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雪是怎麼來的
雪是水在空中凝結再落下的。
雪是水在固態的一種形式。雪花是在雲內由微小的冰晶互撞黏在一起後形成豐富多樣的形狀。沒有兩個雪花是完全相同的,但雪花仍然謹守著最初的冰晶基本的六角形對稱標准結構。
透過顯微鏡可以看見雪花錯綜復雜的構造大多都是六角形的,而雪花的中心一定呈現出對稱的六角形,它之所以有這樣的形狀,是因為它要在平面上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布置,它是結晶學的研究對象之一。
(1)天上下雪疙瘩擴展閱讀:
氣象部門根據對冰雪災害天氣的發展態勢,綜合研判分析評估確定預警級別。預警級別分為Ⅰ級(特別重大)、Ⅱ級(重大)、Ⅲ級(較大)、Ⅳ級(一般),分別用紅、橙、黃、藍四種顏色標示。
1、特別重大(Ⅰ級)。當氣象部門發布暴雪紅色預警信號,或者全市出現持續5天以上的冰雪災害天氣,日最低氣溫低於-8℃,本市及周邊地區累計積雪深度超過30厘米,已經對城鄉居民生產生活產生重大影響。
2、重大(Ⅱ級)。當氣象部門發布暴雪橙色預警信號,或者全市出現持續5天以上的冰雪災害天氣,日最低氣溫低於-5℃,本市及周邊地區累計積雪深度超過20厘米,已經對城鄉居民生產生活產生較大影響。
3、較大(Ⅲ級)。當氣象部門發布暴雪黃色預警信號,或者全市出現持續2天以上的冰雪災害天氣,日最低氣溫低於-3℃,累計積雪深度超過10厘米,已經對城鄉居民生產生活產生明顯影響。
⑵ 天上下那種一顆顆的像冰一樣的叫什麼
大的叫冰雹,小的叫霰。是一種天氣現象,夏季或春夏之交最為常見。它是一些小如綠豆、黃豆,大似栗子、雞蛋的冰粒。當地表的水被太陽曝曬汽化,然後上升到了空中,許許多多的水蒸氣在一起,凝聚成雲,此時相對濕度為100%。
當遇到冷空氣則液化,以空氣中的塵埃為凝結,形成雨滴或冰晶,越來越大,當氣溫降到一定程度時,空氣的水汽過飽和,於是就下雨了,要是遇到冷空氣而沒有凝結核,水蒸氣就凝華成冰或雪,就是下雪了,如果溫度急劇下降,就會結成較大的冰團,也就是冰雹。
冰雹的形成條件
在冰雹雲中強烈的上升氣流攜帶著許多大大小小的水滴和冰晶運動著,其中有一些水滴和冰晶並合凍結成較大的冰粒,這些粒子和過冷水滴被上升氣流輸送到含水量累積區,就可以成為冰雹核心,這些冰雹初始生長的核心在含水量累積區有著良好生長條件。
雹核在上升氣流攜帶下進入生長區後,在水量多、溫度不太低的區域與過冷水滴碰並,長成一層透明的冰層,再向上進入水量較少的低溫區,這里主要由冰晶、雪花和少量過冷水滴組成,雹核與它們粘並凍結就形成一個不透明的冰層。
這時冰雹已長大,而那裡的上升氣流較弱,當它支托不住增長大了的冰雹時,冰雹便在上升氣流里下落,在下落中不斷地並合冰晶、雪花和水滴而繼續生長,當它落到較高溫度區時,碰並上去的過冷水滴便形成一個透明的冰層。
這時如果落到另一股更強的上升氣流區,那麼冰雹又將再次上升,重復上述的生長過程。這樣冰雹就一層透明一層不透明地增長;由於各次生長的時間、含水量和其它條件的差異,所以各層厚薄及其它特點也各有不同。當上升氣流支撐不住冰雹時,就從雲中落了下來,成為所看到的冰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