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百科 » 疙瘩擠出膿血
擴展閱讀
小孩胳膊長小疙瘩圖片 2024-10-15 21:15:47
悶疙瘩是什麼 2024-10-15 21:11:34

疙瘩擠出膿血

發布時間: 2024-10-15 18:23:34

❶ 大腿跟內側長了個類似膿包的疙瘩 破了 擠出膿血之後 感覺像有一小丟丟肉漏在外面一直出

根據你所說的情況,腿部皮膚有膿包,感覺像有肉露在外面,考慮還是專由於毛囊炎感染引起屬的可能性大。
意見建議:建議你及時去醫院就診,可以根據醫生的診斷及時行清創治療,比如可以使用雙氧水沖洗後塗擦碘伏,同時外用紅黴素軟膏治療,生活中注意不食用辛辣油膩的食物,保持好皮膚創面清潔,必要時加用消炎葯口服治療。

❷ 大腿內側長了一個類似癤子一樣的疙瘩,又紅又腫,擠出了一些膿血,怎麼辦走路都摩擦的疼

火癤子療法

三種人要特別注意,第一是幼兒,第二是老人,第三是體弱多病者。小孩與老人本身的免疫力差,小孩子又好動,經常會碰到局部皮膚擦傷等情況,都可導致癤的發生。預防秋癤主要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保持皮膚清潔,及時洗去皮膚上的污垢和致病菌。其次要搞好個人衛生,勤剪指甲。第三,加強飲食調理,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綠豆、冬瓜、海帶等性味甘、涼,具有清火明目、清暑止渴、疏解熱毒等功效,可讓孩子適當多吃些。第四,癤子早期,可採用熱敷,或外塗1%~2%碘酒等,可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切忌針刺或手擠,因為手擠會使癤腫細菌隨血流而擴散,致使感染加重。至於癤腫晚期,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用葯。

癤子,夏天尤其多見,俗稱「暑癤」。中醫認為是毒侵入皮膚而發病,屬於瘡瘍熱證,所以又稱「熱癤」。細小如釘而反應較重的癤子,則稱為「疔瘡」。癤子隨處都可發生,以頭、面、頸、背、臀等處最為多見;疔瘡主要見於顏面及手指、足趾。

癤子初起時如黃豆大或梅子大,發紅,發熱,又腫又痛,逐漸向四周擴大。數天後,在中央出現一個黃白色的小膿頭,潰破出膿後就逐漸癒合。但是往往這里好了那裡又發,頑固難愈;特別是當病人正氣虛弱,或擠壓癤子,還會引起「瘡瘍內陷」,「疔毒走黃」,也就是敗血症。所以,不能忽視對癤子的預防和治療。

預防癤子要注意皮膚的清潔衛生,否則葡萄球菌侵入毛囊、皮膚腺及皮下組織,就會化膿而發病。

用野菊花、金銀花、蒲公英、綠豆衣各12克、甘草6克,煎水代茶飲用,也有助於預防癤子的發生。在暑天也可以少量服用六神丸。

一旦發生癤子,宜內外兼治。內服清熱解毒中葯,可用金銀花、連翹、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馬齒莧各15克水煎服用。

外敷清熱解毒中葯,可用新鮮馬齒莧60克,或用蒲公英60克,或用敗醬草60克,或用芙蓉花嫩葉60克,加少許食鹽,搗爛,外敷患處,每日換2~4次,對尚未化膿的效果較好。已經化膿的,須癤腫成熟潰破,膿液流出,才能逐漸癒合。

在癤子初起時,要及時熱敷,周圍皮膚可常用75%酒精消毒,以利於癤子的局限化;當癤子形成時,可用10%魚石脂軟膏或中葯芙蓉膏外敷;若癤子成熟,表面柔軟,並出現波動感時,可以切開排膿,排膿後,再上復方新黴素軟膏至痊癒;但對於外耳道、鼻、上唇部的癤子不可切開,更不要擠壓,以防感染擴散蔓延。

若發生癤病,疼痛顯著,並伴有發熱、局部淋巴結腫痛時,應口服或注射抗菌素治療。必要時,可口服清熱解毒中葯五味消毒飲。對一些癤病患兒,還應檢查有無糖尿病,並經常服用綠豆湯,或用金銀花,野菊花煎湯代茶飲。

❸ 病例分析 病情描述:男,12歲 兩周前左側面部長一痤瘡,腫脹疼痛,數天後,被其用針扎穿,擠出膿性血液。

1、金葡菌導致的顱內感染。
2、顏面部的淺靜脈包括面前靜脈及顳淺靜脈。面前靜脈的瓣膜發育不良,少而薄弱,同時封閉不全,通常在肌肉收縮下,可使血液轉而逆行。當面部發生炎症,尤其在危險三角區時,易在面前靜脈內形成血栓,影響正常靜脈血迴流,並逆流至眼上靜脈,經眶上而通向顱內蝶鞍兩側的海綿竇,將面部炎症傳播到顱內,導致顱內感染。
3、當面部發生癤(青春痘)、癰時,尤其在面部危險三角區,不能擠壓,抓撓。不能過早切開引流和挑出,以防引起顱內感染,導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