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百科 » 為什麼艾灸足三里皮膚會變白
擴展閱讀
急性蕁麻疹應注意那些 2025-04-16 17:11:44
水痘發燒豆瓣 2025-04-16 17:03:00
小兒皰疹性咽頰炎症狀 2025-04-16 16:50:16

為什麼艾灸足三里皮膚會變白

發布時間: 2024-12-08 11:26:24

A. 傳艾人:為何「黃臉婆」艾灸後臉色會變得紅嫩潤白女人一定要看!

每個人都經歷過年輕,對於女人來說更是深刻。隨著歲月的流逝、年齡的增長,我們臉上都會慢慢變得暗沉,甚至還會長出色斑,特別是黃褐斑

女人為什麼會長黃褐斑呢?黃褐斑出現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一、黃褐斑出現的原因

1、脾胃不好

中醫認為脾與胃相表裡,互為陰陽,脾屬陰、胃屬陽,脾為里、胃為表。由於生理功能發生變化,經脈的氣血虧損,脾胃的陰陽也就失調,一則會導致體內氣血不足,二則會運化功能障礙引起體內水濕過度積聚。

2、婦科問題

婦科疾病如盆腔炎、附件炎、子宮內膜炎、乳腺方面的問題,都會導致上述情況發生。

我們在工作中,見過形形式式因為婦科病而臉色難看的例子,很多人往往是煩惱萬分!客戶中有這么一個姑娘,本來皮膚很好,但是因為陰道炎久治不愈,臉色就變得很糟糕,直至陰道炎治癒後,人才變回原來的樣子,這樣的例子很多。

3、內分泌紊亂

例如,因為工作和生活壓力較大而導致內分泌紊亂;或者性格比較內向,或者受委屈了,一時抑鬱想不開,都會導致內分泌紊亂。生活中的事兒太多了,鄰里之間、家人之間的矛盾啊,自己與自己、自己與別人較勁啊,這些都是焦慮的來源,都會影響到內分泌。

4、睡眠不好

有一位女士,因為丈夫下崗了,整天為家庭生計的事兒發愁,白天和丈夫吵個不停,晚上失眠。沒多久,臉色就變得非常憔悴。

二、解決黃褐斑的方法

艾灸

當你因為種種原因而導致皮膚很差,除了要對症下葯,缺覺的補覺,心態不好的慢慢調整心態,有病的治病之外,當然也可以用艾灸來調理和呵護。

《黃帝內經》經脈篇中說:經絡可以控制人體一切功能,具有決生死、除百病、調虛實的作用。也就是說,生命是否存在,取決於經絡;疾病是否發生,取決於經絡;疾病是否治癒,也取決於經絡。同樣,女性的容顏是否美麗長駐,也取決於經絡的作用。

艾灸溫經通絡,經絡通暢內臟血功能正常,氣血旺盛,才能保持青春、容光煥發。出現黑眼圈、眼袋和面部皺紋時往往需要滋陰補腎、清降虛火、化淤通絡,不想做黃臉婆的女人們,不能偷懶哦,堅持艾灸,可比天天貼面膜有效多了哦!不僅可以從內而外調出好氣色,更可以讓你做健康的美女!

黃褐斑

艾灸取穴:四白、迎香、肝俞、脾俞、氣海、足三里、三陰交、太溪,褐斑局部。

用法:使用艾條或艾絨作用在以上穴位上,每次選5-6穴,15-30min次,每天1次,15次1個療程。

艾炷無瘢痕灸:在褐斑區灸 3-7壯,以局部皮膚溫熱舒適,皮膚紅暈為度,隔日1 次,7次1療程。

方義:褐斑局部及臨近穴位有疏通氣血,活血化瘀及除斑作用;肝俞疏肝解郁,理氣化滯; 脾俞、腎俞調補脾腎,清熱除濕;氣海益氣補腎,調理沖任;足三里健脾益氣生血;三陰交調補三陰經,行氣活血;太溪滋腎清虛火調沖任。

其他面部問題艾灸方案

面部皮膚皺紋

人到中年,肌膚膠原蛋白和荷爾蒙分泌開始減少,肌膚逐漸會變得粗糙和失去彈性。雖然女性的年齡漸增會更嫵媚,但皮膚的鬆弛更會讓人失色不少,此時如果不加以保養,皺紋便會加深,臉頰下半部也會慢慢鬆弛。

引起面部皺紋增多主要的原因,與多種慢性疾病,內分泌功能障礙及皮膚血液循環障礙有關。皮膚張力彈性纖維減少,皮脂腺減弱,皮下脂肪減少,局部組織缺氧均能產生、加重皺紋。

中醫認為,「陰血不足、膚失濡養、瘀血阻絡,肌膚失容」。皺紋發生是與稟賦不足,脾胃虛弱,勞神過度導致的營養不足,精血衰少,皮膚失於濡養,促使皮表產生皺紋。灸療可滋陰養血、潤燥生津、疏通經絡、濡肌除皺。

艾灸取穴:百會、陽白、印堂、額修、下關、黔風、扶突、膈俞、腎俞、神闕、阿是穴。

配穴:肺俞、脾俞、三陰交、曲池、合谷。

用法:使用艾條或艾絨作用在以上穴位上,每次選5-6穴,15-30min/次,每天或隔天1次,30次1個療程。

方義:阿是穴及鄰近穴位可疏通局部經絡氣血,除皺紋;百會益氣升陽;膈俞養血活血化瘀;腎俞補益精化血;神闕補益脾胃,培元固本。

雀斑

雀斑除遺傳因素外,是一種光損傷性 皮膚病。中醫認為,本病多因稟賦腎水不足,不能榮華於面,或虛火上炎、日曬熱毒內郁蘊結為斑,或腠理不密,外衛不固,風邪外搏,肌膚失於榮潤而成雀斑。

艾灸取穴:雀斑局部,大椎、曲池、三陰交。

用法:艾條溫和灸,每穴灸10-20min,以局部皮膚紅潤為度,每日或隔日1次。10次1個療程。

方義:在斑局部疏通經絡氣血,祛風散熱除斑;大椎、曲池、疏風清熱,行氣活血;三陰交補肝脾胃,涼血活血。雀斑、黧黑斑等常由風邪引起,此方曲池、大椎是防止風邪外襲和祛除風邪的效果較好的穴位。三陰交是足太陰經、足少陰、足厥陰、三陰經交叉的穴位,經常施灸,可以調節三陰經陰血,使陰陽平衡。本組穴位既能祛風以保護面部,又可以調節陰血滋養面部,是標本兼顧的美容灸方。

艾灸清除黃氣

我們中國人是黃種人,正常的面色應該是弱黃色中帶紅、微白黃紅隱隱、白皙明潤而含蓄。這表明其陰陽平和,氣血充盛,精氣內在而容光煥發。但地處我國南方特別是廣東、廣西、福建的一些女性,則面如土黃,有的則表現為灰黃色或黃褐色,當地人稱之「黃氣」,亦有笑稱「黃臉婆」的。有黃氣的女性,一般多不是病態,更和肝炎等疾病無關,但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她們的美貌。

取穴:神闕穴、足三里。

配穴:如關元、中脘、中極、命門、大椎。

功效:培補腎元、溫運血行、健運脾胃,血行則淤化,清除積存已久的瘀滯。

用法:用鮮姜切片,直徑2-3cm,厚約0.2-0.3cm,中間刺孔,吸去薑汁,再將其置於灸頭處,放在神厥穴及雙側足三里,灸後皮膚溫熱。每日或隔日治療1次,時間:20-30min。10次為1療程。

治療1個療程,面色明顯改善,退黃顯紅,2個療程後,面部光澤猶如換了一個人,大部分膚色紅潤,面上黃褐色祛除,身體問題大為改善,特別精神飽滿,倦意消失,繼第3療程後痊癒,為鞏固效果,每周1次,效果穩定。

艾灸驅走暗瘡

西醫認為,暗瘡是由於內分泌紊亂、免疫功能降低,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所造成。

中醫則認為過食肥甘厚味,以至脾胃濕熱內蘊上蒸;或肺經蘊熱,外受風邪;或冷水漬洗,血熱蘊結,均能釀成痤瘡。

取穴:曲池、合谷。

功效: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抗炎症的作用。

操作:使用艾條或艾絨作用在以上穴位上,15-30min/次,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為一療程。

眼部保養

眼袋是女人的公敵,一旦形成便會永不離棄,而黑眼圈給女人的困擾,更是無法擺脫。眼睛周圍黑黑的一圈,讓人看起來疲倦,無精打采、感覺睡眠不足,精神不濟。

艾灸除眼袋

眼瞼是全身皮膚中最薄、最脆弱的部位,只有0.06mm的厚度,加上汗腺和皮脂腺分泌少、持續不斷的眨眼動作及長期曝露在輻射及陽光下,使它成為最容易鬆弛下墜,造成眼袋。眼周血管迴流不暢,造成淋巴代謝減緩,也會使得多餘的水分及血液積聚在眼睛下方,形成腫脹,出現眼袋。

治療:健脾利濕、補中益氣,運化水液,濡養肌膚。

眼袋取穴:脾俞、足三里、三陰交。

用法:艾條或艾絨作用在以上穴位,次為最宜。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為一療程。

消除黑眼圈

眼眶四周的皮膚不但特別薄弱,皮下組織也特別少,聚集在此的血管又多,皮膚下血流的顏色容易呈現在眼皮上。肌膚的功能需要由血管運送氧氣和營養來帶動,但由於眼部周圍的血液循環容易停滯,當血液流經此處的大靜脈時,接近皮膚表層下方就會出現藍黑色的眼暈——黑眼圈。

中醫認為:脾失健運、水濕瀦留、濕滯胞瞼、肌膚浮腫。腎水不足、虛火上炎、房事過度或產後失調,都會導致黑眼圈的形成。而滋陰補腎、清降虛火、補虛潤膚、化瘀通絡,是消除黑眼圈最好的方法。

除黑眼圈的取穴: 水分、脾俞、三陰交、腎俞。

功效:增強肌體對營養的吸收能力,使新陳代謝的機能旺盛,促進血液循環的加快和造血機能的提高。

操作:用艾條或艾絨作用在以上穴位上,次,每天或隔天1次,10次為1療程。

B. 足三里穴在人體上的作用

足三里穴位於人體上,屬於足陽明胃經,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等多重功能。現代醫學研究證明,通過針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以增強胃腸蠕動,提高消化酶的活力,改善消化功能,促進食慾。針灸還能促進腦細胞機能的恢復,提高大腦皮層細胞的工作能力,在循環系統、血液系統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調節心律,增加紅細胞、白細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內分泌系統方面,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有雙向性良性調節作用,提高機體防禦疾病的能力。

針刺或按摩足三里穴可以治療消化系統的常見病,如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顯。對於嘔吐、呃逆、噯氣、腸炎、痢疾、便秘、肝炎、膽囊炎、膽結石、腎結石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壓等,也有輔助治療作用。防病健身的方法簡便易行,一是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壓5-10分鍾,每分鍾按壓15-20次,注意每次按壓要使足三里穴有針刺一樣的酸脹、發熱的感覺。二是可用艾條做艾灸,每周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鍾,艾灸時應讓艾條的溫度稍高一點,使局部皮膚發紅,艾條緩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動,以不燒傷局部皮膚為度。以上兩法只要使用其一,堅持2-3個月,就會使胃腸功能得到改善,使人精神煥發,精力充沛。

針刺足三里可以促進乙肝表面抗原轉陰率的提高,對免疫蛋白中的IgG、IgA有一定影響,能提高補體C3DHA值,從而控制發病。配三陰交,溫針治療121例,因化療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症,治療6天後,白細胞升高的有效率為73.6%。調整銅鋅失調,艾灸足三里,能調整老年人血中高銅與低鋅。

對腸胃功能的影響:從大鼠、豚鼠、兔等動物的實驗中可以看出針刺兔的「足三里穴」,對小腸的運動以減弱為主,亦有部分動物表現先減弱後增強。並從另一實驗中得到,當輕捻轉與留針時,小腸運動以增強為主,重捻則運動減弱。對兔小腸消化間期綜合肌電有明顯影響,可使小腸電周期縮短,III相時程延長,即小腸分節運動周期縮短,每一次蠕動持續時間延長,有助於小腸對食糜的消化。

對引起腸運動效應的傳導途徑研究中得知,除神經的傳導外,還有動脈壁上的一些結構參與,其中平滑肌的傳導很可能參與這一效應。有鎮嘔效應,表現為嘔吐的症狀持續時間縮短。鎮嘔吐的機理,是通過迷走神經,當切斷迷走神經後,電針鎮嘔吐的效應就消失。對大鼠胃酸分泌有調整作用,調整的機理可能是電針能引起鼠內啡呔含量增加,而使胃酸排出量增加。當切除迷走神經支配時,並不影響針刺對胃酸分泌的調整作用。從另一實驗也證實了電針「足三里」對胃酸的分泌有調整作用,當造成大鼠應激性胃潰瘍時,針刺「足三里」穴能抑制胃酸分泌,對應激性潰瘍起保護性的作用。

對大鼠胰蛋白酶的影響,當針「足三里」時,能明顯降低大鼠胰蛋白濃度及排出量,即抑制胰酶分泌。對胰腺有保護性作用。這也許是針刺治療急性胰腺以得良好效果的機理。據報道針刺大鼠「足三里」時,下丘腦室旁核、中腦導水管周圍灰質β-內啡呔含量下降。對免疫異常有調整作用,如對自發性高血壓的胸腺細胞玫瑰花結形成率,初次抗體生成能力及血清溶血素,均有顯著的促進作用。而對正常大鼠的免疫功能無顯著影響。

C. 艾灸足三里的神奇功效

艾灸足三里的神奇功效

艾灸足三里的神奇功效,足三里是人體最重要的穴位之一,適當按摩足三里具有補益氣血的功效,能起到強身健體的效果。艾灸通常在這個針灸穴位進行,這對身體有益。以下是關於艾灸足三里的神奇功效內容分享。

艾灸足三里的神奇功效1

以下是艾灸足三里的作用:

1、足三里是人體保健的穴位之一,其位置在外膝部三寸處,長期艾灸足三里可提高病人機體免疫力,減輕病人疲勞等。

2、艾灸足三里對耳鳴、尿頻、遺尿、【遺】精有明顯療效。

3、足三里、急慢性腸胃炎、消化不良、腸梗阻等疾病都能在艾灸患者中起到輔助作用,對病人的身體也有一定的幫助。

4、艾灸足三里可增強下肢體力,防治四肢腫滿、倦怠、股膝酸痛、軟弱無力等症狀,有很好的通經活絡等作用。

另外,艾灸時病人還要注意保暖,不受風寒的襲擊,艾灸前及做完艾灸後,要喝些溫水,而且不能馬上洗澡。還要注意患有過度飢餓、過飽、酗酒等症狀的病人,不能用艾灸,以免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

"足三里穴,位於胃經上的穴位。所以,艾灸足三里穴可以治療胃部相關疾病,如胃痛、嘔吐、腹痛、腹瀉、便秘、痢疾、食物吞咽困難等胃腸病症。 又因為足陽明胃經的循行部位原因,即循行經過鼻、唇、胸、下陰等部位,所以,艾灸足三里穴還可以治療心悸、失眠、癲狂等心腦病症,乳癰、腸癰等外科疾患,以及下肢痿痹。此外,足三里穴作為強壯保健要穴,臨床上還長通過艾灸該穴位治療虛勞諸證。

現代臨床還常用足三里穴治療高血壓、神經衰弱、支氣管哮喘、闌尾炎、坐骨神經痛、動脈硬化等疾病。

艾灸足三里的神奇功效2

艾灸足三里的功效

1.補腎益氣

民間常有「常炙足三里,勝吃老母雞」一說,雞【肉】具有補腎益精、益氣安神的功效,能夠緩解【遺】精、陽痿、閉經等症狀,而常用艾灸刺激足三里,同樣也能夠起到補腎益氣的作用,可以有效促進人體內陽氣上升,補益腎氣。

2.健脾和胃

胃和脾互為表裡,在受納、運化水谷,輸送精氣和津液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中最重要的穴位之一,通過艾灸的熱量和葯物性質刺激足三里穴,能夠起到調理脾胃、促進消化、健脾和胃的功效,調理脾胃虛寒的情況。

3.溫經通絡

中醫認為正常的生命活動需要依賴氣血運行,氣滯血瘀會產生一系列的不適症狀,而艾灸可以通過艾條燃燒的熱度和葯物作用,起到溫經散寒、舒經通絡的.作用,促進氣血運行,避免氣滯血瘀。而足三里穴是人體重要的穴位之一,常通過艾灸刺激該穴位,能夠刺激下肢氣血運行更加順暢,具有良好的溫經通絡、強健肢體作用。

4.祛濕排毒

艾灸是一種通過熱量及葯物作用共同生效的治療方法,足三里穴具有燥化脾濕、生發胃氣的作用,常用艾灸刺激足三里穴,能夠有效祛除體內的濕氣,加速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排出濕氣與有毒有害的代謝廢物。

5.增強體質

足三里是人體保健的第一要穴,常使用艾灸刺激足三里穴,能夠達到強壯體魄、燥化脾濕的目的。艾灸能夠補益陽氣,溫經通絡,幫助足三里穴更好地發揮調理身體、防治疾病的作用。

結語:艾灸足三里的功效有哪些呢?主要包括補腎益氣、健脾和胃、溫經通絡、祛濕排毒、增強體質等。足三里穴是人體保健的重要穴位之一,常針對足三里穴進行理療,有助於調理身體,提高機體免疫力。

艾灸足三里的神奇功效3

長期按摩按摩足三里穴還可以收獲到這些好處:

1、補中益氣

這是按摩該穴位的主要功效之一,足三里穴是土經土穴,可幫助調整脾胃,而脾胃又是氣血生化之源,所以按摩該穴位,可以起到補中益氣的效果。老話有一句是這么說的「常灸足三里,勝吃老母雞」,其理亦在此。

2、止瀉功效

如果你屬於脾胃虛弱或虛寒引起的腹瀉,那麼,你就可以試試刺激足三里穴,止瀉效果明顯;但如果是因痢疾或濕熱引起的腹瀉,單獨按摩該穴位效果不理想,需配合其它穴位。

3、促進食慾

該穴位還是胃經合穴,所以按摩它,還可以幫助治療胃病及胃經諸病,尤能調暢胃氣,從而改善飲食不節、食慾不振等症狀。

4、安神止痛

該穴位所在的足陽明胃經可治療神志病,所以按摩它還可以起到很好的安神鎮靜的效果。此外,按摩足三里穴該可以幫助緩解氣滯、氣虛、血虛、積食、胃虛以及脾虛等多種原因引起的腹痛的症狀。

可見,按摩足三里穴,可幫助我們解決多種健康問題。但是它有個前提,那就是必須找准了位置,掌握了正確的按摩方法,才能達到想要的目的。那麼,在家想要按摩足三里穴,應該如何取穴呢?

在家如何自行取穴?教你正確方法

第一步:將腿部保持屈膝狀態,先找到外膝眼。

第二步:明確好劇烈,差不多在外膝眼下四指寬。

第三步:在外膝眼下四指寬與小腿正中央的骨頭外側交匯處,用拇指按在骨頭與肌肉的縫隙里。

找准位置後,可以試試以下2種方式來自我保健:

一是按摩:這個操作比較簡單,平時閑的時候就可以按一按,力度以可以忍受的程度為宜,按揉結合,直到出現酸、麻、脹等崗位為宜,1次5-10分鍾左右。

二是艾灸:主要有艾炷灸和艾灸條兩種,前者對操作有嚴格要求,需在專業人士下進行,以免燙傷;後者相對安全點,很多葯店或網上都可以買到,方法是點燃一頭的艾條,然後放到合適的距離,以皮膚保持熱而不燙為最佳距離,1次灸10-20分鍾左右。

適當按壓或針灸足三里穴,可以起到多種功效,上述已經將足三里的位置以及按壓方法都給大家詳細介紹過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嘗試一下,相信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D. 艾灸對女人的好處

對虛寒比較好,特別是痛經的時候效果最好了。

E. 足三里艾灸後出水泡

艾灸足三里後並沒有排病反應,病人會有正常的排毒反應,可能會有頭暈、惡心、拉肚子、腹脹、腹痛等症狀,這些都是正常的反應,病人不必太擔心。所謂排病反應或排病作用,是指有些中葯當汗、吐、下等方法,將體內的邪氣通過汗法、吐法、下法等來排除體外。
病人在艾灸足三里時,應用較多的是虛寒性表現,陽氣比較虛弱,會出現面色蒼白、手腳發涼、腹部疼痛等症狀,當溫陽補虛的時候,病人只要注意艾灸就可以了。艾灸足三里時,病人局部會有溫熱感,隨著艾灸時間的延長,可看到以足三里穴位為中心,越來越淺的皮膚出現紅暈、泛紅等症狀,都屬於正常反應,患者不必過於擔心。
病人在進行艾灸的時候,室內不能開空調,也不能吹風扇,而且艾灸的時間不能太長,以免局部出現燒灼、燙傷等情況。病人做完艾灸後,還要保證大量飲水,多喝溫熱水,同時還要注意保暖,避免吃過涼的食物。病人要注意,因為艾灸的效果比較慢,一般要堅持很長時間,效果才會比較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