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蕁麻疹消退時像撓破一樣有出血點是紫癜嗎
指導意見:
你好,其是常見的出血性疾病,可以採取止血解毒升板療法治療的。
2. 蕁麻疹消退時像撓破一樣有出血點,只有腳上的和膝蓋後的蕁麻疹是這樣,雙側腳跟和左側腳脖有輕微腫脹現象
問題分析:
您好 紫癜就是皮下出血很頑固 越出越多的反復發作一批下去一批有內出來,嚴重後關節內容臟也會出血。
意見建議:
建議可以查下有沒有過敏原有的話盡量避開,好像沒什麼好辦法。去大醫院治吧,托時間長了可能會引起紫癜腎炎的。不要大意了。
3. 身上出現出血點是什麼原因
醫學上把直徑在3-5mm的皮下出血稱為紫癜。引起紫癜的原因有多種,如:變態(過敏)反應、血小板減少、家族遺傳等。
過敏性紫癜是由於機體發生變態(過敏)反應而引起的一種常見疾病,是因機體對某些致敏物質發生變態(過敏)反應,導致毛細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滲,出現皮膚紫癜、粘膜及某些器官出血,並可同時出現皮膚水腫、蕁麻疹等其它過敏表現。
過敏性紫癜任何年齡都可發病,一般以兒童和青少年較多見。春、秋季節發病較多。
過敏性紫癜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過敏性紫癜發生的根本原因是患者存在過敏體質,在此基礎上,外部致病因素進入人體,引發機體的過敏反應,導致該病發生。外部致病原因可分為以下四類:
①感染:各種細菌、病毒和寄生蟲感染。常見的有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麻疹、水痘、風疹。
②食物:魚、蝦、蟹、蛋、雞和牛奶等富含動物蛋白的食品,辣椒、酒、生蔥、生蒜等刺激性食物;含有添加劑的方便食品等。
③葯物過敏:抗生素(如青黴素、鏈黴素、金黴素、氯黴素、頭孢菌素等),解熱鎮痛劑(水楊酸類、保泰松、吲朵美辛、奎寧類等)、鎮靜劑、磺胺類葯、阿托品、異煙肼、噻嗪類利尿葯等。
④其它:花粉、塵埃、寒冷、昆蟲咬傷、疫苗接種等。
西醫常用哪些葯物治療過敏性紫癜?
抗過敏葯物:息斯敏、撲爾敏、葡萄糖酸鈣。
降低血管通透性葯物:安絡血、蘆丁、維生素C。
血小板聚集抑制葯:潘生丁
腎上腺皮質激素:氫化可的松、強的松(潑尼松)、地塞米松。
對於腎型或強的松治療不佳者,還採用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醯胺、硫唑嘌呤等化療葯物),但治療效果不顯著。
中醫如何治療過敏性紫癜?
(一)一般治療;
①去除可能的過敏原
②注意休息,避免勞累。
③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④避免情緒波動,防止昆蟲叮咬。
⑤避免服用可能引起過敏的葯物。
⑥控制和預防感染,在有明確的感染或感染灶時選用敏感的抗生素,但應避免盲目地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⑦注意飲食,禁食 生蔥、生蒜、辣椒、酒類等刺激性食品;肉類、海鮮、雞蛋、牛奶等高動物蛋白食品;飲料、小食品等方便食品。
(二)葯物治療:
單純型、腹型及關節型,我研究所用中葯「血寧」治療。它採用"協調整體,突出局部"的治療原則,經過十餘年的臨床觀察,療效滿意,且無副作用出現。一般一個月見效,三個月基本治癒。
腎型(過敏性紫癜性腎炎)用我研究所的中葯「調心解肌湯」治療,對消除尿中蛋白和潛血作用更好。
http://www.sblb.net/zd-wd08.htm
4. 身上有紅色的點是什麼,像一個個的出血點
首先呢, 你別太緊張了,我以前也有,現在也存在,一開始我也懷疑是血液病回,我去檢查了, 首先要判斷是不是出血答點,你按壓一下看是否退色,如果不退色應該是出血,退色的話就可能是皮疹或血管增生。 我身上也有小紅點,但是就是血管增生,沒什麼。不要太擔心。 如果不放心的話可以去醫院先查個血常規,看看血小板,白細胞是否正常。 不要隨便亂吃葯,先確定是什麼病再說。 血常規很正常,大夫說可能是血管比較薄吧,有時候網路上寫的東西,別太在意了,如果你不放心,你就去查查吧,不貴,20元就夠了,好運 直徑小於2mm者稱為出血點(petechia);直徑3~5mm者為紫癜(purpura);直徑5mm以上者為瘀斑(ecchymosis);如血液溢出於血管外,使該部皮膚隆起者為血腫(hematoma)。皮膚粘膜出血見於血液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白血病)、嚴重感染(敗血症、流腦)、維生素丙缺乏或創傷。 出血點常應與皮膚上紅色血管痣鑒別。出血點不隆起、而血管痣稍突出皮面。出血點可隨時間而逐漸退色、血管痣一般不改變
5. 蕁麻疹有出血點嗎
您好!根據你的描述蕁麻疹是一種慢性的皮膚變態反應性的疾病主要是和過敏有關的,這個一般的是不會引起皮下的出血的。建議可以口服西替利嗪片或者是撲爾敏片緩解就可以的。
6. 關於出血點
你的血小板低到多少(做個血常規可以知道)?如果是5萬以下的話,建議去醫院回做個骨髓穿刺,定答性一下(以排除是不是單純的血小板減少)!
如果你的血小板在5萬以上,且其他血象基本正常,建議不要去看西醫,西醫對此沒有什麼好辦法,你可以嘗試中醫治療或食補,比如多吃生花生,切記不要吃油炸的花生!
如果,你的血小板底於5萬,且平時有鼻黏膜或牙齦有出血現象,其他血象正常,那有可能是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可分為:原發、繼發、特發三種),這個就比較麻煩了,特發性的尤其不好治。但建議一定要用中醫調理,西葯治表不治本,且副作用大!
血小板的存活周期一般是1到2個星期之內,所以出血點會在1星期左右新的血小板生成時消失。
之所以出血點會集中在腳踝是因為腳部是人體的承重部位,受力比較大,且血管密集,所以容易產生出血點。另外,人體的四肢都是比較容易產生出血點的地方,撓抓也會產生出血點,你要注意一下。
最後,提醒一下:如果你只是單純的血小板有點低(指其他指標正常,血小板在5萬以上),你千萬不要聽信西醫的話吃激素或用丙球,這樣對身體非常不好!!!你只需多吃點生花生米即可,或者找中醫看看!!!
7. 蕁麻疹撓完之後有出血點是什麼情況
你好,這種抄情況考慮是撓襲的力氣大了,蕁麻疹時皮膚容易出現這種情況。蕁麻疹是一種過敏性的皮膚病,建議去皮膚科就診查過敏原,明確後避免接觸。可以口服開瑞坦或撲爾敏抗過敏止癢。局部外用曲安奈德乳膏。注意事項:1.注意休息,減輕壓力,適度運動。2、瘙癢不要用手去抓,會越抓越癢,對局部抓癢時溫度會提高,使血液釋出更多的過敏原,反而會更惡化。3、不要熱敷:一旦癢就用熱敷是另一種刺激,因為熱會使血管擴張,釋出更多的過敏原。4、多吃新鮮蔬果;油煎、油炸或是辛辣類的食物少吃,多吃含有豐富維他命的新鮮蔬果。
8. 皮膚有出血點有什麼患病可能
過敏性紫癜(allergic purpura)又稱出血性毛細血管中毒症,是一種毛細血管變態反應性疾病,病變主要累及皮膚、粘膜、胃腸、關節及腎臟等毛細血管壁,使其滲透性和脆性增加,以致造成出血症狀。
[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與細菌、病毒、寄生蟲感染、食物、葯物、植物花粉及昆蟲咬傷等過敏原誘發因素有關。
病變部位血管周圍有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嗜酸細胞及漿細胞浸潤,真皮層血管周圍有IgA(少量IgG,IgM)沉著。合並腎炎時,血中冷球蛋白可增高。
[臨床表現]
發病前多數有呼吸道感染、發熱、頭痛、乏力、納差等驅症狀,少數可有腹痛、腹瀉、嘔吐、便血等胃腸道疾病。臨床主要表現為皮膚紫癜,初起可為蕁麻疹樣,數小時後皮疹出血,漸變為暗紅色,消退時遺有褐斑。紫癜成批出現,數日消退,但可反復出現,呈對稱分布,以四肢伸側為多。另外少數患者尚有關節腫脹、疼痛,關節腔滲出等症狀及浮腫、少尿、蛋白尿、血尿等腎臟損害改變。個別病人尚有頭痛、偏癱、抽搐、昏迷等神經症狀及咯血、哮喘等呼吸道症狀。
[診斷要點]
(1)青少年多見,春秋季好發病。
(2)發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及發熱、頭痛、倦怠、納差等前驅症象。
(3)皮膚紫癜常對稱分布,以四肢伸側多見,分批出現,數日消退,但可反復出現。
(4)關節症狀可有疼痛、腫脹,多累及膝、踝關節,呈遊走性疼痛,關節腔可有滲血,但不化膿,不留後遺症。
(5)陣發性臍周或下腹部絞痛或持續性鈍痛,並伴有惡心嘔吐、腹瀉、便血、腹部有壓痛,但無肌緊張及反跳痛。
(6)腎臟受損多在發病後1~8周出現,表現為浮腫、少尿、蛋白尿、血尿、高血壓,嚴重者可導致慢性腎功能衰竭,一般多見於兒童。
(7)少數病人尚有頭痛、偏癱、抽搐、昏迷等神經損害症狀及咯血、哮喘等呼吸道症狀。
(8)實驗室檢查可有毛細血管脆性試驗陽性,白細胞計數正常或輕度增高,血小板計數及出凝血時間均正常,IgG可增高。
[鑒別診斷]
(1)單純紫癜患者應與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感染性血管性紫癜等鑒別,參見「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2)關節腫痛者應與風濕性關節炎相鑒別,後者常有風濕活動,血清抗「O」抗體及血沉明顯增高和增快,主要表現急性遊走性、不對稱性多關節炎,呈紅、腫、熱及觸痛,運動受限等,可助鑒別。
(3)腹痛型過敏性紫癜患者應與急腹症相鑒別,前者除有腹痛、腹瀉外,一般無肌緊張及反跳痛,而急腹症除腹痛外,尚有肌緊張及反跳痛等,可助鑒別。
[家庭應急處理]
(1)避免接觸過敏物質。
(2)消除慢性感染病灶,驅除腸道寄生蟲。
(3)出血時可使用大劑量維生素C、安絡血及止血敏等改善血管通透性和脆性葯物。
(4)腹痛時可用解痙葯物如普魯本辛、阿托品等,未穿孔者,可用熱敷,也可達止痛作用。
(5)服苯海拉明25~50mg或撲爾敏4mg,每日2~3次等抗過敏葯物,若同時配用10%葡萄糖酸鈣常規量使用時,效果更好。
(6)口服強的松每日30~40mg,分次服用,症狀好轉後減量,療程3~4個月,對減輕出血、腹痛、關節痛有明顯效果。
(7)有腎臟損害而用其它療法無效時,可在皮質激素應用基礎上加用免疫抑制劑如硫唑嘌呤,50mg/次,每日2~3次,見效後必為每日25~50mg/次維持治療,待蛋白尿轉陰後,改為隔日頓服,療程為6個月。
(8)伴有穿孔等急腹症和嚴重出血性休克時,應盡快送往醫院搶救。
本病常能治癒,但可復發。本病的病程平均4周(1~6周)。病程長短與下列因素有關:(1)急性期的嚴重程度;(2)重要器官是否受累;(3)是否反復發作。單純皮膚型者和關節型者病程較短,約1~2周;腹型者病程約3~5周;腎型者病程最長,可達4~5年以上。本病預後一般良好。皮膚型、關節型預後較好,腹型若無腸套疊、腸梗阻等並發症者預後也好。腎型者大多數經治療可以恢復,若遷延不愈則發展為慢性腎功能衰竭甚至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