用芝麻油或茶油調成糊狀,裝入瓶中,以3%的硼酸水或生理鹽水將局部洗凈擦乾,再薄薄塗搽一層枯青鬆散糊劑,每日換葯1次,直至痊癒。適用於風熱濕毒型。
(2)潤肌膏:當歸15克,紫草3克,麻油30毫升,黃蠟巧克,前2味與麻油同熬,葯枯濾清,將油再熬,入黃蠟同煎,化盡,傾於碗中,待涼,局部塗搽,每日2次。適用於血虛風燥型。
6.吹耳法
柏石散:黃柏30克,石膏30克,枯礬15克,共研細末,和勻吹耳,每日1次,用至痊癒。適用於風熱濕毒型。
B. 外耳道乾性濕疹怎麼治療
耳濕疹指發抄生於耳輪,外耳道、耳後皺褶部位的濕疹。多見於嬰幼兒。脂溢性皮炎和異位性皮炎均可表現為耳濕疹,外耳道濕疹可由中耳炎或耳挖傷引起,感染的細菌多為葡萄球菌或鏈球菌。
發病部位:皮膚,耳患病比例:1-2%
發病季節:春季是否傳染:無傳染性
易感人群:多見於嬰幼兒可引起耳濕疹。
耳濕疹的症狀:斑疹膿皰皰疹斑丘疹紅斑樣皮疹劇癢慢性濕疹樣變丹毒樣外觀皮膚濕毒鱗屑樣痂皮耳漏濕疹。
有一些小朋友如果對食物或是環境中的某樣東西過敏,有時也會加重耳濕疹的症狀。故應注意保持皮膚的清潔,如果有粘膜破損應進行消毒處理,減少並發症的發生。
C. 外耳濕疹的臨床表現
根據病程進行分類,分急性濕疹、亞急性濕疹和慢性濕疹。
不同的階段濕疹內表現不同。
1.急性濕容疹
患處奇癢,多伴燒灼感,挖耳後流出黃色水樣分泌物,凝固後形成黃痂。
2.亞急性濕疹
多由急性濕疹未經治療、治療不當或久治不愈遷延所致。局部仍瘙癢,滲液比急性濕疹少,但有結痂和脫屑。
3.慢性濕疹
急性和亞急性濕疹反復發作或久治不愈,就成為慢性濕疹,外耳道內劇癢,皮膚增厚,有脫屑。外耳道濕疹可能反復發作。
D. 外耳濕疹有哪些症狀
根據本抄病的臨床表現,辨證襲主要分為風熱濕毒型與血虛風燥型2種。
1.風熱濕毒型
耳道或耳殼周圍膚色潮紅、灼熱、痰癢,有水疙,潰後流黃水,而後糜爛、結黃色痴皮,可伴發熱,嬰兒睡眠不安,煩躁等,舌質紅,苔薄黃或黃膩,脈浮滑而數。
2.血虛風燥型
病程日久,反復發作,耳殼、耳道等處皮膚增厚、粗糙、輟裂,上覆痴皮或鱗屑,一般癢感明顯,疼痛輕微,搔抓後出現小血點,但很快結痂,可伴有面黃食少,身倦乏力,舌質淡,苔白,脈細緩。
E. 什麼是外耳道濕疹
你好,耳濕疹指發生於耳輪,外耳道、耳後皺褶部位的濕疹,見於嬰幼兒。脂溢性皮炎和異位性皮炎均可表現為耳濕疹,外耳道濕疹可由中耳炎或耳挖傷引起,感染的細菌多為葡萄球菌或鏈球菌。
F. 外耳濕疹有哪些表現
她是耳擴濕疹怎麼辦
G. 外耳道濕疹要用什麼葯
你好,外耳道濕疹治療的葯物分內服和外用。一般內服抗組胺葯物治療為多內,也可以用曲容咪新乳膏外塗來治療,建議還是去醫院耳鼻喉科找醫生看看,早治療早浩,另外,自己在平時的時候也要注意飲食及生活習慣,避免加重濕疹感染的程度
H. 外耳道濕疹是怎麼回事,怎麼治療
耳濕疹指發生於復耳輪,外耳道制、耳後皺褶部位的濕疹。多見於嬰幼兒。脂溢性皮炎和異位性皮炎均可表現為耳濕疹,外耳道濕疹可由中耳炎或耳挖傷引起,感染的細菌多為葡萄球菌或鏈球菌。
發病部位:皮膚,耳患病比例:1-2%
發病季節:春季是否傳染:無傳染性
易感人群:多見於嬰幼兒可引起耳濕疹。
耳濕疹的症狀:斑疹膿皰皰疹斑丘疹紅斑樣皮疹劇癢慢性濕疹樣變丹毒樣外觀皮膚濕毒鱗屑樣痂皮耳漏濕疹。
有一些小朋友如果對食物或是環境中的某樣東西過敏,有時也會加重耳濕疹的症狀。故應注意保持皮膚的清潔,如果有粘膜破損應進行消毒處理,減少並發症的發生。
I. 外耳道濕疹的危害有哪些
耳濕疹指發來生於耳輪,外耳道、自耳後皺褶部位的濕疹。多見於嬰幼兒。脂溢性皮炎和異位性皮炎均可表現為耳濕疹,外耳道濕疹可由中耳炎或耳挖傷引起,感染的細菌多為葡萄球菌或鏈球菌。
發病部位:皮膚,耳患病比例:1-2%
發病季節:春季是否傳染:無傳染性
易感人群:多見於嬰幼兒可引起耳濕疹。
耳濕疹的症狀:斑疹膿皰皰疹斑丘疹紅斑樣皮疹劇癢慢性濕疹樣變丹毒樣外觀皮膚濕毒鱗屑樣痂皮耳漏濕疹。
有一些小朋友如果對食物或是環境中的某樣東西過敏,有時也會加重耳濕疹的症狀。故應注意保持皮膚的清潔,如果有粘膜破損應進行消毒處理,減少並發症的發生。
J. 外耳濕疹怎樣治療
【概述】外耳濕疹是指發生在耳廓、外耳道及其周圍皮膚的多形性皮疹,以小兒多見。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主要特徵為瘙癢、多形性皮疹,易反復發作。外耳濕疹以外耳皮膚潮紅、瘙癢、黃水淋漓或脫屑、皸裂為特徵,好發於耳後溝及耳廓皺折上下,也可蔓延到外耳道內或耳周皮膚。西醫學認為外耳濕疹多因耳廓、外耳道及其周圍皮膚受外用葯物或其它過敏葯物刺激所致,濕、熱、化妝品、噴發染發劑、耳環以及魚、蝦、牛奶等均可成為致敏因素,外耳道長期膿液刺激也可引發。
中醫將本病稱之為旋耳瘡,古代文獻中又有黃水瘡、月蝕瘡、耳爛、浸淫瘡等名稱。將本病按其病程有急﹑慢性之不同,急性期多為風熱濕邪浸漬,慢性期多為血虛生風化燥。風熱濕邪犯耳:膿耳之膿液、汗水、淚液等浸漬,或接觸刺激性物質,濕熱邪毒積聚,引動肝經之火,內外合邪循經上犯,蒸灼耳廓肌膚而發病。血虛生風化燥:患病日久,營血耗傷,耳竅失養,加之血虛生風化燥,不能滋潤耳竅肌膚,以致耳部瘙癢,纏綿難愈。
【治療】本病按其病程有急、慢性之不同,急性期多為風熱濕邪浸漬,治以清熱利濕,祛風止癢為主;慢性期多為血虛生風化燥,治以養血熄風潤燥。
1.風熱濕邪證【症狀】耳部皮膚瘙癢、灼熱感,數日後出現小水泡,潰破後流出黃色脂水,糜爛,甚至可波及整個耳廓及其周圍皮膚。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方一】消風散【來源】《外科正宗》【組成】當歸10克,生地10克,防風10克,蟬蛻10克,知母12克,苦參6克,胡麻10克,荊芥10克,蒼術10克,牛蒡子10克,石膏30克,木通6克,甘草6克。
【功效】清熱利濕、祛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以荊芥、牛子、防風、蟬衣祛風止癢;蒼術、苦參、木通以祛濕;石膏、知母清熱瀉火;生地、當歸涼血散血。全方合用,可清熱祛濕,疏風止癢。
【按語】本方用於風重者。【方二】萆薢滲濕湯【來源】《瘍科心得集》【組成】萆薢10克,薏苡仁30克,黃柏10克,赤茯苓10克,牡丹皮10克,澤瀉10克,滑石20克,夏枯草15克。
【功效】清熱燥濕。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黃柏、萆薢、滑石、澤瀉、通草清熱祛濕而解毒;茯苓、薏苡仁除濕和中;丹皮清熱涼血。
【按語】本方用於濕重者。
2.血虛生風化燥證【症狀】耳部瘙癢,纏綿難愈,可伴有面色萎黃、納差,身倦乏力,舌淡,苔白,脈細緩等。檢查:外耳道、耳廓皮膚增厚、粗糙、結痂、皸裂。【方一】地黃飲【來源】《醫宗金鑒》【組成】生地黃20克,熟地黃20克,首烏10克,當歸10克,丹皮10克,玄參10克,白蒺藜10克,僵蠶10克,紅花15克,甘草6克。
【功效】養血熄風潤燥。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以熟地、當歸、首烏養血;生地、丹皮、玄參、紅花涼血活血;白蒺藜、僵蠶祛風;甘草調和諸葯。全方以治血為主,而達治風的目的。
【按語】癢甚者,加蟬衣、地膚子、苦參等。【方二】①參苓白術散合②四物湯【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組成】①炒扁豆30克,人參10克,白術10克,茯苓10克,陳皮10克,懷山葯15克,蓮子肉12克,薏苡仁20克,砂仁10克,桔梗10克,炙甘草6克,②當歸10克,白芍12克,川芎15克,熟地15克。
【功效】健脾養血滋陰。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參苓白術散健脾益氣,四物湯滋陰養血。
【按語】本方適用於脾虛發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