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南味面點的代表是什麼
1、上海的陽春面;
陽春面是蘇式湯面的一種,又稱光面、清湯面或清湯光面,湯清味鮮,清淡爽口。是江南地區著名的漢族麵食小吃,作為淮安的一大特色。民間習慣稱陰歷十月為小陽春,上海市井隱語以十為陽春。以前此面每碗售錢十文,故稱陽春面。 開洋蔥油拌面又稱海米蔥油拌面。以熬香的蔥油和燒透的海米(上海人稱開洋),與煮熟的面條一起拌食。面條韌糯滑爽,海米軟而鮮美,蔥油香郁四溢.1945年後,城隍廟有個姓陳的攤販運用蘇北家鄉日常的方法熬制蔥油,用來拌面。蔥香濃郁與眾不同,很受歡迎,流傳至今。
在台灣,傳統的陽春面會加些許蔥花和豬肉。但最近,豬肉價格飆漲,現今的陽春面多以小白菜或豆芽菜來代替豬肉,或改用肉臊。有些人喜歡吃陽春面加鹵蛋,不過需另加新台幣5元或以上。
蘇式湯面最考究的是面湯,湯要清而不油,味要鮮而食後口不幹。製作面湯稱為"吊湯",相當於飯店裡的燒高湯。
2、江蘇的南京小煮麵、東台魚湯面,蝦油麵,魚湯鱔絲面、南通跳面、鎮江鍋蓋面、蘇州蘇式湯面等;
小煮麵是南京小吃之一,俗稱大碗皮肚面。特點是不放醬油,材料多,多種菜來做搭配,焦入自製辣椒油和油渣味美鮮香,味道偏清淡,裡面的料和底湯就比較關鍵。葷面中最好的是皮肚大碗面,湯料充足,類似於雜燴,少說也有10種東西,青菜、木耳、皮肚、豬肝、西紅柿、鵪鶉蛋、香腸、肉絲……一鍋燴,那碗是特別大,湯多面少。
南通跳面,又叫"曹頂面"、"切面"或"小刀面",是江蘇省南通地區傳統名吃,由於加工工藝講究,外觀粗細均勻,條長爽滑,柔韌有筋,因而久煮不糊。食時,韌而不硬,耐嚼有味。倘若配以各種不同的澆頭。佐以醬油、豬油、味精等拌炒,味道特別可口,南通跳面,作為面點上品,載譽已久。
3、浙江的杭州片兒川、蔥油拌面、蝦爆鱔面、面疙瘩、溫州長壽面(也叫素麵或者索麵);
片兒川面是杭州奎元館的名點,也是杭州的漢族風味小吃。面的澆頭主要由雪菜、筍片、瘦肉片組成,鮮美可口。已有百餘年歷史,最早由杭州老店奎元館首創,其特色在於倒篤菜和筍片的鮮美,讓食客吃後回味無窮。片兒川的價格適中,是杭州市民最喜愛的日常小吃之一。"中國十大面條"之一 ,是浙江杭州地區一種著名的特色傳統湯面,面的澆頭主要由雪菜,筍片,瘦肉絲組成,鮮美可口。
索麵是浙南特產,歷史悠久,不僅普通百姓愛吃,更是產婦月子里必備的傳統食品之一,深含傳統民情風俗的內涵。地處溫州瑞安平陽坑的南山村,是著名的索麵產地,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製作索麵。製作索麵的工序較為復雜,生產過程中常會按季節變化加鹽和面,當發酵到一定程度後,便索成粗條掛杖,然後插杖上架,由人工拉成細絲晾曬,待干到一定程度則再成絞堆放在竹匾內進行包裝。如今,瑞安索麵已漂洋過海,跨越國界,大量出口到東歐及東南亞各地,深受當地僑胞喜愛。
4、湖北的武漢熱乾麵、襄陽牛肉麵;
熱乾麵是中國十大面條之一,是湖北武漢最出名的小吃之一,有多種做法。以油、鹽、芝麻醬、色拉油、香油、細香蔥、大蒜子、量鹵水汁、生抽為輔助材料。其色澤黃而油潤,味道鮮美,由於熱量高,也可以當作主食,營養早餐,補充機體所需的能量。熱乾麵既不同於涼面,又不同於湯面, 面條事先煮熟,過冷和過油後,再淋上用、醋、辣椒油菜等配料,更,增五香醬芝麻醬、香油、香加了多種口味,吃時面條纖細爽滑有筋道、醬汁香濃味美,色澤黃而油潤,香而鮮美,有種很爽口的辣味,是祖傳秘方,誘人食慾。
5、安徽的板面、魏王面;
板面起源於三國時期,是安徽太和縣著名的漢族特色麵食。曾因諸葛亮一把火燒出了名氣的三國歷史名城新野有一道頗具歷史淵源的地方美食--新野板面(又稱張飛板面) 後來"新野板面條"在豫西之宛、洛,鄂北之荊、襄一帶廣為流傳。它以爽口、耐嚼、香中泛辣、辣中透香而享譽周邊。以上等麵粉做面胚,以羊肉、等幾十種中葯香料做湯料,板面清白潤滑,晶瑩透亮,白的面條,綠的菜葉,紅的臊子,有著吃到嘴裡濃香辣的美味,更有散發十里飄香的香味,讓人有種欲罷不能,不得不吃的沖動。
6、福建的福州線面、沙縣拌面、莆田鹵面、廈門沙茶麵、漳州鹵面、泉州面線糊、莆田媽祖面、尤溪大條面等;
福州線面是福建省傳統的地方小吃,屬於閩菜系。福州面線起源於南宋時期。主要產地有連江丹陽、福州後嶼、閩候等地,它以"絲細如發、柔軟而韌、入湯不糊"而聞名,但隨著街區改造和傳統工藝的不便產量減小很多(現在有制面機,但真正好的還是手工線面)。選精白麵粉為原料,佐以鹽、薯粉、生油,調勻拌攪,經和面、揉條、松條、串面、拉麵、日曬等若幹道工序而成。成品分為兩種:為"特線面",稍粗,直徑在 0.7毫米以內,通常用來炒食,為"面尾"。
7、台灣的擔仔面、牛肉麵,花蛤仔面等;
擔仔面是一道台南地區的小吃,主要材料有油麵、豆芽菜、香菜、蝦仁、少許湯汁以及獨門肉燥,口味鮮美,老少皆宜。
在台灣,幾乎沒人不知"度小月"擔仔面,它是台灣省台南最有名的一道傳統面類小吃。度小月擔仔面最獨門的配方就是特製的肉燥,只有特定傳人才能知道肉燥調配的配方和比例,加上用蝦子熬煮的湯頭,另外有一尾蝦、蒜泥、香菜相佐提味,一碗看似簡單的美味小吃,背後用心製作的過程,已在絡繹不絕的品嘗人潮和遠道而來的外地客,得到了最實質的肯定。
Ⅱ 麵疙瘩各地有什麼叫法
麵疙瘩,東北人稱為疙瘩湯、面湯、珍珠湯等,因形呈瑣碎疙瘩狀故稱麵疙瘩。一般以小麥粉和水為原料,經過筷子攪拌成疙瘩、或者用手工揪疙瘩、或者用刀切塊或丁等不同方法加工製作。可以放油鹽、加蔬菜、肉絲等,也可以清水煮、然後熱拌涼拌或炒。
Ⅲ 南京新街口有什麼好吃的
1、永和園的黃橋燒餅
(3)淮安麵疙瘩擴展閱讀
金陵小吃列中國四大小吃之首,主要的集中地有老門東、夫子廟、獅子橋等,如南京大牌檔、尹氏雞汁湯包、蓮湖糕團店、綠柳居等,此外還有秦淮八絕、鴨血粉絲湯、小籠包、煮干絲、如意回鹵干、什錦豆腐澇、牛肉鍋貼、狀元豆、鹽水鴨、五香蛋、活珠子、臭豆腐、南農燒雞、桂花糖芋苗、東山老鵝等風味小吃。
Ⅳ 華東有什麼特產和小吃
中國有名小吃:
1、台灣
台灣小吃,是一系列台灣的街頭食物的總稱。狹義而言,僅指發源於台灣的小吃,如:珍珠奶茶;廣義來說,亦可以包括那些於台灣興盛、創新,而於台灣隨處可見甚至發揚光大的庶民美食,如:生煎包、蚵仔煎、爌肉飯、肉粽、擔仔面、起司馬鈴薯、鹵肉飯、碳烤雞排、蜜汁燒烤等;至於最廣義的定義,甚至可以包括任何在台灣十分普及的小吃,像是台灣蔥油餅、臭豆腐、豬血糕等。
2、成都
成都風味獨特、品類繁多的小吃,與其餚饌一樣膾炙人口。從各色小面到抄手、餃子,從腌鹵到涼拌冷食,從鍋煎蜜餞到糕點湯元,從蒸煮烘烤到油酥油炸,琳琅滿目,各味俱全,種類不下200種。成都的大街小巷,到處都能看到小吃店。
3、西安
西安著名小吃很多,比如羊肉泡饃,葫蘆頭,肉加饃,涼皮等等,泡饃要吃老孫家或者同盛祥的,葫蘆頭要吃春發生的,肉加饃要吃樊記,涼皮都基本一樣,另外鍾樓西邊鼓樓巷子里,是西安回民小吃一條街24小時營業,最著名的有賈三灌湯包子和紅紅酸菜肉絲炒米飯,還有馬永信的黃桂柿子餅和其他烤肉等民族小吃應有盡有,進去轉一圈就已經回味無窮了。
4、重慶
重慶小吃種類繁多,較為出名的有花溪王記牛肉粉、涪陵小吃老麻抄手、小腦殼特色燒烤、擔擔面、燙面油糕、蓮茸層層酥、麵包夾沙餅、魚籽冬瓜排、蔬菜煎餅、糯米藕、椒鹽花生、拔絲香蕉、油炸麻花魚、棒棒雞、紅油抄手、石柱綠豆面、酸辣湯、鴛鴦火鍋、酸辣豆花、麻婆豆腐、魔芋燒鴨、珍珠元子、串串香、涪陵油醪糟、香山蜜餅、酉陽麻辣牛肉片、重慶涼糍粑、忠縣香山蜜餅、魔芋鴨火鍋、山城小湯圓等。
5、香港
香港被譽為"美食天堂",別具特色的美食區遍布香港九新界,為顧客提供中、意、日、泰、韓、法、地中海、俄羅斯等各地佳餚。
6、廣州
廣州的飲食文化聞名全國。所謂"食在廣州"。廣州菜的烹調方法有二十一種之多,尤以炒、煎、燜、炸、煲、燉、扣等見長,講究火候,制出的菜餚注重色、香、味、形。口味上以清、鮮、嫩、脆為主,講究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時令性強,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濃郁。較為常見的廣州菜色有白切雞、白灼海蝦、明爐乳豬、掛爐燒鴨、蛇羹、油泡蝦仁、紅燒大裙翅、清蒸海鮮、蝦籽扒婆參等。
7、武漢
武漢的小吃以早點為主,武漢人又把吃早飯叫"過早"。過早食品有熱乾麵、面窩、米耙粑、魚汁糊粉、燒梅、歡喜坨、發糕、鍋貼餃等。
8、長沙
湘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講求油重色濃、主味突出,尤其以辣、臘、香、鮮、酸見長。在長沙可以親自品嘗正宗湘菜——百鳥朝鳳、組庵魚翅、子龍脫袍、三層套雞、長沙麻仁香酥鴨等等。長沙的風味小吃如同湘菜一樣,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數不勝數。
9、北京
北京小吃歷史悠久、品種繁多、用料講究、製作精細,堪稱有口皆碑。北京小吃都在廟會或沿街集市上叫賣,人們無意中就會碰到,老北京形象地稱之為"碰頭食"或"菜茶",融合了漢、回、蒙、滿等多民族風味小吃以及明、清宮廷小吃而形成,品種多,風味獨特。北京小吃大約二、三百種,包括佐餐下酒小菜(如白水羊頭、爆肚、白魁燒羊頭、芥末墩子等)、宴席上所用面點(如小窩頭、肉末燒餅、羊眼兒包子、五福壽桃、麻茸包等)以及作零食或早點、夜霄的多種小食品(如艾窩窩、驢打滾等)。其中最具京味特點的有豆汁、灌腸、炒肝、麻豆腐、炸醬面等。
10、上海
上海是各種名特小吃薈萃的地方,它的口味,既不同於粵港地區的純甜味,也有別於四川、重慶的麻辣味,而是以清淡、鮮美、可口著稱。上海的小吃,有蒸、煮、炸、烙,品種很多,最為消費者喜愛的,莫過於是:湯包、百葉、油麵精。這是人們最青睞的"三主件"。十大小吃:生煎饅頭、南翔小籠、三鮮小餛飩、油豆腐線粉湯、開洋蔥油拌面、條頭糕薄荷糕、海棠糕、蟹殼黃、擂沙圓,排骨年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