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百科 » 植物根有疙瘩
擴展閱讀
手上起小疙瘩是什麼原因 2024-09-17 08:00:10
頭頂血疙瘩 2024-09-17 07:55:18
lol蔚的三國皮膚哪個好看 2024-09-17 07:50:54

植物根有疙瘩

發布時間: 2024-09-09 00:17:15

① 什麼是破解植物固氮的謎團

誰都知道,要想使莊稼獲得豐產,重要的條件就是要有足夠的肥料。說起肥料,自然離不開各種各樣的化肥,例如常見的硫酸銨、尿素、碳酸氫銨,還有人畜糞尿和綠肥。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貧瘠的土地上,普通的莊稼長不好,可是豆科植物卻能在不施肥料的情況下長勢良好,這是為什麼呢?秘密就在豆科植物的根部。

如果你仔細觀察豆科植物的根部,就會發現那兒有許多圓鼓鼓的小疙瘩,它們好像一個個小瘤子,因此被科學家稱為「根瘤」。根瘤看上去很普通,把它擠破後,裡面會流出一些帶腥臭味的「紅水」。但是,這種「紅水」並不尋常,把它放到顯微鏡下觀察,在紅紅的汁液中可以看見許多微小的生命在活動,有的像小木棍,有的像小圓球,這些小傢伙們就是大名鼎鼎的根瘤菌。

我們知道,在空氣中含有大量的氮,它是植物生長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營養元素。但是,空氣中的氮都處於游離狀態,無法被植物直接吸收,只有把空氣中游離的分子氮變為氮的化合物,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要做到這一切,就需要固氮微生物幫忙了,而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正是其中的重要成員。

很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探索豆科植物固氮的奧秘,竭盡全力試圖解開根瘤菌的固氮之謎,因為這項研究太重要了,如果成功,它將意味著每年能省去數百億甚至數千億美元的人造氮肥費用。美國的著名共生學專家威廉·特拉格,經過認真計算後得出驚人的數據:全世界豆科植物每年在土壤中固氮的數量達9000萬噸。

對豆科植物固氮本領的研究,可追溯到1838年,法國農業化學家波辛格魯特首次發現,豆科植物能固定大氣中分子狀態的氮。1866年,俄國學者沃羅寧又發現豆科植物的根瘤菌中含有微生物,並指出根瘤的形成是微生物侵入植物根部的結果。到了1888年,荷蘭科學家別依林克應用分離方法,第一次獲得了根瘤菌的純菌種,此後,人們漸漸揭開了植物固氮之謎的最外面幾層帷幕。

科學家們發現,根瘤菌在土壤中單獨生存時並不具有固氮作用,只有把豆科植物的種子播到土壤中,待幼根形成後,根系的分泌物吸引根瘤菌,讓根瘤菌通過根毛侵入根的內部組織,在那兒進行大量繁殖,使根部膨大形成根瘤,這時,根瘤中的根瘤菌與豆科植物結成了一種特殊的共生關系,根瘤菌才開始發揮固氮作用,供給植物氮素養料。

科學家們還發現,根瘤菌的種類有很多,每種根瘤菌只能在一種或幾種植物根部形成根瘤。例如,豌豆根瘤菌只能在豌豆、蠶豆的根部形成根瘤;苜蓿根瘤菌只能在紫花苜蓿、金花菜的根部形成根瘤;豇豆根瘤菌只能在豇豆、綠豆、花生的根部形成根瘤;而紫雲英根瘤菌只能在紫雲英的根部形成根瘤。

經過許多年的研究探索,科學家們對根瘤菌固氮機制的認識越來越多,但遇到的問題和迷惑之處也同樣越來越多。當人們清楚地了解到微生物進入植物根組織,會改變模樣成為變形菌之後,擺在科學家面前的主要問題是:變形菌能繁殖嗎?它們是如何傳宗接代的?它們能接連不斷地使根瘤菌完成生命循環嗎?

對於這些令人煩惱的問題,科學家們眾說紛紜。許多學者認為,在變形菌生存的最後階段,它們的植物主人便違反共生原則,把它們的共生者消化掉。植物的下一代若要感染上根瘤菌,還得通過土壤里新的細菌繁殖。但也有的學者認為,並非所有的細菌都會變成變形菌,也許有少數不能被消化掉。後來,前蘇聯科學院院士米舒斯金與他的合作者在研究中發現,變形菌內部會形成小圓細胞——似親孢子,於是他提出推測:根瘤菌為了使自己免遭絕種,在它的獨立生活期內,就是以似親孢子的形式留在土壤里。

老的爭論還在繼續不斷,新的問題又接踵而來。在研究植物固氮的過程中,一個使科學家們極為關注的問題是,當根瘤菌離開了植物體之後,是否也同樣能進行固氮作用。這是一個打破傳統觀念的想法,因為根據以往的概念,根瘤菌只有與豆科植物結合在一起,才能吸收空氣中的氮從事固氮工作。也就是說,根瘤菌雖然一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土壤里過著獨立生活,如同土壤中的其他微生物一樣,也是依靠吸取周圍現成的有機物來生存的,但並不能固定空氣中的氮。根瘤菌可以這樣世世代代生活幾十年之久,等待著與合適的植物相遇。一旦遇到了好機會,根瘤菌便欣然告別土壤這一生活環境,進入到植物的根裡面,使根部組織增生,變成瘤狀。這時候,根瘤菌便獲得了新的奇妙特徵——固氮本領。

科學家們已經知道,是植物根部根瘤菌中的固氮酶促使根瘤菌產生固氮能力的,但問題是,固氮酶非得要在植物和根瘤菌兩者共同的合作下才能產生嗎?

② 為什麼我的蔬菜根部會長如豌豆或土豆似的疙瘩

您好、這個可能是「根瘤菌」不過一般是在大豆根部的、你的土地種過大豆之後、種其他菜也會有

這些瘤子不但對大豆沒有害處,反而對大豆生長有利。這些瘤子稱為根瘤,是由於根瘤菌寄生於大豆的根中所形成的。根瘤菌與大豆是共生的關系,根瘤菌能將空氣中的氮轉化為植物可吸收的氮,為豆科作物植株提供更多的氮素營養。同時,大豆為根瘤菌提供良好的居住環境、碳源和能源以及其他必需營養。
那麼,為什麼根瘤菌喜歡與大豆做好朋友呢?這是因為根瘤菌只有寄生在豆科植物根部形成根瘤,才能發揮固氮作用,通過根瘤就能將二者聯系起來,使它們的互助得以完成。根瘤菌有很強的固氮能力,科學研究證明,每公頃大豆在其一生中能夠固定氮素102 kg(摺合成硫酸銨是510kg)。因此,人們把豆科植物的根瘤比喻成巧妙的生物固氮工廠。

③ 秋葵根部長疙瘩怎麼回事

秋葵根部長疙瘩可能是由幾個原因引起的。首先,它可能是由病菌或真菌感染引起的病害,如根腐病或根結線蟲病。這些病害會導致根部異常膨大,並產生疙瘩或腫塊。

其次,秋葵根部長疙瘩也可能是土壤質量問題導致的。如果土壤中含有過多的鹽分或重金屬,或者土壤排水不良,就會對秋葵的根部生長產生不良影響,從而導致疙瘩的形成。

此外,防蟲劑或農葯的過度使用也可能導致秋葵根部長疙瘩。這些化學物質可能會對植物的根部造成損傷,從而導致根部異常生長。

要解決秋葵根部長疙瘩的問題,首先需要確定具體原因。如果是由病害引起的,可以使用相應的殺菌劑或除蟲劑進行防治。如果是土壤質量問題,可以改善土壤排水,修正土壤酸鹼度,添加有機物質等來改善土壤質量。另外,要控制農葯和化學物質的使用量,遵循正確的使用方法,以減少對植物的損害。

然而,請注意以上回答僅是對常見情況的一般解釋。如果您遇到了一種特殊情況,最好請專業的農藝師或植物病理學家進行現場檢查和診斷,以獲得更准確的建議和解決方案。

④ 植物植物根上的疙瘩是什麼

根瘤,很多豆科植物都有。根瘤菌在皮層細胞中迅速分裂繁殖,同時皮層細胞因根瘤侵入的版刺激,也迅速分權裂和生長,而使根的局部體積膨大,形成瘤狀突起。根瘤菌從根瘤細胞中攝取它們生活所需要的水分和養料,它能固定游離氮、合成含氮化合物,為豆科植物所利用。豆科植物與根瘤菌的共生因得到氮素而獲高產;同時由於根瘤的脫落,具有根瘤的根系或殘株遺留在土壤中,能增加土壤的肥力。利用豆科植物作綠肥或與其他作物輪作、間作,增產效果顯著。豆科植物能肥田,是由於根瘤菌的固氮作用。

⑤ 一種植物,是一種草葯,根上有很多疙瘩,像小土豆一樣,請問是什麼植物

可能是豆科植物,上面長的是根瘤菌造成的根瘤。沒有葉片不好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