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百科 » 農村疙瘩面
擴展閱讀
急性蕁麻疹應注意那些 2025-04-16 17:11:44
水痘發燒豆瓣 2025-04-16 17:03:00
小兒皰疹性咽頰炎症狀 2025-04-16 16:50:16

農村疙瘩面

發布時間: 2024-12-07 07:57:01

⑴ 農村疙瘩湯的家常做法分享,好喝又養胃

【疙瘩湯】
第一步:
做疙瘩湯面一定要提前和,不要和的太硬,和面的時候可以打兩個雞蛋增加營養,再撒一點食鹽方便形成更多的麵筋。
把雞蛋攪散用清水和面,攪成面絮以後揉成光滑的面團,這個面要和的稍微硬一點吃著更筋。
和好以後壓平用清水泡上, 最好是浸泡4個小時以上。
小時候家裡做疙瘩,一般吃過早飯就把面和好泡上了,剛好不不耽誤中午做著吃。
第二步:
疙瘩湯想要好喝那必須得有荊菜葉,其它的配菜都相當隨便了,夏天吃經常用西紅柿黃瓜,荊菜莧菜都能往鍋里放。
今天買到一小把小茴香,把荊菜葉、小茴香清洗出來。
兩個西紅柿切成小塊,打幾個雞蛋一會用來飄蛋花。切點蔥花薑片。
第三步:
鍋內燒油放入蔥花、薑片爆香,倒入西紅柿片大火翻炒出西紅柿的紅汁。
現在的西紅柿汁很少,可以加一些番茄醬這樣湯汁會更加的鮮美開胃。番茄充分炒碎以後倒入半鍋清水。
清水的量和平時吃湯面條放的量差不多。加入食鹽、胡椒粉 、雞粉 、十三香、 老抽上色。
大火把湯汁燒開,就可以下疙瘩了。
餳好的面非常有韌性 ,把它拉成薄薄的面片放入鍋中,面片太長的話就揪斷方便煮熟。
全部下完以後把比較大的面片用筷子攪攪打散,往鍋中舀入兩勺麵糊這樣面湯更加濃郁,繼續煮至湯汁沸騰把蛋液淋入鍋中飄成蛋花。
經常用勺子推動防止糊底,最後撒入荊菜葉和小茴香就可以關火。關火以後再淋入芝麻香油。

⑵ 有誰知道山東濰坊這邊的 gu zha 具體的名字是什麼

俗名:菇渣頭
菇渣頭,是在50~80年代中國農村流行的一種麵食。她起源於農村農忙季節,麵食(窩頭、饅頭,無面條)不夠家人吃的,婦女從繁就簡、就地取材,臨時應急的一種做飯方法。
菇渣頭是一種麵食,屬於流質食物的一類。具體做法:舀一碗面,加一點水,就用筷子攪。攪成了碎麵疙瘩,當然是自己滿意的疙瘩。大了不好,小了如同粥了,也不如意。太碎了,不如意。那就再加水,再攪。直到攪成不大不小,圓圓的成小杏、大棗大的就好了。下菇渣頭沒有多少講究,大鍋下當然是如同下面條似的。一抖擻,開水下鍋勺子一攪,煮熟裝碗既可。
小鐵鍋下菇渣頭,那是要過油的。豬油煉鍋,蔥姜蒜一爆,放水燒至開鍋,下上菇渣頭。當油花飄盪在菇渣頭湯面上時,那誘人的面香及蔥蒜香,絕對吊你的胃口。不止胃口舒服,那眼睛也是得意的。喝菇渣頭湯,喝得嘴巴恣恣響,在那個年代吃菇渣頭,又叫吃「白搓丸子」。

⑶ 在老家吃的油炸,油疙瘩怎麼發面啊

超市有賣乾酵母的,上面有說明。實在不行農村每家都有蒸饅頭取出來的一小塊發酵面,用水溶解後加入麵粉,發5-6小時就可以了。

⑷ 農村人用小麥粉捏成一片片煮稀飯里的叫什麼

農村人用小麥粉捏成一片片煮稀飯里的一個是叫麻食向陝西,他們那邊叫麻食,然後像我們山東這邊的話是叫疙瘩湯。就是。還是挺好喝的,一種,然後放點鹽放點芝麻油。放點雞蛋或者是放點青菜里邊都可以。早晨或者是晚上都可以喝,這個。

⑸ 求教:怎麼把疙瘩湯里的疙瘩做得又快又好

疙瘩湯確是北方人喜歡的麵食,現在很多城市都有以「疙瘩湯」為主打麵食的飯店,可以看出,北方人有多喜愛了。

但很多人做不好,主要還是在不會做麵疙瘩上。

麵疙瘩怎樣做才能既小有均勻呢?

一,用小噴壺。

像老輩人那樣用水舀子澆面,水量大小不太好控制,這樣製作出來的麵疙瘩,不僅大小不一,並且很容易形成大疙瘩,不好處理。

老輩人他們做的多,手上有數,可以做好。

年輕人都做的少,只是當做偶爾調節一下飯桌,所以,很難控制好。

我們可以用一個小的噴壺,把水均勻的噴在麵粉上,但不能把麵粉濕透,那樣容易把麵粉濕成一坨。

噴灑到可以起疙瘩的程度即可。

然後用兩個牙簽或者筷子,攪拌到起麵疙瘩。

這種做法,雖然麵疙瘩大小不是整齊劃一,但都不會太大,可以直接下鍋。

二,用漏勺。

如果家裡有漏勺,可以先把麵粉和成漿糊狀。

這個要注意的是,麵粉的稀稠要能從漏勺眼漏下去即可。

再把湯料放在鍋里,加清水,漏勺直接放在鍋上面,把麵糊透過漏勺往鍋里下。

這樣,漏勺里出來的麵疙瘩大小畫一,均勻好看,很有食慾。

疙瘩湯起源是在農村最貧困的時候,那時候做一碗疙瘩湯多是為了省時、省事,再者就是疙瘩湯比較養胃,容易消化,適合添加雞蛋等各種較為營養的食材,這樣就成為了一種滋補類型的 美食 。

最早的疙瘩湯食材還是比較單一的,主料就是麵粉,用很少的青菜和蔥姜調味。但這種麵食的適合人群很廣,男女老幼,大病初癒的人都喜愛吃,甚至成為了一種習慣。

發展至今,吃慣了大魚大肉的人又將久遠的疙瘩湯翻出了食譜。豈止是疙瘩湯,很多家庭 美食 都成了現代餐桌上膾炙人口的佳餚。但疙瘩湯的構成已有了根本的變化,除保留了養胃、易消化的特點,食材的變化和添加把今天的疙瘩湯變成了一種暖心、暖胃的營養品。

今天把我了解的疙瘩湯分享於你。

1、清水疙瘩湯

取半碗麵粉,加比1/2麵粉少一點水清,順著一個方向攪動,直到麵粉上筋。你能明顯的看到碗里的面團很像一團麵筋,用用筷子能輕松的挑起,而且碗里乾乾凈凈,這就是麵粉己充分上筋的表現。達到這個程度,基本上用筷子要攪動150~200下。

然後往碗里加大半碗清水,把攪好的麵筋沒上,這樣醒面20分鍾,然後用筷子將麵筋剝開,一定要挑成條塊狀。

鍋里燒適量的開水,水開後把調好的麵筋倒進鍋里,用筷子順著一個方向快速攪動。這一點很重要,只有這個時候快速的攪動,倒進鍋里的麵筋才會在水流外力的作用下,出現像魚尾一樣的小尾巴,而且麵筋團、麵筋條都會被拉長,會變成有點透明狀。

這個時候在熬煮10分鍾,要用勺子不停的攪動防止糊底,此時可以打兩個雞蛋液輕輕的淋入鍋中,瞬間變成蛋花。這就是非常普通常規的:清水雞蛋疙瘩湯。面香味很濃,常常用來代替粥飲。

2、營養疙瘩湯

取一個西紅柿切丁,和蔥姜絲一並炒出西紅柿汁,可以加適量的番茄醬翻炒提味,然後加適量的開水並調味,燒開熬煮5分鍾。

取小半碗麵粉倒入小盆中,用線狀的流水淋在麵粉上,用筷子輕輕的不停攪動,麵粉會變成絮狀,大小塊都有,直到盆里沒有乾麵粉為止,這就是攪好的麵疙瘩。然後倒入開鍋的西紅柿湯鍋里,水開煮兩分鍾,下入喜歡的青菜,開鍋淋入雞蛋液,然後根據個人的喜好在調味,這就是目前最流行的營養疙瘩湯,可以在裡面加各種營養食材。

3、麵疙瘩的其它做法

盆里倒入半碗麵粉,找一個飲料瓶,瓶蓋上扎出數個針孔,裝上清水,一手端著面拍,一手用雨狀的清水淋入麵粉盆,這個時候一定要輕輕晃動面盆,面盆里很快會出現很多的面球球,慢慢的把麵粉粘的很乾凈,麵粉就變成了無數個面球球。

這種做麵疙瘩的方法很多人都在用,但我還是喜歡用筷子攪動,這樣做出的麵疙瘩才有靈魂,因為這是真正的麵疙瘩。

還有就是把麵粉調成麵糊,倒在漏勺里,慢慢地流在調好味的湯鍋里……

以上是我所了解的麵疙瘩做法,並在家裡也經常吃麵疙瘩,今天無保留地分享出來,屬拋磚引玉,希望你也能發表高見,把從前的民間 美食 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