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剝脫性皮炎血常規
擴展閱讀
手背有個疙瘩會動 2024-11-24 00:04:31
帶狀皰疹早期圖片大全 2024-11-23 23:54:19
貼面膜可以去雀斑嗎 2024-11-23 23:29:52

剝脫性皮炎血常規

發布時間: 2024-08-11 07:51:53

㈠ 血常規化驗

血常規是醫院中最常見的一項化驗,用於對病人身體狀況,疾病初步診斷及對治療療效的觀察。血常規一般應包括白細胞計數及分類、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測定、血小板計數,
但由於現代實驗室中做血常規檢查使用多參數血細胞計數儀一次測定可得到十幾項至幾十項參數,較為常見的為16-18項參數的血常規檢驗結果中英文名稱,如下所示:
白細胞 WBC
淋巴細胞百分比LY%,LYM%,W--SCR%
中間細胞百分比MO%,MONO%,W--MCR%
粒細胞百分比GR%,GRAN%,W--LCR%
淋巴細胞絕對值LY#,LYM#,W--SCC
中間細胞絕對值MO#,MONO#,W--MCC
粒細胞絕對值GR#,GRAN#,W--LCC
紅細胞RBC
血紅蛋白HGB
紅細胞壓積HCT
平均紅細胞體積MCV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MCH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
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
血小板RLT
血小板壓積PCT
平均血小板體積MPV
血小板體積分布寬度PDW
白細胞減少常見於:①病毒性感染。如麻疹、風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病毒性感冒等。②某些細菌、原蟲性感染。如傷寒、副傷寒、瘧疾、黑熱病,以及嚴重感染如粟粒性結核、嚴重敗血症等。③血液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白細胞不增多性白血病、急性粒細胞缺乏症、惡性網狀細胞增多症、重度營養不良。④某些葯物及化學試劑影響,如磺胺葯、氯黴素、抗腫瘤葯等。白細胞增多,一般表示白細胞生成功能加強。生理性增高除新生兒外,還可見於劇烈的體育運動、體力勞動、飲酒及飯後等。病理性增高見於:①全身或局部各種感染、包括大部分細菌感染和部分病毒感染。如大葉性肺炎、急性扁桃體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丹毒、急性闌尾炎、白喉、流行性乙型腦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等。②粒細胞性白血病。③急性大出血及溶血。④外傷或組織壞死,如大面積燒傷等。

白細胞根據其來源、形態、功能等至少分三個系統,即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和粒細胞。其中粒細胞又可分為嗜中性、嗜酸性、嗜鹼性三種。共計5個種類。其分類正常值在7歲以前有較大變化,主要是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例的變化。新生兒出生時中性粒細胞約佔65%,淋巴細胞佔20%。出生後5天左右,兩者均佔40%,隨後淋巴細胞上升,中性粒細胞減少,至5歲時兩者比例再次相當。7歲以後與成人相似,其值為中性粒細胞55~65%,嗜酸性粒細胞1~2%,嗜鹼性粒細胞0~1%,淋巴細胞30%,單核細胞6%。中性粒細胞的增多與減少的意義和白細胞總數的增多與減少的意義大致相同。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常見於過敏性疾病,如支氣管哮喘、蕁麻疹濕疹、剝脫性皮炎等,寄生蟲病如絲蟲病、鉤蟲病、血吸蟲病等,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等。淋巴細胞增多見於:①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症、結核病、病毒感染、百日咳、急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②在中性粒細胞下降的病例,淋巴細胞相對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