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胃腸皮炎
擴展閱讀
陰道兩邊長疙瘩 2024-11-25 00:29:14
汗皰疹症狀圖 2024-11-25 00:19:49
病毒性皰疹可以碰水嗎 2024-11-25 00:13:30

胃腸皮炎

發布時間: 2024-07-29 17:57:37

⑴ 使用999皮炎平會有哪些不良反應呢

999 皮炎平¥8.50 999皮炎平是一種含有少量糖皮質激素地塞米松的復方制劑,糖皮質激素由皮質的束狀帶合成和分泌,主要影響糖和蛋白質等代謝,且能對抗炎症反應,而對水鹽代謝影響較小,臨床應用較廣。那麼,? 皮炎平又叫復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是一種含有少量糖皮質激素地塞米松的復方制劑,主要用於過敏性和自身免疫性的炎症疾病,如局限性瘙癢症、神經性皮炎、接觸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濕疹等。地塞米松具有抗炎、抗內毒素、抑制免疫、抗休克及增強應激反應等葯理作用,臨床應用甚廣。 使用999皮炎平常見的不良反應有以下: ①免疫系統:增加感染機會,中性粒細胞、單核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活性下降等。 ②肌肉骨骼系統:骨質疏鬆易於骨折,無菌性骨壞死、肌病等。 ③胃腸道:消化性潰瘍、胰腺炎等。 ④心血管系統:高血壓、水鈉瀦留、加速粥樣硬化等。 ⑤皮膚:痤瘡、紫紋、多毛、皮膚變脆等。 ⑥神經精神方面:神志改變、情緒波動、行為異常、失眠等。 ⑦眼部:白內障、青光眼等。 ⑧內分泌和代謝方面:糖耐量下降、糖尿病、體重增加、高脂血症、肥胖、生長發育遲滯、傷口不易癒合、肌肉萎縮、低鉀血症、乏力、月經紊亂和急性腎上腺危象等。 以上這些不良反應,一般患者很少會出現,但大家還是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康愛多葯店致力於幫助老百姓提高用葯水平、降低用葯費用,為病患朋友提供廠家直供、低價,絕對正品的優質葯品。

⑵ 皮炎是怎回事,是怎麼引起的

免疫力低下,身體缺乏微量元素

⑶ 皮炎的圖片和症狀

皮炎(dermatitis)是指由各種內、外部感染或非感染性因素導致的皮膚炎症性疾患的一個泛稱,並非一獨立疾病,其病因和臨床表現復雜多樣,且反復發作,臨床治療較為困難。皮炎和濕疹的概念及分類是皮膚科學術界一直有爭論的問題之一,以往曾把二者作為同義語來用,並不嚴格區分,如有人將異位性皮炎也稱為異位性濕疹等。現在多數的觀點認為皮炎泛指皮膚的炎症,如接觸性致敏、皮膚感染等,而濕疹專指某些非感染性炎症,同時將發病機制或臨床特徵相對明確者稱為「某某皮炎」,而病因暫時不明確者籠統的診斷為「濕疹」。國際疾病分類(ICD)-10在皮炎與濕疹的章節中,包括有接觸性皮炎、特應性皮炎、神經性皮炎等20多種疾病。臨床上常根據病因、發病部位或其他臨床特徵將某一特定的皮炎定義為某某皮炎,如接觸某物質引起的稱為接觸性皮炎,內用葯物引起的稱為葯物性皮炎等。濕疹則是個臨時概念,一旦明確了病因,這一濕疹就應診斷為某某皮炎,而不應再診斷為濕疹了。

常見症狀:

1、苔蘚樣皮損。本病的皮損特徵為皮膚苔蘚化,病變區皮膚呈苔蘚樣變,皮膚增厚,皮紋加深,皮嵴隆起,皮損區呈暗褐色,乾燥,有細碎脫屑,邊界清楚,邊緣可有小的散在的扁平丘疹。

2、瘙癢:皮損區域陣發性瘙癢,夜晚尤甚,可影響入睡。

3、好發部位。局限性神經性皮炎好發於頸、項、膝、肘、骶等部位;播散性神經性皮炎可泛發於全身。

4、本病為慢性疾病,症狀時輕時重,治癒後容易復發。

病因:

皮炎
1、精神因素:認為是發生本病的主要誘因,情緒波動、精神過度緊張、焦慮不安、生活環境突然變化等均可使病情加重和反復。

2、胃腸道功能障礙、內分泌系統功能異常、體內慢性病灶感染而致敏,也可能成為致病因素。

3、局部刺激:如衣領過硬而引起的摩擦,化學物質刺激、昆蟲叮咬、陽光照射、搔抓等,均可誘發本病的發生。

神經性皮炎是一種皮膚功能障礙性疾病,具有明顯的皮膚損害。多發生在頸後部或其兩側、肘窩、腘窩、前臂、大腿、小腿及腰骶部等。常成片出現,呈三角形或多角形的平頂丘疹,皮膚增厚,皮脊突起,皮溝加深,形似苔蘚。常呈淡紅或淡褐色。劇烈搔癢是其主要的症狀。如全身皮膚有較明顯損害者,又稱之為彌漫性神經性皮炎。中醫認為:此病主要以內因為主,由於心緒煩擾,七情內傷,內生心火而致。初起皮疹較紅,瘙癢較劇,因心主血脈,心火亢盛,伏於營血,產生血熱,血熱生風,風盛則燥,屬於血熱風燥。病久,皮損肥厚,文理粗重,呈苔蘚化者,此因久病傷血,風盛則燥,屬於血虛風燥。

診斷依據:

1、本病中青年多見,先有劇烈瘙癢,後有皮損;

2、皮疹為扁平丘疹,苔蘚樣變,無滲出;

3、皮疹多發於頸部、四肢伸側、腰氐部、腘窩、外陰;

4、病程慢性,常反復發作。

脂溢性皮炎

皮炎
中醫稱之為「白屑風」。系發生於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種炎症性皮膚病,好發於皮脂腺分布較多的地方,如頭皮、面部、胸部及皺褶部。

發生於頭皮部位,開始為輕度潮紅斑片,上覆灰白色糠狀鱗屑,伴輕度瘙癢,皮疹擴展,可見油膩性鱗屑性地圖狀斑片。嚴重者伴有滲出、厚痂、有臭味,可侵犯整個頭部。頭發可脫落、稀疏。

面部損害多見於鼻翼、鼻唇溝和眉弓,有淡紅色斑,覆以油膩性黃色鱗屑,常滿面油光。

胸部、肩胛部,初為小的紅褐色毛囊丘疹伴油膩性鱗屑,以後漸成為中央具有細鱗屑,邊緣有暗紅色丘疹及較大的油膩性的環狀斑片。皺褶部多見於腋窩、乳房下、臍部和腹股溝等,為境界清楚的紅斑、鱗屑、濕潤,常伴糜爛、滲出。多見於30歲至50歲,尤其是肥胖的中年人,與體質有關。

本病慢性經過,易反復發作,常伴為毛囊炎、瞼緣炎,面部常與痤瘡、酒渣鼻蟎蟲皮炎並發。

1、禁飲酒:因脂溢性皮炎的發生與消化功能失常,食糖、脂肪過多,及食刺激性食物有關,所以脂溢性皮炎患者一定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2、脂溢性皮炎內服葯:

⑴維生素B族類制劑,如維生素B6B2 B1。

⑵ 有人主張服酮康唑或四環素。

3、脂溢性皮炎中醫治療:中葯針對潮紅、滲液、結痂時可以用蛇膽苦柏爽膚洗液清熱、解毒、去脂為治則。僅有癢而無滲出時,以養血、潤燥、祛風、清熱為治則。

日光性皮炎
是由日光誘發的一種遲發性光變態反應性皮膚病。有人認為主要由中波紫外線引起,也有人認為主要由長波紫外線引起。臨床表現為多形性皮疹可有紅斑、丘疹、水皰、糜爛、鱗屑、苔蘚樣變,常以某種皮疹為主。

日光性皮炎俗稱曬斑,一般在暴曬後數小時內於暴露部位出現皮膚紅腫,亦可起水皰或大皰。皮損部位有燒灼感、癢感或刺痛。輕者1—2天皮疹可逐漸消退,有脫屑或遺留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著;重者可伴有類似感冒症狀,如發燒、乏力、全身不適等,約一周左右即可恢復。

⑷ 皮炎有幾種皮炎分為哪幾種

  1. 激素的抗炎特性,可抑制丘疹的發展和減輕瘙癢,血管收縮,紅斑消失,然而激專素不能消除疾病的病因,停屬用後常可引起原有疾病加重,可表現為炎性水腫,發紅,燒灼感,不適感和急性的膿皰疹等反跳現象。該現象常常發生在停用激素後2~10天,並持續幾天或3周左右。因反跳現象導致患者繼續外用激素,而造成激素依賴。

  2. 1、忌喝酒:對於激素性皮炎的患者而言,大量的飲酒會對患者本上造成很大的傷害,比如會造成酒精肝或是酒精依賴症等疾病,還有可能會引發肝腎臟功能疾病,若長期不注意節制飲酒的話,就會加大臟器的負擔,從而造成傷害。
    2、忌食牛羊肉等:豬肉以及羊、牛肉中含有大量磷酸根,激素性皮炎患者吃了這些食物之後會在消化道中與鈣結合,所以減少了人體對鈣的吸收。患有激素性皮炎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少吃牛羊肉等食物,否則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從而導致患者的健康受到嚴重的影響。

  3. 外用克 丿炎王.多喝水,多吃一些水果蔬菜,少吃辛辣食物及刺激性食物

⑸ 腸漏,你必須知道的熱知識11:皮膚屏障、痤瘡和濕疹皮炎

很少人會把自己的腸(Gut)和自己的皮膚(Skin)做任何關聯,但現實生活中我們實際上已經感覺到二者事實上的緊密相關。偶爾吃一頓心滿意足的香辣美食,除了之後進口和出口都可能都會火辣辣灼熱感外,不少人臉上也會冒痘痘,可是皮膚可沒吃呀?下面 食與心 為大家詳細介紹腸道和皮膚如何相互聯系?腸漏會對皮膚造成什麼影響?


皮膚屏障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之一,構成人體的外表面,是人體的第一道生理防線/屏障,維持機體和自然環境的對立統一,因而身體內部的異常情況也可在皮膚表面反映出來。皮膚具備近乎完美的生理保護功能:如屏障作用、感覺作用、體溫調節、吸收作用、分泌和排泄等作用,對維護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與腸道屏障類似, 皮膚屏障(Cutaneous Barrier) 同樣由生物屏障、化學屏障、物理屏障和免疫屏障構成[1]。


生物屏障主要由定居在皮膚表面的微生物組成,包括細菌、真菌、病毒等,其中最常見的種類有葡萄球菌、棒狀桿菌、丙酸桿菌和馬拉色氏黴菌等。


化學屏障主要指維持皮膚酸性/低pH值物質,如天然保濕因子(是由表皮絲聚蛋白的水解形成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乳酸鹽、尿素以及電解質等。


物理屏障主要由角質層、表皮層(不同分化水平的角質形成細胞+黑素細胞+朗格漢斯細胞)組成和細胞之間的連接系統組成(緊密連接+黏附連接)。緊密連接由多種緊密結合蛋白構成,而黏附連接主要由E鈣黏蛋白構成。


免疫屏障主要由表皮和真皮免疫細胞組成,包括抗原提呈細胞(如樹突狀細胞)、固有淋巴細胞、角質形成細胞和常駐記憶細胞等等。皮膚中有大量的免疫細胞,僅常駐記憶性T細胞(Trm)數量就是血液中的2倍。


生物屏障、化學屏障、物理屏障和免疫屏障彼此聯系相互影響,構成隔絕人體與外界的完美防護層。角質形成細胞可釋放甘油三酯和膽固醇,皮脂腺則分泌甘油三酯、蠟酯和含角鯊烯皮脂;皮膚微生物可水解這些物質形成游離脂肪酸等維持皮膚酸度。各種微生物彼此競爭,保持生物屏障的動態平衡,如表皮葡萄球菌可分泌絲氨酸蛋白酶Esp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生長並阻止其形成生物膜。角質形成細胞可識別皮膚微生物並分泌抗菌肽,調節皮膚微生物數量和組成。微生物又可影響免疫細胞的分化成熟,形成免疫耐受。微生物異常可損害屏障功能,激活免疫,引起皮膚炎症;機體也能識別異常,激活相應免疫細胞,釋放抗菌肽和細胞因子,調節菌群,修復屏障功能,從而使皮膚屏障保持動態平衡[2]。


現代社會,隨著衛生條件和衛生要求的提高,人們使用大量日化產品,無意中持續改變著皮膚表面的微生物屏障;甚至不少產品會直接殺菌抑菌,如抗菌肥皂、抗菌洗手液和酒精等。研究者認為,現代社會皮膚疾病的大量增加與這些生活習慣改變導致的皮膚屏障功能改變密切相關[3, 4]。


食與心 自己對此深有體會,小時候在農村生活時,徒手削山葯皮只是感覺到滑,而現在必須帶手套,不然接觸粘液的皮膚一定會瘙癢難忍。從前曬曬太陽雖然也會變黑,但並不難受,而現在曬太陽立刻明顯感覺到皮膚灼傷疼痛,有紫外線過敏的趨勢。


目前國內外大都開始考慮通過修復皮膚微生物屏障來護膚和改善敏感膚質,美國有科學家12年不洗澡,通過向皮膚噴灑含活性微生物的噴霧來進行清潔,中國的金鋒實驗室也早在10年前已經開發和應用活性微生物護膚品。


腸道屏障VS皮膚屏障


腸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免疫器官、內分泌器官以及重要的神經器官,腸腔內為人體內表面,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形成了控制腸管內外來物質進出體內的保護層——腸道屏障;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皮膚表面是人的外表面,進化成了抑制環境物質入侵的體外保護層——皮膚屏障。這兩大屏障結構類似,都是由生物屏障、化學屏障、物理屏障和免疫屏障組成;兩者都不像牆壁一樣固若金湯、一成不變,而是處在不斷損耗和修復的動態平衡之中。但由於所處部位和執行功能差異較大,兩大屏障又有明顯區別[1, 5, 6]:


雖然身體會向腸道內分泌大量的酶、抗菌肽和其他信號物質,但腸道同時也會吸收更多的外來物質進入體內,比如營養和各種信號物質;皮膚則主要是向外排出代謝廢物,比如尿素、水和二氧化碳。


腸雖是消化器官,卻可通過神經、免疫、內分泌和代謝等途徑影響全身各個器官和系統,具體細節本系列前六期已做過介紹;相比而言,皮膚的影響范圍略遜一籌,只包括自身、鄰近器官以及上級器官。


大腦是人的中樞器官,腸和皮膚分別是人的內外表面,雖然外周器官受中樞調控,但 腸和皮膚的運行機制卻完全不同 。腸是外周自主性最高的器官,除了進口和出口部分受大腦調控,其他部位的正常功能主要靠腸神經系統自行維持,所以人無法感知自己的腸黏膜是否有破損或潰瘍,也無法有意識地控制胃腸蠕動速度。而皮膚則時刻受大腦密切關注,身體某一部分被蚊蟲叮咬或受傷出血會迅速被大腦意識到,並做出拍打抓撓或止血包紮措施。通過大腦,腸和皮膚也可產生明顯相互影響,這就是腸-腦-皮軸。


腸-皮軸


嚴重皮膚屏障損傷會迅速引起個體注意,但慢性皮膚屏障功能損傷卻往往容易被忽視。短期皮膚異常(如瘙癢、起疹、紅腫等)可通過局部治療皮膚屏障功能進行恢復,但長期反復出現或持續存在的皮膚問題則不是單純皮膚問題,患者往往同時存在腸道屏障破損,即 腸漏[7-9] 。前幾期 食與心 介紹過的多種腸漏相關疾病,比如腸漏(一)和(二)中的炎症性腸病、過敏和自免疫疾病等都往往伴隨明顯的皮膚症狀。


腸和皮膚可通過代謝、免疫、內分泌和神經等途徑進行 雙向聯系 ,即 腸-皮膚軸 。腸道屏障和皮膚屏障也可彼此相互影響,有研究者為強調大腦的中樞作用,稱其為 腸-腦-皮軸[7-9]


腦-腸+腦-皮 :壓力和情緒影響著個體的腸道屏障和皮膚屏障功能,比如不少人焦慮時會伴隨著腹瀉或者長痘。


腸-皮+腸-腦-皮 :不健康飲食會擾亂腸道菌群,損傷腸道屏障、通過代謝、免疫、內分泌和神經等途徑影響皮膚健康。腸漏會導致應激反應系統功能異常和個體節律異常,個體遭受壓力時更容易產生情緒問題和睡眠問題,並通過腸-皮膚軸影響反過來影響腸和皮膚;補充益生菌、益生元或健康飲食不僅能修復腸道屏障,同時還能改善皮膚屏障。


皮-腦+皮-腸 :持續的皮膚問題也會成為壓力源,通過免疫和神經等途徑影響情緒和腸道屏障。以食物過敏為例,食物過敏不僅可能由腸漏導致的免疫異常引發,還可能由皮膚屏障損傷引起的免疫異常引發。


2015年一個極為駭人聽聞的事件就可能與此有關:一名15歲的加拿大女孩與男友接吻後因花生過敏搶救兩天無效而宣布死亡,其實她的男朋友不過就是在接吻前4小時前吃過含花生醬的漢堡而已。


以下, 食與心 將介紹幾種常見慢性皮膚問題與腸漏的聯系。


痤瘡與腸漏


痤瘡(Acne/ Acne Vulgaris) 俗稱青春痘,是毛囊皮脂腺單位的一種慢性炎症性皮膚病,青春期多發(85%左右青少年受此困擾),但成年期同樣常見。痤瘡最常出現於面部,其次是背部和前胸。傳統研究多關注皮膚和內分泌狀況對痤瘡的影響,通過皮膚局部用葯、抗生素或抗激素葯物進行治療。但最新研究顯示, 痤瘡並不是單純的皮膚疾病,而具有胃腸道病理基礎,多數患者往往伴隨明顯的胃腸道症狀,如便秘、口臭、胃食管反流和腹脹等等;皮膚屏障功能異常是最直觀表現,但痤瘡伴隨的腸道屏障功能受損可能才是根本原因[3, 9, 10]。


研究發現:慢性痤瘡患者的腸道屏障功能受損,甚至其腸道微生物明顯不同於健康人群;腸-皮軸功能異常在痤瘡的持續存在和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0-12]。


①慢性壓力,長期缺乏睡眠會破壞應激反應系統和節律系統,增加腸道屏障滲透性引起腸漏,使得大量炎性介質(如細菌內毒素)進入循環,導致炎症,進而破壞皮膚屏障引起痤瘡產生,很多人在熬夜和焦慮時都會產生這種狀況。


②不健康的飲食(如高油高糖或過量好感覺食物的飲食)會擾亂腸道微生物破壞腸道屏障,進而通過免疫、內分泌和代謝等途徑擾亂影響皮膚。同時,不良飲食也可直接破壞皮膚屏障,引起皮脂腺分泌皮脂增加從而擾亂皮膚微生物,破壞皮膚屏障,引發痤瘡。


③健康飲食、合理作息時痤瘡症狀一般都會減輕;嚴重患者口服抗生素抑制菌群能短時控制症狀;補充益生菌或益生元調節腸道菌群也能改善症狀。


除了一般痤瘡, 玫瑰痤瘡同樣與腸漏密切相關 玫瑰痤瘡(Rosacea) ,俗稱 酒糟鼻/酒渣鼻 ,是一種主要發生於面部中央的紅斑和毛細血管擴張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多見於30~60歲中年人,女性更常見。


酒糟鼻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已有的證據顯示腸-皮軸功能異常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患者表現出皮膚屏障破損,皮膚菌群改變,真皮細菌受體表達改變(如TLR-2表達增加),皮膚免疫細胞對外界刺激表現出擴大的免疫反應;同時患者腸道屏障功能明顯受損,多數患者存在小腸細菌過度增殖;飲料、酒精、辛辣食物和負面情緒都會進一步破壞腸道屏障和皮膚屏障,誘發加劇酒糟鼻症狀;而調整飲食、補充益生菌或益生元,或者治療伴隨的胃腸道疾病都能改善症狀[13, 14]。


過敏性皮炎與腸漏


過敏性皮炎/異位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是一種慢性炎症性皮膚病,主要表現為多種多樣的皮炎、濕疹和蕁麻疹,目前影響著15-30%的兒童和2-10%的成人。臨床上,過敏性皮炎常隨病程發展,出現食物過敏、過敏性鼻炎以及哮喘等,過敏症狀還可從皮膚擴散到消化道和呼吸道。在 腸漏,你必須知道的熱知識(一):腸漏與消化系統疾病

和 腸漏,你必須知道的熱知識(二):腸漏與自免疫攻擊和過敏

中食與心介紹過過敏(包括食物過敏、呼吸道過敏和皮膚過敏等)與腸道屏障功能損傷密切相關,還分別介紹過食物過敏和哮喘與腸漏的關系。本期進一步介紹過敏性皮炎與腸漏的聯系。


一般認為:皮膚屏障破損和免疫反應改變是過敏性皮炎的主要原因。現代城市人群,由於過度講衛生,過度使用洗滌化妝等日化產品,造成皮膚菌群異常,使得抗性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大量增殖;細菌釋放的有害物質(如毒性因子)激活上皮細胞受體,引起2型免疫反應和Treg活性抑制;細菌產物破壞緊密連接和黏附連接,損壞皮膚屏障;免疫改變促進有害菌的定植,抑制角質形成細胞釋放抗菌肽;形成惡性循環[15, 16]。


皮膚屏障破損後,環境中原本不易引起反應的過敏原同樣會刺激皮膚,感覺神經末梢激活,產生抓撓反應;抗原提呈細胞(包括樹突狀細胞、朗格漢斯細胞和肥大細胞等)變得更為敏感,釋放細胞因子促進T細胞分化為Th2細胞,Th2細胞可隨循環遷移到身體其他器官;Th2細胞、肥大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都會釋放IL-31,IL-31結合到感覺神經末梢的受體,會產生明顯的瘙癢感覺,引發抓撓行為;有害菌毒素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毒素也會促進IL-31釋放增加;形成瘙癢-抓撓循環[16]。


近年來的研究顯示, 過敏性皮炎並不是一個單純的皮膚問題,而是一個涉及腸道微生物和腸漏的系統性問題,除了皮膚屏障損傷,患者同時還存在腸道屏障損傷/腸漏 。皮膚屏障損傷引起的異常免疫(如Th2細胞分化和各種促炎因子)可隨循環到達腸道,擾亂腸道屏障;腸漏引起的免疫異常和毒素(如內毒素)也可通過循環影響皮膚,引起皮膚屏障損傷;損害腸道屏障的因素,如不良飲食、慢性壓力和不良生活方式等都會擾亂菌群,同時破壞腸道屏障和皮膚屏障。改善腸道屏障的多種因素,如補充益生菌、益生元、健康飲食或者糞便菌群移植,則不僅能重建健康菌群,還能改善食物過敏和皮膚過敏[8, 16, 17]。


還有研究者提出 腸-皮-肺軸 ,皮膚屏障和腸道屏障的破損不僅影響皮膚和腸,同時破損引起的Th2型免疫反應可通過循環蔓延到呼吸道/氣道,引起氣道屏障破損;而氣道屏障異常同樣也會反過來影響皮膚屏障和腸道屏障功能[15, 16]。


綜上,過敏性皮炎並不是單純的皮膚功能異常,而是系統性功能障礙,涉及皮膚、腸和免疫異常;單獨針對人自身皮膚細胞和皮膚組織治療事倍功半,甚至幾乎無法治癒;由於腸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腸道免疫細胞占人體免疫細胞的70%-80%,只有同時修復好皮膚屏障、腸道屏障以及免疫異常,才能更好的治療該病。


參考文獻

1 Eyerich S, Eyerich K,Traidl-Hoffmann C, et al. Cutaneous Barriers and Skin Immunity: Differentiatinga Connected Network. Trends in immunology, 2018, 39: 315-27.

2 ByrdA L, Belkaid Y, Segre J A. The Human Skin Microbiome. Nature reviewsMicrobiology, 2018, 16: 143-55.

3 LiangS, Wu X, Jin F. Gut-Brain Psychology: Rethinking Psychology from theMicrobiota-Gut-Brain Axis. Front Integr Neurosci, 2018, 12: 33.

4 PrescottS L, Larcombe D-L, Logan A C, et al. The Skin Microbiome: Impact of ModernEnvironments on Skin Ecology, Barrier Integrity, and Systemic ImmuneProgramming. 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 Journal, 2017, 10:

5 GalloR L, Hooper L V. Epithelial Antimicrobial Defence of the Skin and Intestine.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2012, 12: 503-16.

6 ChenY E, Fischbach M A, Belkaid Y. Skin Microbiota-Host Interactions. Nature, 2018,553: 427-36.

7 O'NeillC A, Monteleone G, McLaughlin J T, et al. The Gut-Skin Axis in Health andDisease: A Paradigm with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BioEssays : news and reviewsin molecular, cellular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2016, 38: 1167-76.

8 LeeS Y, Lee E, Park Y M, et al. Microbiome in the Gut-Skin Axis in AtopicDermatitis. Allergy, asthma & immunology research, 2018, 10: 354-62.

9 SalemI, Ramser A, Isham N, et al. The Gut Microbiome as a Major Regulator of theGut-Skin Axis. Front Microbiol, 2018, 9: 1459.

10 BoweW P, Logan A C. Acne Vulgaris, Probiotics and the Gut-Brain-Skin Axis - Back tothe Future? Gut Pathog, 2011, 3: 1.

11 DengY, Wang H, Zhou J, et al. Patients with Acne Vulgaris Have a Distinct GutMicrobiota in Comparison with Healthy Controls. Acta Derm Venereol, 2018, 98:783-90.

12 ClarkA K, Haas K N, Sivamani R K. Edible Plant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GutMicrobiome and Acne. Int J Mol Sci, 2017, 18:

13 PicardoM, Ottaviani M. Skin Microbiome and Skin Disease_ the Example of Rosacea. JClin Gastroenterol, 2014, 48: S85–S6.

14 WeissE, Katta R. Diet and Rosacea: The Role of Dietary Change in the Management of Rosacea.Dermatology Practical & Conceptual, 2017, 7: 31-7.

15 HuangY J, Marsland B J, Bunyavanich S, et al. The Microbiome in Allergic Disease:Current Understanding and Future Opportunities-2017 Practall Document of theAmerican Academy of Allergy, Asthma & Immunology and the European Academy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7, 139:1099-110.

16 ZhuT H, Zhu T R, Tran K A, et al. Epithelial Barrier Dysfunctions in AtopicDermatitis: A Skin-Gut-Lung Model Linking Microbiome Alteration and ImmuneDysregulation. Br J Dermatol, 2018, 179: 570-81.


⑹ 患神經性皮炎且胃腸功能不好的人能喝養胃茶嗎

可吃谷維素進行調理。能喝養胃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