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百科 » 大臂小疙瘩圖
擴展閱讀
急性蕁麻疹應注意那些 2025-04-16 17:11:44
水痘發燒豆瓣 2025-04-16 17:03:00
小兒皰疹性咽頰炎症狀 2025-04-16 16:50:16

大臂小疙瘩圖

發布時間: 2024-12-06 13:05:30

❶ 手臂紅色小疙瘩,好幾天不消(有圖)

丘疹性蕁麻疹,加之保護不當,皮膚抓破有點感染了。是外界過敏刺激引起,可能和你家的貓又關系。
抓破了一般外用點消炎的膏劑就可,如百多邦,夫西地酸;沒破皮就用一般的抗過敏膏劑都可,如皮炎平。
實在瘙癢厲害就還可以口服抗過敏葯,如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等。
兩天左右可愈

❷ 手臂上長滿類似痘痘的東西,這是怎麼回事

這很可能是因為毛囊發炎導致的,就是大家說的雞皮膚。可能因為油脂分泌旺盛導致的,有人是因為遺傳出現,還有的都是因為缺乏維生素導致的。

這種是雞皮膚。

很多人喜歡吃一些大魚大肉,油炸食品,垃圾食品等等,時間長了就會影響身體健康,胳膊或腿上就會出現一些小疙瘩。在平時我們要調整飲食結構,要讓我們的健康,要讓我們的營養更加均衡,只有這樣身體才會很健康。這種雞皮膚和遺傳也有關系,有人的父母就長了雞皮膚,所以他們也長了雞皮膚,要調整心態,接受事實。平時不能用手總去摳這些小疙瘩,容易發生感染。要勤洗手,要調整睡眠,不要熬夜,才能睡出健康來,只要睡得好,就會避免生病。

濕疹圖片是什麼樣子

1. 濕疹在小嬰兒中雖然很常見,但如果誤將寶寶身上突然出現的皮疹當作濕疹治療,那就是一個常見的錯誤。
2. 嬰幼兒常見的皮疹類型包括濕疹、熱疹(痱子)、幼兒急疹、蕁麻疹和嬰兒痤瘡等。那麼,我們該如何簡單辨別和區分它們呢?
3. 嬰兒濕疹,俗稱奶癬,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炎症,大多數寶寶在2-6個月大時開始出現濕疹,尤其是在喝配方奶的寶寶中更為常見。濕疹的特點包括發紅、乾燥、連片、脫屑,以及明顯的瘙癢,嚴重時可能伴有滲水、結硬痂、輕微紅腫等。
4. 這張圖片中的寶寶濕疹特徵明顯,皮膚乾燥且出現皮屑,紅疹連成一片。寶寶臉上的濕疹已經很嚴重,結硬痂有皮屑,皮損嚴重,有小裂口。
5. 濕疹的治療:輕微的濕疹通常不需要用葯,清潔皮膚後塗抹低敏度的潤膚霜(如絲塔芙、郁美凈等)即可;也可以使用無激素成分的嬰兒濕疹膏。
6. 熱疹,也就是痱子,在夏天比較常見,但其他季節也可能出現。在悶熱的環境中,出汗後汗液停留在皮膚表面不易蒸發,刺激皮膚後出現熱疹,嚴重時可能形成膿皰疹
7. 熱疹的特點是受熱後出現,密集的小顆粒狀丘疹,皮疹消退後可能有輕度脫屑。有時可能出現針頭大小的圓形或尖形的水皰或膿皰。
8. 嬰幼兒熱疹常見於頭面部、脖頸、軀乾等部位。這是典型的紅痱子,熱疹都是凸出皮膚表面的,有顆粒感。
9. 寶寶胸前的熱疹大片出現,可能是由於穿得過多,也就是捂出來的。
10. 寶寶臉上的膿皰疹是熱疹嚴重後繼發感染形成的。
11. 寶寶脖子上的熱疹已經開始連成一片,但仍然可以看出小顆粒疹子。這種情況在一歲以內的嬰兒中比較常見。
12. 熱疹的治療:首先要加強護理,避免寶寶過熱,出汗後及時用清水擦拭清洗干凈,然後塗抹水性潤膚霜或液體痱子水(不要使用痱子粉);如果熱疹嚴重,可以使用收斂、消炎的葯物(如爐甘石洗劑),注意不要讓寶寶抓撓皮膚。
13. 如果寶寶出現嚴重的膿皰疹等皮膚問題,建議最好去醫院,以免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14. 幼兒急疹,也稱嬰兒玫瑰疹,是一種常見的嬰幼兒急性發熱發疹性疾病,6個月至2歲是高發年齡。
15. 幼兒急疹的特點是發熱3-5天後熱度突然下降,皮膚出現玫瑰紅色的斑丘疹,通常先出現在面頸部及軀干,然後蔓延到四肢近端。
16. 這是軀幹部位的幼兒急疹,與痱子相似。
17. 這是面頸部位的急疹,雖然嚴重但消退也快。
18. 這是大腿部位的急疹,如果寶寶出疹前發熱超過3天,與痱子容易區分。
19. 幼兒急疹通常無需治療,持續3天左右後會自然消退。
20. 嬰兒痤瘡以新生兒痤瘡最為常見,是由於嬰兒體內母體激素水平降低導致的,皮膚會出現小疙瘩樣的痤瘡。
21. 新生兒痤瘡通常在出生後數天至4周內出現,主要在面頰、額及頦部,以丘疹和膿皰為主,偶爾可見黑頭粉刺,結節和囊腫較少。
22. 丘疹、膿皰和黑頭粉刺通常在數周內消退。
23. 嬰兒痤瘡通常無需治療,長大後會自行消退,但要加強護理,避免捂熱。
24.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或風團,是由於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通常在2-24小時內消退,有時會反復發生新的皮疹。
25. 蕁麻疹的特點是常先有皮膚瘙癢,抓撓後出現風團,風團大小不一,高出皮膚界限不清,逐漸蔓延融合成片,一般可持續數分鍾至數小時,消退後不留任何痕跡。
26. 圖中是大腿根部抓撓後出現的蕁麻疹,可以看到明顯的小風團。
27. 圖中寶寶手臂上的風團已經逐漸連成片。
28. 蕁麻疹的治療:如果症狀輕微,通常不需要治療;如果情況嚴重,建議立即就醫;反復出現蕁麻疹最好進行過敏原檢測。
29. 寶寶出現皮疹除了上述幾種常見類型外,還有麻疹、風疹、水痘、猩紅熱等感染性疾病。當寶寶皮疹嚴重且無法自行判斷時,應及時送孩子就醫。

❹ 身上出現的小疙瘩是什麼。附圖

皮膚病 毛孔感染

買皮膚感染的葯抹上去就好 比如無極膏什麼的
不想買葯就 搞一小坨牙膏 蓋在上面 可以消毒

❺ 新生兒汗皰疹圖片及症狀

一到夏天,很多媽媽就開始緊張,一不留神,小寶寶身上就很容易出現一些小疙瘩、小紅疹。
有時候,明明很用心地呵護寶寶的皮膚,可有些小疙瘩還是迅速蔓延,從零星幾顆,到一整片,再到一整個胳膊或一整條腿,真是心疼又手忙腳亂。
究其原因,在於很多家長分辨不出寶寶是哪種皮膚問題,用錯了方法或者亂用葯,反而讓寶寶更嚴重。
今天我們整理了一份
夏季寶寶身上常見的小疙瘩 / 小紅疹
,一一介紹它們的症狀和護理方法,干貨滿滿,趕緊收藏吧!
沙土皮炎
圖片來源:劉欣《都是沙子惹的禍》
症狀
沙土皮炎也叫摩擦性苔蘚樣疹,
最常出現在夏季
,在 2~12 歲兒童中高發。
它容易發生在暴露、易摩擦的部位,比如
手背

手腕

手臂

手肘

膝蓋
。典型的表現是個數比較多的小顆粒、小凸起,小顆粒有時會融合成片,有時會局部泛紅,有時小顆粒表面會出現細小的皮屑。
沙土皮炎看著厲害,有的孩子手上起了小疙瘩後,胳膊上、腿上也開始起,家長感覺會起滿全身,很焦慮。
其實
不用過於擔心
,沙土皮炎沒有傳染性,絕大多數情況下不會起滿全身,也不會反反復復。
這些小疙瘩不疼,通常也不癢,頂多會輕微瘙癢。雖然病程較長,一般要持續 2~8 周左右才能自愈,但孩子整個過程都不會特別難受。
發病原因
之所以叫做沙土皮炎,是因為有的孩子是頻繁玩沙子後出現的。
沙土皮炎的病因目前並不清楚,可能跟孩子玩沙子、玩玩具、地上爬行等摩擦有關,也可能與日曬、過度洗滌等有關。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如何處理?
如果皮疹比較輕微,可以不著急用葯治療,盡量避免孩子摩擦刺激,注意防曬,勤抹保濕霜或者護手霜,每日 2 次以上。
如果皮疹多、面積大、持續不消退或者瘙癢明顯,則可以考慮外用葯物治療。
常規的葯物有地奈德乳膏、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丙酸氟替卡松、糠酸莫米松乳膏等葯膏,通常每日 1~2 次,建議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如何預防?
沙土皮炎,沒有確切有效的預防措施,上面提到的護理要點,比如防曬、減少摩擦、少接觸特殊物質、注意保濕等可能有幫助。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汗皰疹
圖片來源:www.skinsight.com,NHS
症狀
汗皰疹是一種特殊的濕疹,也叫做出汗不良性濕疹、急性掌跖濕疹等,一般在春末夏初開始發病,
夏季最嚴重
,天氣轉涼時病情變輕。
汗皰疹主要發生在手掌、手指側面、手指背面、腳底和腳趾,通常是許多米粒到綠豆大小的小水皰,一般成群發生,位置比較深,不容易擠破。
嚴重的時候水皰會融合、變大,有時還會有破損、脫皮或發紅。
汗皰疹很癢,常常讓人難以忍受,想不斷抓撓。
而且還會反復發作,有時舊皰未愈新皰又起,水皰持續幾周後會乾涸、脫皮,露出薄嫩的皮膚,這時可能會覺得疼痛。
發病原因
汗皰疹屬於一種變態反應,相當於是某些因素引發的皮膚炎症,具體原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與這些因素有關:
有特應性皮炎 / 濕疹病史;
接觸刺激物或過敏物,比如鎳等金屬;
精神因素,如焦慮、熬夜等;
……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如何處理?
如果手上長了汗皰疹,注意洗手後及時擦乾水分,平時養成塗抹保濕霜或護手霜的習慣;如果腳上長了汗皰疹,鞋子保持乾燥和透氣。
情況嚴重建議看醫生,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葯膏來治療。
一般是外用糖皮質激素,常規的葯物有地奈德乳膏、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丙酸氟替卡松、糠酸莫米松乳膏等葯膏,通常每日 1~2 次。
當單用糖皮質激素止癢效果不好時,醫生還可能需要加上其他葯物,比如外用止癢葯物、口服抗組胺葯物。
如何預防?
汗皰疹能夠一定程度預防,比較重要的是盡量減少直接接觸刺激或過敏的物質,比如金屬、肥皂、洗發露、染料及酸性食物(比如柑橘類水果)等。
另外,洗手後徹底擦乾,經常塗抹保濕霜或護手霜,也能加固皮膚屏障,減少過敏原透皮吸收。
毛囊炎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參考文獻
症狀
毛囊炎指的是毛囊的炎症或感染,平時見得最多的是細菌性毛囊炎,孩子和大人都會發生。
夏季由於高溫高濕,毛囊炎高發。
細菌性毛囊炎可以長在任何有毛囊的地方,毛囊豐富的地方更容易發生,比如頭面部。
個數可以是單個、多個,甚至成群,主要表現為以毛囊為中心的紅顆粒,突起於皮膚表面,直徑不到 5 毫米,有時頂端會有白色的膿頭,可能會伴隨瘙癢或疼痛。
發病原因
細菌性毛囊炎是細菌侵入毛囊所致,最常見的感染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革蘭陰性菌。
如何處理?
個數少且輕微的細菌性毛囊炎可以不治而愈,如果個數多,或者沒有自己好,可以外用抗生素來治療,比如莫匹羅星軟膏。
切記要管住手,不要自行擠壓、抓撓。
另外,要勤洗手,皮膚和感染區域要注意清潔,清潔後擦乾水分。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如何預防?
細菌性毛囊炎能夠一定程度預防,可能有作用的預防措施有:
平時穿寬松舒適的衣物,運動後及時更換濕掉的衣服,避免汗液殘留皮膚時間過久;
注意手衛生,勤洗毛巾、衣物和貼身用品;
少用油性強的護膚產品,因為它可能堵塞毛孔,有助於細菌滋生。
蟲咬皮炎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症狀
夏天,孩子很容易被各種蚊蟲叮咬。
被蚊蟲叮咬後,皮膚會先感覺發癢,之後起紅色突起的疙瘩,頂端常有小水皰,有時還能看到一個或一對小孔,疙瘩和水皰也可能會繼續變大。
如何處理?
蟲咬皮炎一般不會造成嚴重的後果,主要問題就是
劇烈瘙癢影響生活睡眠,搔抓後偶爾皮膚感染

比較輕微的蟲咬皮炎可以不治療,避免過度抓撓、避免戳破水皰即可。
如果皮疹多且瘙癢劇烈,可以外用糖皮質激素葯膏,比如地奈德乳膏、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每天使用 1~2 次,直至症狀消退。
必要的時候,可以遵醫囑加上口服的抗組胺葯,比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能幫助減輕瘙癢。如果因搔抓繼發了細菌感染,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
更多「蟲咬皮炎」的內容,可點擊:帶娃出門當心這 6 類毒蟲,尤其第一種,嚴重可致命(附急救方法)。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間擦疹
圖片來源:VisuaIDx
症狀
天氣一熱,間擦疹在新生兒和嬰幼兒中非常高發,尤其是比較胖的寶寶。
間擦疹也叫擦爛紅斑、擦爛,一般出現在皮膚褶皺處,比如頸前、腋窩、腹股溝、四肢彎曲處、肛周附近等,表現為皮膚紅斑、腫脹,其邊緣清楚,界限與摩擦的范圍一致。
患有間擦疹的部位,可能還會有潮濕、多汗、表皮浸漬和剝脫,甚至有糜爛及滲水等表現。
如果繼發感染,還可能形成小膿皰及破潰,伴隨有燒灼和瘙癢的感覺。
處理方式
常規的護理方式包括注意清潔、避免潮濕,保持透氣,減少摩擦。
如果常規護理後沒有明顯改善,可以考慮用葯控制。對於沒有感染的情況,可以考慮外用較弱效的糖皮質激素葯膏,比如地奈德乳膏、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
如果懷疑有感染,比如化膿、膿皰、大量紅色顆粒,則需要醫生協助診斷,確診後對症治療。更多護理內容可點擊:天一熱,寶寶就容易出現這種皮膚病,一文說清怎麼預防和護理。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痱子和濕疹
圖片來源:VisuaIDx
症狀
痱子和濕疹是夏天寶寶最常見的皮膚問題,看起來都像小紅點。
痱子最容易出現在悶熱、容易出汗的地方,比如前額、脖子、腋下、腹股溝、屁屁、後背,仔細看都是一粒粒的,可能會癢或刺痛。
濕疹出現的部位不定,可能會長在臉上、手肘、手部、腿彎、小腿等處,大部分濕疹是一片片的,孩子通常會比較癢。
如何護理?
痱子和濕疹在護理上方式完全不一樣。
痱子要乾爽降溫,尤其在夏天近 40℃ 的高溫,建議開空調電扇,每天洗澡,如果比較癢,可以塗抹爐甘石洗劑,止癢效果明顯,但要注意痱子明顯破了就不要用了。
濕疹則要注意保濕,減少熱、汗水、機械摩擦等不利刺激,比如穿純棉衣服等。
嚴重時,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激素葯膏,同時配合保濕。更多護理內容,可點擊:濕疹和痱子分不清?學會這 4 招輕松區分和護理。
尿布疹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症狀
尿布疹就是「紅屁股」,是嬰幼兒群體中最常見的皮疹之一。
尿布疹通常發生於尿布直接接觸的區域,發病高峰期為 9~12 個月齡,夏季尤其常見。
輕度的紅屁股只是在紙尿褲(尿布)覆蓋的范圍內出現了輕微發紅的情況,可能伴隨有一粒粒的小皮疹。
嚴重時,會有明顯的紅腫,甚至伴隨有滲液、水皰、破潰等皮膚破損的情況。
如何護理?
寶寶出現紅屁屁,護理要點就 4 個字:
乾燥隔離

及時給寶寶換尿布,換尿布時,用流動的溫水沖洗屁股,然後用柔軟的棉布或者紗布輕輕地拍干,最後塗上一層護臀霜,避免讓紅屁屁接觸寶寶的屎尿。
如果經過常規護理效果不好,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葯物進行治療,比較常用的葯有地奈德軟膏、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等。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為了幫助大家辨認,我們把夏日孩子身上常見的皮膚問題,整理成了表格,大家可以收藏起來。
介紹了這么多孩子夏天容易遇到的小疙瘩、小水皰,大家在實際護理中,如果還有有其他問題,比如:
不確定孩子是什麼問題;
不確定最佳的處理方式;
疹子不斷加重,或者出現新的問題;
疹子反復出現;
疹子症狀明顯,影響了孩子的生活、睡眠。
建議及時就醫。

❻ 手臂上起了一個小疙瘩

這種情況下,你沒必要害怕的。第一,有可能是。小蟲子咬的,或者是皮膚過敏什麼的。誒,你抹一下那個氟輕松軟膏就可以了。這個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你不必過再過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