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我一哭,臉上的淚水就會過敏呢,而且一流汗,或者流淚,就會微微發疼,而且發紅,為什麼呢
你的皮膚應該來是屬於比較敏源感的,而且會在出汗之後過敏。
建議出汗多時不要馬上用洗面奶,直接用清水先洗洗,等皮膚不紅後再用溫和的洗面奶
出現過敏後不要用除柔膚水外其它的產品。不過現在有一款純天然的 玫瑰果油 可以試試,修復效果很好,有朋友用過,季節性過敏現在都好了,你也可以試試看。
最主要的夏天一定要注意防曬,出門要打傘或戴帽子
B. 為什麼夜裡哭過後皮膚會變超好
啊,是不是真的,改天給女性朋友推薦<轉>對於哭泣,人類也許並不覺得有什麼特別之處。我們經常哭泣,而且幾乎每天都會看到別人臉上的淚水。上世紀80年代,美國明尼蘇達大學以300多名男性和女性為對象,進行了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女性每月平均要哭5次,男性則每4周哭一次。嬰兒出生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放聲大哭,向所有人宣告:「我來了!」我們的哭泣之所以特別,並不是因為哭喊聲,而是因為充滿感情的淚水。動物或許會嗚咽、呻吟和嚎叫,但絕不會動情落淚,即便是與我們親緣關系最近的靈長類動物亦是如此。猿類與其他動物一樣,也有淚管,但它的功能只是清潔眼部、浸潤和呵護眼球。而對於人類來說,也許在遠古的某個時期,在祖先的淚腺和掌管感覺與表達深層情感的大腦區域之間,進化出了神經元連接。
就像所有遺傳變異一樣,導致流淚的變異也是一個「錯誤」。但這是很有用的錯誤,如果這個意外出現的基因沒有讓遺傳它的生物獲得更多的生存機會,自然選擇早就把它淘汰了。問題是,我們的哭泣到底帶來了什麼好處?對此,研究人員已有了些眉目,他們發現的掌控人類哭泣的生理機制,足以讓我們大吃一驚。 哭泣的原因有很多。簡單地說,這是人類的本能,會因疼痛或悲傷而哭泣;復雜地說,這是一種高級的交流方式,它把人們緊緊聯系在一起,而其他任何動物都沒有這樣的能力。這種聯系幫助我們的祖先生存下來,而且不斷發展壯大,也使得人類成為地球上最成功、認知能力最復雜的生物。
眼淚帶走煩惱
為什麼痛哭一場,感覺就會輕松不少?科學家發現,哭泣時流下的眼淚能清除人體內的過多激素,而正是這些激素讓我們產生了煩惱。
復雜行為的根源通常很簡單,哭泣就是這樣。與其他動物一樣,人類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會用哀號來表達悲傷。在嬰兒出生後的三四個月里,他們還沒學會怎麼去笑,也不懂得使用肢體語言,於是經常哭泣,而且哭聲非常刺耳。當嬰兒快滿1周歲的時候,哭泣就不那麼頻繁了,他們開始用其他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比如用手比劃、發出咿咿呀呀的叫聲或者亂扔身旁的勺子和食物(有些嬰兒在出生後的3到6個月前都不會流淚)。
隨著嬰兒漸漸長大,針對每一種刺激,都有了不同的哭法:因疼痛而尖叫,因孤獨、難受或飢餓而啜泣——這是他們在開口說話之前,最原始的表達方式。不管原因是什麼,這些哭泣都可以在動物中找到原型:包括靈長類動物在內,很多動物仍在使用嚎叫作為最主要的交流方式。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肌電圖研究顯示,當我們情緒低落時,會控制不住頦肌上的神經,讓下巴不停顫動,或者控制不了抑制嘴角肌的神經,讓我們哽咽,並且嘴角下彎。科學家還發現,就算是腦結構不完整的畸形兒,他們仍然可以哭泣,這說明早在進化初期,掌管語言和意識思維的結構還未出現時,人類就已經能哭泣了。
成人以後,我們哭泣的原因更多了。人長大了,哭泣不可避免地混入了情感的因素,而哭泣所攜帶的信息,遠不隻身體不適或生理需求那麼簡單了。這一變化並不意味著生理機制不再起作用了,而是說哭泣已經與大腦的高級功能和越來越微妙的情感有了更深的聯系,它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對於周圍的人來說,眼淚的含義是強烈而真實的感情。
人的一生通常會流下3種眼淚,因感情而流下的淚水是其中之一。另外兩種眼淚具有相似的化學成分,但它們的功能卻各不相同。最基本的淚水會在每次眨眼睛時出現,它浸潤著我們的眼球。而反射性的淚水會在眼睛不小心被戳,或洋蔥的那股刺激性氣體沖向眼睛時湧出來。不過,情感性眼淚卻有獨特的化學成分,分析這些成分,我們就可以了解它的作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生物化學家威廉·H·弗雷Ⅱ世發現,在情感性眼淚中,蛋白質的種類比反射性眼淚多20%~25%,鉀含量更是後者的4倍,而且錳濃度要比血清中的高30倍。這種眼淚還富含激素,比如腎上腺皮質激素(adrenocorticotropin,人在承受壓力時釋放的一種激素)和催乳素(prolactin,作用是控制淚腺上的神經遞質受體)。
弗雷認為,眼淚中復雜的化學組成與哭泣時的情緒有關。例如,在慢性抑鬱症患者的大腦中,錳濃度偏高;焦慮不安、壓力過大就會產生過量的腎上腺皮質激素;而女性體內高濃度的催乳素則可以解釋她們為什麼比男人愛哭,特別是在青春期之後。
弗雷推測,由於有大量的激素存在,當我們經受強烈的感情沖擊時,人體就會用淚水將多餘的化學物質「沖走」。也許,這就是我們在勸慰別人時,會說「盡情哭吧」的原因。
但也有科學家不同意弗雷的觀點。僅憑眼淚,真可以清除體內過多的激素,讓我們在哭過之後感覺輕松嗎?要得到確切的答案非常困難。我們的淚管不夠粗,也沒有那麼高的效率。即使是長時間痛哭,流出的滿含激素的淚水也只有很少一點。那麼是不是還有其他原因,讓我們在哭過之後感覺輕松呢?
在哭泣中鎮靜
每經歷一次緊急情況,我們都需要鎮靜下來,否則心血管就會因承受不住壓力而出現意外。幸好,我們會哭泣,因為哭泣就是最好的鎮靜方式。
讓人費解的事情還不只這些。在自然界中,任何系統面臨周遭壓力時,都會努力維持原來的平衡狀態。這種狀態既不能太熱也不能太冷(金發姑娘定律),既不能太過活躍也不能太過遲緩。如果環境破壞了平衡,把狀態推向一個極端,系統就會努力找回平衡,盡快恢復常態。不論是一片森林,還是一個人、一條魚,都會尋找適合自己的環境,這是最原始的需求,可能也是解釋我們哭泣的原因。
自主神經系統控制著非隨意活動(如呼吸和心跳)和器官(如腎和大腦)的基本功能。自主神經系統可以分為兩個子系統,即交感神經系統和副交感神經系統。這兩個系統在控制哭泣中的作用具有爭議,但又耐人尋味。交感神經系統會在生理、心理和情緒上為我們作好逃跑或戰斗的准備,當受到驚嚇時,交感神經系統就會發出信號,讓身體頂住壓力堅持戰斗或者轉身逃跑。而在這之後,副交感神經系統會讓身體恢復正常。
上世紀60年代,研究人員提出,我們哭泣是因為苦惱而不是要尋找解脫,所以是交感神經系統控制著哭泣。但也有不少科學家的觀點卻與之相反,他們認為哭泣會讓人們在不知不覺中鎮靜下來。科學家做了很多研究,但始終無法得出結論,因為在實驗室里,參與試驗的人很難產生真切的悲傷,讓他們哭泣更是難上加難,況且還要對他們的悲傷和哭泣進行測試。但是,一些科學家,比如斯坦福大學的詹姆斯·J·格羅斯,已經試著做過這樣的試驗,而且作出了推測:哭泣可能會讓我們以及周圍的人心煩意亂,最終它還是會有鎮靜的作用。還有一些研究表明,如果交感神經系統中央的神經癱瘓了,病人會更頻繁地哭泣;而具有重要功能的副交感神經被損壞了,病人的哭泣次數明顯減少。這個發現暗示,我們或許不是因為苦惱而哭,而是為了擺脫苦惱。換句話說,哭泣重啟了我們的情緒開關。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至少在生理學上,哭泣是金發姑娘定律的最好例子。畢竟,經歷了每次搏鬥或逃跑,以及萬般緊急的狀況之後,我們都需要鎮定下來。要不然,這種緊張狀態會以動脈破裂或中風這樣的慘烈方式結束。我們的祖先曾面臨種種危險,以哭泣來鎮定自己的情緒不僅實用,而且非常必要,否則他們早就因為一系列腦血管意外、接二連三的冠狀動脈血栓而從地球上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