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疙瘩是什麼
問題一:疙瘩是什麼意思 疙瘩的意思是:
1.[a swelling on the skin;pimple;lump]∶皮膚上突起或肌肉上結成的小硬塊
2.[lump;knot]∶小球形或塊狀物
3.特指結子。
4.方言。指某一處所或時間。
5.堆;塊。
6.矛盾。
7.疑慮,問題。
8.[a knot in one』s heart;hang-up]∶喻指不易解決的問題。
問題二:我是比較疙瘩的人,是什麼意思 就是要求什麼的比較多,要按自己的喜好來辦事
問題三:這是什麼疙瘩啊? 50分 血痣,因膚表或粘膜局部毛細血管持續擴張而致的皮膚病變,呈紅色或棕色、青 色,壓之不退,大小不一,多數高出皮面。本病多為先天性,也可發生任何年齡。一般不變,也可略為增大,無自覺不適 。
血痣症狀:皮膚或粘膜局部毛細血管持續擴張而引起的赤斑。好發於面部、頸部或軀幹部,或可發於口腔粘膜等處。見《外科正宗》卷四,由於肝經怒火郁結,其形初起色紅如痣,漸大如豆,揩之血流。血痣須用冰螄散枯去本痣,以珍珠散搽之,生皮乃愈。血甚者,內服涼血地黃湯,兼戒口味始痊。
血痣形狀大的如枸杞子大小,小的像一種綠豆大的小血泡。
血痣提示脂肪痰濕的積滯,容易發生脂肪肝,肝硬化,膽囊炎,多見於脂肪肝,慢性肝炎的病人。不論什麼形態顏色的斑,根源都是體內不同廢物積滯的外在表現,都是不好的斑。斑是後天形成的,不注意保養就會越來攔穗越多,越長越大,說明毒害越來越深。
問題四:疙瘩湯是什麼? 疙瘩湯是一道家常湯品,主要食材是麵粉。
疙瘩湯里的湯可以是清水或排骨湯、魚湯、骨頭湯等。從飲食健康的角度而言,疙瘩湯更適合晚餐食用,因為麵食類容易消化。
問題五:小親疙瘩是什麼意思 小親疙瘩是山西方言。表示特別可愛的意思。一般是長輩父母什麼的對自己的小孩說的,不過也經常用來說寵物的。近似親寶貝。
問題六:這是什麼疙瘩 被飛蟻咬了?我被咬了就是這樣的
問題七:這是什麼疙瘩 嘴周長痘痘是消化不良引起的。如果你最近大吃大喝腸胃負擔過重,嘴周就是最容易頻發痘痘的重災區。而中醫所說的「胃火旺」也會導致嘴周起痘。你的消化功能正常嗎?常常積食胃脹,飲食不正常,簡橋卜飢一頓飽一頓,一般沒有飢餓感,有時感覺惡心、反酸。柴胡舒肝丸、香砂養胃丸、大山楂丸、加味保和丸、木香順氣丸、香砂枳術丸等既能幫助消化又能舒胃火,從根本上抑制痘痘。另外,每天喝100g左右的酸奶,可以幫助重整腸胃功能。
問題八:身上起疙瘩是什麼病?? 夏天的新陳代謝比較快,內分泌不平衡供需造成的,也可能是蚊蟲叮咬的
1、年齡增長,使皮膚分泌功能退化,皮膚在歲月的消磨下,會變得較薄,它的保護層功能亦隨之減弱。
2、長期暴露在陽光或空氣污染的環境中,煙霧、灰屑、紫外光UVA和UVB,以及紅外線,均會損害皮膚,因為它們產生的游離子消鍵能破壞皮膚的脂質保護層。
3、劣質化妝品或不當葯物傷害。
4、生理因素,壓力、精神緊張和情緒低落,都會減弱皮膚的天然抵抗力,引致它的自我修護機能亦隨之減慢。如內分泌紊亂。
5、天氣:面對天氣的轉變,肌膚亦需要額外的適應,例如在寒冷天氣中,如果皮膚沒有充分滋潤的話,便很容易受到傷害。
6、添加劑:一些護膚品中的成分如防腐、染料、乳化劑和香料,都有可能使皮膚變得敏感。
7、特異體質
我建議馬上吃:撲敏片一次兩片,維生素C片一次兩片.阿莫西林膠囊一次兩個.
可以一起同時服用.每四至六小時服用一次.一日三次效果很不錯哦!!.兩天之內搞定!!
但不要吃一些:辛辣. *** 和上火等食物.
注意多喝白開水因為水可以排出體內毒素!!
對皮膚過敏現象應採取什麽應變措施?
1、應停用所有的化妝品,讓皮膚有緩沖的時間,如果平時就使用低敏性護膚品,便可繼續使用;如果是初次或偶爾發生敏感現象,而平日又不使用低敏感性保養品,那麽就要選擇具有消炎、鎮靜作用的皮膚專用保養品,在用清水洗臉之後使用。如果有持續發紅的現象,就要去醫院進行脫敏治療,也可將棉花或紗布充分沾濕注射用的生理鹽水後,敷在臉上敏感的部位,這種注射用的生理鹽水,安全性高、滲透力好,具有消腫、退紅、穩定皮膚的功用,一般而言,幾天以後,紅腫現象便會消除。
2、強化肌膚的抵抗力也是有效的基本對策,如睡眠充足、飲食充足均衡、情緒和諧、遠離污染環境及過敏原、減少皮膚的 *** 等。輕微的敏感只要處置得宜,很快便會恢復,嚴重時則要迅速就醫。
3、不要擅自用葯。未經皮膚科醫生診斷,不要自行到葯店購買副腎皮質荷爾蒙軟膏使用,這是傷害皮膚的做法。因為它對抑制炎症雖然有效,但長時間使用會產生副作用而危害到健康。
治皮膚過敏 :並非「一抹了事」
皮膚過敏造成的疾病包括蕁麻疹、接觸性皮炎、異位性皮炎等 ,由於這類疾病中有的疾病如接觸性皮炎在不同發展階段 ,用葯原則特別是外用葯的原則完全不一樣 ,處治不當 ,症狀反而會加重 ;有的疾病如蕁麻疹雖然也可以自愈 ,但如果病情嚴重時 ,有引起喉頭水腫和過敏性休克的可能 ,因而 ,王大夫建議患者除非患有很輕的蕁麻疹 ,可以自己口服抗組胺葯物來治療 ,其他的情況下 ,特別是在自己用葯後症狀仍不減輕時 ,一定要到醫院接受治療 ,而不能圖一時省事。
對於治療皮膚過敏的外用激素類葯物如皮炎平、尤卓爾 (丁酸氫化可的松 )、艾洛松 (糠酸莫米松 )等 ,應注意 : 1.不要塗在臉上 ,因為這類葯會引起表皮萎縮、色素沉著等 ,對面部皮膚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壞。 2.要在醫生明確診斷後使用 ,因為這類葯物並非對所有的皮膚瘙癢都有效 ,把體癬、疥瘡等誤認為是過敏而盲目使用這類葯物 ,是目前患者自主用葯中一個很常見的誤區
應怎樣呵護皮膚過敏?
1、要遠離過敏原。因為過敏症狀會永遠存在,不可能根治,只能隨時小心防範,避免接觸有可能導致過敏的過敏原。
2、要清楚了解你所使用的護膚品和它們的用法。避免使用療效強、過於活性和可能對皮膚產生 *** 的物質。過度不當的使用強效清潔用品會破壞皮膚表層天然的保護組織;過於活性,會使血液循環加速的化妝品也會 *** 皮膚造成傷害。洗臉不要用葯皂等皂性洗劑,因界面活性劑使分解角質的......>>
問題九:請問身上起這種疙瘩是什麼? 想是蟎蟲咬的
問題十:「肉疙瘩」是什麼意思? 當人聽到某些話或某些 *** 時,身體的皮膚就會出現跟雞肉一樣的疙瘩。
⑵ 東北說在哪裡是指「疙瘩」還是「嗄達」
東北方言所襲說的是(圪垯)。
讀音:[ gē da ]
釋義:
1、球狀或塊狀的東西,多用於土、石等。
2、小土丘,多用於地名,如李家圪垯。
引證:高玉寶 《高玉寶》第十三章:「他一個孩子,又沒出過遠門,下了船知道往哪圪墶去?」
(2)方言蹭疙瘩擴展閱讀
近義詞:圪塔
讀音:[ gē da ]
釋義:
1、亦作「 圪墶 」,亦作「 圪瘩 」,皮膚上突起的或肌肉上結成的硬塊。
2、線、繩或布條的結。
3、方言,量詞,塊。
4、方言,地方。
5、形容動作急驟。
引證:李季 《當紅軍的哥哥回來了》一:「家在邊區不像個邊區人,我爹爹也是個頑固圪墶。」
⑶ 東北方言詞彙知多少
1,喇子: 塑料水桶。
2,喂得羅: 下小上大的水桶。
3,棒槌: 人參。
4,苞米: 玉米。
5,被垛: 幾床被垛在一起。
6,哈喇: 肉和油變質稱。
7,砬子: 陡峭的石頭山。
8,喝咧: 唱歌。
9,喇忽: 遇事疏忽。
10,列巴:開口麵包。
11,唔們: 我們。
12,那嘎噠: 那個地方。
13,嘎哈: 幹啥。
14,稀罕: 喜歡。
15,賊: 非常、特別、很。
16,犢子: 混蛋。
17,扯犢子: 閑扯、不幹正經事。
18,埋汰: 臟。
19,得瑟: 不務正業或臭美。
20,整個浪兒: 全部。
21,隨份子: 隨禮,隨人情。
22,松明子: 含松脂的木柈兒。
23,水筲: 雪花鐵做的上下一樣粗的水桶。
24,雙棒兒: 雙胞胎。
25,甩技子: 發脾氣,甩手走人。
26,上外頭兒:去外面。
27,上趕著: 主動。
28,善茬子: 指軟柔可欺的人。
29,傻得呵的: 痴呆的樣子。
30,傻拉吧唧: 傻拉吧登,憨傻,痴呆。
(3)方言蹭疙瘩擴展閱讀
1、生動形象性,由靜態的語言,轉化為動態的語言,將抽象的語言,轉化為形象生動的語言。
它的生動性來自於勞動,將許多非動性的詞語都取動性表達。以「扒瞎」「掰扯」「拔犟眼子」為例,三者都是辯解人的精神狀態非常抽象的詞彙。將人們編排沒有根據的謊言,方言稱作「扒瞎」,「扒瞎」來自於農村秋收勞動扒苞米,扒出來沒長粒兒的空棒子,稱「瞎苞米」。用「扒瞎」來指責並替代扯謊,不僅生動准確,而且帶有很濃的感情色彩。
同樣,「掰扯」也是得益於扒苞米的勞動,苞米葉子需要一層一層地剝去,到最後方見分曉,用來形容刨根問底、辨別真偽,也是非常形象的;再如「八竿子撥弄不著」,用來形容關系相當疏遠,來自農村的打鳥活動。常在一片空地上撒下少許糧食,裝上轉動的竹竿撥弄來打鳥。八竿子都打不住一個鳥,可謂過於疏遠了。
2、東北方言有著巨大豐富性。
如喝酒,不說喝,說「掫」「整」「捫」「倒」「抿」等。「感情深,一口捫;感情淺,舔一舔」。在酒桌上,猜拳行令,最顯性格。頂屬「打」「揍」「鬧」「搞」「抓」「整」等內涵最豐富。常見的「這嘎達」「那嘎達」。還有就是「忒別馬路牙子上卡禿露皮了(腿摔在馬路邊上磕破皮了)」。
3、,幽默感,東北人的語言中飽藏著「苦中作樂」的調侃、幽默、滑稽的歇後語、俏皮嗑、疙瘩話,經過游戲化、詩化處理。
所以,二人轉文學里,寧用古語,不用官話,寧用土語,不用僵硬的概念話。感情最濃的是鄉土鄉音,一經二人轉藝人嘴裡說出來,就感到幽默、滑稽。
陳功范是善於運用方言土語的一個作家。我們從他的單出頭《真人假相》中摘出幾句:
「愣沒辨出誰的語聲」——(用「愣」或「硬」』來強化。)
「你咋就不怕把眼珠子睡捂了呢!」——(是說睡的太多了。)
「二兩茶葉沏一壺——你瞅那老色!」
再從他的《窗前月下》摘一段唱詞:
誰不知我拙嘴笨腮說話不記甩,裉勁上吭哧癟肚嘴還直跑排。越趕上著急上火那還越添彩,倆眼睛瞪一般大啥也說不出來。哪趕上你伶牙俐齒小話來得快,著緊綳子嘁哧咔嚓真能叫得開。這段唱詞,不用特殊標明出自哪個人物之口,就能鮮亮地見出人物性格,見出地方韻味,那種幽默、詼諧、俏皮的語言風格溢於言表。
東北方言是活躍在人們口頭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最值得珍惜的文化。
⑷ 東北方言,我坐在這疙瘩這句話對嗎東北方言疙瘩的用法,舉例說明!最好東北人回答,謝謝。
「疙瘩」在東北方言中的用法比較多,可以指實物,也可以指抽象的事物。以下是一些例子:
疙瘩作為實卜判物:指塊狀或球狀的東西。比如說,做飯時如果把米做稠了,就會變成一坨狀的「米疙瘩」。
疙瘩作為抽象事物:指身體上或心理上的不適或迅弊爛疾病。比如說,如畝漏果你感覺到肚子里有一塊硬硬的東西,你可以說「我肚子里有個疙瘩」。
「我坐在這疙瘩」:這句話在東北方言中是正確的,意思是「我坐在這個地方」。在這個句子中,「疙瘩」是指具體的位置或地點,可以類比為「坐在這兒」。
總的來說,「疙瘩」這個詞在東北方言中用法比較廣泛,可以指實物,也可以指抽象的事物,甚至可以指地點或位置。
⑸ 滿族習慣和方言
生活習慣:
滿族人孝敬長輩,注意禮節,在路上遇見長輩,要側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長輩走過再行;不但晚輩見了長輩要施禮,在同輩人中年輕的見了年長的也要施禮問候。親友相見,除握手互敬問候外,有的還行抱腰接面禮。過春節時要拜兩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為辭舊歲,年初一再拜一次,叫迎新春。室內西炕不得隨意坐人和堆放雜物;忌打狗、殺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鋪狗皮褥,忌諱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滿族將西牆作為供奉祖先的神聖部位,不準在此掛衣物,張貼年畫;西炕俗稱"佛爺炕",供有"祖宗板子"。忌諱人們尤其是女人隨便坐卧。通常客人也不得在西炕休息,更不許將狗皮帽子或鞭子放在這里。忌打狗、殺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鋪狗皮褥,忌諱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不許從鍋灶、火塘的三腳架上越過,不能用腳蹬踏或者隨便坐在鍋灶上或火塘邊;不準在鍋灶口或塘上烤腳、襪子、鞋靴;禁止將吃剩下的食物、骨頭、魚刺等扔進鍋灶或火塘里。
滿族過去信仰薩滿教,每年都要根據不同的節令祭天、祭神、祭祖先,以豬和豬頭為主要祭品。在大祭時要殺豬,特別是在祭祀祖先時要選用無雜毛的黑豬(有的還必須選黑公豬),宰殺前要往豬耳朵內注酒,如豬的耳朵抖動,則認為神已領受,即可宰殺。此舉俗稱為"領牲"。有的地方要將豬腸和膀胱放入吊斗掛在桿子上,讓烏鴉來吃,如果三天內被吃掉,就為吉利。然後把全豬卸為八塊,按原樣擺在方盤內,供於家裡屋內西山牆的祖宗牌位下,家人按輩份排列免冠叩頭三遍,再將肉切碎入鍋熬煮,全家圍坐,蘸鹽而食。此時如有客至,只要在祖先牌位前叩頭三次,即可坐下同吃,吃完也不必道謝。滿族人家至今還有逢殺豬時請親鄰好友前來品嘗頭頓豬肉的習慣。過去,在莊稼成熟的季節,滿族還有"薦新"祭祀的習慣,如今已被"上場豆腐了場糕"習俗所代替,即在五穀上場時,用新豆子做豆腐吃,打場結束時,用新谷做大黃米飯或豆面餑餑吃,以慶豐收。滿族男女青年結婚時,新娘必須先在南炕上坐帳,也有稱"坐福"。直到晚上,才在地上放一張桌子,新娘、新郎要手挽手繞桌子三圈後對飲。
日常食俗 :
滿族民間農忙時日食三餐,農閑時日食二餐。主食多是小米和高粱米、粳米、干飯,喜在飯中加小豆或粑豆,如高粱米豆乾飯。有的地區以玉米為主食,喜以玉米面發酵做成"酸湯子"。東北大部分地區的滿族還有吃水飯的習慣,即在做好高粱米飯或玉米(米+查)子飯後用清水過一遍,再放入清水中泡,吃時撈出,盛入碗內,清涼可口。這種吃法多在夏季。餑餑是用黏高粱、黏玉米、黃米等磨成面製作的,有豆面餑餑、搓條餑餑、蘇葉餑餑、菠蘿葉餑餑、牛舌餑餑、年糕餑餑、水煮餑餑(漢語的餃子)等。滿族的餑餑歷史悠久,清代即成為宮廷主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御膳"栗子面窩窩頭",也稱小窩頭。滿族點心薩其瑪也成為全國著名糕點。較著名的還有清東陵糕點,也稱清東陵大餑餑,北京小吃墩餑餑,河北承德小吃油酥餑餑,湖北荊州小吃豬油餑餑等。
北方冬天天氣寒冷,沒有新鮮蔬菜,滿族民間常以秋冬之際腌漬的大白菜(即酸菜)為主要蔬菜。據傳用腌漬的方法儲存蔬菜,始於清順治年間。用酸菜熬白肉、粉條是滿族入冬以後常吃的菜餚。酸菜可用熬、燉、炒和涼拌的方法食用,用酸菜下火鍋別具特色。配菜也可用來做餡包餃子。東北地區的滿族,每戶腌漬的酸菜一般可以吃到第二年春天。此外,日常蔬菜還有蘿卜、豆角等。滿族人民愛吃豬肉,常用白煮的方法烹制。遼寧沈陽市的那家館是家有100多年歷史的滿族餐館,該店經營的白肉血腸,被譽為正宗的滿族風味。
滿族的進餐習俗和飲食禮儀很多。如祭祀用過的神糕、神肉,路人可以分享,但一般不能帶去,吃完後不允許擦嘴;家中人就餐,長輩不動筷,晚輩人絕不動筷;過年殺年豬時,有把親友、鄰里請來同吃白肉血腸的習慣。
民族食品
滿族居住分散,各地均有代表性的典型食品,主要有:
①白肉血腸。
②火鍋(滿族傳統風味菜餚)
③酸湯子(遼寧岫岩滿族的典型食品)
④清東陵糕點(也稱清東陵大餑餑。最早是清朝皇帝到東陵祭祀祖宗時做供品用的,因此也稱為"祭餑餑"。做供品時有果餡厚酥餑餑、魚兒餑餑、匙子餑餑、菊花餑餑、糊面餑餑、炸高麗餑餑、江米糕、黃米糕、七星餅、雞蛋糕、枸奶子糕、山葡萄糕、山梨面糕等幾十種。傳入民間製成糕點後,大體上分為大小兩種餑餑。大餑餑每斤八塊,俗稱清東陵大八件;小餑餑每斤十六塊,俗稱清東陵小八件。大小餑餑品種主要有太師餅,松餅,玫瑰餅,龍鳳餅,山楂桃。還有無餡的七星點子、八裂餅、核桃酥、到口酥等)
蜜供和薩其馬最有名,此外還有綠豆糕、花生糕......
傳統節日:
滿族許多節日均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元宵節、二月二、端午節和中秋節。節日期間一般都要舉行"珍珠球"、跳馬、跳駱駝和滑冰等傳統體育活動。
逢年過節,都要殺豬,過年(春節)時每家要殺豬二至三口。農歷臘月八日(臘八節),要用黏高粱、小豆等八樣糧食煮粥,稱為臘八粥。除夕吃餃子,在一個餃子中放一根白線,誰吃著白線就意味著誰能長壽:也有的在一個餃子中放一枚銅錢,吃到便意味著在新的一年裡有錢花。此外還要吃手把肉和特有的點心"薩其瑪"。
頒金節是滿族"族慶"之日。1635年夏歷十月十三日,皇太極發布諭旨,正式改族名"女真"為"滿洲",這標志著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的形成。
1989年10月,在丹東"首屆滿族文化學術研討會"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為"頒金節"。
頒金節:是滿族"族慶"之日。1635年農歷10月13日,皇太極發布諭旨,正式改族名"女真"為"滿洲",這標志著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的形成。1989年10月,在丹東"首屆滿族文化學術研討會"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為"頒金節"。
上元節:即正月十五日,俗稱"元宵節"。同漢族一樣,滿族也有元宵掛彩燈和吃元宵的習俗。
走百病:滿族婦女的節日。一般在正月十六日。當晚,婦女們三五成群,結伴遠洲,或走沙滾冰,或嬉戲歡鬧,叫做"走百病"。
二月二:俗稱"龍抬頭日"。當日晨,滿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彎曲如龍,故稱"引龍"。然後在院中舉行儀式,祈求風調雨順。全家人還要吃"龍須面"和"龍鱗餅"。婦女們這天不能做針線活。
清明節:上墳祭祖時不像漢族紙錢後在墳頂上壓錢,而是在墳上插"佛朵"。"佛朵"是滿語,譯為漢語為"柳"或"柳枝"。根據滿族信仰,柳是人的始祖,人是柳的子孫,為表明後繼有人,要在墳上插柳。
端午節:滿族過端午節吃粽子、劃龍舟,其風俗與漢族相同。
中元節:滿族以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也視為超度亡靈的"鬼節"。屆時,各處寺院設立道場,燃燈念經,要舉行各種超度儀式。
中秋節:滿族人家過中秋節也吃"團圓飯"。此外,月亮初升之際,還要供月。即在院內西側向東擺一架木屏風,屏風上掛有雞冠花、毛豆枝、鮮藕等,為供月兔之用。屏風前擺一張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餅。祭時,焚香磕頭,婦女先拜,男人後拜。
臘八節:滿族人家臘月初八要泡"臘八醋"和煮"臘八肉"。除全家人吃外還要分送親友。
小年:滿族過小年的習俗與漢族相同。臘月二十三日為"小年"。屆時家家戶戶要祭祀灶神,俗稱"送灶王爺"。
滿族方言:
現代滿族普遍使用漢語,除了一些學者還能應用滿語外,目前會說滿語的滿族人只餘下屈指可數的老人家,大多數滿族人已經不懂滿語了。不過,東北和北京地區的漢語方言中吸收了很多滿語的詞彙。
* 埋汰(臟)
* 嘎噠/疙瘩(地方)
* 嘎拉哈(羊拐骨或豬拐骨,用於游戲)
* 恩那(是、對、好)
* 餑餑(糕點,後亦指餅干)
* 個應(gè ying)(使反感)
* 薩其馬:來源於滿語sacima,原意為「狗奶子糖蘸(狗奶子為野果名)」
* 白(bái):來源於滿語bi,意為「徒然」、「空」
* 嬤嬤:來源於滿語meme,意為「乳」、「奶」,轉意為「乳母」
* 剋扣(kē kòu):來源於滿語keike,意同漢語
* 哈喇(hā la):來源於滿語har,意為「刺鼻」,今意為食用油變質
* 呵斥(hē chì):來源於滿語hacihiyambi,意為「責備」
* 勒勒(lē le):北京、東北方言,來源於滿語leolembi,意為「談論」,現轉義為「空談」
* 抹擦(mā sà):北京方言,來源於滿語macimbi,意為「舒展」,今意為將有褶皺的東西抹平
* 磨蹭(mó ceng),北京,東北方言,來源於滿語moco,原意為「遲鈍」,今意為「繁瑣緩慢」
* 撞克(zhuāng ke):北京方言,來源於滿語jangkulembi,意為「撞上邪祟」
* 咋呼(zhā hu):北京、東北方言,來源於滿語cahu,意為「潑婦」,現在意為不沉穩,喜歡大呼小叫
* 胳肢(gé ji):北京、東北方言,來源於滿語gejihesembi,意為「搔腋下使發癢」
* 邋遢(lā tā, 東北、北京發音為lē te):來源於滿語lekde lakda,原意為「胖人隨行」、「衣擺下垂」,形容人穿戴不整齊,不利索
* 哨叨(shào ):北京方言,來源於滿語sodombi,原意為「馬步行不穩」,轉義為「輕佻、不穩重」
* 挺(tǐng):北方方言,來源於滿語ten,意為「很」、「甚」
* 克(kēi):北京、東北方言,來源於滿語koikasambi,原意為「打架」,轉義為「批評」
* 敞開兒(chǎng kār):北京方言,來源於滿語changkai,意為「盡量」、「任意」、「隨意」
* 塊兒亮(kuàr liàng):北京方言,來源於滿語kuwarling,意為「漂亮」、「美麗」
* 摘歪(zāi wai):北京、東北方言,來源於滿語jailambi,意為「躲」、「避」,轉意為「閃身讓開」、「歪」、「斜」、「斜靠」。
* 該漏(gái lou):北京方言,來源於滿語gaimbi,意為「要、取」,轉意為「揩油」
* 的瑟(dè se):東北方言,意思是輕佻,賣弄
* 馬馬虎虎:北方方言,來自滿語lalahuhu,意思是辦事不認真,毛糙
* 磨即(mò ji):東北,北京方言,即磨蹭,來自滿語moji,moo
* 個色(gé shǎi):東北方言,北京亦稱gélu,來自滿語,意思是人(性格)特殊
* 額吝 (é lìn): 北京方言;和勒(hé le),滿洲方言, 指衣物或者被子上的漬痕,如衣領上的汗漬。來自滿語,波紋的意思
[編輯] 滿語單字
* 嗻 (je):為清朝時在下位者對主上的應答聲
* 喳 (ja)賤.易...等
* 阿爾薩蘭(arsalan) 獅子
* 它斯哈 (tasha) 老虎
* 伊汗 (ihan) 牛
* 箍了馬混(gulmahun)兔
* 母督理(muri)龍
* 某林 (morin) 碼
* 骰應 (sain) 好
* 多鐸 (dodo) 胎兒
* 阿庫 (aku) 沒有
* 巴來伊(balai) 放肆
* 筆 (bi)我
* 保扭 (bonio)猴
* 叉虎 (cahu)潑婦
* 阿瑪 (ama)父親
* 哈哈 (haha)男人
* 呵呵 (hehe)女人
* 哈啦(hala)姓氏
* 呵呵了庫(hehereku)娘娘腔
* 宜蘭 (ilan) 數字三
* 母色 (muse) 咱門
* 那丹朱 (nadanju) 數字七十
* 沙克沙哈 丹敏 (saksaha damin) 上半身黑 下半身白 出生約一.二年的雕 又名:接白雕 亦為滿清名畫家 郎世寧所繪之畫"雪點雕"之正確解釋
[編輯] 滿語地名
遼寧、黑龍江和吉林的諸多地名也是由滿語的漢語音譯而來。
* 牡丹江(彎曲的河)
* 張廣才嶺(滿洲阿勒楚喀語,吉祥如意的山)
* 松花江(白色的江)
* 伊春市(皮毛之鄉)
* 呼蘭縣(煙筒)
* 阿城(阿勒楚喀)
* 綏芬河市(錐子)
* 哈爾濱(曬網場,曬漁網的地方)
* 佳木斯(驛丞村或站官屯)
* 吉林(原名吉林烏拉,沿江之意)
* 興凱湖(興凱:水從高處流下的)
⑹ 甘肅定西地區有句方言(音譯:咂疙瘩)是什麼意思 求幫助。
咂疙瘩 本意是 蠶豆面做的疙瘩 就是一種食品 ,但是在日常用語中,一般是有點埋怨的人就叫做咂疙瘩,但是我們一般是在開玩笑的時候說這個,如果你看見有人很生氣的說咂疙瘩 那就是和混蛋一個意思了 我是本地人,希望能幫助你 有不懂的可以繼續問我
⑺ 旮瘩是什麼意思
「地方」的意思。東北方言「旮瘩」讀作[gāda],例如:東北這旮瘩,就是東北這個地方的意思。
地方
讀音:[ dì fāng ]
釋義:某一區域;空間的一部分;部位。
出處: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四章:「打開外科百寶囊,取出剪子,照著受傷的地方剪開褲子,看看傷口,用銀針深深地探了一陣。」
(7)方言蹭疙瘩擴展閱讀
近義詞:地點、位置
一、地點
讀音:[ dì diǎn ]
釋義:所在的地方。
出處:魏巍 《東方》第四部第七章:「大媽趕到出事地點, 小契 他們已經把瞎老齊打撈上來。」
二、位置
讀音:[ wèi zhì ]
釋義:所在或所佔的地方。
出處:柯岩 《船長》:「 貝漢廷一躍而起,到海圖室查明難船失事位置。」
⑻ 請教一些上海話的方言詞,高手來啊~
有點多,嘻嘻,試試吧。
1、一種昆蟲,也指蟬;2、通「鎮定」;3、破落的樣子,也指走回霉運;4、下答場的意思,也有下台階的含義;5、可能是合並的意思;6、主要是休息的意思,也有等一會的含義;7、是的;8、是的;9、主要是指受到驚嚇後,給自己拍拍胸並說「猜猜」安慰自己不要害怕的意思;10、答案不清楚;11、是的;12、又叫「羊癲瘋」;13、主要形容人比較計較,難弄,做事不順。
⑼ 東北人為什麼管地方叫疙瘩,難道他們吃疙瘩湯吃多了昨天碰到一個東北的大姐說她就是東北那疙瘩的
不要覺得奇怪,這是因為東北是滿族的發源地,東北話裡面融入了很多來自滿語的詞彙,這些詞彙有些也存在於北京話當中。
滿語「嘎達」就是「地方」的意思,「耐嘎達」就是「那個地方」的意思。再列舉一些常見的——埋汰:臟,不幹凈,
嘎噠:疙瘩(地方)逮哪嘎噠兒(nai ga der):在什麼地方,
嘎拉哈:羊拐骨或豬拐骨我們小時候長玩的游戲四個一組,四面不同的分數經過一個規則般過後先到一百分為贏。
嗎溜的:快點的,命令一個人動作快點。
恩那:是,好,對。對別人的回答,應聲。
餑餑:糕點或餅干,
個應:對什麼東西事物反感的,我個應他:我不喜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