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百科 » 風疙瘩是怎麼引起的
擴展閱讀
雀斑激光後飲食 2025-04-23 06:44:53
水痘期潛伏 2025-04-23 06:44:30
水痘在喉嚨 2025-04-23 06:40:38

風疙瘩是怎麼引起的

發布時間: 2024-12-02 06:33:57

1. 風疙瘩什麼樣子

俗稱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由於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通常在2~24小時內消退,但反復發生新的皮疹。病程遷延數日至數月。臨床上較為常見。

蕁麻疹的病因非常復雜,約3/4的患者找不到原因,特別是慢性蕁麻疹。常見原因主要有:食物及食物添加劑;吸入物;感染;葯物;物理因素如機械刺激、冷熱、日光等;昆蟲叮咬;精神因素和內分泌改變;遺傳因素等。

基本損害為皮膚出現風團。常先有皮膚瘙癢,隨即出現風團,呈鮮紅色或蒼白色、皮膚色,少數患者有水腫性紅斑。風團的大小和形態不一,發作時間不定。

風團逐漸蔓延,融合成片,由於真皮乳頭水腫,可見表皮毛囊口向下凹陷。風團持續數分鍾至數小時,少數可延長至數天後消退,不留痕跡。皮疹反復成批發生,以傍晚發作者多見。風團常泛發,亦可局限。有時合並血管性水腫,偶爾風團表面形成大皰。

1、海鮮

提到海鮮,很多人都會口水直流。但是得了蕁麻疹的人一定要注意,最好別吃海鮮,比如海魚、海蝦、螃蟹、章魚、牡蠣等。由於海鮮所含的蛋白質較多,容易誘發蕁麻疹和加重病情。因此蕁麻疹患者進食海鮮,很可能會出現蕁麻疹的症狀,若是拖延不送醫,可能會導致休克、喉頭水腫、呼吸困難,甚至是呼吸心跳驟停,危及生命。因此,蕁麻疹患者最好不要吃海鮮。

2、辛辣食物

生活中有不少辛辣食物,比如辣椒、胡椒、大蒜、大蔥、生薑等。對於蕁麻疹患者來說,應該盡量遠離這些辛辣食物。一旦這些食物進入體內,很可能會刺激胃腸道,影響消化功能,從而增加過敏的風險,加重病情。

3、奶製品

蕁麻疹患者最好遠離奶製品,比如牛奶、乳酪、奶粉等,這些食物是動物蛋白性食物,也容易引發過敏,導致出現蕁麻疹症狀和加重病情。

4、酒類

在臨床,不少蕁麻疹患者就是因為喝酒才患病的。因此,得了蕁麻疹,就應該遠離含有酒精的酒類食物,比如白酒、啤酒、葡萄酒、米酒等。這些酒類食物都會加重蕁麻疹的病情,尤其是搭配海鮮,更加明顯。

2. 蕁麻疹,該如何處理

蕁麻疹俗稱「風疙瘩」,是一種由過敏引起的疾病。起病非常快,發作時皮膚瘙癢。輕者僅在皮膚上出現數目不一、大小不等的鮮紅色、淡紅色或瓷白色的風團,消退後不會留有任何痕跡。

引起蕁麻疹的原因:

1、在日常的生活中,由於人們體內不小心吸入了花粉、皮膚粘上了動物皮屑和羽毛、真菌孢子、灰塵、甲醛等。

2、一些常見葯物若是沒能正常的使用也會引起蕁麻疹。一些沒能及時處理好的傷口,通過細菌感染或是病毒感染使患者染病。

3、動物的蛋白性食物,比如魚蝦蟹等。植物性食物如茄子、竹筍、李子、桃等,加入食物中的顏料、調味品、防腐劑都很有可能會引起蕁麻疹的發生。

4、父母遺傳是引起蕁麻疹的原因之一。因為這種疾病本身就具有先天性、家族性蕁麻疹綜合征、遲延性家族性、局限性熱蕁麻疹等特性。

得了蕁麻疹應該怎麼做呢?

1、遠離過敏原

注意尋找過敏原,結合以前病史,如發現對某種食物或葯物過敏時,應立即停用,並促進腸道內致敏物質的排泄。

2、對症治療

蕁麻疹的常用葯物是抗組胺葯,可以有效減輕症狀和皮損數目,但有嗜睡和抗膽鹼等不良反應;研究發現,目前抗組織胺等葯物對於過敏症狀的急性處理較佳,但由於其無法抑制Th2,只要停葯,症狀又會出現。

3、抗IgE免疫治療

免疫學專家從蕁麻疹發作的免疫學變化中找到了引起蕁麻疹發作的根本原因---IgE致敏抗體,IgE的能力過高,與過敏原結合物就越多,引起的組胺等炎性介質就越多,就會出現過敏症狀如蕁麻疹。那麼,控制-IgE的合成率就成了預防蕁麻疹的關鍵!

蕁麻疹患者補充[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不僅可以幫助調整過敏體質,使得體內的IgE濃度降低,即便在過敏好發的季節碰到過敏原時,過敏原無法和IgE結合,就不會發生過敏反應。[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能夠參與IgE介導的免疫變態反應,通過測定人類樹突狀細胞與抗過敏益生菌共同培養後,篩選出具有抗過敏能力的益生菌菌株,可以利用活性的、無致病性的微生物來改善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腸道微生物的生態平衡,進而促進免疫耐受功能,連續補充三個月以上使得身體中的IgE濃度降低,從而不再發生過敏的系列生化反應。

預防蕁麻疹反復注意事項:

減少外界刺激

蕁麻疹患者平時一定要注意防曬,寒冷時注意適當增加衣物,少接觸化學物質,如洗滌劑等,做家務的期間最好戴上手套,並避免劃傷受影響的區域,以免增加皮膚損傷的面積。

3. 蕁麻疹是一種什麼病

蕁麻疹是一種皮膚病
蕁麻疹,俗稱風疹團或風疙瘩,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其主要特徵是皮膚上出現紅色或蒼白色的瘙癢性風團,這些風團通常在幾小時或幾天內自行消退,但可能會反復出現。蕁麻疹的症狀可能包括皮膚紅腫、瘙癢、刺痛感,有時還伴有頭痛、發熱等其他症狀。其發病機制涉及過敏反應引起的皮膚炎症反應,可能是由於食物、葯物、感染、物理刺激或環境因素等多種因素觸發。
蕁麻疹的發病機制涉及免疫系統對某種物質的異常反應。當人體接觸到過敏原時,免疫系統會釋放一種稱為組胺的化學物質,導致皮膚血管擴張、充血和炎症反應,從而產生風團和紅腫等症狀。不同的人可能對不同的過敏原產生反應,常見的過敏原包括食物、葯物、植物、化學物質等。
蕁麻疹的診斷主要基於患者的症狀和醫生的體格檢查。治療蕁麻疹的目標是緩解皮膚症狀,減輕瘙癢和減少風團的發生。治療方法包括避免已知的過敏原、使用抗過敏葯物以及局部使用止癢葯膏等。對於嚴重的蕁麻疹發作或反復發作,可能需要進一步的醫療評估和治療。
總之,蕁麻疹是一種涉及皮膚過敏反應的疾病,主要症狀為皮膚上出現瘙癢性風團。治療蕁麻疹需要避免過敏原、葯物治療和生活方式的調整。如果您懷疑自己患有蕁麻疹,請及時咨詢醫生以獲得正確的診斷和治療建議。請注意,此文僅供參考,若有相關症狀請及時就醫咨詢專業醫生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