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老北京小吃都有哪些
老北京小吃十三絕:豆面糕、艾窩窩、糖卷果、姜絲排叉、糖耳朵、麵茶、饊子麻花、蛤蟆吐蜜、焦圈、糖火燒、豌豆黃、炒肝、奶油炸糕。
老北京炒肝
根據記載,炒肝作為北京傳統早點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問世百餘年了。炒肝是由開業於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的"會仙居"發明的,是在原來售賣的"白湯雜碎"基礎上,去掉心和肺並且勾了芡,從而形成流傳至今的炒肝。1930年,另外一家炒肝老店天興居在會仙居對面開業,因為選料更精、採用味精、醬油等當時的新式調料代替原來的口蘑湯等,生意逐漸蓋過了會仙居,1956年兩店合並,就只剩下天興居的招牌了。
炒肝的做法很簡單,將洗好的肥腸切段煮熟,出鍋前加入肝片、味精、醬油、醋、水澱粉及蒜泥等,具有湯汁油亮、蒜香撲鼻、肥而不膩、稀而不澥的特點。因為蒜泥很細,故有"吃蒜不見蒜"之說。正宗的吃炒肝方法既不用勺子也不用筷子,一手托著碗底,轉著圈嘬,好處是腸、肝和芡汁分布均勻。
㈡ 商丘有什麼特色小吃
1、酥制培乳
柘城雞爪麻花是一種美味可口的麵食小吃,屬於豫菜系。因其形似雞爪而得名,是柘城縣城西南三十五里安平鎮的名品。成品嫩黃,油然透亮,香脆酥焦,風味獨奇。這種麻花,能久放而其質地不變,盛於塑料袋,能放半月仍然酥脆如故。即使浸泡在開水裡十幾分鍾,其焦香不減,依如新出。
(2)宮廷疙瘩湯擴展閱讀:
商丘,河南省地級市,商丘介於東經114°49'-116°39',北緯33°43'-34°52'之間。東西橫跨168公里,南北縱貫128公里,東望安徽淮北、江蘇徐州,西接河南開封,南襟河南周口、安徽亳州,北臨山東菏澤、濟寧。商丘市轄區面積約占河南省總面積的6.4%,區域10704平方公里。
商丘市地貌按其成因和形態類型的特徵,分為黃河沖積平原、淮河沖積平原、剝蝕殘丘三大類型區,主要為黃河沖積平原區。商丘市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商丘市屬淮河流域,分屬洪澤湖、渦河、南四湖三大水系。
參考資料:網路-商丘
㈢ 紅樓夢反映了封建社會的什麼問題
本書反應了對現實社會、宮廷、官場的黑暗,封建貴族階級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舉、婚姻、奴婢、等級制度及社會統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學、社會道德觀念等的深刻的批判並且提出了朦朧的帶有初步民主主義性質的理想和主張。
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故事為主線,描寫了以賈寶玉和金陵十二釵為中心的正邪兩賦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劇美,歌頌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過叛逆者的悲劇命運預見封建社會必然走向滅亡,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機。
《紅樓夢》具有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他對現實社會包括宮廷及官場的黑暗,封建貴族階級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舉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級制度,以及與此相適應的社會統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學、社會道德觀念等等,
都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並且提出了朦朧的帶有初步民主主義性質的理想和主張。這些理想和主張正是當時正在滋長的資本主義經濟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
(3)宮廷疙瘩湯擴展閱讀
《紅樓夢》最早流傳到海外是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當時由浙江到達日本的一艘船上載有67種中國圖書,其中就有「《紅樓夢》9部18套」。
曲亭馬琴的代表作《南總理見八犬傳》中,八犬士每人出生時身上都有一顆靈珠的構思,很可能是從《紅樓夢》中寶玉含玉降生得到的啟示。
1892年,森槐南翻譯了《紅樓夢》第一回楔子,發表在《城南評論》第2號上。以此為肇始,各種形式的日譯本層出不窮,這也使得更廣泛的日本民眾能夠走近這部來自中國的名著。直到20世紀30年代,許多日本人到中國留學時,都還在用《紅樓夢》學習標準的北京話。
在中國文學發展的過程中,《紅樓夢》傑出的現實主義創作成就,給後代作家提供了豐富的藝術經驗,直至中國現代文學中,也有明顯受《紅樓夢》影響,取得一定成就的作品。歷來以《紅樓夢》題材創作的詩、詞、戲曲、小說、電影就更不勝枚舉。
㈣ 到飯店裡點菜,飯店裡的菜譜上常有的菜有那些
肉類: 東坡肘子 糖醋排骨 四喜丸子 紅燒肉 孜然羊肉 等等基本都有
青菜: 醋溜土豆絲 地三鮮 清炒、蒜蓉炒(油麥菜、油菜 西藍花....)香菇油菜
魚類:紅燒刀魚 紅燒鯉魚 糖醋鯉魚 清蒸鱸魚 鮭魚 .
家常菜:家常豆腐 麻婆豆腐 木須肉 亂燉 鍋子牛肉西紅柿.
...
㈤ 古代皇帝吃的好還是我們吃的好
對於古代皇帝的生活,很多人可能都是無法想像的,盡管現如今也有不少影視劇裡面拍攝了皇帝的生活,但畢竟也不是真實的情景,是沒有辦法做到完全還原的。而有不少人對古代皇帝的生活飲食經過研究之後得出結論,認為他們吃的甚至還沒有我們吃的好,這是真的嗎?古代皇帝日常都吃些什麼,為什麼說他們吃的還沒有我們好呢?下面就讓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1. 傳膳!口蘑肥雞、三鮮鴨子、五綹雞絲、燉肉、燉肚肺、肉片燉白菜、黃燜羊肉、羊肉燉菠菜豆腐、櫻桃肉山葯、爐肉燉白菜、鴨條溜海參、鴨丁溜葛仙米、燒茨菇;肉片燜玉蘭片、羊肉絲燜跑躂絲、炸春卷、黃韭菜炒肉、熏肘花小肚、鹵煮豆腐、熏干絲、烹掐菜、花椒油炒白菜絲、五香乾、祭神肉片湯、白煮塞勒、烹白肉。上面這些菜,是溥儀回憶錄《我的前半生》里記錄的早膳菜品,僅一頓早飯就有這么多菜,皇帝的生活由此可窺一二。
溥儀在回憶錄中對皇家如何吃飯有細致描寫,可謂耗費人力、物力、財力。關於皇帝吃飯有一套術語,吃飯叫進膳,開飯叫傳膳。皇上想吃飯了,吩咐一聲:傳膳!御前太監便向守在養心殿的太監說一聲:傳膳!這樣一道道傳下去,不等回聲消失,幾十名穿戴整齊的太監組成的隊伍已經走出御膳房。太監們抬著大小七張膳桌,捧著幾十個繪有金龍的朱漆盒,浩浩盪盪地直奔養心殿而來。清朝乾隆年間皇帝的菜譜,每頓飯120道菜,一張桌子都擺不下,遠處的菜品需要皇帝指揮太監們拿過來。隨著大清國力日益衰退,菜譜的數量一再減少,從原來的120道減少為64道,之後又減為32道、24道。但到了慈禧太後掌權時期,又恢復了早期的排場,每頓飯必須百十來道菜,少說要花200兩銀子。而當時一戶普通人家一年的花銷不過10兩銀子左右。傳膳的隊伍龐大,並不代表這頓飯能吃好。皇上什麼時候想吃飯全憑心情,而只要皇上叫了傳膳,沒有御廚現場開火的道理。並且,皇帝的食物做工復雜,一百多道菜,很多都是御廚提前一天就准備好的,一直在小火溫著,隨時都能上桌。慈禧的一項發明是,在菜里拼成洪福齊天萬壽無疆這些字,極盡奢靡。實際上,慈禧真正吃的也就是離自己最近的幾道菜,遠處的菜她甚至看不清是什麼。每次用完餐,餐桌上十之八九的菜還沒動過。這些菜在慈禧吃完後就全部撤下,一部分會賞賜給伺候她的太監或宮女,但最常用的處理方式是賣到宮外去。品相好的菜會晌咐被有名的飯庄收購,它們在門口掛牌子打廣告,告訴食客汪謹局今日供應御膳。品相不好的就直接賣給小販,有些小販將糟爛不堪的御膳倒入大鍋中混成雜合菜,普通百姓只要交錢,就可以用長柄鐵勺在鍋內撈一勺來食用。
按照這種講究排場的吃法,皇帝一個月吃飯要用掉多少食材?據說,當年溥儀和太後、四個貴妃,僅這六個人一個月就要用掉3960斤肉、388隻雞鴨。此外,軍機大臣、御前侍衛、翰林、有身份的太監等,這些人也有分例。皇宮里一個月要用掉14642斤肉,這是正常用量;每天宮內還會有添菜,每個月可多添肉3萬多斤。
2. 宮里吃飯規矩多
根據《康熙起居注》,康熙皇帝喜歡吃鹿尾、鹿舌,鯽魚、鱒魚,文丹、石榴、春桔、葡萄,橙干、櫻桃干、桃干,寧夏面做的餑餑,野味如野雞;膳食除各種鮮菜,還有咸白菜、醬瓜、酸菜等;不吃蒜、蔥、小根菜。此外,康熙喜歡吃熱巧克力;道光餐餐要有炒雞蛋;慈禧愛喝下困讓午茶也愛美容,分外喜歡甜食;溥儀愛吃西餐。
1923年,溥儀下令把宮里的御膳房撤掉,改成野意膳房,做中餐;另外,設立一個番菜房,主要做西餐。番菜房配備了四名大廚,可溥儀還是覺得他們做的西餐比不上洋人,請了一位西洋廚師來到宮里擔任主廚。在宮里,辦宴會是大事,皇帝還免不了和群臣一起歡宴,以顯示君臣同樂天下太平。清代宴席種類繁多,萬壽節要辦宴,皇子成婚、公主出嫁要辦宴,朝鮮貢使覲見也要辦宴。國宴大都在太和殿或保和殿舉行,擺桌多的時候,一些大臣連皇帝的面也見不到。皇宮里舉辦宴會,御膳房只給皇室成員准備菜餚,其他人都要自備,級別越高,可能要拿出的銀子越多。《大清會典》記載,親王要自備10隻羊、10瓶酒,入宴之前就要交給膳房。除了宴會,吃的另一大場景是祭祀。清代宮廷的薩滿祭祀,儀式中少不了煮豬環節。據說,被選中的豬須全身黑色、膘肉肥厚,宰殺後的豬,要去其皮,按節解開,然後扔進坤寧宮的一口大鍋中。煮好的豬肉切塊放在碗里,皇帝帶頭,分給親王、大臣、貼身侍衛抑或皇後、嬪妃。不放佐料、僅用水煮熟的豬肉,稱得上難吃。因此,最常吃到肉的乾清宮當差侍衛想出了辦法,偷偷准備一種草紙,在醬油里浸泡一天一夜後晾乾。這種草紙充滿濃郁醬香,侍衛把草紙帶在身上,將其浸在肉湯里,這樣才能把肉吃下去。久而久之,有太監琢磨出生財之道,暗中在袖子里藏好醬油草紙或者鹽水米紙,送福肉的時候,哪位大臣給了小費,就悄悄把紙遞給他。
你可能看過《延禧攻略》,魏瓔珞設下陷阱,在給弘曉端肉時偷偷放了鹽,導致弘曉被抓,皇帝盛怒之下將弘曉革職查辦。在歷史上,的確有一位因為不願吃豬肉而被斥責的怡親王弘曉,乾隆皇帝指責他:弘曉縱不顧祖先成憲,獨不念及乃父乎?不吃肉,不僅不忠,而且不孝。
3. 皇上飲食不自由
乾隆71歲的時候,在除夕夜興致勃勃地舉辦御宴。所用食材如下:豬肉65斤,豬肘子3個,豬肚2個,小肚子8個,膳子15根,野豬肉25斤,大小豬腸各3根;肥鴨1隻,菜鴨3隻,肥雞3隻,菜雞3隻,關東鵝5隻,野雞6隻;魚20斤;羊肉20斤;鹿肉15斤,鹿尾4個。今天,除了鹿肉尚屬罕見,其他食材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我們餐桌上的食品和當年宮里的食品別無二致。得益於營養學的研究發展,現代人還會在餐桌上添幾道蔬菜。然而,在清代,由於生產力低下,吃肉對很多平民來說是遙不可及的事情。因此,頓頓吃肉成了彰顯貴族身份的一種方式。其實,即便貴為皇帝,也無法實現吃飯自由。皇帝每天的菜單都提前安排好,提交給內務府大臣審核批准。御膳房會根據季節調整皇帝的食譜,夏天的膳食清淡一些,補充夏季流失的體液;冬天的膳食更富營養,為身體提供更多能量。但御膳不能有牛肉,在皇宮里吃馱獸的肉被認為是一種罪孽。另外,民間一些美食也不能讓皇帝吃到。乾隆年間,揚州鹽商飲饌之精美,天下聞名。乾隆下江南時,鹽商便精心准備了一桌酒席,獻給乾隆。可是乾隆吃過後毫無反應,鹽商們大為詫異,於是花錢找太監探聽消息。太監說:萬歲爺要是吃慣了你們的菜,回到宮里要吃,我們怎麼辦?於是每道菜端上去,太監一律添了一大勺糖,乾隆什麼好滋味也沒嘗到。同治皇帝小時候,一日兩膳,吃的是兩宮皇太後賜予的食品:小米粥、豆沫粥、糙米粥、羊肉絲疙瘩湯、甜漿粥、柳葉湯、面片湯、豆腐片湯等。他吃湯粥根本無法飽腹,有時飢餓難忍,便闖進太監的住處偷太監的東西吃,太監發現後,會立刻奪過丟掉。
4. 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