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百科 » 頸部血管疙瘩
擴展閱讀
康復新液治濕疹嗎 2024-09-17 03:28:23
沈陽濕疣皰疹醫院 2024-09-17 03:27:02
頭上長毒疙瘩怎麼辦 2024-09-17 03:26:22

頸部血管疙瘩

發布時間: 2024-09-08 03:21:20

1. 孩子身上長著血紅色疙瘩是什麼可能是血管瘤,這6種類型你記住了嗎

血管瘤在臨床中屬於血管上的一種病變,一般是屬於良性的先天性腫瘤,大部分是出現在新生嬰兒身上,並不需要特殊處理。但是血管瘤有著多種類型,還需要根據血管瘤的類型來進行辨別,在有必要的時候也需要選擇具有針對性的方法來進行治療。

1、淺表血管瘤

淺表血管瘤也叫做草莓狀血管瘤,這是大部分孩子在出生後一個月內會出現的良性腫瘤。淺表血管瘤的發病率在90%左右,但是這種腫瘤並不會給孩子造成嚴重影響,會在皮膚表面出現鮮紅或者暗紅色,呈草莓顆粒狀的異常突起。大部分時候淺表血管瘤不會引起皮下腫塊,並且表面不光滑,邊界清晰,如果想要處理也較為簡單。

2、深部血管瘤

深部血管瘤就叫做海綿狀血管瘤,則是較為嚴重的血管瘤類型。通常會出現在兒童的皮下組織中,表現出明顯的隆起包塊,並且皮膚是純紫色或者紫藍色的,按壓會感覺到明顯的柔軟,就像海綿或者是面團狀,但是邊界不清晰,局部會隨著包塊的大小出現變化。深部的血管瘤會給孩子帶來神經壓迫的影響,有少部分還會影響到表面。

3、混合型血管瘤

混合性血管瘤多見於新生兒,在早期會出現大小不一的紅斑,並且與單純的草莓狀血管瘤沒有明顯的區別,但是在入侵真皮和皮下組織之後,就會導致面積逐漸擴大,並且出現包塊。混合型血管瘤是有一定風險的,因為到了後期會大面積的病變,並且會伴隨著潰瘍和出血感染的問題,在嬰兒出生半年左右,混合性血管瘤就有較大的風險,容易侵犯到嬰兒的組織臟器。

4、動靜脈畸形

動靜脈畸形通常就是蔓狀血管瘤,多見於嬰兒的四肢表面會出現樹枝狀的血管,局部的皮膚呈暗紅色和藍紫色,並且在檢查的時候可以聽到血管雜音。這種情況對嬰兒來說非常嚴重,可能會導致患者的肢體酸痛症狀,後期則是引起肢體病變,所以需要盡早手術。

5、微靜脈畸形

微靜脈畸形也是孩子常見的一種血管瘤問題,形狀大小並不規則,會在表面出現紅色或者粉紅色的斑片。但這種病變並不容易高出皮膚表面光滑,用手按壓就會有部分褪色。通常是不會帶來嚴重傷害的,在加重之後則是會有疣狀結節,呈鵝卵石樣外觀。

6、淋巴管畸形

淋巴管畸形還分為不同的種類,主要就包括毛細淋巴管,海綿狀淋巴管以及囊狀淋巴管的畸形。這種病變最容易出現在皮下組織,尤其是口腔黏膜或者是頸部,因而在出現淋巴管瘤的時候,往往就會出現明顯的腫物以及分泌液。

孩子的血管瘤問題一般是要比成人更加嚴重的,這是因為孩子沒有完善的免疫機制,身體還在發育階段,出現各種血管瘤的時候就需要加強重視。如果血管瘤疾病持續加重,甚至有可能會影響到嬰兒發育。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家庭醫生超能團#

2. 孩子身上長了「血紅色疙瘩」,竟是血管瘤!這種「瘤」是咋來的

近幾年來,隨著二胎、三胎等鼓勵生育的政策出台,越來越多的夫妻選擇了生二胎、甚至是三胎。還有許多本打算不要孩子的年輕夫婦也加入了生孩子的隊伍。 每一對夫妻在孩子出生時能夠平安、 健康 地降生到這個世界上,同時他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茁壯地成長。

然而,並不是每一個新生兒降生後都是健 健康 康的,新生兒在降生時容易患上許多疾病,新生兒在出生時,體內的免疫力十分薄弱,因此這些疾病會給新生兒們的生命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譬如血管瘤、窒息、缺氧缺血性腦病等,其中患血管瘤的新生兒相對較為常見。

年輕的小張夫婦倆在結婚後不久生下了一名男嬰,兒子的出生讓夫妻倆喜出望外。 然而,就在孩子剛剛滿月之時,小張和妻子發現兒子的臉上長了一個小小的紅疙瘩,起初夫妻倆還以為是過敏引起的,並未多在意。

可一段時間過後,這個紅疙瘩越長越大,等到兒子滿百天的時候,已經長到了像鵪鶉蛋那麼大。 這下可把夫妻倆弄得徹底慌了神,他們迅速地將兒子帶到了兒童醫院。一番檢查下來後,檢查結果顯示:孩子患上了血管瘤,一聽到「瘤」字,夫妻倆再度緊張起來。

夫妻倆心中不由得暗自叫苦: 這所謂的血管瘤究竟是個什麼病?是癌症的一種嗎?如果是,是血管患上癌症了嗎?如果不是的話,會有生命危險嗎?

今天,我們就為大家來講一講有關血管瘤的一些事宜。

在新生兒尚處於胚胎期間時,部分血管細胞由於出現了增生,從而形成了在嬰兒的皮膚、軟組織里的血管畸形,或者是良性腫瘤。 所謂的良性腫瘤或者是血管畸形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血管瘤,換句話說,血管瘤是一種先天性疾病。

青少年以及成年人是極少有患血管瘤的,這種疾病 常常出現於剛出生後不久的新生兒的身上 ,有的新生兒患者甚至在娘胎中就已經形成了血管瘤。

由於人體全身上下都布滿了血管,也就是說,有血管的地方就有產生血管瘤的可能。因此在理論上血管瘤可以發生於人體的任何部位。 研究表明,血管瘤的主要發生部位在於口腔頜面部。

在這里有必要說明一下, 口腔頜面部是指人的牙齒、牙齦、舌頭、顳頜關節、嘴唇、頭面頸部的淋巴結等部位

據統計, 發生在口腔頜面部的血管瘤的幾率是最高的, 竟高達百分之六十左右,在軀幹上的發病幾率其次,超過百分之二十左右,四肢上的發病幾率最低,只有百分之十五左右。

不容樂觀的是,血管瘤主要發生在面部的位置,極少出現在內部,因此血管瘤的發生較容易發現,但是容易影響患者的形象,從而對其心理 健康 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傷害。 研究表明,女性患血管瘤的幾率一般是男性患血管瘤的三倍到四倍之間。

那這種血管瘤是怎麼來的呢?因何出現?

根據現有的研究結論,現代醫學對血管瘤的形成原因以及詳細的發病機制仍然是一片茫然,尚無明確的研究成果來揭示這一疾病的廬山真面目。

然而,目前,普遍認為, 血管瘤的形成的一種可能是因為 血管形成因子和血管形成抑制因子之間出現了失衡, 以及某些 基因發生了突變, 造成血管內皮細胞的增殖出現了異常。

想必您可能會問, 究竟什麼是血管形成因子和血管形成抑制因子呢?

這個血管形成因子是指人體中的一種糖蛋白,這種糖蛋白可以促進血管的生成和血管內皮細胞的生長分裂等行為,甚至還可以促進組織的生長。顧名思義,血管形成抑制因子就是用於抑制血管的生成。 二者相互配合,共同保證了人體內血管的平衡。

血管瘤的形成還可能與患者體內的 免疫細胞發生了功能改變 以及 患者體內的雌激素水平發生了變化 都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據相關研究顯示,在目前已探明的血管瘤誘發因素中,化學制劑是一個很危險的致病因素。 譬如化肥、農葯、油漆塗料等,同時,如果患者的母親在懷孕期間經常接觸皮革製品等也會導致血管瘤的發病幾率大大增加。

因此,女性在懷孕期間要避免接觸正在裝修或者剛剛裝修過後的場所等,以免給胎兒帶來不利影響。

血管瘤的形成過程分為三個主要期限,它們分別是 增生期、穩定期、退化期 ,下面我們來為您介紹下這三個期限。

第一, 增生期 在嬰兒出生之後,血管瘤迅速地生長、擴散,在嬰兒的皮膚上以及深層的組織、器官上大肆進犯。 這個過程大約要 持續半年到十年 的時間,這個過程也是比較漫長的。

第二, 穩定期 。血管瘤在經過快速地生長過後,生長的速度越來越慢,但並未停止生長 隨著新生兒的不斷長大, 血管瘤的生長速度仍然快於新生兒的成長速度。 這個過程要比增生期短一些,一般只有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

第三,退化期。 在新生兒年滿1周歲之後,血管瘤的生長速度再度放緩,甚至還會呈現「負增長」的現象。 在退化期內,血管瘤的顏色不斷變淺,外形也不斷地縮小。部分患兒的瘤體消退後,患處皮膚會出現明顯的痕跡和褶皺。

接下來,到了本文最為關鍵的部分,我們將為您講述目前現代醫學已經探明的血管瘤的主要治療方法,一起來看下吧。

第一種療法,保守治療法。 前文提到,血管瘤分為三個進展期限,其中最後一個期限就是退化期,這也就是說血管瘤是存在一定的自然痊癒的可能的。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對部分患者進行保守治療。

然而,這種治療方法並不被看好。 研究表明, 只有少部分的患者的血管瘤在保守治療的前提下完全自愈 ,而且會在患處留下了明顯的疤痕,這樣會給患者的形象和心理 健康 帶來不可逆轉的傷害,會給患者的社交帶來很大的阻礙。

第二種療法,葯物治療法。 目前主要使用的葯物有普萘洛爾、β-受體阻斷劑、免疫調節劑等進行治療。

據臨床試驗數據表明,普萘洛爾可以有高效、快速、安全地治療血管瘤, 但普萘洛爾的治病機理卻不清楚;β-受體阻斷劑也可以有效地治療新生兒的血管瘤。

但是它的不良反應較多,譬如β-受體阻斷劑使人體的血壓偏低,還會抑制脂肪和糖原的分解,使得人體的營養供應受阻,甚至還會引起低血糖,進而引起神經系統的發育。

而咪喹莫特作為免疫調節劑的代表,它可以有效地抑制腫瘤的血管生成,從而可以達到治療血管瘤的目的, 但有研究顯示它應該同咪喹莫特結合起來使用,這樣的療效最佳。

第三種療法,手術治療。 對於病情較為嚴重的情況,則應該盡快手術治療。據研究顯示,手術的時機最好選在穩定期或者消退期進行,手術方案也要經過主治醫生進行詳細地分析研判,最終定出適合患者的手術方案。 目前手術已經作為首選治療方法,但不可或缺。

第四種方法,微創注射。 部分血管瘤不必要長期服葯、外用葯無法有效滲透或孩子不耐受吃葯,局部微創注射葯物,是目前常見的治療方式。

再好的治療方法,也抵不過對疾病的及時、有效地預防。接下來,我們將為孕期媽媽介紹幾點能夠有效地預防血管瘤的方法。

第一,飲食均衡。 在英文中,飲食均衡叫做「have a balanced diet」,可見飲食均衡的重要性受到了世界范圍內的廣泛接受。應該按時吃飯,做到營養結構合理,葷素也要搭配,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第二,保持良好的心態。 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會讓我們心理更加地 健康 ,身體也會更加地 健康 ,心態年輕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適量運動。 適量的運動,可以有效地祛除體內的各種毒素,使血管也變得更加 健康 ,還可以有效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血管瘤並不可怕,它是一種良性腫瘤,存在自愈的可能性,患者不必過多擔心,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 做好定期的復查

參考文獻

[1] 馮晴,李麗,尉莉,徐子剛,馬琳.普萘洛爾治療嬰兒血管瘤研究進展[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9,33(02):226-230.

[2] 鄧佳欣,陳悅,陳媛,王艷.口腔頜面部血管瘤治療的研究進展[J].口腔疾病防治,2019,27(01):50-55.

[3] 劉超,張蕾,李燕.嬰幼兒血管瘤的臨床治療進展[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21,24(03):203-208.

3. 皮膚上的這種紅疙瘩,是血管瘤嗎

血管瘤的早期症狀有哪些呢?
一、海綿狀血管瘤
這種血管瘤在皮膚、皮下組織、肌肉,甚至肝、腎等處都可發生。如顱內海綿狀血管瘤、眼眶內海綿狀血管瘤、脊髓海綿狀血管瘤、肝海綿狀血管瘤等。外觀呈紫紅色,周圍有迂曲、怒張的小靜脈,捫之柔軟,有彈性,擠壓時縮小,撤壓後即復原。
這種血管瘤隨嬰兒年齡增長而增大,有時長得很大、很深,嚴重損害容貌和破壞正常組織。
二、混合型血管瘤
混合型血管瘤為毛細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等其他類型血管瘤,兩種或更多同時存在一起的良性血管瘤。是較常見的一種類型血管瘤,多發生在面頸部,也可發生在身體其他部位。一般出生時已存在,最初頗似草莓狀毛細血管瘤,但很快擴展至皮膚范圍以外,而深入真皮和皮下組織。
三、草莓狀血管瘤
這種血管瘤多見於皮膚,以枕部、頭面、四肢和背部多,不少長於口唇和舌部。眼部毛細血管瘤多發生於出生後的三個月以內,隨後的三個月增長較快。毛細血管瘤大小不一,大的可占據面部或肢體的大部,小的只有幾毫米,略高於皮膚。
毛細血管瘤一般出生後就已存在,六個月內生長迅速,一兩歲後逐漸停止生長。它影響美觀,破損後有大出血的危險,家長應密切留意。
四、蔓狀血管瘤
這種血管瘤多見於四肢,表面及周圍有許多樹枝狀擴張的血管,迂迴曲折呈蔓狀,局部皮膚呈暗紅色或藍紫色,有時可摸到血管搏動或聽到血管雜音。對於這種血管瘤,應盡早治療,可用彈力綳帶等包紮肢體,以緩解肢體出現的酸痛等症狀。

4. 頸部睡到床上或躺下血管有7個小疙瘩

是頸部血管曲張,沒什麼大問題,不要著急,不是急病,不做手術也沒關系,放心吧

5. 頸部血管上有一個疙瘩,用手按摩了又消了是什麼回事

應該是靜脈曲張引起的,不要緊的。

6. 血管瘤是什麼

1、什麼是血管瘤?
血管瘤是指發生於血管組織的一種腫瘤,是由於血管組織的錯構、畸形、瘤樣增生而形成。絕大多數為良性腫瘤。極少數中如:血管內皮瘤、血管肉瘤、血管母細胞瘤等為惡性腫瘤,約佔5%左右。血管瘤還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兩種,原發性佔75%,即先天胎生性,是由於人體胚胎期血管網異常增生而形成,出生時有;繼多發生數在嬰兒期出現,病因尚不清楚。
血管瘤可發生人體各部位,如顏面、四肢、胸腹等體表及腦、肝、胸、腹腔等部位。
血管瘤危害:出血、感染、潰瘍及壓迫、破壞組織器官功能形態,可影響容貌及人體生長發育。
2、血管瘤的發病原因是什麼?
1、遺傳因素。2、婦女在懷孕期間,受到環境污染,葯物刺激及不良因素導致胚胎3個月內血管網異常增生擴張。3、環境污染及食物因素。4、外傷因素。
3、血管瘤有什麼臨床表現?診斷方法有哪些?
血管瘤的臨床表現:血管及周圍組織腫塊,顏色改變或紅或青紫,局部溫度偏高,局部血流豐富及血管雜音,排除其它疾病。
常用的檢查診斷方法有:1、皮膚溫度測定。2、血流量測定。3、x-ray拍片檢查。4、CT、B超、磁共振檢查。5、血管造影檢查。6、穿刺或切片檢查。
4、血管瘤怎樣分類?
血管瘤大致可分為:1、毛細血管瘤。2、鮮紅斑痣。3、海綿狀血管瘤。4、蔓狀血管瘤。5、淋巴血管瘤。6、惡性血管瘤。7、混合性血管瘤。
5、目前國內治療血管瘤的方法有哪些?
由於血管瘤極具破壞性,又易復發等特點,目前尚是一種疑難病症,無特效方法。國內醫學專家經過多年研究與摸索,取得了一定效果,具體方法有:
1、手術療法。2、硬化劑局部注射法。3、放射療法。4、液態氮冷法。5、激光療法。6、介入栓塞療法。7、物理壓迫療法。8、激素療法。9、局部封閉療法。10、中醫葯辨證治療。11、銅蒸療法。12、葯光療法13、電化學療法。14、電針治療。
6、血管瘤患者平時注意什麼?
1、避免劇烈運動,外力碰撞。2、避免較大情緒波動。3、飲食宜清淡,忌辣椒、酒等辛辣刺激性、發性食物。4、避免瘤體在太陽下曝曬。
肝血管瘤是發生於肝臟的一種常見良性腫瘤,發病率0.1~0.3%,是由肝臟先天性發育異常,肝血管瘤內皮細胞增生或繼發性血管擴張所致。其病因與遺傳、飲食、環境及外傷等有關。肝血管瘤的分型較多,其中以海綿狀血管瘤最為常見。
本病多見於女性,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可單發,亦可多發;左右肝葉均可發生,其中以左葉多見。肝血管瘤大小不一,小者僅以毫米計,早期難以發現;大者可達數十公斤,個別重者可達20餘公斤。本病發展緩慢,病程可達數十年之久。
肝血管瘤早期較小時,可無任何症狀。當腫瘤逐步增大,壓迫周圍器官時,可再現上腹不適、腹脹、腹痛。
肝血管瘤受外力碰撞時,可破裂出血;另有巨大血管瘤,可自行破裂,發生腹腔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極少數病人可能惡變。
肝血管瘤是一種良性腫瘤,以預防為主。得了肝血管瘤不要著急,要克服恐懼心理,積極治療,治療越早,療效越好。目前主要治療方法有:葯物保守治療、手術、介入療法等。其中葯物治療效果肯定,且副作用小,復發率低,因而作為首選方案;而手術、介入治療因傷害較大,並發症多,不宜作為肝血管瘤治療的最佳途徑。
肝血管瘤患者應注意以下事項:
1、禁酒、禁辛辣刺激性、發性的食物,忌海鮮,忌油膩過重。
2、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過度,避免肝區受外力碰撞。
3、保持情緒穩定,忌大喜、大悲、暴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