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張作霖的七位拜把子兄弟都是誰
一:馬龍潭 二:吳俊升 三:馮德麟 四:湯玉麟 五:張景惠 六:孫烈臣 七:張作霖 八:張作相 8人按照年齡排序。張作霖攜手在剿滅陶克陶胡的戰斗中作出重大貢獻的七位哥們,在洮南關帝廟,跪在關老爺像前結為生死兄弟。
張作霖排行老七,他能成就自己的霸業,與這幾位拜把子兄弟是分不開的。
(1)綽號老疙瘩擴展閱讀:
張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漢族,奉天省海城縣駕掌寺鄉馬家房村西小窪屯(今遼寧省海城市)人。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的父親。張作霖乳名老疙瘩,他喜歡別人叫他「張大帥」。
馬龍潭(1857年-1940年2月)字騰溪,山東省德州市慶雲縣人。少年時風流倜儻、文武通達、才華過人,愛好書法,堪稱一代儒將。馬龍潭精力過人,60歲仍騎馬出巡,日馳千里。他雖戎馬在外,卻兩次對故鄉捐款,編修《慶雲縣志》。鄉人尊稱為"馬大人"。
馮德麟(1868-1926),1868年生於奉天海城。民國時期擔任盛京副都統、奉天軍務幫辦、三陵承辦、陸軍第28師師長。早年投身綠林,為張作霖前輩,後成為清朝左路巡防營統領。1916年,馮德麟與張作霖共同驅趕奉天督軍段芝貴,把持東北大權。
張景惠(1871年6月21日 -1959年1月11日),字敘五,滿族,遼寧台安人。奉系軍閥首領。九一八事變後淪為漢奸,曾任偽滿洲國國務總理。1871年生於奉天八角台(今遼寧台安縣)一個農民家庭。張景惠青年時代,跟隨其父賣豆腐為生。他善於結交朋友,經常出入賭博場上。
孫烈臣(1872-1924),字占鰲,生於奉天黑山(今遼寧錦州黑山),是張作霖最信賴的心腹干將之一。吉林督軍兼行省長事,黑龍江督軍兼行省長事,東北軍陸軍整理處總監兼陸軍總部謀主,陸軍上將。
張作相(1881-1949),國民政府國策顧問、東北行營政治委員會委員、東北剿共副總司令、駐吉東北邊防副司令長官兼吉林省主席及東北政務委員會委員、國民黨吉林省黨務指導委員會主委。
㈡ 張作霖手下有哪些軍官張作霖部下後來如何了
一、張作霖手下軍官及後來發展:
張作霖
清末民初學者。字岷源,號鐵龕。祖籍山東蓬萊縣,生於遼寧金州。20歲以縣試第一考取優貢,步入仕途。至民國7年(1918),升任奉天省長,民國12年(1923),兼任東北大學校長。
民國15年(1926),鑒於軍閥混戰,借病請假回籍,從事著述汲金純字海峰,1879年8月15日生,屬兔,海城縣溫香鄉金家灣子人。幼年因家境貧寒,為地主扛活,不堪虐待,殺了地主的當家人,闖下了人命案,逃往他鄉,參加了遼西一帶有名的綠林首領馮德麟部。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後,馮德麟、汲金純組織了「東北義勇軍」,奮起抗擊沙俄軍隊,轉戰遼西各地。由於義勇軍以「保衛家鄉,打擊沙俄」為宗旨,數月之間,就組織了幾千人,武器多為大刀長矛。
1906年,張作霖、馮德麟被奉天將軍趙爾巽招撫後,汲金純在馮手下任管帶(相當於營長職務)。
1912年任28師56旅旅長。
1917年張勛復辟,張、馮熱心支持,馮令汲代理28師師長,他親自赴京贊助,未及一月復辟失敗,張作霖正式任命汲金純為28師師長。
1925年,奉系將領郭松齡倒戈反奉,汲金純在連山一帶擊退郭松齡多次進攻,張作霖對汲更加器重。
1927年任汲金純為奉軍第三、四方面軍團第十五軍上將軍長。
(2)綽號老疙瘩擴展閱讀:
張作霖:
張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漢族,奉天省海城縣駕掌寺鄉馬家房村西小窪屯(今遼寧省海城市)人。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的父親。張作霖乳名老疙瘩,他喜歡別人叫他「張大帥」。
張作霖自幼出身貧苦農家,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後投身綠林,勢力壯大,清政府無力征剿,就將其招安。張作霖協助清廷剿滅杜立三等土匪勢力,後又消除蒙患,維護國家統一,逐步提升,先後擔任奉天督軍、東三省巡閱使等,號稱「東北王」,成為北洋軍奉系首領。
成立東三省陸軍整理處。與孫中山、段祺瑞及盧永祥結成同盟 。第二次直奉戰爭勝利後,張作霖打進北京,任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 。在位期間曾多次抵制日本人的拉攏,拒絕簽訂賣國條約。1928年因前線戰事不利,張作霖被迫返回東北。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乘火車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葯炸成重傷,史稱皇姑屯事件,當日送回沈陽官邸後即逝世。
㈢ 張作霖拜把子兄弟都有誰張作相是張作霖的堂哥嗎
馬龍潭、吳俊升、孫烈臣、張景惠、馮德麟、湯玉麟、張作相,張作相跟張作霖沒有血緣關系,只是名字相似。
1907年,按年齡為序,馬龍潭、吳俊升、孫烈臣、張景惠、馮德麟、湯玉麟、張作霖、張作相8人結拜為盟兄弟。
1、馬龍潭
馬龍潭 (1857年-1940年2月)字騰溪,山東省德州市慶雲縣人。少年時風流倜儻、文武通達、才華過人,愛好書法,堪稱一代儒將。
馬龍潭精力過人,60歲仍騎馬出巡,日馳千里。他雖戎馬在外,卻兩次對故鄉捐款,編修《慶雲縣志》。鄉人尊稱為「馬大人」。
2、吳俊升
吳俊升(1863年10月11日—1928年6月4日),字秀峰,後字興權,又字子琴,綽號吳大舌頭,奉天昌圖人,奉系軍閥。十七歲進入遼源捕盜營。
1912年,蒙古王公勾結日本人,策動「滿蒙獨立」,吳俊升率部給其以沉重打擊。1921年任黑龍江省督軍兼省長。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吳俊升任第5軍軍長。
1925年郭松齡反奉,吳俊升任討逆軍總司令,兼左路軍團司令,擊敗郭松齡部隊。1928年北伐戰爭張作霖失敗後,決定息爭罷戰,退兵關外,吳俊升前往山海關迎張作霖返奉,於當年6月4日,在沈陽皇姑屯與張作霖同時被日本人炸死,卒年65歲。
3、孫烈臣
孫烈臣(1872—1924),字占鰲,後改贊堯。生於奉天黑山(今遼寧錦州黑山),是張作霖最信賴的心腹干將之一。
吉林督軍兼行省長事,黑龍江督軍兼行省長事,東北軍陸軍整理處總監兼陸軍總部謀主,陸軍上將。
他協助張作霖在東北剿匪以及驅逐東北的俄國武裝,與段祺瑞、曹錕爭奪天下,發展軍工業,建設東北。1924年4月25日逝世。
辛亥革命後,張作霖任27師師長,孫烈臣任該師步兵第54旅旅長。當張作霖與53旅旅長湯玉麟交惡時,孫烈臣始終站在張作霖一邊,反對湯玉麟。護法戰爭時,奉皖聯合進軍關內,孫烈臣任湘東司令,後任奉軍副司令。
4、張景惠
張景惠(1871年6月21日 /1872年5月4日-1959年1月11日),字敘五,遼寧台安人。奉系軍閥首領。九一八事變後淪為漢奸,曾任偽滿洲國國務總理。
張景惠生於奉天八角台(今遼寧台安縣)一個農民家庭。青年時代,跟隨其父賣豆腐為生。他善於結交朋友,經常出入賭博場上。當時各地梟雄一時乘機而起。
張景惠也拉起大排,由商務會長出面,在八角台鎮成立自衛團,自任團練長,為本鎮的商號富戶看家護院。當時張作霖遭到土匪金壽山的襲擊,借道八角台投奔馮德麟。
張作霖、張景惠二人一見如故。張景惠擁護張作霖做自衛團的首領,自己情願當副手,從此張景惠對張作霖言聽計從。
「九·一八」事變,公開投敵,先後任偽參議府議長兼東省特別行政區長官、軍政部總長、滿洲國務總理大臣等職。「八·一五」光復,被蘇軍逮捕,關押於遼寧的撫順戰犯管理所。1959年病逝於戰犯管理所。
5、馮德麟
馮德麟(1868年—1926年),生於奉天(今遼寧)海城。在民國時期擔任沈陽副都統、奉天軍務幫辦、三陵承辦、陸軍第28師師長。早年投身綠林,是張作霖的前輩,後成為清朝左路巡防營統領。
1916年,馮德麟與張作霖共同驅趕奉天督軍段芝貴,把持東北大權。1917年,支持張勛復辟,被段祺瑞擊敗俘獲。經張作霖運作獲釋。晚年投身創辦實業。
其子馮庸,創辦了東北高等學府馮庸大學。1926年,逝世於北鎮,從南門凱旋門出殯。
6、湯玉麟
湯玉麟(1871年7月—1949年2月),字閣臣,綽號二虎(一說「大虎」,在張學良和王化一的相關回憶史料中均稱其綽號為「湯大虎」),奉天(今遼寧)義縣人。
湯玉麟為中國國民黨熱河省黨務指導委員會主委、東北政務委員會委員、熱河省主席。1871年生於遼寧義縣一個貧苦人家。少年時湯玉麟給人扛小活,因趕車拉腳遭搶劫,遂鋌而走險,落草為寇,稱霸遼西。
湯玉麟稱霸遼西時,曾救張作霖一命,張、湯由此結為生死之交,後來張作霖邀請湯玉麟入伙合辦保險隊。
湯玉麟在抗日戰爭其間多次拒絕出任偽職,度過了一生中最為平靜的歲月。解放戰爭時為了安全,湯玉麟曾搬到花園路3號居住。1949年2月病死於天津,終年78歲。
7、張作相
張作相(1881—1949),國民政府國策顧問、東北行營政治委員會委員、東北剿共副總司令、駐吉東北邊防副司令長官兼吉林省主席及東北政務委員會委員、國民黨吉林省黨務指導委員會主委。
字輔忱,祖籍直隸深縣太古庄花盆村(現屬河北省深州市前磨頭鎮),生於奉天錦州義縣(今錦州凌海市班吉塔鄉雜木林子村)人,愛國民主人士,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張作霖的結拜兄弟,張學良的輔帥。
張作相在吉林任職期間,創辦吉林大學,修吉敦鐵路,興辦自來水,鋪築柏油馬路,拒絕與日本人合作修築吉海鐵路。1949年3月,張作相患病逝於天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龍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吳俊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孫烈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景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馮德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湯玉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作相
㈣ 張宗棠大帥簡介
張宗棠的歷史原型是張作霖。
張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漢族,奉天省海城縣駕掌寺鄉馬家房村西小窪屯(今遼寧省海城市)人。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的父親。張作霖乳名老疙瘩,他喜歡別人叫他「張大帥」。
張作霖自幼出身貧苦農家,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後投身綠林,勢力壯大,清政府無力征剿,就將其招安。1916年,開始擔任奉天督軍,東三省巡閱使等職。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乘火車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葯炸成重傷,史稱皇姑屯事件,當日送回沈陽官邸後即逝世。
(4)綽號老疙瘩擴展閱讀
張作霖的政治野心很大,早就想「改邪歸正」,被政府收編。後來,盛京將軍增祺採納了「化私團為公團」的建議,作出了「化盜為良」的決定,張作霖趁機扒掉了賊皮,成為清廷正規軍中的一員。
張作霖的改邪歸正更有傳奇性,他劫持了盛京將軍的姨太太,又假裝把她救下,成了盛京將軍家的恩公。恩公有投軍報效國家之意,盛京將軍當然允諾,並且對他很是重用。
張作霖投靠清廷後,即開始在地方上剿匪。當時的遼西巨盜杜立三為禍一方,勢力很大,人又機警,政府拿他也沒有辦法。張作霖設計擒拿了杜立三,並且將其處決,由此名聲大振。
㈤ 十大軍閥簡介
1、袁世凱
袁世凱是北洋軍閥的奠基人,是中國近代最大的軍閥,他是厚黑的典型。戊戌變法中,他假裝支持變法,使「戊戌六君子」倒在血泊中,辛亥革命爆發後,他們打著「實行君主立憲」的旗號,演出一場「逼宮戲」,後又舉著贊成共和的幌子,巧取了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職務。
2、段祺瑞
段祺瑞這只「北洋之虎」,皖系的巨魁,在北洋軍閥統治中國的十六年間,他三次出任國務總理,一直處於權利的核心,即使在他下台期間,仍能呼風喚雨,待機而出。他不搞陰謀,不搞謀殺,崇尚簡朴,為政清廉。
3、曹錕
曹錕1985年投奔袁世凱新建陸軍,很快成為「三洋三傑」之外的第三號人物。曹錕作為直系重要頭目之一,在直、奉、皖三大派系中左右逢源,先是圖謀副總統不成,後又拉攏奉系,打敗皖系,最終謀取了直系軍閥獨掌北京政權。
4、張作霖
張作霖出身綠林,當過胡匪,因而被稱為「胡帥」。由一個被清政府招撫的土匪頭目,升至奉天督軍東三省巡閱使,成為「東北王」,他還曾問鼎中原,一度控制北京政府並當上國家元首。「智深須有忍,將勇貴能謀」就是他自己的寫照。
5、吳佩孚
吳佩孚師從名儒,得中秀才,他讀了古今中外不少的書,不少的兵法,在軍事上,他長於權術,善於臨時應變,打敗了許多敵人,曾得「長勝將軍」的稱號。吳佩孚在其戎馬生涯中還做了許多的詩詞,反映他得意時,失意時,苦悶時的心情。因此他稱為秀才軍閥是恰當的。
6、閻錫山
西王閻錫山經歷清王朝末期,辛亥革命北洋軍閥。國民黨統治幾個歷史重大變革時期。不管形勢如何變化。他均能用他的權術或投靠袁世凱,或依附段祺瑞,或與中共合作,乃至與日本勾結來保全並擴展自己的地盤和勢力,因而他統治山西達38年之久,這在中國近代軍閥史上是少的。
7、張宗昌
張宗昌無知無識,人稱「狗肉將軍」,他有三不知:一不知兵有多少,二不知錢有多少,三不知姨太太有多少。他當過土匪,後又在張作霖的卵翼下發跡。竟至擁有兵數十萬成為山東的土皇帝。在他督魯的三年間為惡甚多,人民對他恨之入骨。
以擅長作戰並兼通文墨而發跡,在北伐戰爭中一路猛打猛沖過關斬將,是率軍第一個打到北京城下的北伐將領。時人稱其為「飛將軍」。在中原大戰前脫離馮玉祥投靠蔣介石,韓復榘在山東擊敗了晉軍為蔣介石鞏固了前沿戰線。
9、韓復榘
韓復榘由一個普通的士兵被提升為統帥千軍萬馬的將軍。繼張宗昌之後,他曾統治山東達七年之久。他自稱「韓青天」,到處斷案,卻草菅人命,留下不少笑話,抗日戰爭開始後,他退棄山東,成了蔣介石的替罪羊。
9、白崇禧
白崇禧是桂系新軍閥中,僅次李宗仁的第二號首腦人物。在眾多的軍閥中,白崇禧以足智多謀,滿腹經綸而聞名,有「小諸葛」之稱。
白崇禧在抗日戰爭勝利後,擔任「中華民國國防部長」,然而國民黨政府未能保住在中國東北地區的戰果,局勢對國民黨政府愈趨不利,新桂系最終亦無法保住中華民國的半壁江山。解放軍解放中國大陸後,白崇禧逃往台灣,1966年逝於台北。
10、陳炯明
陳炯明1911參加辛亥革命,因他極喜趨新弦奇,在當時的廣東社會,就軍事上的言行十分引人注意。1933年9月22日病逝於香港,1935年4月3日,葬廣東惠州西湖畔的紫薇山。
(5)綽號老疙瘩擴展閱讀:
一、詞源出自《舊唐書·郭虔瓘傳》有著名的漢末群雄、北洋軍閥、直系軍閥、皖系軍閥等。
近代意義上的「軍閥」一詞,是由梁啟超從日本翻譯而來的。民國軍閥勢力之一,由袁世凱掌權後的「北洋新軍」主要將領組成,袁死後無人具有足夠能力統領整個北洋軍隊及政權,各領導人以省割據導致分裂,以軍隊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勢力范圍。在名義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
二、民國十大軍閥相關的書籍《民國十大軍閥》:
《民國十大軍閥》書籍講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王朝,建立了中華民國。袁世凱竊取革命成果,成為中國現代軍閥之祖。繼之,大小軍閥粉墨登場,擁兵自重,為搶奪地盤和各自利益大打出手,混戰一團,狼煙四起,餓殍遍野,民不聊生。
《民國十大軍閥》對民國時期形成的十個主要軍閥進行梳理描述,全面介紹了這些軍閥逐漸壯大,擁兵自重的歷史,展現了這群風雲人物的個性風格和傳奇故事。這十大軍閥為:張作霖、段祺瑞、吳佩孚、孫傳芳、陸榮廷、龍雲、劉湘、盛世才、馬鴻逵、馬步芳。
《民國十大軍閥》其分十章,每一章集中敘述一個軍閥人物。敘述脈絡清晰,描寫細致全面,史料運用准確,講述生動活潑。通過對民國十大軍閥的描述,讀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這些軍閥們的興衰歷史,更加深刻地了解中華民國的變遷歷史。
㈥ 三大軍閥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分別怎麼死的
一、吳佩孚是被日本軍醫害死的
吳佩孚維護民族大義,保持晚節,堅決不與日本人合作。1939年12月4日,他因吃餃子被骨屑傷了牙齦,受日本特務土肥原賢二指使,日本牙醫將其殺害。
抗戰勝利後,為表彰其保持晚節,國民政府追贈他為陸軍一級上將。1946年12月16日,國民政府為吳佩孚舉行國葬,葬於北平玉泉山。
二、孫傳芳是被仇人槍殺的
1935年11月13日,被孫傳芳俘虜後處決的施從濱之女施劍翹,隱姓埋名十年後終於在孫傳芳修建的「居士林」中用勃朗寧手槍三發子彈刺殺了殺父仇人孫傳芳。他死後葬於海淀區北京植物園內。
三、張作霖是被日本關東軍炸死的
張作霖曾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後在蔣、馮、閻、桂四大集團軍的攻擊下退出北京。由於他不肯滿足日本人的無理要求,在1928年6月4日乘火車行至皇姑屯時,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葯炸成重傷,當日送回沈陽官邸後即死去。
他死後葬於遼寧錦州凌海石山鎮南驛馬坊村。1946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理日本戰犯時,將皇姑屯事件視為日本侵華的起點。因為張作霖是當時中國的實際國家元首,謀殺一國的國家元首理應是違反國際法、是戰爭罪的行為。
簡介:
1、吳佩孚
吳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山東蓬萊人,民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愛國者、中國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官至直魯豫兩湖巡閱使、十四省討賊聯軍總司令。秀才出身,後投效北洋,並成為直系軍閥首領曹錕的第一戰將和智囊。
吳佩孚善於用兵,富於韜略,軍事才能在當世中國武人中堪稱首屈一指,兵鋒所指,無不披靡,更為世人矚目。
在其軍事生涯前期,曾一戰安湘、再戰敗皖、三戰定鄂、四戰克奉,有「常勝將軍」之名。其人格品德更甚高,既講求五倫八德,也醉心佛老之道,有《循分新書》、《正一道詮》、《明德講義》、《春秋正義證釋》等著述傳世。
吳佩孚平生注重修身,廉潔自守,為人忠直,至性至情,稱得上是北洋集團中乃至民國政壇軍界中的佼佼者,華北淪陷於日偽之後,愈顯其晚節彌堅。
最後甚至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中華民族偉大而不可侵犯的氣節(1939年12月4日被日本軍醫殺害)。他還是亮相《時代》雜志封面的首位中國人,被《時代》雜志稱為「Biggest man in China 」。
2、孫傳芳
孫傳芳(1885年4月17日—1935年11月13日),字馨遠,出生於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祝陽鎮下喬庄村(祖籍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范鎮岔河村)。
北宋理學家、教育家孫復後人,直系軍閥首領,與張作霖、吳佩孚並稱為「北洋三大軍閥」,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總司令,「恪威上將」,人送外號「笑面虎」,號稱「東南王」,是直系後期最具實力的大軍閥。
孫傳芳幼年孤苦,寄人籬下,光緒三十年(1904年)出國赴日本留學,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宣統元年(1909年)回國後歷任北洋陸軍營長、團長、旅長等職。民國十四年(1925年)10月起兵驅逐蘇皖等地奉系軍閥勢力,同年11月在南京宣布成立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任五省聯軍總司令。
期間擁兵數十萬,積極進行軍事改革,重用知識分子,裁減賦稅,善待農人,江南五省人民生活安定。民國十六年(1927年)2月組織兵力阻止國民革命軍北伐,主力軍消耗殆盡一蹶不振。
民國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孫傳芳隱居天津佛堂,果斷拒絕岡村寧次邀請其做華北偽政府主席的無理要求,拒絕與日本人合作,具有一定的民族氣節。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1月13日,孫傳芳被施劍翹刺殺身亡。
3、張作霖
張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漢族,奉天省海城縣駕掌寺鄉馬家房村西小窪屯(今遼寧省海城市)人。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的父親。張作霖乳名老疙瘩,他喜歡別人叫他「張大帥」。
張作霖自幼出身貧苦農家,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後投身綠林,勢力壯大,清政府無力征剿,就將其招安。張作霖協助清廷剿滅杜立三等土匪勢力,後又消除蒙患,維護國家統一,逐步提升,先後擔任奉天督軍、東三省巡閱使等,號稱「東北王」,成為北洋軍奉系首領。
成立東三省陸軍整理處。與孫中山、段祺瑞及盧永祥結成同盟。第二次直奉戰爭勝利後,張作霖打進北京,任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
在位期間曾多次抵制日本人的拉攏,拒絕簽訂賣國條約。1928年因前線戰事不利,張作霖被迫返回東北。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乘火車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葯炸成重傷,史稱皇姑屯事件,當日送回沈陽官邸後即逝世。
(6)綽號老疙瘩擴展閱讀:
軼事:
1、吳佩孚:
(1)避難京城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的一天,23歲的吳佩孚煙癮大發,可「普通座」已無空位,吳佩孚與當地著名豪紳翁氏相商,想借用翁氏所包的「雅座」一角抽幾口過過癮。誰知未過成煙癮,卻被翁氏踢了一腳,趕出了房門。
為出此口惡氣,吳佩孚找到了當時蓬萊縣城很有名氣、由十個落第書生組成的「十虎」集團,求這些文痞、訟棍幫忙出氣。
不日「十虎」大鬧翁府,遭到官府緝拿。為避此禍,吳佩孚連夜逃往北京,窮困潦倒。為了糊口,他只有憑自己念過四書五經的能耐,刻苦攻讀「相命書」,為他人卜卦算命。無論是吳佩孚本人或是翁氏都沒有想到,煙館「雅間」的一腳會踹出日後的一個手握重兵,叱吒風雲的大軍閥。
(2)諜戰鋒芒
光緒三十年(1904年)2月,日俄戰爭爆發,日俄戰爭前夕,由日軍守田利遠少佐帶領渡海分別到旅順、大連等地刺探俄軍軍事活動情報,尤其是俄國東方艦隊的實力情況。
在執行此次任務中,吳佩孚給日本人的印象是「溫和良順,舉動不苟;交人圓和而不露圭角;任事處變而不急近功和不邀虛名;所自信以為是者,則行之以漸。」
因此給他起了個綽號叫「總有法子先生」。吳佩孚出色的情報工作才能,深受守田的青睞。守田獎賞吳佩孚500大洋,並破例准假一周讓吳佩孚騎著自己的坐騎回家探親。
2、孫傳芳:
(1)笑虎將軍
軍閥孫傳芳素有「笑虎將軍」惡名。此人外表總是笑容可掬,但其本性陰毒。
1925年,孫傳芳與奉軍作戰,俘虜了對方的前敵總指揮施從濱。施已60歲高齡,見了孫傳芳還向他行了軍禮。孫傳芳滿用古代的刑罰加以斬首,不僅如此,孫傳芳還下令將施從濱梟首於安徽蚌埠車站,暴屍三日,並將施的頭顱懸掛在蚌埠火車站示眾多日。
正是此舉,直接導致了後來的孫傳芳之死。
(2)皈依佛門
九一八事變後,同樣居住天津的原皖系國務總理靳雲鵬便勸他皈依佛門,藉以超脫凡念。
孫傳芳便與靳雲鵬共同出資,將坐落在天津東南城角草廠庵的清修禪院,改名為天津佛教居士林,由靳雲鵬任林長,孫傳芳任副林長。在佛教居士中產生了很大的號召力,信徒們輾轉相告,陸續參加活動的達三千多人。
3、張作霖:
(1)宦海生涯
1901年,春節前夕遭金壽山勾結俄兵偷襲,逃往八角台與張景惠合股,被推為團練長。在途中,趙氏在馬車上生下了一個男孩,即張學良。
1902年,於新民受撫,先任馬隊幫帶(副營長)後升管帶(營長)。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先為俄軍效力後為日軍效力。1907年,東三省改建省制,徐世昌首任總督,
計擒杜立山有功升為奉天巡訪營前路統領。1908年,奉徐世昌命駐防鄭家屯、洮南,追繳陶克陶胡叛匪。1909年,奉錫良總督之命追繳蒙匪牙什、白音大賚等。
1911年, 武昌起義,帶兵入奉天省城鎮壓革命黨人。1912年,因鎮壓革命黨人被封為關外練兵大臣。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後任其第二十七師中將師長。
1915年,被袁召入京,表示支持「速正大位」。袁世凱稱帝後,又被封為子爵、盛武將軍,督理奉天軍務兼巡按使。1916年,驅段芝貴離奉,以盛武將軍督理奉天軍務兼巡按使。
㈦ 少帥張作霖說了一句關於狗
張作霖與狗,只有這么個故事了,你看看是不是
張作霖相狗
作者:葉雪松
張作霖沒發跡前是個街頭混混,耍錢、當獸醫、當貨郎、賣包子,什麼都干過。這世上聽說有相馬的沒聽說過相狗的,這事兒張作霖就干過。
張作霖在家混不下去了,就流落到了台安縣的黃家塘,給一個綽號叫「孫鬼子」的財主放馬。一天,土匪「鑽天燕」將「孫鬼子」的一匹大青馬盜走了,「孫鬼子」認為是張作霖與外人勾結,將他毒打了一頓。張作霖惱羞成怒,臉上生了個獨門疔,不久上了一股急火,整個嘴巴開始腫起來,人也起不了炕了。張作霖嘴腫著張不開,幾天滴水不進,「孫鬼子」斷定他活不了多久,讓伙計在夜間把他扔到了村外的一條溝里。
張作霖奄奄一息,再加上天寒地凍,被扔到溝里後,很快就失去了知覺。也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張作霖蘇醒過來,發現自己身上蓋著棉被,躺在暖烘烘的炕上。張作霖知道,自己被救了。
這時,一個慈眉善目的老漢走過來說:「大侄子,你可醒了。來,把這葯喝下去。」老漢侍候張作霖喝下葯,張作霖這才精神了許多。老漢告訴他,他早上撿糞,發現他凍暈過去了,就把他背到家裡來了。張作霖掙扎著起來跪謝,被老漢攔下了。老漢說:「大侄子,先不要謝我,我發現你不假,可真正救下你的人是安遇吾安東家呀!」
老漢說,他正愁無錢為張作霖看病,安遇吾路過,二話沒說,送給老漢幾兩銀子,讓他趕快給張作霖抓葯。老漢正說著,打外邊走進一個三十上下穿綢裹緞的漢子。老漢告訴他,這就是恩公安遇吾。
張作霖來台安時,早就聞聽安遇吾的大名,知道他是個仗義疏財、騎快馬打快槍、黑白兩道都混得開的人。他雖然沒當把子,但是個比土匪更厲害的人物,土匪們都推崇他,只要他一句話,赴湯蹈火也在所不惜,在台安一帶,唯他獨尊。
張作霖何等精明,他知道想在台安立住腳跟,這個人就是罩著自己的大樹呀!再說通過安遇吾,肯定能從「鑽天燕」那兒討回大青馬,給自己洗去冤屈,於是,張作霖不顧體虛頭暈,給安遇吾和老漢叩頭。
就這樣,張作霖和安遇吾結識了。因為張作霖會給牲畜看病,所以,安遇吾便讓他給他們家的牲口看病。張作霖還真不含糊,到安家後,就把幾匹馬的病看好了。安遇吾越發喜歡頭腦機靈的張作霖,張作霖一看,為自己討回清白的機會到了,於是就求安遇吾派人到「鑽天燕」那兒討回大青馬。安遇吾答應了,派人去了「鑽天燕」地。
這天,安遇吾剛過門的三姨太想回娘家,因為安遇吾脫不開身,只得讓兩個得力的伙計護送她回去。走到半路,就被土匪「鑽天燕」給綁了票。安遇吾的心就像被剜掉了一般,三姨太是他最鍾愛的女人,如今竟被「鑽天燕」綁了票!在台安乃至整個遼西地界,誰不給他安遇吾一點薄面?偏偏在他派人去討要大青馬的時候,「鑽天燕」竟綁了三姨太的票,這不是成心和他過不去嗎?安遇吾請求縣里派保安隊征剿,怎奈「鑽天燕」的駐地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地,保安隊的頭頭們明知面前擺著白花花的銀子,卻也不敢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安遇吾的腦袋愁成了大疙瘩。
就在他心急如焚的時候,張作霖走了進來,「大哥,我去將嫂子救回來。」安遇吾心說,你身單力薄的,有什麼本事能擔當此任呢?於是就搖頭說,匪穴如何凶險,「鑽天燕」如何陰毒,他正在思謀別的辦法。張作霖說:「我求您去他那兒討要大青馬,他就綁了嫂子,分明是不給大哥面子。這事因我引起,我豈能視而不見?」安遇吾再三阻攔,但張作霖還是悄悄去了「鑽天燕」的駐地「一撮茅」。
「一撮茅」在葦盪深處,易守難攻,歷朝歷代的官兵們望而生畏,「鑽天燕」就是此處的逍遙自在王。他早就聽說安遇吾新娶的三姨太是個人見人愛的美人兒。就在他挖空心思想把她搞到手的時候,安遇吾竟然派人到他這兒討要「孫鬼子」的大青馬來了,這可真是個好機會!「鑽天燕」一邊假意許諾親自將大青馬送到府上,一邊將來人灌醉,套出了三姨太回娘家的日子,在路上將三姨太搶了去。三姨太果然千嬌百媚,可任憑他軟硬兼施,這女人就是不著他的道。
這天中午,「鑽天燕」正在苦思得到美人心的良策,張作霖來了。「鑽天燕」一見張作霖身材矮小,外表文弱,長著兩只狐狸眼,心裡就三分瞧不起,問他干什麼來了。張作霖說明來意,「鑽天燕」哈哈大笑,「兄弟,你聽說過肥肉掉到老虎嘴裡還能再吐出來的嗎?你要是識相的話,趁我心情好就趕快走,要是遲了,我外邊那兩條狼狗可正缺葷腥呢!」
「鑽天燕」說到這兒,打了個口哨,打外邊沖進兩條大狼狗來。其中的一條骨瘦如柴,毛都快掉光了。張作霖打量了一下這條癩狗,靈機一動,「恭喜大當家的,您這條狗可是福星呀!」
「鑽天燕」一下子就來了精神,忙問張作霖這條狗貴在何處,張作霖繞著狗走了兩圈說:「我平生擅長相狗,這條狗能救您性命。如果我說對了,您可要讓我把三姨太領回去。」「鑽天燕」問:「這條狗能救我性命?」張作霖點了點頭,「您不但病了,而且病得不輕。不過,您的病只有這條狗才能救!」「如果你相錯了呢?」張作霖不假思索地說:「如果我相錯了,憑您處置!」「鑽天燕」嘿嘿一笑,「那好,你說吧!」
張作霖眨了一下狐狸眼說:「大當家的最大的疾病就是胸肋脹滿、噎嗝反胃,長此下去,性命不保呀!」「鑽天燕」暗挑大拇指,張作霖說得太對了,這種病害了他多少年了,找了不少郎中,吃的草葯都夠喂頭牛了。可到現在病不但沒好轉,反而加重了。「鑽天燕」的身子欠了欠說:「你小子還真有兩下子,那好,你就說說這條狗怎麼能救我?」張作霖又繞著狗走了三圈,對「鑽天燕」說,治病的葯材就在這條狗的肚子里。
「在狗肚子里?」「鑽天燕」不解。
張作霖說:「此葯名叫狗寶,大當家不信,可當場殺狗驗看,狗胃內定有一種石頭樣的東西,它就是醫治大當家那種病的良葯。」一聽張作霖讓殺狗,「鑽天燕」的火氣當時就上來了,掏出槍對准了張作霖,「你小子胡言亂語,信不信我會崩了你?」張作霖面色不改說:「大當家的想長命百歲,難道還在乎一條狗嗎?我要沒那個彎彎肚兒,也不敢吞下這鐮刀頭!」「鑽天燕」見張作霖沒膽怯,就知道他有些本事,對張作霖說:「小子,如果狗胃裡要沒有你說的那種東西,該怎麼辦?」張作霖拍了拍胸脯,「如果沒有那種東西,我的腿跑得再快也沒有大當家的槍子兒快吧!」
「鑽天燕」掏出槍來,將癩狗打死,吩咐人當場給狗開膛破腹。正如張作霖所說,狗胃內果然有一塊鵝卵石大小的硬塊。張作霖說:「大當家的,這就是與牛黃、馬寶並譽為『三寶』的狗寶呀!大當家的病這回有救了。」
原來,張作霖擅長給牲畜看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一看這條癩皮狗是條年歲大的老狗,眼睛暗淡無光,結膜發紅,就知道它腹中有狗寶,再加之「鑽天燕」面色蠟黃,坐在那兒打嗝,便看出他有胸肋脹滿、噎嗝反胃的老毛病,而狗寶正是治療此病的良葯,於是,就靈機一動,想起了解救三姨太的妙計。
接下來,張作霖用狗寶給「鑽天燕」配了一服葯,熬好後讓他當場服下。也就一盞茶工夫,「鑽天燕」就覺腹內如流泉般汩汩作響,接下來便覺神清意轉,原來的胸肋脹滿症狀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張作霖告訴「鑽天燕」,再有兩服葯,便可痊癒。
「鑽天燕」打心裡佩服張作霖,他沒想到這個小個子竟然大智大勇,臨危不懼,於是就讓張作霖將三姨太接走了。臨走之前,兩人結了兄弟,並讓手下將大青馬送還給「孫鬼子」。後來,張作霖和「鑽天燕」感情越來越深,張作霖就讓「鑽天燕」殺了「孫鬼子」。「孫鬼子」到死時才知道當年那個放馬的「小嘎兒」(東北方言,少年之意)是個深藏不露的厲害角色。
卻說安遇吾,自打張作霖走後就提心吊膽。他知道「鑽天燕」連他的面子都不給,更何況一個沒有名氣的張作霖呢?然而,就是這個沒名氣的張作霖居然打入匪窟,將三姨太給救了出來。當張作霖帶著三姨太出現在他眼前的時候,他幾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聽了三姨太述說張作霖在匪窟中鎮定自若的表現後,安遇吾佩服得五體投地,拍著胸口說:「兄弟,如果你有難,哥哥我也會赴湯蹈火!」
安遇吾沒想到這句話竟成了他日後葬身蒙匪刀下的預言。
數年後,張作霖被清廷招安。奉令移駐洮南(現內陸通遼)對付蒙匪。此地多戈壁荒漠,毒蟲四伏,餓狼遍野。張作霖危難之中想起了安遇吾。
原來,蒙匪有個手下叫鮑老疙瘩,過去是安遇吾的傭人,兩人關系很好。張作霖希望安遇吾能利用與鮑老疙瘩的關系,打入匪營,探明進入匪巢的路徑和布防情況。安遇吾聽後,第二天就打入了匪營,探明並畫好了蒙匪的巢穴位置和活動路線。事情敗露,安遇吾被殺,屍體被肢解,蒙匪將屍體送給張作霖以示威。入殮時,張作霖發現安遇吾的身上有個傷口,裡面似乎有物,仔細檢查後發現是張地圖。
張作霖便用這張地圖擊潰了蒙匪。從此,張作霖以洮南為基點,踏上了「從草莽英雄到大元帥」的傳奇之路。張作霖之所以能當上東北王,和他機警過人、膽大心細、知恩圖報的性格分不開的。
張作霖相狗巧救三姨太這件事不見正史有載,但卻在民間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