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治療蕁麻疹的中葯里含有激素嗎今天醫生給我開的時候說不能喝這個中葯喝太久了,也不知道什麼意思
中葯怎抄么會有激素,你襲是真不明白,還是假不明白呀。醫生開的方子一定有其開的道理,你在這問,能問出個什麼來。蕁麻疹和蕁麻疹也有治療上的不同,同樣一種病,有人用這個方子治好了,有人用那個方子也治好了,中葯的處方在治療一種病會有多種處方,這葯你吃吧,一定有效的。會煎葯嗎,要按正確的方法煎葯、服葯。否則那效果就打折了。中葯方是綜合性的,每一味葯都有其自己的作用,而合在一起大家又會有合作的功效。這個叫君、臣、佐、使。還有引經葯,調合葯。多了,你自己買本本草看看吧。
㈡ 得了蕁麻疹怎麼治急
治療 抗組織胺葯是治療各種蕁麻疹病人的重要葯物,可以控制大多數病人症狀,抗組織胺葯物雖不能直接對抗或中和組織胺,不能阻止組織胺的釋放,但對組織胺有爭奪作用,可迅速抑制風團的產生。抗組織胺葯有各種副作用,最好選用副作用較少者,尤其高空作業的工人、駕駛員等職業要慎用,易因昏倦而導致事故的發生。抗組織胺葯物的種類很多,結合病情及臨床表現可選用安泰樂(羥嗪)有良好安定及抗組織胺作用,對人工蕁麻疹,膽鹼能蕁麻疹及寒冷性蕁麻疹都有較好的效果; 腎上腺素、氨茶鹼能增加肥大細胞內CAMP而抑制組織胺的釋放,能迅速促使急性蕁麻疹或巨大蕁麻疹的風團或水腫消退,尤其氨茶鹼和抗組織胺葯合用或和腎上腺素有協同作用,對並發哮喘或腹痛的病人尤其適用; 6-氨基乙酸可用於寒冷性蕁麻疹和巨大蕁麻疹,阿托品或普魯苯辛及氯丙嗪可用於膽鹼能性蕁麻疹。 鈣劑可用於急性蕁麻疹,利血平、安洛血等葯物治療慢性蕁麻疹; 類固醇激素應用於嚴重的急性蕁麻疹及血清性蕁麻疹,對壓力性蕁麻疹及補體激活的蕁麻疹可用少劑量。蕁麻疹並發過敏性休克更須及時應用。 首先應找出病因,排除發病因素。可用葯物進行治療。急性蕁麻疹時,可肌肉注射非那根或口服撲爾敏、苯海拉明等抗組織胺類葯,隨後可用同類葯物如安他樂、賽庚啶等維持。病人有過敏性休克時,除注射0.1%腎上腺素外,應同時靜脈點滴氫化可的松,肌注抗組織胺葯。有喉頭水腫、呼吸困難者,應立即吸氧,必要時到醫院請醫生行氣管切開術。 慢性蕁麻疹以尋找病因為主,治療上以口服抗組織胺葯物為主。一種葯物無效時,可同時給予2種—3種葯物,治療應持續至病情穩定後數日再逐漸減量,以達到脫敏的目的。外用葯以白色洗劑、酚類止癢劑為主。 治療蕁麻疹的訣竅: 吃過蕁麻疹的苦的人,一定能體會那種皮膚越抓越癢,而且只要抓過的地方就會浮出一道道的浮腫,當然,你可以塗抹止癢葯膏來獲得暫時的緩解,但卻會反覆的發作。 一般都是從四肢開始慢慢蔓延到身體,通常不會超過24小時,就算你不做任何處理它也會自然消失,很多人常常是睡一覺起來後發現前一天皮膚腫塊完全不著痕跡,但它也會斷斷續續的發作,經常讓人摸不著頭緒。 「蕁麻疹」簡單的說就是一種皮膚過敏,屬於一種過敏性疾病,不會傳染,他的原因很復雜,有可能是接觸性的化學物質、空氣中的塵蹣、蚊蟲叮咬、食物、葯物氣溫、情緒、壓力、疲勞、甚至是荷爾蒙都有關聯,每個人的情況會有些不同,不一定都屬於過敏體質,不一定每個人都對海鮮或是蛋、奶過敏,也不一定都會有抗生素類葯物的過敏反應,這完全是因人而異的。驗,是可以幫您找出過敏原,但過程相當繁復,並且大多數的人即使做減敏試驗後仍然找不到答案,所以最終還是要靠自己從生活的經驗中一點一滴的去慢慢觀察,找出發病的時機與頻率,與生活中的某個細節相近,並且避免去接觸它,從經驗法則中去去除過敏原。 口服抗組織胺葯物 口服抗組織胺葯物是最簡便的治療法 當蕁麻疹一出現時立即就皮膚科,醫生通常都會給予含有類固醇類的葯膏來局部止癢,並且配合抗組織胺類的口服葯物,予以控制過敏反應。 用葯的技巧: 在服葯時你必須特別注意,要完全依照醫生的處方與劑量,不可以因為今天不癢就不吃,明天癢了又拿起來繼續吃,這樣不但無法根治還會拖成慢性的蕁麻疹。持續連續服葯一段時間後,醫生會根據病人的情況予以慢慢調降劑量(可能從天天吃變成隔天吃),直到完全好了才可停葯,在急性期用葯最少需進行1個月。在服葯期間千萬不可自行停葯或是調降葯劑,以免前功盡棄。如果中間自行停葯,使得過敏反應再發,這樣的服葯方式又得要重新開始了。 p.s.某些抗組織胺的葯物會有嗜睡的副作用,若是不利於白天工作時間,可與醫師溝通換成較不易引起嗜睡反應的。 如果在急性期沒有立刻根治,會變成慢性蕁麻疹,也就是在一個月內斷斷續續的發作,並且持續超過半年以上者。有些人甚至持續好幾年以上,慢性並非不能根治,只是需要有耐心,依照上面的服葯方式,需要服用較久的時間。 外抹中葯加外洗中葯 外抹中葯加外洗中葯是最根本的一種治療方式 首先用毛巾粘熬好的中葯水(熬時一包中葯別忘記放入一斤香菜)全身擦洗,擦洗過後,有病的地方,就會顯現出來,然後在用葯物擦洗就可以。外洗的一天三次為好,外抹的皮炎康,抹3-4次為好。 1、治療徹底,純中葯治療,對人體沒有任何副作用,安全高效,治癒後不在復發。 2、治療時間相對較長,一般要患者堅持使用1-2個月時間。 當皮膚出現蕁麻疹的症狀時哪些方法可以讓你獲得暫時的緩解 冷敷:針對癢的部位做局部冰敷是對抗皮膚癢最好的方法,不但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縮,也可以減低癢覺,但這也只是針對止癢而已。 止癢的葯膏:含有抗生素與類固醇成分的止癢軟膏。 蕁麻疹中葯方 -血熱症 【蕁麻疹症狀】皮疹紅色,遇熱則加劇,得冷則減輕,多夏季發病,苔薄黃,脈浮數。 【蕁麻疹治法】疏風解表,清熱止癢 【蕁麻疹方葯】荊芥穗6克,防風6克,僵蠶6克,金銀花6克,牛蒡子9克,丹皮9克,紫背浮萍6克,干生地9克,薄荷5克,黃苓9克,蟬衣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時間不宜過長,每日一劑,分兩次涼服。忌辛辣、發物。 【蕁麻疹按語】此方以荊芥、防風、薄荷、蟬衣為主要葯。荊芥辛苦而溫,芳香而散,氣味輕揚入氣分,驅散風邪;防風其氣不輕揚,能散入於骨肉之風,故宣散在表之風邪,用防風必用荊芥;薄荷清輕涼散,善解風熱之邪,又能疏表透疹解毒;蟬衣涼散風熱,開宣肺竅,其氣清虛,善於誘發。以上四味葯,表散作用較強。牛蒡子疏散風熱解毒透疹;浮萍輕浮升散,善開主竅;僵蠶祛風散結,協助上述四味主要葯以透達表熱之邪。金銀花、黃苓解毒清肺熱以泄皮毛之邪;丹皮、干生地理血和血;生甘草解毒調和諸葯。 -氣虛血熱 【蕁麻疹症狀】皮膚瘙癢起疹,時隱時發,小如麻點,大如豆粒,為扁平硬節,高出皮膚,一旦搔破,則連結成片,舌暗苔白,脈弦。 【蕁麻疹治法】益氣滋陰,祛風瀉火 【蕁麻疹方葯】生黃芪15克,當歸10克,生地10克,炒枳殼15克,白蘚皮10克,地膚子10克,防風10克,連翹10克,桑葉10克,炒白芍10克,牛蒡子10克,玉竹10克,荊芥3克 【用法】水煎,分三次溫服,以五劑為一個療程。初愈後復發,可照原方再服,忌辛辣刺激之品。 【蕁麻疹按語】以黃芪益氣固表,表固則邪不易入。《本草正義》:「故護衛陽,充實表分,是其專長。所以表虛諸病,最為神劑。」當歸、生地、白芍、玉竹滋陰養血,使營陰內守;防風、桑葉、牛蒡子、荊芥疏散風邪,透熱於外;以白蘚皮、地膚子清熱除濕;配枳殼理氣除濕止癢;更以連翹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濕困脾土 【蕁麻疹症狀】發疹時四肢不溫,脘悶納呆,神倦身困重,口膩,腹脹便溏泄,舌淡苔白膩,脈沉滑。 【蕁麻疹治法】健脾除濕,疏風和血 【蕁麻疹方葯】多皮飲 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桑白皮15克,乾薑皮6克,大腹皮9克,白蘚皮15克,粉丹皮9克,赤苓皮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川槿皮9克 【用法】水煎,一日兩服,忌辛辣油膩腥滋膩之品。 【蕁麻疹按語】方中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大腹皮健脾利濕,滌清腸胃之積滯;乾薑皮取其幸溫和胃,固表守而不走;白蘚皮、川槿皮驅風止癢;丹皮涼血和血化斑;地骨皮、桑白皮瀉肺而清皮毛。
㈢ 哪味中葯可 治蕁麻疹
兄弟不是哪一位中葯可以治這種病的,一般的方子都有好幾味葯,而且不是蕁麻疹都吃一樣的方子,建議你還是到醫院看看,診斷自己的症狀,對症下葯,不過你如果有中醫知識的話,也可以自己判斷,或者請人判斷。
中醫治療
血熱症
【蕁麻疹症狀】皮疹紅色,遇熱則加劇,得冷則減輕,多夏季發病,苔薄黃,脈浮數。
【蕁麻疹治法】疏風解表,清熱止癢
【蕁麻疹方葯】荊芥穗6克,防風6克,僵蠶6克,金銀花6克,牛蒡子9克,丹皮9克,紫背浮萍6克,干生地9克,薄荷5克,黃苓9克,蟬衣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時間不宜過長,每日一劑,分兩次涼服。忌辛辣、發物。
【蕁麻疹按語】此方以荊芥、防風、薄荷、蟬衣為主要葯。荊芥辛苦而溫,芳香而散,氣味輕揚入氣分,驅散風邪;防風其氣不輕揚,能散入於骨肉之風,故宣散在表之風邪,用防風必用荊芥;薄荷清輕涼散,善解風熱之邪,又能疏表透疹解毒;蟬衣涼散風熱,開宣肺竅,其氣清虛,善於誘發。以上四味葯,表散作用較強。牛蒡子疏散風熱解毒透疹;浮萍輕浮升散,善開主竅;僵蠶祛風散結,協助上述四味主要葯以透達表熱之邪。金銀花、黃苓解毒清肺熱以泄皮毛之邪;丹皮、干生地理血和血;生甘草解毒調和諸葯。
氣虛血熱
【蕁麻疹症狀】皮膚瘙癢起疹,時隱時發,小如麻點,大如豆粒,為扁平硬節,高出皮膚,一旦搔破,則連結成片,舌暗苔白,脈弦。
【蕁麻疹治法】益氣滋陰,祛風瀉火
【蕁麻疹方葯】生黃芪15克,當歸10克,生地10克,炒枳殼15克,白蘚皮10克,地膚子10克,防風10克,連翹10克,桑葉10克,炒白芍10克,牛蒡子10克,玉竹10克,荊芥3克
【用法】水煎,分三次溫服,以五劑為一個療程。初愈後復發,可照原方再服,忌辛辣刺激之品。
【蕁麻疹按語】以黃芪益氣固表,表固則邪不易入。《本草正義》:「故護衛陽,充實表分,是其專長。所以表虛諸病,最為神劑。」當歸、生地、白芍、玉竹滋陰養血,使營陰內守;防風、桑葉、牛蒡子、荊芥疏散風邪,透熱於外;以白蘚皮、地膚子清熱除濕;配枳殼理氣除濕止癢;更以連翹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濕困脾土
【蕁麻疹症狀】發疹時四肢不溫,脘悶納呆,神倦身困重,口膩,腹脹便溏泄,舌淡苔白膩,脈沉滑。
【蕁麻疹治法】健脾除濕,疏風和血
【蕁麻疹方葯】多皮飲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桑白皮15克,乾薑皮6克,大腹皮9克,白蘚皮15克,粉丹皮9克,赤苓皮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川槿皮9克
【用法】水煎,一日兩服,忌辛辣油膩腥滋膩之品。
【蕁麻疹按語】方中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大腹皮健脾利濕,滌清腸胃之積滯;乾薑皮取其幸溫和胃,固表守而不走;白蘚皮、川槿皮驅風止癢;丹皮涼血和血化斑;地骨皮、桑白皮瀉肺而清皮毛。
㈣ 怎樣用葯浴治療蕁麻疹
蕁麻疹中醫稱「癮疹」,俗稱「風疹塊」。本病是一種過敏性疾患,引起過敏的因素如某種食物、葯物、動植物花粉、皮毛、寄生蟲等,此外冷熱刺激、精神緊張和消化不良、月經不調等亦可誘發本病。
蕁麻疹的臨床表現:皮膚突然出現淡紅色或蒼白色大小不等風團,瘙癢,並有灼熱感,皮疹一般消退較快,退後不留痕跡。
中醫認為本病是由於感受風邪,飲食不節,消化不良,氣候變化,腸道寄生蟲等因素導致營衛不和,其病乃發。臨床辨證,若因外感引起者,主要分風寒、風熱兩種證型,風寒型疹色淡紅或薄白,伴形寒惡風,舌苔蒼白,脈象浮緊;風熱型疹色紅,皮膚灼熱,伴口渴,尿赤,舌紅苔黃,脈象浮數或滑數。若因飲食不節,則惡心嘔吐,大便溏薄,舌苔厚膩,脈象緩滑等;若因腸道寄生蟲引起者,常伴發作性臍腹疼痛,面舌部或見蟲斑等。
方一【組成】赤小豆、荊芥穗各10克,雞蛋1枚。
【用法】赤小豆、荊芥穗加水煎煮,取汁與雞蛋清調和,搽洗患處。
【功用】清熱疏風,消腫解毒。
【適應證】風熱型蕁麻疹。
【說明】赤小豆性味甘平,清熱利濕,解毒,荊芥穗疏散風邪,並能消腫解毒。兩者相配,並以清熱解毒之雞蛋清調和,功能清熱疏風、解毒消腫並舉,對於風熱型蕁麻疹有較好的療效。
方二【組成】韭萊根適量。
【用法】將韭菜根搗爛,用紗布包裹,擦洗患處。
【功用】散寒,祛風,解毒。
【適應證】風寒型蕁麻疹。
【說明】韭萊根性味辛溫,功能溫中行氣,祛風解毒,故適用於風寒型蕁麻疹。
方三【組成】蠶沙、食鹽各130克。
【用法】上兩物入鍋內加水煎煮,濾取汁趁熱外洗背部、胸腹或四肢等患處,每次1~2小時。
【功用】祛風除濕,涼血止癢。
【適應證】蕁麻疹。
【說明】蠶沙功能祛風除濕止癢,主治風疹瘙癢。食鹽,功能解毒,涼血潤燥,定痛止癢。兩者合用,疏風涼血止癢,故能治療蕁麻疹。
方四【組成】麥麩50克,醋500毫升。
【用法】將上物混合拌勻,再人鍋內煎煮,裝入布袋內,濾取汁外洗患處。
【功用】祛風,散寒,解毒。
【適應證】風寒型蕁麻疹。
【說明】麥麩為小麥磨取麵粉後篩下的種皮,有祛除風濕的作用。和醋配合熱洗患處,更能增加其祛風散寒活血作用,故適用於風寒型蕁麻疹。
方五【組成】蛇床子、食鹽各20克,枯礬、防風各12克,花椒6克,土茯苓、苦參各30克,白鮮皮15克。
【用法】上葯加水2 000毫升。煎至1 000毫升,將葯液倒入盆內,加溫水適量,入盆浸浴,用毛巾邊擦邊洗,至葯液漸涼為度。每日1次,每劑葯可煎用2或3次。
【功用】祛風止癢,解毒除濕。
【適應證】蕁麻疹(症見周身起風團、劇癢者)。
【說明】方中蛇床子、防風功能祛風止癢,是謂主葯;食鹽、枯礬除濕解毒,土茯苓、苦參清熱燥濕為輔;再以花椒、白鮮皮祛風勝濕。諸葯相互配用,有祛風止癢、解毒除濕功效。
方六【組成】荊芥30克,防風、大青葉、蚤休、苦參各15克。
【用法】上葯加清水適量,煎沸,將葯液倒入盆內,趁熱熏洗患處。每次熏洗15~30分鍾,每日1或2次。
【功用】解毒燥濕,祛風止癢。
【適應證】蕁麻疹。
【說明】荊芥、防風皆有祛風止癢之功。大青葉味苦寒,為清熱解毒之要葯,主溫邪熱病及癰瘍腫毒諸證。蚤休即七葉一枝花,功能清熱解毒,苦參燥濕。諸葯合用,能起到解毒燥濕、祛風止癢的作用。
方七【組成】地膚子25克,白芷、荊芥、百部、防風、川椒、芍葯、透骨草各15克,獨活9克,艾葉12克。
【用法】上葯加清水2 000毫升,浸泡30分鍾,用文火煎沸5~10分鍾,去渣(留2次用)取汁,倒入盆內,外洗全身,每日1劑,早、晚各洗擦1次。
【功用】祛風止癢。
【適應證】蕁麻疹。
【說明】方中地膚子祛風勝濕為主葯,白芷、荊芥、防風祛風止癢為輔,百部、川椒解毒殺蟲,赤芍涼血散瘀,獨活、艾葉燥濕,再配透骨草祛除風濕。故對蕁麻疹有較好的療效。
方八【組成】夜交藤200克,蒼耳子、白蒺藜各100克,白鮮皮、地膚子各50克,蟬蛻20克。
【用法】上葯加清水5 000毫升,煎沸20分鍾,去渣取汁。再將葯液倒入盆內趁熱熏蒸之,待溫後用毛巾浸葯液外洗患處。葯液下次用時需再加熱。每劑可用3~5次。
【功用】祛風,通絡,止癢。
【適應證】急性蕁麻疹。
【說明】夜交藤,治風瘡疥癬,蒼耳子、白蒺藜、白鮮皮、地膚子均有祛風除濕的作用。蟬蛻,可治皮膚瘡瘍風熱。葯理學研究表明其有鎮靜作用。
方九【組成】蛇床子、大楓子、地膚子、川黃柏各等量。
【用法】上葯加適量茶水渣和淘米時的二次泔水,煎沸後,去渣取汁。然後將葯液倒入盆內,趁熱先熏後洗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
【功用】清熱燥濕,祛風止癢。
【適應證】蕁麻疹。
【說明】大楓子,能散風,殺蟲燥濕,通行經絡,世人用以治大風癘疾及風癬疥癩諸瘡。至於蛇床子、地膚子、川黃柏均有燥濕止癢的功效。
方十【組成】蛇床子、枯礬、百部、川椒、苦參各12克。
【用法】上葯加清水適量,煎沸5~10分鍾,去渣取汁。然後將葯液倒入盆內,趁熱先熏後洗患處。
【功用】清熱燥濕,殺蟲止癢。
【適應證】蕁麻疹。
【說明】方中蛇床子祛風止癢為主葯,枯礬、苦參燥濕為輔,再配以百部、川椒解毒。諸葯合用,功能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故適用於風濕熱俱盛所致的蕁麻疹。
方十一【組成】白蒺藜65克,防風、荊芥、大黃、當歸、枳殼、射干各25克。
【用法】上葯用水煎,先熏後洗患處。
【功用】疏風散熱,活血解毒。
【適應證】蕁麻疹。
【說明】方中白蒺藜、荊芥、防風疏散風熱之邪,當歸活血,枳殼理氣,射干解毒消腫,大黃清熱解毒而活血。諸葯合用,有疏風散熱、活血解毒功效。
方十二【組成】白蒺藜、白鮮皮、地膚子、荊芥、防風、苦參、紅花、桃仁、丹參、赤芍、蟬蛻各30克。
【用法】上葯水煎外洗,每日1或2次。
【功用】祛風除濕,涼血活血。
【適應證】蕁麻疹。
【說明】方中自蒺藜、白鮮皮、地膚子均有祛風除濕止癢之功,是謂主葯,荊芥、防風、蟬蛻祛風散熱,苦參燥濕,紅花、桃仁、丹參、赤芍活血涼血。諸葯合用,共達祛風除濕、涼血活血的目的。
方十三【組成】鮮桃樹葉、艾葉各30克,枯礬15克,食鹽9克。
【用法】上葯水煎,外洗患處,每天1或2次。
【功用】祛風,燥濕,止癢。
【適應證】慢性蕁麻疹。
【說明】桃樹葉為治療蕁麻疹的特效外用葯之一,配伍艾葉祛風,枯礬、食鹽燥濕,共達祛風、燥濕、止癢之功,對慢性蕁麻疹有較好的療效。
方十四【組成】石韋200克。
【用法】上葯用水煎,取汁趁熱先熏後洗患處。
【功用】祛風止癢。
【適應證】蕁麻疹。
【說明】石韋性味苦涼,能去惡風。治金瘡。現代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非特異性抗炎作用。
方十五【組成】蛇床子、防風、自蒺藜各60克。
【用法】上葯用水煎液,取汁趁熱熏洗患處。
【功用】祛風,燥濕,止癢。
【適應證】蕁麻疹。
【說明】方中蛇床子,能祛風燥濕,能治濕癢,瘡癰。配伍防風、蒺藜,其效更強。
方十六【組成】丹參、苦參、地膚子各60克。
【用法】上葯用水煎,取汁趁熱熏洗患處。
【功用】祛風除濕,活血涼血。
【適應證】蕁麻疹。
【說明】,丹參功能活血涼血,臨床上常用於治療血熱所致的皮膚瘙癢紅腫等症。苦參清熱燥濕,地膚子則有祛風燥濕止癢之功。諸葯合用,能祛風除濕、活血涼血,故適用於蕁麻疹所致的瘙癢等症。
方十七【組成】茵陳、路路通各60克。
【用法】上葯水煎,取汁趁熱先熏後洗患處。
【功用】清熱利濕,祛風止癢。
【適應證】蕁麻疹。
【說明】茵陳功能利濕消腫,可用濕瘡瘙癢。葯理學研究表明,本品有解熱及抗微生物作用。路路通亦有祛風利濕的功效。
方十八【組成】棗樹皮、樟樹皮各適量。
【用法】上葯用水煎,外洗患處。
【功用】祛風除濕。
【適用證】蕁麻疹。
【說明】棗樹皮性溫,功能收斂去濕;樟樹皮性味辛苦溫,功能祛風濕,兩物相互合用,祛風除濕,適用於蕁麻疹偏於風寒濕盛者。
方十九【組成】晚蠶沙30~60克。
【用法】上葯水煎取汁,熏洗患處。
【功用】祛風除濕。
【適應證】蕁麻疹。
【說明】晚蠶沙,有祛風除濕,和胃化濁之效,主治濕熱痹證。
方二十【組成】地膚子12克,防風、獨活、荊芥、白芷、赤芍、川椒、桑白皮、苦參各9克。
【用法】上葯加水1 500毫升煎沸,過濾取液熏洗周身,洗時要避風。
【功用】祛風,燥濕,涼血。
【適應證】蕁麻疹。
【說明】方中地膚子祛風勝濕止癢,是為主葯;防風、白芷、荊芥、獨活祛風散濕,桑白皮、苦參、川椒利濕,共為輔葯;再佐以赤芍涼血化瘀,有祛風燥濕涼血功效。
方二十一【組成】馬齒莧(鮮全草)200~300克。
【用法】上葯加水約1500毫升煎沸,濃縮至1000毫升左右,內服100毫升(小兒酌減),餘下葯液再加水適量,煎沸後撈棄葯渣,待湯液稍溫,可用之頻頻擦洗患處,每日3次。
【功用】清熱解毒,涼血止癢。
【適應證】蕁麻疹。
【說明】馬齒莧辛寒能涼血散熱,故主瘕結,癰瘡疔腫,白禿等證。表明本品對蕁麻疹等皮膚病有效。
方二十二【組成】鮮野紅蘿卜(全草)1 000克。
【用法】上葯加水6 000毫升,熬取3 000毫升,熏洗全身,出汗為度。洗後避風,每日1次。
【功用】理氣化濕。
【適應證】蕁麻疹。
【說明】野紅蘿卜莖葉有理氣化濕的功效,民間常用以外洗治療斑疹、癮疹等皮膚疾病。
㈤ 有沒有人能幫助我治療蕁麻疹
你可以嘗試用苯海拉明、撲爾敏、賽庚啶等抗組織胺葯物治療,如全回身症狀嚴重,可用答強的松和地塞庚米松。中葯治療效果也很好,如白癬皮、地膚子、蟬衣、海金沙各15克,水煎服。撲爾敏是最見效的葯物
可使用6-氨基已酸、維生素K、維生素E、維生素B12、組胺球蛋白、轉移因子、抗生素等1~2種葯品,有望獲效。有時還可採取抗組胺H1拮抗劑,如賽庚啶或撲爾敏與H2拮抗劑,象甲氰咪胍聯合應用往往可提高療效。
㈥ 我已經得慢性蕁麻疹半了,吃了很多葯一直沒根治,煩死了救救我吧!
半年?我都得了快10年了,一樣也沒斷根。
急性的是可以治好的,但我是慢性人工性專蕁麻疹,什屬么方法都試過了,治不斷根,只能說讓它盡量少發而已。平時多在飲食,生活習慣上下點功夫吧,等到哪天醫學又發達了,說不定就有得治了。
㈦ 蕁麻疹 請問誰能治這個病
慢性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由各種因素致使皮膚粘膜血管發生暫時性炎性充血與大量液體滲出。造成局部水腫性的損害。常找不到病因的疾病,患者常不定時地在身上、臉上或四肢發出一塊塊紅腫且很癢的皮疹塊,常常越抓越癢,越抓越腫。發作次數從每天數次到數天一次不等。
慢性蕁麻疹常見病因有:
①食物以魚、蝦、蟹、蛋類最常見。其次某種香料調味品亦可引起。
②葯物,有許多可引起該病。青黴素、磺胺類、痢特靈、血清疫苗等,常通過免疫機制引發蕁麻疹。而阿司匹林、嗎啡、阿托品、維生素B1等葯物為組胺釋放物,能直接使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引發蕁麻疹。
③感染,包括病毒(如上感病毒、肝炎病毒)、細菌(如金葡萄)、真菌和寄生蟲(如蛔蟲等)。
④動物及植物因素,如昆蟲叮咬或吸入花粉、羽毛、皮屑等 。
⑤物理因素,如冷熱、日光、摩擦和壓力等都可引起。此外,胃腸疾病,代謝障礙,內分泌障礙和精神因素亦可引起。
生活中的注意事項
慢性蕁麻疹中醫稱為癮疹,是皮膚科常見病、多發病之一。以突然發作、皮膚出現鮮紅色或蒼白色風團、癢而不痛、時隱時現、消退後不留痕跡為特徵。慢性蕁麻疹生活中要注意什麼?
1、多休息,勿疲累,適度地運動。
2、多吃含有豐富維生素的新鮮蔬果或是服用維生素C與B群,或是B群中的B6。
3、多吃鹼性食物如:葡萄、綠茶、海帶、西紅柿、芝麻、黃瓜、胡蘿卜、香蕉、蘋果、橘子、綠豆、薏仁等。
4、避免吃含有人工添加物的食品,多吃新鮮蔬果。油煎、油炸或是辛辣類的食物較易造成蕁麻疹復發。
5、盡有可能少去抓:一般人對皮膚癢的直覺反應都是趕忙用手去抓,可是你有可能不了解,這個動作不但不能止癢,還有可能越抓越癢,主要是因為當你對局部抓癢時,反而讓局部的溫度提高,使血液釋放出更多的組織胺(過敏原),反而會更惡化。
6、盡有可能少熱敷:有些人會用熱敷止癢,雖然熱可以使局部暫時獲得舒緩,但其實反而是另一種刺激,因為熱能夠導致血管緊張,釋放出更多的過敏原,例如有些人在冬天浸泡在熱的溫泉或是澡盆中,或是保暖過度包在厚重的棉被裡都很有有可能造成蕁麻疹。
蕁麻疹的中葯方
1、血熱症
【蕁麻疹症狀】皮疹紅色,遇熱則加劇,得冷則減輕,多夏季發病,苔薄黃,脈浮數。
【蕁麻疹治法】疏風解表,清熱止癢
【蕁麻疹方葯】荊芥穗6克,防風6克,僵蠶6克,金銀花6克,牛蒡子9克,丹皮9克,紫背浮萍6克,干生地9克,薄荷5克,黃苓9克,蟬衣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時間不宜過長,每日一劑,分兩次涼服。忌辛辣、發物。
【蕁麻疹按語】此方以荊芥、防風、薄荷、蟬衣為主要葯。荊芥辛苦而溫,芳香而散,氣味輕揚入氣分,驅散風邪;防風其氣不輕揚,能散入於骨肉之風,故宣散在表之風邪,用防風必用荊芥;薄荷清輕涼散,善解風熱之邪,又能疏表透疹解毒;蟬衣涼散風熱,開宣肺竅,其氣清虛,善於誘發。以上四味葯,表散作用較強。牛蒡子疏散風熱解毒透疹;浮萍輕浮升散,善開主竅;僵蠶祛風散結,協助上述四味主要葯以透達表熱之邪。金銀花、黃苓解毒清肺熱以泄皮毛之邪;丹皮、干生地理血和血;生甘草解毒調和諸葯。
2、氣虛血熱
【蕁麻疹症狀】皮膚瘙癢起疹,時隱時發,小如麻點,大如豆粒,為扁平硬節,高出皮膚,一旦搔破,則連結成片,舌暗苔白,脈弦。
【蕁麻疹治法】益氣滋陰,祛風瀉火
【蕁麻疹方葯】生黃芪15克,當歸10克,生地10克,炒枳殼15克,白蘚皮10克,地膚子10克,防風10克,連翹10克,桑葉10克,炒白芍10克,牛蒡子10克,玉竹10克,荊芥3克
【用法】水煎,分三次溫服,以五劑為一個療程。初愈後復發,可照原方再服,忌辛辣刺激之品。
【蕁麻疹按語】以黃芪益氣固表,表固則邪不易入。《本草正義》:「故護衛陽,充實表分,是其專長。所以表虛諸病,最為神劑。」當歸、生地、白芍、玉竹滋陰養血,使營陰內守;防風、桑葉、牛蒡子、荊芥疏散風邪,透熱於外;以白蘚皮、地膚子清熱除濕;配枳殼理氣除濕止癢;更以連翹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㈧ 治療蕁麻疹究竟應該怎麼辦真希望能盡快治好。
蕁麻疹一般治療
一、蕁麻疹西醫治療
找出病因以消除病因為主,有感染時常須應用抗菌素,對某些食物過敏時暫且不吃。慢性感染灶常是慢性蕁麻疹的病因,但有些蕁麻疹病人的病因很難確定或不能發現病因。
1、內用葯
抗組胺葯:是治療各種蕁麻疹病人的重要葯物,可以控制大多數病人症狀,抗組織胺葯物雖不能直接對抗或中和組織胺,不能阻止組織胺的釋放,但對組織胺有爭奪作用,可迅速抑制風團的產生。抗組織胺葯有各種副作用,最好選用副作用較少者,尤其高空作業的工人、駕駛員等工人要慎用,易因昏倦而導致事故的發生。久用一種抗組織胺葯容易引起耐葯性,可另換一種。或交替或合並應用。兒童的耐葯性較成人大,因而相對用量也大。
抗組織胺葯物的種類很多,結合病情及臨床表現可選用安泰樂(羥嗪)有良好安定及抗組織胺作用,對人工蕁麻疹,膽鹼能蕁麻疹及寒冷性蕁麻疹都有較好的效果。
6-氨基乙酸:可用於寒冷性蕁麻疹和巨大蕁麻疹。
阿托品或普魯苯辛及氯丙嗪:可用於膽鹼能性蕁麻疹。
鈣劑:可用於急性蕁麻疹。
利血平、安洛血:治療慢性蕁麻疹。
類固醇激素:應用於嚴重的急性蕁麻疹及血清性蕁麻疹,對壓力性蕁麻疹及補體激活的蕁麻疹可用少劑量。蕁麻疹並發過敏性休克更須應用。有人應用每隔3~4周注射一次的療法治療慢性蕁麻疹。
2.局部用葯
爐甘石洗劑或氧化鋅洗劑都可達到暫時的療效。
蕁麻疹辨證論治
二、中醫療法
1、血熱症
【蕁麻疹症狀】皮疹紅色,遇熱則加劇,得冷則減輕,多夏季發病,苔薄黃,脈浮數。
【蕁麻疹治法】疏風解表,清熱止癢
【蕁麻疹方葯】荊芥穗6克,防風6克,僵蠶6克,金銀花6克,牛蒡子9克,丹皮9克,紫背浮萍6克,干生地9克,薄荷5克,黃苓9克,蟬衣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時間不宜過長,每日一劑,分兩次涼服。忌辛辣、發物。
【蕁麻疹按語】此方以荊芥、防風、薄荷、蟬衣為主要葯。荊芥辛苦而溫,芳香而散,氣味輕揚入氣分,驅散風邪;防風其氣不輕揚,能散入於骨肉之風,故宣散在表之風邪,用防風必用荊芥;薄荷清輕涼散,善解風熱之邪,又能疏表透疹解毒;蟬衣涼散風熱,開宣肺竅,其氣清虛,善於誘發。以上四味葯,表散作用較強。牛蒡子疏散風熱解毒透疹;浮萍輕浮升散,善開主竅;僵蠶祛風散結,協助上述四味主要葯以透達表熱之邪。金銀花、黃苓解毒清肺熱以泄皮毛之邪;丹皮、干生地理血和血;生甘草解毒調和諸葯。
2、氣虛血熱
【蕁麻疹症狀】皮膚瘙癢起疹,時隱時發,小如麻點,大如豆粒,為扁平硬節,高出皮膚,一旦搔破,則連結成片,舌暗苔白,脈弦。
【蕁麻疹治法】益氣滋陰,祛風瀉火
【蕁麻疹方葯】生黃芪15克,當歸10克,生地10克,炒枳殼15克,白蘚皮10克,地膚子10克,防風10克,連翹10克,桑葉10克,炒白芍10克,牛蒡子10克,玉竹10克,荊芥3克
【用法】水煎,分三次溫服,以五劑為一個療程。初愈後復發,可照原方再服,忌辛辣刺激之品。
【蕁麻疹按語】以黃芪益氣固表,表固則邪不易入。《本草正義》:「故護衛陽,充實表分,是其專長。所以表虛諸病,最為神劑。」當歸、生地、白芍、玉竹滋陰養血,使營陰內守;防風、桑葉、牛蒡子、荊芥疏散風邪,透熱於外;以白蘚皮、地膚子清熱除濕;配枳殼理氣除濕止癢;更以連翹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3、濕困脾土
【蕁麻疹症狀】發疹時四肢不溫,脘悶納呆,神倦身困重,口膩,腹脹便溏泄,舌淡苔白膩,脈沉滑。
【蕁麻疹治法】健脾除濕,疏風和血
【蕁麻疹方葯】多皮飲 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桑白皮15克,乾薑皮6克,大腹皮9克,白蘚皮15克,粉丹皮9克,赤苓皮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川槿皮9克
【用法】水煎,一日兩服,忌辛辣油膩腥滋膩之品。
【蕁麻疹按語】方中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大腹皮健脾利濕,滌清腸胃之積滯;乾薑皮取其幸溫和胃,固表守而不走;白蘚皮、川槿皮驅風止癢;丹皮涼血和血化斑;地骨皮、桑白皮瀉肺而清皮毛。
4、民間驗方:
龍李葯酒配方: 穿山甲5克、烏梢蛇15、克黃蓮30克、紅花30克、白芷60克、黃柏50克、露蜂房3克、花椒80克、白芥子25克,
泡製:300ml60度以上糧食酒密封浸泡。在地窖封存12個月
用法:外用,一日兩次或三次
主治:蕁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