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蛇莓草的名稱
【拼音名】:she mei cao
【別名】:老百姓多叫它「鼻血疙瘩」。 說是吃了它會淌鼻血。
雞冠果、野楊梅(《救荒本草》),蛇藨、地莓(《本草會編》),蠶莓(《綱目》),三點紅、龍吐珠、獅子尾(《生草葯性備要》),疔瘡葯、蛇蛋果、地錦(《植物名實圖考》),三匹風(《草木便方》),蛇泡草、三皮風、三爪龍(《分類草葯性》),一點紅(《嶺南采葯錄》),老蛇泡(《貴州民間方葯集》),蛇蓉草、三腳虎、蛇波藤(《福建民間草葯》),蛇八瓣(《安徽葯材》),龍銜珠(《民間常用草葯匯編》),小草莓、地楊梅(《陸川本草》),蛇不見(《江西民間草葯》),金蟬草(《貴陽民間葯草》),三葉藨(《四川中葯志》),老蛇刺占、老蛇虆(《閩東本草》),龍球草(《廣東中葯》Ⅱ),蛇葡萄、蛇果藤、蛇枕頭(《上海常用中草葯》)。
B. 這是什麼植物,從來沒見過,疙瘩狀的肉水分多像地瓜一樣甜,半透明的,外觀就是圖片這樣。聽說可以治高血
圖一不知道
圖二像是雪蓮果。
詳見網路
C. 艾草的作用與功效
艾草的作用與功效
艾草的作用與功效,這種食材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常見,它的功效與作用涉及很多方面,單純地從功效上來說是很難說清好與不好的,了解它本身才能夠利用好它的功效,下面跟大家分享艾草的作用與功效。
艾草的作用與功效1
艾草功效
艾草苦燥辛散,能理氣血、溫經脈、逐寒濕、止冷痛,為婦科要葯。用治脘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等證。炒炭止血,可用治虛寒性月經過多,崩漏下,妊娠胎漏,如膠艾湯。本品搗絨,製成艾條、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溫煦氣血。煎湯外洗可治濕瘡疥癬,祛濕止癢。
艾草預防瘟疫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中草葯可以就地取材,且現代醫學的葯理研究表明艾草是一種廣譜抗菌抗病毒的葯物,它對好多病毒和細菌都有抑制和殺傷作用,對呼吸系統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艾草煙薰防疫法是一種簡便易行的防疫法。
艾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草具有一種特殊的香味,這特殊的香味具有驅蚊蟲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門前掛艾草,一來用於避邪,二來用於趕走蚊蟲。
艾草作用
艾草,是一種多功能的植物。具有以下作用:
1、對家居的綠化作用是無可質疑的。艾草,它的面積比較大,因為每片葉子上面的氣孔放出來的`氧氣比較多,因而,它在擔任家庭之肺這個角色的時候一點也沒有偷懶。
2、它有很好的葯物價值。對於將家庭生源的普通治病,它可以息道很好的醫治作用——抗菌作用。艾葉在體外對炭疽桿菌、α-溶血鏈球菌、B-溶血鏈球菌、白喉桿菌、假白喉桿菌、肺類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檸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葡球菌、枯草桿菌等10種革蘭氏陽性嗜氣菌皆有抗菌作用。艾葉油對肺炎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鏈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福氏痢疾桿菌等有抑菌作用。
3、艾草有驅邪的作用。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葯,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葯材。
在端午設置種種可驅邪的花草,源泉亦久。最早的如掛艾草於門,《荊楚歲時記》:「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它原因。通常將掛艾草、菖蒲、榕枝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葯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
艾草的作用與功效2
1、艾草治痢下赤白、血多、痛不可忍者,則須與黃連、木香、肉豆蔻等同用,以清熱行氣止痛。寒濕瀉痢不止者,可與乾薑同煎。
2、艾草有平喘的作用:降低呼吸中樞的興奮性,使呼吸運動趨於安靜而呈現鎮咳和平喘的作用。
3、艾草有止血涼血的作用:含有大量膠質,生成血小板,有止血功效。
4、艾草又是婦科常用葯之一,艾草治虛寒性的婦科疾患尤佳。
5、艾草曬干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
6、艾草治婦人白帶淋瀝:艾葉(杵如綿,揚去塵末並梗,酒煮一周時)300克,白術、蒼術各150克(俱米泔水浸,曬干炒),當歸身(酒炒)100克,砂仁50克。共為末,每早服15克,白湯調下。(《本草匯言》)
7、艾草治妊娠卒眙動不安,或但腰痛,或胎轉搶心,或下血不止:艾草一雞子大,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分為二服。(《肘後方》)
8、艾草有調經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濕之效。
9、艾草治鼻血不止:艾灰吹之,亦可以艾葉煎服。(《聖惠方》)
10、艾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
11、艾草治婦人崩中,連日不止:熟艾如雞子大,阿膠(炒為末)25克,乾薑5克。水五盞,先煮艾、姜至二盞半,入膠烊化,分三服,空腹服,一日盡。(《養生必用方》)
12、艾草治月經不調﹑經痛腹痛﹑流產﹑子宮出血。
13、艾草能調經:緩解痛經,或是經期腰痛。
14、艾草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對咽喉部有良好的濕潤和物理治療作用,有利於局部炎症治癒,並能解除局部癢感,從而阻斷咳嗽反射。
15、艾草治頭風面瘡,癢出黃水:艾100克,醋一升,砂鍋煎取汁,每薄紙上貼之,一日二、三上。(許國楨《御葯院方》)
16、艾草治腸炎、急性尿道感染、膀胱炎:艾草10克,辣蓼10克,車前80克。水煎服,每天一劑,早晚各服一次。(江蘇徐州《單方驗方新醫療法選編》)
17、艾草有養肝的功效:富含維生素,保護肝細胞和防止毒素對肝細胞的損害。
18、艾草治氣痢腹痛,睡卧不安:艾葉(炒)、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等分。上二味搗羅為末,酒煮爛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聖濟總錄》香艾丸)
19、艾草治忽吐血一、二口,或心衄,或內崩:熟艾三雞子許,水五升,煮二升服。(《千金方》)
20、艾草治癰疽不合,瘡口冷滯:以北艾煎湯洗後,白膠熏之。(《仁齋直指方》)
21、艾草治功能性子宮出血,產後出血:艾葉炭50克,蒲黃、蒲公英各25克。每日一劑,煎服二次。(內蒙古《中草葯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22、艾草葉治濕冷下痢膿血,腹痛,婦人下血:干艾葉200克(炒焦存性),川白姜50克(炮)。上為末,醋煮麵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米飲下。(《世醫得效方》艾姜湯)
23、艾草治濕疹:艾葉炭、枯礬、黃柏等分。共研細末,用香油調膏,外敷。(內蒙古《中草葯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24、艾草治沖任虛寒,月經不調,小腹冷若冰霜痛,日久不孕者,可與香附、吳茱萸、當歸、肉桂等配伍,以散寒止痛,養血調經。
25、艾草根治風濕性關節炎﹑頭風﹑月內風等。因它可削冰令圓,又可炙百病,為醫家最常用之葯。
26、艾草治脾胃冷痛:白艾末煎湯服10克。(《衛生易簡方》)
27、艾草用於產後感寒腹痛或老人臍痛腹冷痛者,可用熟艾入布袋兜於臍部。
28、艾草治卒心痛:白艾成熟者三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之。若為客氣所中者,當吐出蟲物。(《補缺肘後方》)
29、艾草又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與哮喘,煮水洗浴時可防治產褥期母嬰感染疾病,或制葯枕頭、葯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或哮喘及虛寒胃痛等;
30、艾草能消炎止痛:舒緩疼痛,減少疼痛感。
31、艾草治盜汗不止:熟艾10克,白茯神15克,烏梅三個。水一鍾,煎八分,臨卧溫服。(《綱目》)
32、艾草治糞後下血:艾葉、生薑。煎濃汁,服三合。(《千金方》)
33、艾草治產後腹痛欲死,因感寒起者:陳蘄艾二斤,焙乾,搗鋪臍上,以絹覆住,熨斗熨之,待口中艾氣出,則痛自止。(《楊誠經驗方》)
用葯禁忌
陰虛血熱者慎服艾草。
D. 種子類似於蒲公英,根部有個疙瘩有美容功效的植物
蒲公英-原植物蒲公英又稱尿床草、蒲公草、西洋蒲為菊科植物蒲公英Toraxacum mongolicum Hand. Mazz.、鹼地蒲公英Toraxacum borealisinense Kitam. 或同屬數種植物的乾燥全草。對於利尿可是有非常好的效果,它具有豐富的胡蘿卜素和vC及礦物質,對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另外葉子還有改善濕疹、舒緩皮膚炎、關節不適的凈血功效,根則具有消炎作用,可以治療膽結石、風濕,不過在沒有專業醫師指導下還是不要擅自使用為佳,花朵煎成葯汁可以去除去雀斑,可說是非常有用的一種香葯草,新鮮蒲公英要選擇葉片干凈、略帶香氣者,乾燥蒲公英則選顏色灰綠、無雜質、乾燥者。
蒲公英屬菊科屬多年生草本植物。[1]。據《本草綱目》記載,它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及催乳作用,對治療乳腺炎十分有效。無論煎汁口服,還是搗泥外敷,皆有效驗。此外,蒲公英還有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等功效,被廣泛應用於臨床。《本草綱目》有句雲:「蒲公英嫩苗可食,生食治感染性疾病尤佳。」《神農本草經》、《唐本草》、《中葯大辭典》等歷代醫學專著均給以高度評價。
對於愛美的女性而言,蒲公英還是質優價廉的「美容萬金油」。不論是乾性皮膚、油性皮膚、老化皮膚,還是雀斑、色素斑、皮炎等,蒲公英都能幫你消除「美中不足」。
如蒲公英與馬齒莧配伍,可治療皮炎;蒲公英煎汁後過濾,取汁塗抹面部,可治療乾性皮膚;蒲公英搗爛後摻入蜂蜜,可以治療皺老皮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