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乳頭旁邊有疙瘩怎麼回事
乳頭旁邊有疙瘩的原因很多,具體原因如下:
1、脂肪顆粒是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顆粒,長時間沒有清理聚集在乳頭表面,應注意乳房衛生,每天清洗勤換內衣。
2、蒙氏結節,乳腺導管的的開口就叫做蒙氏結節,如果哺乳期出現屬於正常現象,如果是非哺乳期就需要去正規醫院進行檢查。
3、乳頭旁邊的局部皮膚的增生可能是息肉,不影響美觀的可以不處理,個頭比較大的可以手術切除。
4、皮膚炎也會引起乳頭周圍的小顆粒長出,屬於慢性疾病,可以服用抗炎葯物治療。
5、如果伴有皮膚紅腫、瘙癢,很可能是過敏性皮炎,要進行系列的抗過敏治療。
2. 乳房不痛不癢的小疙瘩是什麼東西
很多女性乳房會出現一些問題,但是由於沒有什麼明顯的疼痛,所以就不適很重視,但其實乳房一旦有一些不正常的症狀,就要及時進行檢查,因為女性乳房是很容易出現腫瘤的。那麼,乳房不痛不癢的小疙瘩是什麼東西?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可能是乳腺癌
不痛不癢的「小疙瘩」竟然是乳腺癌
有些患者認為乳房上長個「小疙瘩」,不痛不癢就不用去管,直到疼痛難忍的時候才去醫治,其實這樣是很不對的。臨床上,越是不痛的乳房腫塊越應該予以重視,一旦到晚期局部皮膚出現潰爛、浸潤時,便會疼痛難忍,到那時,病情都到了十分嚴峻的地步。
「乳房腫塊不是乳腺癌的唯一症狀,乳頭溢液也是乳腺癌的症狀之一。」專家說,普通的乳腺增生會有溢液,患者可以根據溢液的顏色初步判斷自己患的是哪種乳腺疾病。
女性在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出現的是泌乳現象,有時口服避孕葯或者鎮靜葯後也會引起乳頭溢液。另外,絕經後的婦女單側或雙側乳頭也可能會出現少量的溢液,這些都無大礙,並不是疾病的前兆。但如果它多發生在一側乳頭且溢液中帶血,可能就是身體發出的一個危險信號了,患者這時一定要高度警惕,要立即到醫院檢查。
現狀乳腺癌發病率逐年增高,且呈年輕化態勢
「我國乳腺癌的發病率相對歐美國家較低,但也在逐年增多。」專家說,近年乳腺癌發病率約為每十萬人中30餘人患此病,洛陽市女性約有400萬人。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洛陽市乳腺癌患者達840餘人,2014年全市醫院新診乳腺癌患者約1200人。
「乳腺癌高發於40至50歲的中老年女性人群中,50至55歲發病率較低,55歲以後的患者又呈增多趨勢。」專家表示,近年來,乳腺癌患者漸趨年輕化,不到三十歲甚至沒有結婚生育的年輕女性患乳腺癌的人數也在逐漸上升,近日專家所在醫院就接診了一位1986年出生的乳腺癌患者。
病因除了家族遺傳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主要致病因
據專家介紹,乳腺癌與遺傳基因有密切關系,有乳腺癌家族史尤其是一級親屬(父母、姐妹)曾患有乳腺癌者,自身患乳腺癌的風險會增高。此外,月經初潮早、絕經遲(55歲)的女性、青少年時因淋巴瘤等疾病胸部接受過放射治療者、應用激素緩解更年期症狀者、長期飲酒的女性、肥胖的女性也需警惕。
「快節奏的生活使得熬夜、晚婚晚育甚至不育等成為主流現象,影響內分泌的正常運行,成為誘發乳腺癌的原因。」專家告訴記者,有資料顯示,未生育或者晚生育的女性患乳腺癌風險大,其中,35歲以上生育者得乳腺癌的幾率比35歲以下者高3倍。懷孕時,體內會產生大量黃體酮,能很好地保護女性健康,但如果不生育或者過晚生育會使體內雌激素增高,患乳腺癌的風險也會增大。
說法乳腺癌沒那麼可怕,科學治療可獲長期生存
接受化療的趙女士說:「剛查出來時我也很難接受,但只要心放寬,它也沒那麼可怕,這次化療完我就解放了。」她看起來精神頭十足,和同病房的病友劉女士正在談笑。
聊天中,說起身患此病,她們表示更擔心術後復發。「這種病不像感冒、骨折等疾病能徹底治癒,心裡還是會放心不下,擔心復發。」劉女士說,每當聽到有人說起患過乳腺癌的患者,總是會詳細地詢問那位病友的恢復情況,每聽到說術後恢復得很好,且手術過後很多年生活依然很好,她就像被注了一劑強心劑一樣,對戰勝病魔充滿了信心。
「目前,乳腺癌的發病原因不十分明確,針對乳腺癌發生病因的預防還很難做到,但早期乳腺癌治療預後好,科學治療後可獲長期生存。」專家說,吃葯的患者需要按時按量服葯,術後要定期復查,術後前兩年要堅持每半年做一次全面檢查,之後每半年做一次全面檢查。此外,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合理的飲食、適當的運動,增強體質以戰勝病魔。
「不想讓別人知道我得這病,總覺得比別人少了什麼,會遭到他們異樣的眼光。」不少乳腺癌患者談及這,都會黯然神傷。乳房是女性重要的第二性徵和審美器官,乳腺癌對女性患者而言不僅是生理上的疾病,更摧殘了她們的心理健康,她們多會因擔心乳腺切除術後遺留的明顯胸部畸形而大受打擊,尤其是年輕女性,極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同樣的疾病,早期發現、早期診治,情況就會好很多。如果及時查出病情,腫塊小於3_,腫塊距離乳頭乳暈大於3_腋窩淋巴結陽性等情況下,可以進行保乳治。如果不能保乳,患者術後除可簡單地佩戴合適的義乳保持外形,還可以通過自體組織進行乳房再造,或者假體植入。」專家說。
建議合理飲食健康生活,養成定期檢查好習慣
「女性要摒棄熬夜、飲酒的習慣,要多抽出時間做運動。平時應少攝取動物性脂肪,多吃些含豐富纖維素的食品,如蔬菜、水果、穀物和豆類等,不要過度進行營養品的補充,尤其是含雌激素的補品或隨意服用避孕葯、激素類葯物、化妝品,以免造成內分泌紊亂,增加罹患各種疾病的風險。
除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外,還要定期做乳腺檢查。從18歲到30歲,每月都要做好自檢。從30歲起,要每隔半年去醫院進行乳腺檢查。20至39歲的普通女性,如果非高危人群,不推薦進行乳腺篩查,但應定期體檢;40至49歲的普通女性,應每年做1次乳腺X線檢查和臨床體檢;50至69歲的普通女性,應每一至兩年做1次乳腺X線檢查和臨床體檢;70歲或以上的普通女性,每兩年做1次乳腺X線檢查和臨床體檢。若是發病高危女性,建議40歲前提前進行篩查,篩查間期每半年1次。
不痛不癢的「小疙瘩」竟然是乳腺癌,所以,當大家發現自己身體出現了一些不明原因的症狀的時候,就要懷疑自己是不是患上了癌症,及時到醫院檢查。
2、乳腺癌的早期診斷
首先,乳腺自查。這是最基本的檢查,最好是每月檢查一次,檢查最佳時間為每月月經結束後第5~7天,此時乳房腺體相對鬆弛,較易觸摸發現異常情況。其具體步驟有:第一步:脫去上衣,站或坐在穿衣鏡前觀看兩側乳房是否對稱,皮膚是否光滑,色澤是否正常,有無靜脈曲張。第二步:高舉兩手,觀看兩側乳房是否在同一水平線上,乳暈的顏色是否一致,皮膚有無點狀凹陷,有無橘皮樣改變,是不是存在酒窩征,乳頭皮膚有無脫落或糜爛,乳頭有無突出或回縮現象。第三步:取彎腰體位,使雙乳略下垂,觀看雙側乳房是否對稱。第四步:雙手叉腰,觀看雙乳形態是否正常,用左手用力叉腰,右手推動左側乳房,觀察乳房是否活動自如,再用同樣的方法檢查右側乳房。第五步:平躺在床上,被檢測手臂上伸,被檢測肩部用枕頭墊高,分別用對側並攏的手指順時針觸摸乳房,檢查是否有腫塊,若發現腫塊,應注意其部位、大小、硬度、活動度等。
其次,影像學檢查是診斷早期乳腺癌的重要方法。(1)乳腺鉬靶檢查:具有圖像解析度高,重復性好,不受年齡、體型限制,其診斷准確率可高達98%以上,是早期發現乳腺癌的最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對鈣化點這一乳腺癌的前期特徵的敏感性是其他檢查方法所不具備的。乳腺鉬靶能精細地記錄下不同穿透能力的軟組織留下的影像,特別是能捕捉到對乳腺導管內癌具有重要意義的微小泥沙樣鈣化病灶(小於5mm的癌灶),實現對微小腫瘤的早期發現、早期診療,是目前影像診斷中的金標准。但是乳腺鉬靶對40歲以下女性不敏感。(2)乳腺超聲:該檢查經濟、簡便、無創傷、無痛苦、更適宜於年輕女性,尤其是妊娠、哺乳期婦女;對鑒別囊性腫塊有優勢。雖然對微小鈣化灶的檢測敏感性不如乳腺鉬靶,但兩者互補可以提高乳腺癌的診斷率。(3)CT:具有高解析度,對鈣化病變敏感,空間定位準確,能清晰顯示乳腺的解剖結構和病灶的各種徵象,提高診斷准確率,尤其是CT有助於腋窩淋巴結轉移情況的術前分析。(4)核磁共振:對於乳腺腫瘤的診斷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尤其對微小病變特別是導管內癌的診斷價值已得到臨床的公認。
最後,組織細胞學檢查:對於有乳頭溢液的女性,可以到醫院行乳頭溢液塗片行細胞學檢查,查找異性細胞。根據文獻報道,約5%的乳頭溢液與乳腺癌有關,尤以絕經後婦女較多見。該檢查方法方便,無損傷,具有一定的優越性,但其較高的假陰性率也表明了它的局限性。而對於已經發現有乳房腫物的女性,則可穿刺取少量腫物組織標本送組織學檢查,以明確腫物性質,及早診治。
綜上所述,目前乳腺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但死亡率出現下降趨勢,這主要歸功於乳腺癌的早期發現及早期診治。現代女性的乳房保健意識增強,對乳腺疾病的認識提高,同時醫療水平的提高及檢查方法的增加,都大大提高了乳腺癌的早期發現率和診斷率,也為患者盡早得到個體化治療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使得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得到了大大提高。
3. 乳房上有小疙瘩是怎麼回事
1. 生理變化:在妊娠期或哺乳期,由於激素作用,乳頭周圍的皮脂腺可能會增生,形成散在的隆起結節,這被稱為蒙氏結節。這種情況通常不需要處理。
2. 乳腺增生:乳房中可能會出現腫塊,伴隨輕微的壓痛,這些腫塊通常位於乳房周邊。這種症狀可能會與月經周期相關,尤其是在單側乳房中。
3. 皮脂腺囊腫:乳頭周圍的皮脂腺如果因衛生不當而堵塞,可能會形成皮脂腺囊腫,表現為小疙瘩。注意保持乳房清潔,定期更換內衣,如果症狀沒有改善,應尋求醫療幫助。
4. 乳腺癌:乳腺癌可能會表現為乳房上的小疙瘩,通常伴隨發紅和疼痛。在乳腺癌發展到一定階段,可能會導致淋巴管堵塞,引起乳房皮膚出現「橘皮樣」改變。如果癌細胞侵犯到皮膚,可能會形成硬性結節。
總之,乳房上的小疙瘩可能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包括生理變化、乳腺增生、皮脂腺囊腫或乳腺癌。如果出現任何異常症狀,應及時就醫進行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