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開車行駛在盤山路半山腰,發現一座小山神廟,於是停
試題答案:正在駕車行駛的駕駛員感覺前面車是靜止的,一定選擇了一個和前面車之間沒有發生位置改變的物體為參照物,自己和前面車之間保持速度和方向都相同,兩者之間沒有發生位置的改變,以自己為參照物,前面車是靜止的.駕駛員減速行駛時,自己和前面的車之間距離越來越大,以前面的車為參照物,自己是後退的.故答案為:速度;自己;前方.
Ⅱ 有誰知道一種中葯叫盤山龍的
腰椎病光用一樣葯是不行的。
這是一種山上的中葯材。他是一種冷葯。一般的葯店沒有賣的。主要功效是去風除濕,通經活絡。主治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
Ⅲ 天津盤山住哪個農家院比較好價格 條件都比較好的
盤山半山腰的農抄家院襲在磚瓦窯村,在盤山的後山。 那裡的農家院由於位於半山腰,環境比較好,大多數在4星級或4星級以上 你可以在薊縣旅遊網上查詢一下「住農家院」欄目,每個農家院按照景區來分類的,在盤山風景區中,有很多農家院,其中就有很多盤山半山腰處磚瓦窯村的農家院
Ⅳ 近期准備去薊縣的盤山玩幾天,但住哪裡呢
我剛從盤山回來,住在磚瓦窯村學武農家院很好,在後山半山腰上,離掛月峰很近,這個農家院環境好,很乾凈,空氣清新,停車也方便。農家飯也很好吃。網上有聯系電話。
Ⅳ 為什麼盤山公路要在山腰上繞來繞去這是應用了什麼原理
其實盤山公路還是遵守斜面的原理,高度一樣的情況下,面越長,坡度就越小,用的力就越小,但路程也就越長。
Ⅵ 薊縣盤山自駕游注意事項和路線
薊縣盤山風景區旅遊指南是特意歡自助游、自駕游來薊的遊客提供的詳細指南清單,希望它能對您有所幫助!
第一:天津津自駕游的客人可沿津薊高速來薊縣,方便、便捷,如果從經濟角度來講,走津薊高速路也是很合算的,走津薊高速路首先車損小,其次路況好,省油!兩項加在一起和高速路收費差不多。
第二:從天津乘火車來薊縣的遊客,您如果到盤山景區去旅遊,到了薊縣火車站去盤山有兩種方式:
第一種,也是最安全的是從網上提前和景區的農家院的經營者聯系,讓他們負責到火車站接站,有的農家院免費接站,有的農家院有償接站(一般是在半山腰、路途很遠的農家院)即便是有償接站,價格也是非常合理價位。
第二種是自己乘火車站門口的計程車去盤山,計程車一般是把遊客引導給和他們有協議的農家院,每個遊客計程車可以從農家拿到一筆提成(一般遊客是不知道的),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最好自己有主見為好,不要聽從計程車司機安排!
第三:盤山風景區是個很大的景區,其中主景區的線路是山門「入勝檢票口"至最高峰」掛月峰「的這段距離,(這里的門票最貴,成人100元/人)其次在盤山景區還有很多景點和一些免費景點,比如:千像寺景點、盤龍大峽谷景點、烈士陵園等,在磚瓦窯村有北少林寺景區(屬免費景區),農家院所說的在景區內是指在免費景區內。個別計程車司機(黑出租)把遊客往免費景點拉,收取主景區門票的價格,不給遊客門票和發票,自助游的客人要十分注意!
Ⅶ 天津薊縣盤山農家院都在景區里嗎怎麼進去
景區裡面沒有農家院,選擇景區距離比較近的農家院,並且比較經濟實惠的農家院,這就要數盤山宏達農家院了,周邊還有個別免費游覽的景區!
Ⅷ 盤山景區人多嗎
很多
5A 級景區盤山,猶如十里錦屏,巍然屹立於京東,歷史上被列為中國十五大名勝之一,以「京東第一山」馳名中外。盤山風景區位於天津 薊縣城西北12公里處。盤山古名盤龍山、四正山、無終山。因它蜿蜒盤踞,「形無定向勢如龍」,故名盤龍山。因它一峰獨起,獨立無依,蜂窩蓮瓣,四面如一,故名四正山。因它位於古無終國,故名無終山。三國魏時它還叫無終山。曹操《表論田疇》說:「田疇率宗族入無終山中」。因為魏國田疇隱居無終山,曾為曹操征服烏桓當過向導,但又拒絕曹操所封官爵,一直隱居山中,所以後人為了紀念田疇,把無終山改叫田盤山,意思是田疇曾經在山中盤桓。省略叫法為「盤山」。
盤山風景區集幽林,古洞,奇峰,秀水於一身,現已恢復開放了五大景區,一百三十餘處景點,建設開通了盤山,雲松,掛月三條客運索道,遊人乘過索道可直達盤山絕頂――掛月峰,盤山腳下有高中檔賓館十我鎵,獨具特色的農家院300多戶,不論是神奇的自然景觀,還是蘊譽精湛的人文景觀,都吸引著中外遊客動足洗目,106平方公里的盤山風景名勝區,正以它那秀麗清幽的景色,古老迷人的傳說,熱情文明的服務,歡迎四海賓朋光臨!
盤山風景區的松,是盤山奇絕,多數生長於石縫之中,有的橫生,有的倒懸,有的形如傘蓋,有的蟠曲翳天。明王衡品評盤山勝景時說:「松樹當是盤山之最」。民國許同莘《盤山游記》稱:「水石他山多有,唯松盤山獨擅,黃山松著名天下,然唯生於懸崖者極極神奇變化之態,不若盤山之松。」乾隆皇帝曾贊嘆:「天下何處無松,盤山之松天下松之宗」。盤山不僅有千年古松老當益壯,更有大批後起之秀盡展雄姿,子孫數代歡迎四海賓朋。
盤山風景區的怪石,是盤山奇觀,漫山遍野星羅棋布,千奇百態,明唐順之游盤山寫奇石雲:「搜萬象以效珍,何殊狀而相亞,或籍草而羊眠,諒仙術之幻詐,或喁負而虎蹲,詫飲羽之神射,或屹立而不動,豈思婦這所化,盤山名石原傳為八大名石,隨著名人題字和遊人的發現而不斷地增加,智朴記載了25尊,乾隆《欽定盤山志》記載42尊,到民國年間《說盤》則記載了57尊。
盤山風景區的秀水,是盤山奇勝,素帛湍飛,濺玉噴珠,三盤上下澎湃數十里,酈道元《水經注》雲:盤山水,水出山上……去山三里里,望山上水可高二十里,素湍浩然,頹波歷谷,沿流而下…「明代劉侗描寫盤山清泉「其下又多奔泉,泉動而觸乎石濺鳴日夜,與石之銳下而方額者,勢相搖傾,所為盤泉也,乾隆皇帝在,《盤山千尺雪記》曾寫道:匯萬山之水而歸於一壑,滄池之湍奏石面,謖謖之籟響松顛,時而陰雨忽晴,眾溪怒勃則暴漲,雖千夫撞洪鍾有不足比其壯者」
盤山風景區尤其以「上盤之松,盤中之石,下盤之水」著稱,峰石各抱地勢,競相崢嶸。掛月峰如銀鉤掛在半空;九化峰象九朵蓮花盛開一樣;真可謂峰峰相依,峰峰各異。從丁路蓮花嶺進山,夏日驕陽似火,而進山卻樹樹木森蔭,層巒碧染,萬壑堆青,清風送爽,十分幽黯恬靜。行不遠,就見迎面巨石上刻「入勝」二字,對面西浮青嶺的石壁刻有「四正門徑」。
轉過山彎,有一巨石如元寶,名「元寶石」,上刻「此地有崇山峻嶺怪石奇松」,但只見山拋險峻,林木蔭郁,怪石嶙峋,苔痕添翠,清流淙淙。沿盤曲石磴山路,步步登高,跨過「仙人橋」,迎面即為千年古松「迎客松」,儀態肅穆,宛如揮手揖客。松柏叢生,一峰雄立,峰下古塔掩映,是天成寺。為唐代所建,上有乾隆御題石碑。天成寺之東,有澗水自翠屏峰跌下,狀若素帛飄飛,故名「飛帛洞」;再東行,可望一段白色短瀑,為「滴水瀨」。昔日此處曾有「卧雲樓」,相傳傍晚雨過初霽,一抹紅霞,穿樓而過,真是別有一番雅境。
在翠屏峰下,遊人多在「涓涓泉」畔逗留,望那清澈泉水,涓涓而出,淙淙有如琴音。都真想手捧一泓痛飲一番。行至少林寺東,多寶塔龍頭山下的龍池,石壁上鑿出一條紅龍,每當微風徐來,池水盪漾,倒映池中之紅龍就活了起來,猶如真龍戲水。下盤以水為勝,果不虛傳。續前行,盤九道彎,過萬人愁,登歡喜嶺,進入以石為勝的中盤。從歡喜嶺過石門,即達三成寺翠屏峰頂,一路山石錯落,松出石隙,千姿百態。再往前行二、三里,即入盤山絕勝之地古中盤。只見群巒擁簇,峰迴路轉,深淵絕壑,疊翠堆青。寺前題詠石刻甚多,北面石壁鐫刻「萬象回薄」四個大字。
過桃花洞,但見洞前石筍人立,石高且大,威武雄壯,如大將軍,名之「將軍石」在此仰望盤山的主峰,能見崖頭刻有「摩天」二大字,為清末軍機大臣榮祿所書。正如題字所雲,掛月峰為盤山頂峰,峰勢上銳下削,為盤山的制高點,海拔864.4米,上有唐建定光佛舍利塔,相傳每當除夕,有佛燈之光照耀。峰
下有唐建雲罩寺,峰巔石刻杜甫名句「一覽眾山小」。向下俯視,一峰形如傘蓋,名紫蓋峰。展目四望,蒼山如海,群巒起伏。過歡喜嶺,經逍遙游,來到萬松寺,從萬松寺東上青松嶺,一路奇松怪石,林石競秀。
繼續攀登,沿礁繞峰到上方寺,此處為盤山奇險之地,峭壁如削,峰巔煙雲卷舒,上有懸空石,驚險奇絕,望之膽怯。石下兩壁如斧劈開,名天門開,下有白猿洞、路險難行、盤山,自然景觀有萬千,人文景觀知多少。
盤山「步步有景」,名勝古跡遍布。據康熙年間《盤山志》記載,盤山名勝計有十峰、八嶺、三盤、五台、八峪、九岩、十一洞、二十六名石、一淀、八泉、三井、五橋、四溝、二潭、五地、一塘、百餘座塔
(三座佛塔,百餘座僧骨塔)、四亭、二軒、七十二寺、廟、庵。共有景點數百處。有些人文古跡雖經自然風化、侵華日軍「三光政策」的毀損和「文化大革命」的破壞,現在只留下殘跡遺址,但不少古跡仍保存完好。例如,天成寺、古佛舍利塔、定光佛舍利塔、進士墓、石塔林、千佛像、契真洞石窟、摩崖石刻等等,實物俱在。近幾年由於天津市政府的重視,又重新修復了一些古跡。至於自然景觀,如奇峰怪石、崖洞、古樹、瀑布、泉池等等,更是歷歷在目。按照自然景物分布的特色,古人把盤山分為上、中、下、三盤。自來峰一帶為上盤,勁松蒼翠,蟠曲遮天,是為松勝。古中盤一帶為中盤,怪石嵯峨,是為石勝。晾甲石一帶為下盤,萬泉響澗,是為水勝。統稱三盤勝境。
由於盤山山奇景佳,吸引了歷代帝王前往游覽。魏武帝曹操、唐太宗、遼太宗、遼聖宗、金世宗,清代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等皇帝,都曾巡遊盤山,禮佛參禪。由於歷代統治者的重視,便在盤山大興土木,
建立寺院,增加了人文景觀。魏晉間建有少林寺,唐代建有天成寺、萬松寺、雲罩寺、上方寺、千像寺、天香寺、定光佛舍利塔,遼代建有古佛舍利塔,清代建有盤谷寺。清朝乾隆年間,又建帝王行宮靜寄山莊。乾隆皇帝在此駐跗20多次,嘉慶皇帝駐跗7次。歷代皇帝對盤山的駕臨,更提高了盤山的身價。
一些帝王和文人、武將在游覽盤山時,因觸景生情,常常詩興大發,詠詩作對,命名、題匾,贊美盤山景點,抒發內心情志。例如,唐太宗李世民東征高麗回來,曾經帶兵駐扎盤山,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詩句:「翠野駐戎軒,盧龍轉征旆。遙山麗如綺,長流縈似帶。海氣百重樓,崖松千丈蓋。茲焉可游賞,何必襄城外。」康熙、乾隆皇帝在盤山留下的詩篇、楹聯、題匾更多。武將詠盤山的詩歌也不少。唐代歷任兵部尚書等職的愛國名將李靖隨唐太宗東征高麗而還時,曾登盤山西台,拔劍起舞,高詠《舞劍歌》:「陟重岡兮望四圍,挈霓閃兮斷虹飛,嗟嗟三軍唱凱歸。」登高四望,舞劍斷虹,氣勢雄邁。將軍的英武氣概、才華、人品,盡顯詩中,也為後世留下了「舞劍台」景點的美名。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也在盤山留下千古絕唱《登盤山絕頂》詩:
「霜角一聲草木衰,雲頭對起石門開。朔風邊酒不曾醉,落葉歸鴉無數來,但使雕戈銷殺氣,何妨白發老邊才。勒名峰上吾誰與?故李將軍舞劍台。」詩中抒發對唐代愛國將領李靖的敬仰之情,也表達了自己抵禦外侮的雄心壯志。歷代文人墨客游覽盤山、吟頌盤山者更多。晉代《三國志》作者陳壽,文學名家陶淵明,北魏《水經注》作者酈道元,唐代詩人陳子昂、高適,明代文學家方孝孺、袁宏道、米萬鍾、王世貞、劉侗,清代戲劇家孔尚任、洪升,文學家王世禎、朱彝尊、高士奇、李蔚等都曾游過盤山,他們留下詩作不下千首,從不同側面,渲染了盤山的壯美風光。
盤山景色四季各異。春日山花爛漫,燕舞蝶飛。夏天,峰巒疊翠,瀑布騰空。深秋,層林盡染,百果飄香。嚴冬,玉嶺瓊峰,青松增翠。這優美的自然風光,加上眾多的名勝古跡,怎能不讓國內外遊人陶醉其間!
盤山既是風景佳境,又是佛教聖地。盤山寺廟肇始魏晉,興盛於唐。在唐朝鼎定之後,唐太宗為了悼慰將士亡靈而頒詔天下,在昔日交戰之地,建立寺廟。於是在薊縣腹地建立了獨樂寺和盤山雙峰寺,後又在盤山建起佑唐寺、雲罩寺、天成寺等。遼、金兩朝皇帝信佛,建寺成風。清朝康熙乾隆年間,達到鼎盛期,盤
山有廟72座,僧眾500人。而僧人圓寂後,遺骨、骨灰又要藏入佛塔,因此,盤山的佛塔、僧骨塔達百餘座。這些寺廟、佛塔有的至今尚在,成了人們游覽的名勝古跡。
盤山的寺、塔,形式多樣。它們和周圍的自然景物搭配協調,互相映襯。它們對於今大的遊客來說,不僅具有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的認識和研究價值,而且具有古代建築、雕塑、書法、文學藝術諸多方面的研究和欣賞價值,是難得的歷史文物。
從盤山烈士陵園往西走四五華里,步入刻有「京東第一山」的高大牌樓,便是盤山游覽區的人口處。穿過飛帛澗上的小橋,就看見西邊峭壁上有兩行摩崖刻字:「四正門徑」、「鳴騶入谷」。它告訴人們這里就是進入盤山(又名四正山)的門徑,當年的帝王顯貴就從這里前呼後擁、車響馬鳴地進入山谷。然後經過一棵「迎客」的千年古松,沿山路而上,就到了重
點景區天成寺和古佛舍利塔。天成寺始建於唐。《天成寺詩序》說:「寺門有樓,下瞰山麓,如深巷屈曲,澗泉台石,歷歷可數。遠眺林巒攢簇,天成畫圖。」寺名即取「天成畫圖」之意。清朝康熙、乾隆幾代皇帝都曾巡幸天成寺。乾隆巡遊次數最多,他的替身僧就在這里出家。若遇三月初一到十五盤山桃花會時節駕幸,僧侶、百姓則向皇帝頂禮膜拜。
寺門東面有座兩層六楹高脊飛檐的卧雲樓。陰雨天氣,白雲穿樓而過或隱蔽樓身,故名。樓對面的山腳下,有小戲台舊址。是乾隆皇帝在卧雲樓休息賞景時,御用戲班、樂工登台獻藝的地方。步入寺門,有雕梁畫棟的江山一覽閣。閣通院中的曲廊。走過三間殿堂,登上坎台,是一個三面環山的開闊院落,院中有正殿,朱紅的明柱,燦爛的彩頂,壯麗雄偉。殿前有兩株千年銀杏,干圍3.1米,高25米,挺拔直立,均為雌性。正殿東側有配殿。正殿後面是翠屏峰,古木參天,石崖壁立,石壁下有兩個方形水池。池中有泉,名涓涓泉,常年不幹,清澈見底。是難得的礦泉水。正殿西側有一座很大的方形條石台基,台基上高聳著一座淺黃色的古塔,這就是天津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佛舍利塔。
古佛舍利塔是遼代建築,明代重修。重修時曾發現塔內藏有石函、舍利和佛像等物。塔高22.63米,邊長3.38米,八角十三層。塔基由花崗岩須彌座和三層仰復蓮花組成。塔身正面有門,內置佛龕,側面有浮雕花窗。密檐角上掛著104個銅鈴,山風徐來,叮有聲。塔前有一株千年以上的古柏,為天津市年代最久的樹。塔西有徹公長老和尚靈塔。塔下有「善蛇洞」。傳說有72條護塔的蛇。塔往西有飛帛澗。澗西可通西浮青嶺。
大成寺東,山坡上有梅仙庵石洞。沿洞側山路可達翠屏峰頂,俯視天成寺全景。
從翠屏峰頂往東,過歡喜嶺、仙人橋便可到萬松寺。
萬松寺是盤山最大的廟宇。舊稱李靖庵,為紀念唐初名將李靖曾在此居住而得名。後來認為不宜直呼前賢的名字,改衛公庵。明神宗朱翊鈞為此庵題寫「清心」二字,後因寺旁松樹滿山,清康熙皇帝賜額「萬松寺」。
萬松寺前有一座五層六角磚體寶塔。塔有雕花塔座和護欄,有假門假窗。在一層
六轉角各嵌一個五層小塔。塔頂長一松樹,饒有奇趣。
萬松寺山門前,矗立著駱駝形的駱駝石。山門旁牆上,嵌有五塊方石,上刻「京東第一山」五個大字。
萬松寺毀於日軍戰火。但佛殿石基和《重修李靖庵碑》保存尚好。現在,萬松寺又得以修復。
寺內原有一口大鍋,供災年舍粥用。據尚健在的寺中和尚說,這口大鍋內可以坐下三撥16人打牌。可惜此鍋毀於1958年「大煉鋼鐵」運動。
供奉佛像的萬松寺內還有供奉道人呂洞賓像的呂祖殿。據說是因萬松寺夫人時,被呂洞賓用羽扇?滅。院中現在保存完好的一口深井,也是按呂侗賓的指點挖成的,這便出現佛、道合居一處的局面。
萬松寺東,有望海樓舊址。望海樓北,有普照禪師墓及塔。
從萬松寺西北的山路,可達青松嶺西端的舞劍台。這是唐朝名將李靖的舞劍處。站在舞劍台上,北望雙峰插雲,西望層巒迭蟑,南望平原千里,東望掛月峰聳峙。追思當年愛國將領在此舞劍的雄姿,環望眼前的磅礴景象,令人感嘆不已。
這兩處古跡都在盤山主峰掛月峰。從萬松寺普照禪師塔後的小路,或從舞劍台沿山脊走,經過「將軍石」、」桃園洞」和封洞石門,就可到達掛月峰下。
雲罩寺嵌在山崖上。唐代興建,原名降龍庵,是盤山地勢最高的廟宇。因常彼雲霧籠罩,明萬曆三十年,敕賜「雲罩寺」之名。寺內有彌勒殿、黃龍殿,供著皇藏千葉主蓮佛。清乾隆七年,乾隆皇帝從清東陵謁陵回來,曾減騎輕裝,登上掛月峰巔,「謂此寺殊勝,命聾其垣,新其棟字。」雲罩寺現在僅存石基斷壁,有明萬曆十二年 (1585年)所立石碑一塊。
雲罩寺上層東面有一條石磴小道,可容一人攀行,極為險峻。登上「喘氣岩」,見「一覽眾山小」五個石刻大字,繼續上攀,即達盤山主峰掛月峰。
掛月峰海拔高864米。其峰上銳下削,形似圓錐。仁立峰頂,極目遠眺,萬壑騰煙,北倚燕山,長城蜿蜒;南濱渤海,大地似錦。近看,群峰攢簇,北有北台自來峰,東有東台九華峰,南有中台紫蓋峰,西有西台舞劍台,山中古樹奇松,影姿綽約,白雲飄浮其問。顯出盤山上盤松勝的特色。
面對雄偉壯麗的景色,歷代文士武將留下了不少情景交融的詩篇。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的《登盤山絕頂詩》,就是千古絕唱。
定光佛舍利塔就矗立在掛月峰之顛。該塔是天津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始建於唐代。塔身呈三級八角形,峻峭挺拔,直插雲霄,由台基須彌座、塔身、相輪和塔剎構成。塔的中層檐下每面嵌三佛龕。塔內藏佛舍利60顆,佛牙一具。傳說每年除夕,或在其他月份的夜晚,有佛燈從通州孤山塔方向或別的方向飄來,繞峰飛旋,至塔止息,因而得名定光佛舍利塔。這佛燈是彗星,還是飛碟?人們說不清,但確為一種奇觀。
從盤山陵園往北,經盤山中路的北少林寺 (魏晉間建)和多寶佛塔旁,過一線天,可到古中盤寺遺址和石塔林。那是薊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中盤守始建於唐,清康熙年問改名正法禪院。抗日時期是我八路軍冀東的根據地之一。寺中尚有我軍製造手榴彈工廠的遺址。1942年破日軍焚毀。至今寺基尚在,還有石碑兩塊。
石塔林,是和尚墓塔,在古中盤寺遺址前半里處。挺立的和倒塌的石塔共20多座,實力罕見的古跡。這些僧骨塔均甲花崗岩雕鑿,一般由三塊巨石壘砌而成,形體很小。中間塔身刻僧人名字。塔呈方形、六角形或喇嘛肚形。有的有檐,有的無檐;有的實心,有的空心。多姿多彩,高低錯落,苗為奇觀。
從盤山烈士陵園往東,穿越原靜寄山莊殘留的圍牆,可達千像寺。這也是天津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干像寺始建於唐。現存唐刻千佛像、遼代《盤山千像佑唐寺創建講堂碑》和於像寺遺址。寺周圍的巨石岩壁上,有線刻佛像百尊,最高達兩米,一般1.5米左右。佛像有三四尊一組,有的獨佔一石。佛像面部豐滿,儀態端莊,主冠博帶,背托佛光,腳踩蓮花,具有唐代藝術風格。
遼代《盤山千像桔唐寺創建講堂碑》,在於像寺院中。高3米,寬:米。碑額四角有蟠螭雕飾,形容生動。碑正面銘文剛勁俊秀,被譽為「京東第一碑」,碑文記載了遼代薊州和盤山開發情況和干像寺建寺、得名經過。
千像寺後山崖上的「搖動石」上也有線刻佛像「石旁有一洞窟。內有一尊浮雕坐佛,高約兩米。這里是天津市保存的唯一的石窟。
盤山索道(一期):往返乘座票110元/人(含60元門票),上乘票80元/人(含60元門票),下乘票30元/人,雲松索道(二期):往返乘座票100元/人,成人乘座票50元/人,兒童乘座票30元/人。
盤山周邊的特色農家院眾多,當屬乾隆行宮的氣派宏偉與現代的別墅樓構成一幅美麗畫卷,最主要的是盤山的磨盤柿子和核桃出名。
自駕車A線:機場高速上京平高速,在盤山出口下高速(有路標),直達盤山風景區,全程最短40分鍾。
B線:沿京哈公路經通縣、三河,在薊縣邦均鎮沿邦喜公路直行,高速速環島左轉(有路標)可直達盤 山景區。
C線:從北京東三環出發,走京順線、平順線,前行到薊縣羅莊子鄉王莊橋右行沿津圍公路直行,薊縣西關紅綠燈右轉,高速環島西北路口(有路標)直達盤山景區。
長途汽車:從北京四惠長途客運站乘中巴車,在薊縣新汽車站下車,轉乘至盤山公交車或小出租,直達盤山景區。
(北京至薊縣6:00至19:30,每15分鍾發一次車;薊縣至北京3:30至16:30,每15分鍾發一次車。)
自駕車A線:沿金鍾河大街北行至津薊高速公路,至薊縣轉入薊平高速,到盤山出口下高速(有路標),直達盤山風景區。
B線:沿津圍公路行駛直達薊縣,在南樓或西關紅綠燈處左轉,津薊高速環島西北路口(有路標),直達盤山景區。
C線:沿津薊高速,環島西北路口(有路標),直達盤山景區。
汽車:天津市河北客運站乘車(早6點起,7142次7:36―10:29每19分鍾一次)直達薊縣縣城,轉乘旅遊計程車到達盤山景區。
走京哈公路到薊縣洇溜鎮,向北走津圍公路到薊縣縣城左轉,津薊高速環島西北路口(有路標),直達盤山景區。
位於天鎮縣東南4公里盤山,山上有顯化寺,始建於明宣德二年(1427)為儒、釋、道三教混合寺院。寺院面北朝南,佔地20000平方米,有韋馱殿、釋迦殿、文殊樓等,院外有玉皇閣、阿育王塔。南山坡有8座十方塔,寺區有八景:一線泉、水打鼓、日落晚霞、唐松、槐抱榆,牡丹花、仙人足印、仙人橋。六十年代部分建築拆毀,現逐步恢復修建,現存有明弘治五年(1492年)開鑿的石洞,寬3.6米,深3.7米,高2.9米。洞前鑿石階30餘級,約尺許,上必側足:洞內石刻三聖坐像及十八羅漢像壁畫,他們體態自然,衣飾流暢,面容豐滿,造像多為瘦骨清相,衣紋下部褶紋重疊,神態各異,藻井中飛天飄逸灑脫,雖經過歲月腐化,可雕像色彩依然鮮明。最大的高1.4米,最小約0.5米北洞為仙人洞,深3.9米,寬3.5米,過橋需側身面壁托崖,攀援而上,洞內有明,清時期文人墨客游山題詩。再以李二口一帶長城和之相鄰近的樺門堡、保平堡、乃至新平堡的玉皇閣及諸多烽火台,組成了邊塞古戰場的特有雄渾壯美。
盤山景區復油松、馬尾松、檜樹等900多畝,重建閣樓,前來觀光游覽者絡澤不絕,每年四月初八(陰歷)盤山景區踏青旅遊者達萬人之眾。
明弘治五年(1492年)由游擊將軍董公主持開鑿。石窟鑿於盤山東山崖上,坐東朝西,南北兩窟。俗稱大石洞、小石洞。北邊一窟為大石洞,亦名「仙人洞」。洞口鑿在峭壁上,形勢險要,攀登艱難。入洞需過棧道獨木橋即「仙人橋」方可進入。洞寬3.6米,深3.7米,高2.9米。
南邊一窟為小石洞亦名「觀音洞」。洞寬3.25米,深3.7米,高2.58米,神台高0.69米。洞內壁面皆為高浮雕像。正壁雕文殊、普賢、觀音菩薩,兩側雕十八羅漢,保存完好。
人們見此山形如盤龍,將原名「盆山」改為「盤山」。現存檔山寺院遺跡為明宣德二年九月欽差鎮守天城太監傅公創業,並奉敕賜,據盤山碑記:開始一朱姓道人來此,後托神異,建寺。據傳說,燕王篡位,建文帝朱允?曾遁逃於此。又《天仙遺跡記》說:明宣德二年,有一馮姓采樵者在此看見衣著紅、綠、黃三人豐采神異,對弈於泉西之石坪,馮旁觀良久,
一曰:「爾可速去,不聞爛柯事乎,即歸告郡守,此地可多建祠宇,為諸仙游息地」。等郡守趕來時遠遠看見三個仙人乘鶴騎鹿飛去。至今石坪上棋盤、足跡猶存。明正德二年閏二月十五日正殿(釋迦殿)失火燒毀,天城城中處士王清等人集資募捐重建;弘治十七年又修,在此期間,有游擊將軍董公主持並開鑿觀音、仙人洞兩。明嘉靖十六年由於寺院年久失修,殿宇傾頹,又修。並新建玉皇閣,牌樓等。於十八年完工,此時寺院已為佛、儒、道雜混的道場,次後,歷代屢有修葺。
盤山最著名的是八景,這里山勢陡峭,巍峨挺拔。東山崖上有一石罅湧出泉水,水沿著一條長達數十米的狹槽,彎曲流下,水聲潺潺,注入山腳下一泉內,故名「一線泉」。在泉旁,拾級而上,山腰有石窟,俗稱大、小石洞,小石洞,名為觀音洞,又叫仙人洞。洞內正壁神台上刻有文殊、普賢、觀世音三菩薩騎獸像,兩側為十八羅漢,這些作品皆為浮雕凸體彩繪像。窟頂常年滲水,常聚滴而下,落地擊聲如鼓,故有「水打洞」之稱。該洞寬3.4米,深3.9米,高2.58米。大石洞開鑿觀音洞北側在峭壁上,形勢險要,攀登艱難,進入此洞需經過一條淺道獨木橋方可進入,此橋也叫仙人橋,為盤山八景之一。洞內原塑有送子觀音像。在當地民間結婚成親或生子後,善男信女們都要到這里上香叩拜拴紅線,以祈求早生貴子和保佑平安。在山下寺院大殿前有一古松,相傳為唐代所栽,高約十餘米,樹圍達六米之多,樹冠如蓋,傲然屹立,有「盆麗唐松」之稱。此外盤山八景中還有連理槐抱榆樹和為人贊頌的:「日落晚霞」。還有被稱作花中之王的盤山牡丹,也獨具秀色。盤山,風景秀麗,遠近馳名,令人神往。昔日香火旺盛,遊人絡繹不絕,文革中雖然毀壞,但仍有無名信士朝禮,香火殘存。
盤山顯化寺其整體布局為南北向,主體建築依次韋陀殿,釋迦殿,文殊樓。南從牌樓入一空曠大院,為遊人停放車馬歇息,該院東側為聖人殿,又稱文廟,面寬三間,單椽硬山頂,其建築形式俗稱「蹬里藏身」。西南角為奶奶廟,正面為一高約5米的台基,中央有石券通道可拾級而上。迎面為韋陀殿,面寬三間,單椽懸山頂,殿內塑有釋迦牟尼和三聖諸像,殿前東側為唐松,西側為鍾樓,單椽歇山頂。後院正面為文殊樓,面寬五間,兩層作硬山頂。樓上塑有五文殊像,樓下為三孔窯洞式殿堂,稱阿彌陀佛洞,中央塑阿彌陀佛像,兩側房間為方丈、法師的寮房。文殊樓東西側為兩層配殿,東為觀音殿、西為地藏殿。並設有戒堂,清宣統二年曾於此立壇傳戒。在該院外西側為昊天閣,又稱玉皇閣,兩層兩椽歇山頂。東側為禪院,正面為九仙殿,面寬三間,單椽硬山頂,西屋為客堂,南端為重椽卷棚式齋堂。
除以上建築外,位於寺院南側山坡上的磚塔。人稱「十方塔」的僧塔七座,這是埋葬歷代圓寂方丈的地方。其中九仙殿後山腰上的阿育王式塔,據傳年代最久,為盤山寺第一代僧人衣冠塔,但今俱毀,已無從查考。1967年,盤山顯化寺這坐遠近聞名的風景名勝古跡被毀於一旦,古松被砍,殿宇被拆,文物塑像,佛銅佛鐵及木料被劫一空,可謂空前災難毀之貽盡;留下的只是人們茶餘飯後不盡回味。如今這座古代名剎雖經民間集資,又進行重新修葺;但已失去了往日的風采。
Ⅸ 天津市薊縣盤山大柿子因什麼而出名
中國是柿樹的原產抄地,栽培歷史悠久。柿子品種很多,尤以天津薊縣盤山柿子品質最佳,數量也最多,故名盤山柿子。盤山柿子呈扁圓形,果實大而無核,果皮橙黃色,果肉為黃色,單果平均重量230克,味甜汁多,含多種維生素,營養價值很高。每年農歷九月,盤山一帶柿林深處,家家戶戶屋前屋後,果實累累,一派豐收景象。盤山柿子除在國內暢銷外,深受日本消費者贊譽。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來華訪問時,曾指名購買盤山柿子百萬斤,傳為佳話。
盤山柿子果實扁圓肥大,腰部有溝痕,狀若磨盤。果面呈橙黃色,個大,皮薄,無核,汁多,味甜,耐貯藏,內含澱粉、糖、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除食用外,兼有葯用價值。 清代乾隆皇帝喜愛盤山柿子,每年秋天,他都帶著愛紀寵臣前往盤山,飽覽秋光,飲酒賦詩。盤山柿子曾是入宮的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