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神經性皮炎有什麼金方
神經性皮炎又名「慢性單純性苔蘚」。多發於青壯年,以頸項、肘、骶尾部等皮膚局限性苔蘚樣變伴陣發性瘙癢為特點,故中醫稱之為攝領瘡、牛皮癬、頑癬等。臨床上可分為局限型和播散型。以局限型較常見,常局限於1~2處,表現為局部陣發性瘙癢,搔抓或摩擦後,逐漸出現成群粟粒大皮色、淡紅色圓形、多角形扁平丘疹,較堅實,略帶光澤,久而逐漸融合、擴大成片,形成典型的皮膚苔蘚樣變。上覆以少許鱗屑,邊界清楚,乾燥粗糙肥厚,表面常有抓痕和血痂。發生於頸後及兩側,肘伸側、骶尾部、腘窩、外陰等處也常見。部分患者皮損分布廣泛,稱播散性神經性皮炎。常反復發作。
(一)內治方【方一】風癬湯【來源】《朱仁康臨床經驗集》【組成】生地黃30克,玄參12克,丹參15克,當歸、白芍、茜草、紅花、黃芩、苦參、蒼耳子、白鮮皮、地膚子、生甘草各9克。
【功效】養血和營,消風除濕。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潛陽熄風湯【來源】《朱仁康臨床經驗集》【組成】紫貝齒、珍珠母各30克,生地黃、熟地黃、磁石、生龍骨、生牡蠣、代赭石各15克,當歸、首烏、白芍各9克。
【功效】潛陽熄風,養血和營。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三】烏蛇驅風湯【來源】《朱仁康臨床經驗集》【組成】烏蛇、荊芥、防風、羌活、黃芩、金銀花、連翹各9克,蟬衣、白芷、黃連、甘草各6克。
【功效】搜風清熱,敗毒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四】全蟲方【來源】《趙炳南臨床經驗集》【組成】全蠍(打)、豬牙皂角、苦參各6克,皂刺12克,刺蒺藜、炒槐花各15~30克,威靈仙12~30克,白鮮皮、黃柏各15克,炒枳殼9克。
【功效】祛風解毒,燥濕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五】搜風解毒飲【來源】《中醫皮膚病學簡編》【組成】土茯苓31克,防風、木通、金銀花、木瓜、薏苡仁、白鮮皮、炒皂角子各9克。
【功效】祛風利濕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六】金蟬蛻衣湯【來源】《中醫皮膚病學簡編》【組成】桂枝、豬苓、防風、蟬蛻各9克,茵陳12克,金銀花、連翹各15克,鬱金、蒼術、薏苡仁、大棗各6克。
【功效】祛風清熱利濕。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七】四物潤膚飲【來源】《中醫皮膚病診療學》【組成】當歸、胡麻、秦艽各9克,白芍、生地黃、首烏、石斛、鉤藤、玉竹、山葯各12克,沙參30克,刺蒺藜18克。
【功效】養血潤膚,散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八】首烏飲【來源】《中國中醫秘方大全》【組成】何首烏15克,牡丹皮8克,生地黃12克,熟地黃、當歸各10克,紅花3克,地膚子、白蒺藜、僵蠶、玄參、甘草各5克。
【功效】祛風涼血,健脾利濕。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九】皮癬湯【來源】《四肢軀干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生地黃20克,當歸、赤芍葯、黃芩、苦參、蒼耳子、白鮮皮、地膚子各10克,珍珠母30克,生甘草6克。
【功效】清熱涼血,消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消風散加減【來源】《四肢軀干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當歸、防風、知母、苦參、荊芥、白鮮皮、地膚子各10克,生地黃15克,生甘草、蟬蛻各6克,生牡蠣30克。
【功效】涼血清熱,消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一】養血消風散加減【來源】《四肢軀干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熟地黃、何首烏各15克,當歸、荊芥、蒼術、火麻仁各10克,白蒺藜、苦參各12克,炙甘草、蟬蛻各6克。
【功效】養血清熱,消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二】地黃飲子加減【來源】《四肢軀干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生地黃、熟地黃各20克,當歸、玄參、牡丹皮、白蒺藜、白僵蠶各10克,紅花、甘草6克,靈磁石、生牡蠣各15克。
【功效】養血潤燥,熄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三】風癬湯加減【來源】《四肢軀干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生地黃15克,玄參、丹參、當歸、白芍、地膚子各10克,紅花、生甘草各6克,苦參、黃芩、蒼耳子、白鮮皮各12克。
【功效】養血潤燥,熄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四】烏蛇驅風湯加減【來源】《四肢軀干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烏梢蛇、黃芩、金銀花各12克,荊芥、防風、白芷、羌活、連翹各10克,黃連、蟬蛻、生甘草各6克。
【功效】搜風清熱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
(二)外治方【方一】羊蹄根散【來源】《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組成】羊蹄根末83克,枯白礬23克。
【功效】止癢。
【製法】研勻。
【用法】米醋調擦癬處。
【方二】白硃砂散【來源】《外科大成》【組成】硃砂、雄黃、煅象皮、硼砂各3克,蟾酥1.5克,煅白硃砂6克。
【功效】止癢。
【製法】為細末。
【用法】以生桐油調搽患處,火烘。
【方三】頑癬方【來源】《外科正宗》【組成】川槿皮6克,輕粉1.5克,斑蝥、大楓子各7個。
【功效】殺蟲止癢。
【製法】水2盅煎減半,露1宿。
【用法】蘸塗患處。
【方四】頑癬必效方【來源】《外科正宗》【組成】川槿皮120克,輕粉、雄黃各12克,百葯煎4餅,斑蝥3克,巴豆(去油)4.5克,大黃、海桐皮各60克。
【功效】殺蟲止癢。
【製法】為極細末,以陰陽水調。
【用法】敷用。
【方五】秘傳寧癢散【來源】《松崖醫徑》【組成】川槿皮30克,青娘子、紅娘子各7個,斑蝥3個,貝母15克,檳榔2個。
【功效】發泡止癢。
【製法】水浸露3天,擂碎。
【用法】以穿山甲撾破,用鵝翎搽用。
【方六】銀粉散【來源】《瘍科會粹》【組成】輕粉、黃丹、白膠香、瀝青各等份。
【功效】殺蟲止癢。
【製法】為末。
【用法】麻油調,拭後搽用。
【方七】剪刀散【來源】《重訂瑞竹堂經驗方·瘡腫門》【組成】梗樹皮240克,剪草、白芨各120克,巴豆14個。
【功效】潤膚止癢。
【製法】研細末。
【用法】新汲水調如糊敷患處。
【方八】五黃散【來源】《本草綱目拾遺》【組成】雞心大黃、硫黃、雄黃、姜黃、藤黃各等份。
【功效】殺蟲止癢。
【製法】為細末。
【用法】茶油調塗患處。
【方九】川槿散【來源】《魯府禁方》【組成】斑蝥(去頭足)7個,巴豆(去油)5個,川槿皮9克。
【功效】殺蟲止癢。
【製法】為細末。
【用法】以醋調搽。
【方十】效妙散【來源】《丹台玉案》【組成】雄黃、密陀僧各9克,白砒6克,枯礬15克,硫黃(火煅入燒酒煮過,埋土中1宿)30克。
【功效】燥濕殺蟲止癢。
【製法】為細末。
【用法】以煨熟姜蘸葯擦。
【方十一】柳光散【來源】《丹台玉案》【組成】斑蝥(去翅足)、大楓子各6克,川槿皮、枯礬、輕粉各9克,白砒1.5克。
【功效】燥濕殺蟲止癢。
【製法】為細末。
【用法】以醋調搽。
【方十二】搽綠葯粉【來源】《趙炳南臨床經驗集》【組成】硼砂90克,自然銅30克。
【功效】除濕祛風,殺蟲止癢。
【製法】為末。
【用法】以黃瓜、茄子皮、生薑蘸葯外用或配成10%軟膏外擦。
【方十三】冰花散【來源】《皮膚病方劑葯物手冊》【組成】冰片15克,花椒60克,細辛3克。
【功效】辛涼止癢。
【製法】諸葯入碗內,上蓋玻璃板,以火加熱,刮下玻璃板下葯混勻。
【用法】撒布或以95%酒精製成0.5%冰花散酊外塗。
【方十四】頑癬散【來源】《千家妙方》【組成】樟腦0.6克,鉛粉、雄黃、硫黃各0.3克,白砒0.15克,斑蝥1隻,全蠍3隻,生草烏1個。
【功效】除濕祛風,殺蟲止癢。
【製法】為細末。
【用法】先以新鮮羊蹄草根蘸醋擦患處至紅,濕者撒用,干者香油調塗,日1次。
【方十五】搔癢洗方【來源】《中西醫結合治療常見皮膚病》【組成】刺蝟皮、枳殼、蛤蟆草(車前草)各9克,紫草、紫花地丁各15克。
【功效】除濕祛風,止癢。
【用法】水煎熏洗。
【方十六】皮炎洗劑【來源】《北京市中草葯制劑選編》【組成】透骨草、艾葉各6克,防風、馬齒莧、蒲公英、黃芩、紫花地丁、羌活、獨活各4.5克,甘草3克。
【功效】清熱解毒,祛風止癢。
【製法】將葯置酒中浸泡5~6天。
【用法】過濾,塗患處,日2次。
【方十七】雄黃明礬洗劑【來源】《皮膚科外用葯物手冊》【組成】雄黃、明礬、食醋各適量。
【功效】除濕祛風,殺蟲止癢。
【製法】前2味為末,加醋調稀糊狀。
【用法】塗患處,日2~3次。
【方十八】爐赤洗劑【來源】《中醫皮膚病學簡編》【組成】爐甘石(黃連水飛)、赤石脂粉各15克,甘油15毫升。
【功效】清熱解毒。
【製法】上葯加水合成100毫升。
【用法】外搽患處。
【方十九】羊蹄根酒一【來源】《朱仁康臨床經驗集》【組成】羊蹄根180克,75%酒清360克。
【功效】殺蟲止癢。
【製法】羊蹄根碾碎置酒精內浸泡7日,過濾去渣。
【用法】以棉棒或毛刷蘸葯塗患處。
【方二十】羊蹄根酒二【來源】《趙炳南臨床經驗集》【組成】羊蹄根、土槿皮各180克,制川烏、檳榔、百部、海桐皮、白鮮皮、苦參各30克,蛇床子、千金子、地膚子、番木鱉、蛇衣、大楓子各15克,蜈蚣末9克,白信、斑蝥(布包)各6克。
【功效】殺蟲止癢。
【製法】諸葯入高粱酒2.5升,密封大口瓶內,浸15~30天,去葯渣。
【用法】用毛刷蘸葯塗患處。
【方二十一】蒸敷酊【來源】《中西醫結合治療常見皮膚病》【組成】蒼術、黃柏、防風、獨活、苦參、五倍子各30克,大楓子、白鮮皮各60克。
【功效】除濕祛風,止癢。
【製法】加白酒或75%酒精1.5升,浸泡1周。
【用法】外用。
【方二十二】止癢酒【來源】《常見葯物制劑》【組成】白鮮皮、土荊芥、苦參各150克,白酒適量。
【功效】清熱解毒,祛風止癢。
【製法】前3味為粗粉,加白酒於容器浸漬7~14日,過濾壓榨殘渣,合並濾液和榨液。凈置24小時,過濾,添加白酒至1升。
【用法】外用。
【方二十三】斑蝥酊一【來源】《瘡瘍外用本草》【組成】斑蝥24克,輕粉、冰片各3克,明雄黃9克。
【功效】潤膚止癢。
【製法】燒酒或70%酒精400毫升浸葯1日。
【用法】塗患處,面積不宜大,以3~5厘米為宜,起皰抽出內容物,包紮。
【方二十四】斑蝥酊二【來源】《中醫皮膚病學簡編》【組成】斑蝥15克,70%酒精100毫升。
【功效】發泡止癢。
【製法】浸泡1周。
【用法】塗患處,起皰抽出內容物,包紮。
【方二十五】土槿皮酊【來源】《常見病中醫臨床手冊》【組成】土槿皮90克,柳酸25克,甘油25毫升,純酒精300毫升。
【功效】清熱解毒,祛風止癢。
【製法】土槿皮入酒精內浸泡7日,去渣,入柳酸(另用酒精溶解兌入)、甘油即成。
【用法】塗患處。
【方二十六】土槿皮酒【來源】《常見病中醫臨床手冊》【組成】土槿皮30克,白酒300毫升。
【功效】清熱解毒,祛風止癢。
【製法】浸泡後濾汁去渣,或醋浸。
【用法】外搽。
【方二十七】牛皮癬一號酒【來源】《皮膚科方劑葯物手冊》【組成】白芨、土槿皮、檳榔、生百部、川椒各500克,大楓子仁250克,斑蝥60克,水楊酸、苯甲酸。
【功效】除濕祛風,殺蟲止癢。
【製法】前5味碎置滲濾器中,另將大楓子仁、斑蝥搗泥置其上,加白酒或60%~75%酒精高出葯面數厘米浸泡5~7日,最後在滲濾液中按比例加入5%水揚酸、10%苯甲酸攪拌溶解。
【用法】塗患處。
【方二十八】復方蛇床子酊【來源】《皮膚科外用葯物手冊》【組成】蛇床子、白芷、百部各9克,白酒100毫升。
【功效】除濕祛風,殺蟲止癢。
【製法】將葯置酒中浸泡5~6天。
【用法】塗患處,日2次。
【方二十九】復方黃連酊【來源】《皮膚科外用葯物手冊》【組成】黃連30克,肉桂9克,斑蝥、全蠍、蜈蚣各5個,白酒500毫升。
【功效】除濕祛風,殺蟲止癢。
【製法】將葯置酒中浸泡5~7天。
【用法】塗患處,日2~3次。
【方三十】復方斑蝥酊【來源】《簡明中醫皮膚病學》【組成】斑蝥12個,全蠍16個,烏梅肉30克,皮硝12克,75%酒精480毫升。
【功效】止癢,軟堅。
【製法】將葯直接浸泡10天,過濾。
【用法】外用日數次。
【方三十一】神經性皮炎葯水一【來源】《中醫皮膚病學簡編》【組成】紫荊皮、山甲珠、皂刺尖、白芷片、桂枝、雷丸、雄黃各31克,斑蝥3克,樟腦15克,50%酒精1升。
【功效】潤膚止癢。
【製法】除雄黃、樟腦外,余葯酒精浸泡20天,過濾去渣,再入雄黃、樟腦。
【用法】搖勻外用。
【方三十二】神經性皮炎葯水二【來源】《全國醫葯產品大全》【組成】羊蹄根、生川烏、生草烏、生天南星、生半夏各100克,蟾酥、鬧羊花、蓽茇各80克,土槿皮酊320毫升,細辛50克,50%乙醇適量。
【功效】潤膚止癢。
【製法】制為棕色透明的醇溶液。
【用法】擦患處,日2~3次。
【方三十三】神經性皮炎葯水三【來源】《中草葯制劑選編》【組成】生草烏、生半夏各3克,生天南星、細辛各1.5克。
【功效】潤膚止癢。
【製法】研粗粉,入60%來蘇兒200毫升浸泡1周過濾。
【用法】擦患處。
【方三十四】蛇槿酊【來源】北京中醫學院學報,1984:(6)
【組成】蛇床子50克,川槿皮、苦參、牙皂、白鮮皮各30克,川椒、大楓子各15克。
【功效】清熱燥濕止癢。
【製法】入25%酒精1.5升,浸泡7天。
【用法】擦患處,日2~3次。
【方三十五】皮癬水【來源】《朱仁康臨床經驗集》【組成】土槿皮620克,紫荊皮、苦參、樟腦各310克,苦楝根皮、生地榆各150克,千金子50粒,斑蝥(布包)100隻,蜈蚣30條。
【功效】除濕祛風,殺蟲止癢。
【製法】將土槿皮等5味打碎入瓶,入75%酒精5升,並將斑蝥、千金子等加入密封浸泡1~2周。濾渣加入樟腦溶化。
【用法】塗於皮損處。
【方三十六】神效癬葯【來源】《飼鶴亭集方》【組成】斑蝥15克,百部60克,檳榔、土槿皮、楓子肉、白芨、川椒各30克。
【功效】燥濕殺蟲止癢。
【製法】以燒酒浸泡。
【用法】外搽。
【方三十七】大楓子油【來源】《朱仁康臨床經驗集》【組成】大楓子油6250毫升,硼酸310克,冰片30克,麝香0.3克。
【功效】除濕祛風,殺蟲止癢。
【用法】外用。
【方三十八】斑蝥醋【來源】《朱仁康臨床經驗集》【組成】甲:土槿皮180克,蛇床子、百部各125克,斑蝥(布包)3克。乙:硫黃125克,樟腦、白信、輕粉各18克。
【功效】除濕祛風,殺蟲止癢。
【製法】先將甲葯入米醋5升內浸泡1月去渣,再入乙葯。
【用法】毛刷蘸塗患處。
【方三十九】斑蝥醋浸劑【來源】《趙炳南臨床經驗集》【組成】全蠍16個,斑蝥12個,皮硝12克,烏梅30克,米醋500克。
【功效】軟堅潤膚止癢。
【製法】將葯醋浸泡1周。
【用法】塗患處。
【方四十】復方紅粉醋劑【來源】《皮膚科外用葯物手冊》【組成】紅粉、樟腦、密陀僧各6克,冰片2克,醋適量。
【功效】除濕祛風,殺蟲止癢。
【製法】調和成稀糊狀。
【用法】塗患處,日2~3次。
② 花露水是不是葯水
花露水是傳統的夏季護理產品,祛痱止癢、提神醒腦、防蚊蟲叮咬,殺菌除臭。花露水的這些功能早已被人們所廣為應用。此外,花露水性質相對溫和,還可用作植物性除菌產品,不用稀釋便可直接作用於皮膚和衣物:擦拭電話、手機;清洗內衣褲、擦拭涼席等,其中含有的一定量酒精,對大部分細菌,可有效去除,同時花露水中還有大量中草葯成分,有清涼、解毒的功效。用於凈化空氣、洗澡,使用花露水除菌都是比較安全和理想的。但是,花露水並不是萬能的葯水,使用時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1.花露水作為一種芳香護膚用品,以酒精、水、香精等為主要原料混合配製而成。花露水與香水的主要區別是:花露水香精用量少,不大於5%,酒精用量多、但濃度低,大約由3%的香精和70%的酒精及適量的水分組成,且要加入少量桂皮油、霍香油等原料;而香水香精用量大,在5%以上,酒精用量少,但濃度高。正是因為花露水含有酒精,因而具有易燃性,所以花露水和白酒、摩絲、香水一樣,儲存應該盡量放置於陰涼處,切勿暴曬;使用應該非常注意避火。塗抹花露水後千萬不要立即使用明火,如點蚊香、點煙或使用明火灶具等。由於一些人不嚴格按照產品說明中的要求嚴格避火使用,曾發生過使用花露水後接觸明火,導致燒傷的不幸事故。
2.花露水不要灑在易被太陽曬到的暴露部位。因為其中的香料有些是從天然植物中提取的揮發油,這些揮發油中有的含有呋喃香豆精的成分,若噴灑在面部易被太陽曬到的部位,日光中的長波紫外線就會與皮膚上噴灑的這些化學物質相結合,出現光化學反應,最後導致臉上出現皮膚炎症和點狀黑斑。花露水中的化學成分,雖然濃度低,但濺入眼裡仍會有傷害。萬一誤入眼睛,應及時處理,否則可能會導致眼角膜發炎。
3.花露水之所以能防蚊蟲,是因為含有一種叫「伊默寧」的成分,它可使蚊蟲喪失對人叮咬的意識。但是人們在患皮炎後,應盡量避免使用花露水。因為其中的薄荷、樟腦等成分非但不能改善其局部的炎症,「伊默寧」成分還可導致皮膚產生過敏反應,導致接觸性皮炎或加重皮炎症狀。患皮炎的患者可在電蚊香片上滴一些花露水,既能驅蚊又可避免皮膚過敏。
4.有的人為了避免蚊蟲叮咬,經常將很多花露水塗抹在全身各個部位。這樣做,常常會出現身體發癢、冒冷汗的症狀,所以抹花露水要適量,避免身體出現不良反應。如果花露水擦得過多還容易閉汗,使皮膚不能正常地呼吸。
③ 關於過敏性皮炎
我有來和樓主相同的症狀自!!用熱毛巾敷一下會舒服些。冬天比較嚴重,潮濕的地方容易復發。這個病我至今也沒有根治。不過很少犯病!!!
平時要注意個人衛生,不要在潮濕的環境中呆過長時間。
葯物的話,我覺得息斯敏不錯。價錢也不貴。更好一點的葯有開瑞坦。相對較貴。這兩種葯我都是犯病時才吃的。1小時候症狀即可緩解。
不過有需要樓主注意的是,這些葯只可緩解症狀,難以根治。犯病時吃三五日即可。不可大量連續吃!
希望能幫助你!
④ 眼睛角癢用999皮炎平擦行嗎
不建議使用999皮炎平,抄皮炎平這一類葯膏內含有一定量的激素,不適合在面部使用。
如果只是眼角癢,而無其他不良反應,那可能是有些結膜炎,如果只是最近幾天才有這種感覺的話,可能是季節變化或是外界環境不好造成的,只要注意眼部衛生和做好防護工作,過幾天就沒事了。
但如果已經有好一陣子了,並且沒有好轉的跡象,那麼你就要結合點眼葯水來治療了,可以去葯房買支0.1%的利福平或是色苷酸鈉眼葯水就行,但要堅持每天滴4-6次,每次1-2滴,15-20天以後眼角癢的症狀會好,但不能停,還要再滴1-2個月才能徹底治癒,因為眼睛裡的溫度和濕度非常適合細菌的繁殖,並且眼睛一直暴露在外,也很容易感染細菌,所以要堅持滴葯水,在平常生活中注意眼部衛生用合理用眼,注意休息。
⑤ 神經性皮炎怎麼治好用什麼葯,需要多久
神經性皮炎多因精神緊張,局部過度摩擦刺激,遺傳等因素而導致。分為泛發性和局回限性兩種類答型,局限性神經性皮炎比較多見,多好發於頸部,雙側肘部,上眼瞼等部位,表現為紅斑丘疹,苔蘚樣變,並伴有劇烈瘙癢。可以對症用葯治療,如鹵米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配合黑豆餾油乳膏或10%的尿素乳膏塗擦,上眼瞼部位可以外用他克莫司乳膏。伴有睡眠障礙可以口服谷維素片等。
⑥ 神經性皮炎有哪些民間秘方
神經性皮炎患者發作的時候,會有劇烈的瘙癢,這將為生活帶來許多的不便。那麼神經性皮炎民間秘方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神經性皮炎的民間秘方,希望能幫到你。
神經性皮炎的民間秘方
1、神經性皮炎的外敷秘方
1.1、取老黃瓜500克,冰片10克。將老黃瓜搗爛如泥,取其汁加入冰片充分搖勻後塗搽患部。每日3次。
1.2、取白頭翁100克,梔子30克,雄黃15克,白芷30克。首先水煎白頭翁30分鍾後濾出葯液500毫升,再將研為細面的梔子、雄黃、白芷兌入,充分搖勻後外搽患部。每日3次。
1.3、充分暴露患部並常規消毒後,術者一手拇指和食指捏住梅花針針柄的末端,上下顫動針頭,利用針柄的彈性敲擊患部皮膚至微微有血滲出。每日1次。
1.4、取陳茶葉25克,艾葉25克,老薑50克,紫皮大蒜頭2個。將大蒜搗碎,老薑切片與茶葉共煎5分鍾後,加食鹽少許,趁熱先熏後洗患部。每日2次。
2、神經性皮炎的食療秘方
2.1、用何首烏,當歸,胡麻,生地,白芍,苦參,荊芥等加三碗水煎至一碗。每天煎一劑,連服10劑神經性皮炎的症狀就有好轉。
2.2、用荊芥,生地,當歸,蒼術,石膏,知終,年蒡子,蟬蛻各十各,加木通五克,甘草5克加三碗水煎至一碗,每日一劑,分三次服用。直至神經性皮炎的症狀消失緩解就可,特別是對於那些由於神經性皮炎引起的夜間瘙癢難忍的問題就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2.3、用蟬蛻,桂枝,當歸,川窮,甘草,丹皮等各10克,生地30克,細辛5克,蜈蚣6條,苦參50克一起用水煎成湯去掉葯渣就可了。
2.4、花生花豆紅棗蒜湯:用花生,紅豆,紅棗適量一起煮湯,湯稠之後加入大蒜,然後等湯開了之後大滾10分鍾就可以喝了。此方就具有除濕解毒,益氣活血養血之功效。這里提醒一下這里的花生最好是帶衣也就是帶有花生皮的花生為宜。每天堅持早晚服用效果相當不錯。
3、神經性皮炎的民間偏方
3.1、組成:白鮮皮、苦參、蛇床子、地膚子各30克。主治:神經性皮炎。用法:水煎,趁熱熏洗患處。
3.2、組成:樟腦、冰片各等份。主治:神經性皮炎。用法:研為細粉,以75%酒精溶解,用棉球蘸葯反復塗擦患部,干後再塗1次。完全乾燥後用傷濕止痛膏貼於患處,隔3-4日換葯1次。
3.3、組成:荊芥、防風、艾葉、蛇床子各6克,苦參12克,川椒15克。主治:神經性皮炎。用法:水煎,溫洗患處,每日1-2次。
3.4、組成:斑蝥3克,3%碘酒100毫升。主治:神經性皮炎。用法:將斑蝥放入碘酒中浸泡7天,用時先以1:5000高錳酸鉀溶液洗凈患處,再用上葯塗搽,每天3-4次。
神經性皮炎的誘因
1、精神原因引發神經性皮炎的發生
精神原因被認為是發生神經性皮炎的主要誘因,情緒波動、精神過度緊張、焦慮不安、生活環境突然變化等均可使病情加重和反復。因此專家建議大家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態,不要讓情緒大起大落,要用樂觀的心態對待生活,不要給自己徒增煩惱。
2、飲食不當也會誘發神經性皮炎
飲食不當也會引發神經性皮炎的常見病因,大家要注意,比如過飲醇酒、咖啡等辛熱興奮劑,或服用某些作用於神經系統的葯物及內褲磨擦、搔抓等局部刺激,均為誘因。疾病因素:消化系統疾病、內分泌障礙等,亦為重要誘因。因此,神經性皮炎患者要堅定地和煙酒說拜拜。
3、局部刺激也是神經性皮炎出現的原因
局部刺激,化學物質刺激、衣物材質過硬摩擦皮膚、昆蟲叮咬、陽光照射、搔抓等都會誘發神經性皮炎。大家要格外注意,以免受到傷害。
4、錯誤的化妝品使用可誘發神經性皮炎
化妝品是女性必須的物品,但是並不是隨便使用的,事實上,很多女性不太會選擇,盲目追求新穎和昂貴的化妝品,而化妝品內含的抗原物質(如香料、防腐劑、色素等)決定了部分使用者難免對其產生過敏反應,而且現在市場上許多劣質化妝品中都含有汞、鉛等重金屬物質,對皮膚的傷害是相當的大的。這些傷害最直觀的反應就是誘發神經性皮炎,因此大家對化妝品的使用一定更要謹慎。
神經性皮炎的護理方法
治療神經性皮炎,當然首先應該解除可能發生的病因。不吃刺激性食物,不能搔抓,忌用熱水及肥皂洗擦。局部塗擦神經性皮炎葯水,或含有皮質激素的軟膏,貼用膚疾靈或特美膚塗膜,皆有效果。嚴重的病人,局部可用深度X線照射,皆有效果。如局部有紅腫,則需用抗生素治療。沒有明顯皮膚損害的皮膚瘙癢,為皮膚瘙癢症。不過嚴格地說,它應該屬於末梢神經功能障礙的疾病。病人會感到全身瘙癢,呈陳發性,如蟲爬、蟻走或有燒灼感。感情沖動、溫度變化、衣物摩擦等,均可誘發瘙癢,或使病情加重。
注意對誘發本病的其他疾病進行治療(慢性胃腸功能障礙、內分泌失調、感染性病灶、神經衰弱等)。部分外用葯不適於全身大面積、長時間應用,應注意。應注意保持心情舒暢,學會自我調節,自我放鬆。起居規律,生活有節制,勞逸結合。
猜你喜歡:
1. 結節性癢疹有效治療方法
2. 常見皮膚病治療使用中成葯配方
3. 激素的副作用
4. 治療皮炎吃什麼葯
5. 皮炎平的作用
⑦ 對稱性皮炎是什麼樣的
對稱性的皮炎會有以下這些症狀的表現,對稱性皮炎是常見的皮膚病了,這種人一般都會有紅色的疹子,而且會有很癢的情況發生,如果有這種病的人,他們的皮膚也會有損害的,這種病他們的最大特點,就是對稱性的皮炎的疾病也會經常的發生,而且發病也是非常復雜的,所以如果遇見這種疾病的話,一定要理智的應對,不要擔心一定會治好的。過度的抓皮膚是會讓受損更加嚴重的,這樣對病情也是不好的,這個也是我們在治療的時候最基本的原則,對稱性皮膚是非常折磨人的,要去醫院找出它的病因,再對症治療,很快就會治療好,像是我們有對稱性的皮炎,不能吃刺激的食物,也不能用熱水和肥皂來洗它,應該用一些治療皮炎的葯水來塗抹,這樣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如果是嚴重的人,還可以用光線來照射,起到治療的效果,像是它發病的原因不同,種類也是不一樣的,在發作病情也是不一樣,所以你要去醫院檢查再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