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過敏性皮炎病例樣本
擴展閱讀
懷孕臉上出濕疹怎麼辦啊 2024-06-30 23:41:34
黑變硬疙瘩 2024-06-30 23:28:38

過敏性皮炎病例樣本

發布時間: 2024-06-28 05:47:41

Ⅰ 身上對稱過敏大片紅斑的怎麼回事

根據描述,應復該是過敏性皮膚制炎症,有可能為皮炎濕疹蕁麻疹。由於其病因較多,所以需要對症,方可用葯。建議到專業醫院進行檢查,待查明病因,遵醫囑用葯!
過敏性皮炎是由於接觸過敏性抗原引起的皮膚過敏反應,它主要是由IgE介導的I型變態反應。凡對特異性抗原有遺傳的或體質上易感的人,在接觸這種抗原時,可導致速發型或遲發型過敏性皮炎,主要是指人體接觸到某些過敏源而引起皮膚紅腫、發癢、風團、脫皮等皮膚病症。具體的過敏原可以分為接觸過敏原、吸入過敏原、食入過敏原和注射入過敏原四類。每類過敏原都可以引起相應的過敏反應,主要的表現為多種多樣的皮炎、濕疹、蕁麻疹,出現過敏性皮炎時,應盡快找出病因,做好護理,同時及早治療。

Ⅱ 犬食物過敏性皮炎的病症特徵是什麼

犬食物過敏性皮炎的病症特徵

1、出現非季節性瘙癢症狀是犬食物過敏性皮炎的顯著特徵,一般可以和狗狗明顯季節性瘙癢的跳蚤過敏性皮炎進行區分。不過狗狗過敏性皮炎還需注意與狗狗異位性皮炎區分開,因為犬異位性皮炎有時也可能會出現非季節性瘙癢。

2、犬食物過敏性皮炎的發病部分大多在患犬的耳朵、腋窩、臉、爪子、腹股溝、脖子及會陰部等部位,患處往往會出現紅斑和丘疹等現象,並且瘙癢劇烈,患犬會不停的抓撓和自我啃咬,狗狗患病後期還會脫毛、抓痕、皮屑、結痂、皮膚色素沉著等症狀。

3、部分患犬會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另外犬食物過敏性皮炎可能會繼發其他一些皮膚病,如:皮脂溢性皮炎等。

4、大約有25%狗狗食物過敏性皮炎的病例會出現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症狀。


Ⅲ 葯物過敏簡介

目錄

  • 1 拼音
  • 2 概述
  • 3 診斷
  • 4 治療措施
  • 5 病因學
  • 6 發病機理
  • 7 病理改變
  • 8 流行病學
  • 9 臨床表現
  • 10 預防
  • 附:
    • 1 治療葯物過敏的穴位

1 拼音

yào wù guò mǐn

2 概述

葯物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人體後,引起器官和組織的反應,稱為葯物反應(drug reaction)。在葯物副作用中,約1/3~1/4累及皮膚,故有人提出皮膚葯物反應(cutaneous drug raciotns)一名。在所有皮膚和粘膜葯物反應中,又以葯疹(drug erupton)或葯物性皮炎(dermatitis medicamentosa)更為突出。因此,本文重點敘述葯疹。

3 診斷

鑒於葯物反應范圍廣泛,表現復雜,且多於特異性,要確定診斷有時比較困難。對於葯疹的診斷,目前仍以臨床病史為主要依據,再結合皮疹表現和實驗室檢查,並除外其他疾病的可能性,進行綜合分析判斷。

實驗室檢查方面,發皮膚劃痕、皮內試驗常以檢測患者對青黴素或碘化物有無敏感性,對防止過敏性休克反應有一定價值,但對預防葯疹的發生意義不大。體外試驗以淋巴細胞轉化試驗及放射變應原吸附試驗(radioallergosorbernt test,RAST)等已用於致敏原的檢測,但僅對部分葯物可靠,在有條件情況下可採用,有一定參考價值。

4 治療措施

(一)去除病因 停用一切可疑的致病葯物是必須首先採取的步驟,切忌在已經出現葯物反應的先兆表現時做手腳未斷然停葯的作法。

(二)支持療法 給患者以有利的條件,避免不利因素,以期順利地渡過其自限性的病程,如卧床休息、飲食富於營養,保持適宜冷暖環境,預防手棗繼發感染等。

(三)加強排泄 酌情採用瀉劑、利尿劑,以期促進體內葯物的排出。

(四)葯物治療 需根據病情輕重採取不同措施。

1.輕症病例 ①抗組胺葯物1~2種口服陵哪;②維生素C 1g靜注,日1次;③10%葡萄糖酸鈣或10%硫代硫酸鈉10ml靜注,日1~2日;④局部外搽含有樟腦或薄荷的爐甘石洗劑、振盪洗劑或撲粉,一日多次,以止癢、散熱、消炎、,一般一周左右可痊癒。

2.病情稍重的病例 指皮疹比較廣泛,且伴發熱者。①卧床休息;②塗上述葯物;③強的松每日20~30mg,分3~4次口服,一般2周左右可完全恢復。

3.嚴重病例 包括重症多形紅斑、大皰性表皮壞死松解形和全身剝脫性皮炎型葯疹。應立即採取下列措施:

⑴皮質類固醇:氫化可的松300~500mg,維生素C3g,10%氯化鉀20~30ml加入5~10%葡萄糖液1000~2000ml緩慢滴注,日1次,宜保持24小時連續滴注,待體溫恢復正常皮疹大部分消退及血象正常時,可逐漸遞減激素用量直至改用相當量的強的松或地塞米鬆口服。如皮疹消退,全身情況進一步好轉,再逐步減少激素口服量,原則是每次減量為當時日量的1/6~1/10,每減一次,需觀察3~5日,隨時注意減量中的反跳現象。在處理重症葯疹中存在的問題往往是出在激素的用量或用法不當方面,如開始劑量太小或以後減量太快。

⑵抗組胺葯物:選用二種同時口服。

⑶輸新鮮血液輸血漿:每次200~400ml,每周2~3次,一般4~5次即可。

⑷抗生素:選用適當抗生素以預防感染,但必須慎重,因嚴重葯疹患者,常處於高度過敏狀態,不但容易發生葯物的交叉過敏,而且可能出現多原性敏感,即對與原來致敏葯物在結構上完全無關的葯物產生過敏,引起新的葯疹。

⑸局部治療:在重症葯疹患者,對皮膚及粘膜損害的局部治療和護理非常重要,往往成為治療成敗的關鍵。早期急性階段,皮損可用大量撲粉或爐甘石洗劑,以保護皮膚和消炎、消腫。如有滲液,可用生理鹽水或3%硼酸溶液濕敷,每日更換4~6次,待乾燥後改用0.5%新黴素、3%糖餾油糊劑尺薯碼,每日1~2次。

眼結膜及角膜常受累,必須及時處理,可用生理鹽水或3%硼酸不沖洗,清除分泌物,滴醋酸去炎松或氫化可的松眼液,每3~4小時一次,每晚擦硼酸或氫化可的松眼膏,以防角膜剝脫導致失明及結膜粘連。口腔及唇部粘膜損害常妨礙進食,可用復方硼砂液含漱,日數次,外搽粘膜潰瘍膏或珠黃散、錫類散等。對無法進食者可用鼻飼。

⑹如伴發心、肺、肝、腎及腦等臟器損害以及造血機能障礙等需及時作用應處理。

⑺密切注意水與電解質的平衡;並酌情給予三磷酸腺苷、輔酶A、肌苷及維生素B6等葯物。

5 病因學

毋庸置疑,引起葯物反應的直接原因當然是葯物。據本科60年代統計資料分析,引起葯疹的葯物主要有以下4類:即磺胺葯(佔21.6%)、解熱鎮痛葯(佔14.3%)、抗生素(佔12.3%)及鎮靜安眠葯(佔11%),總計占致病葯物的近60%。據1983~1992年住院的104例重型葯疹分析,致病葯物的前4類主要是:抗生素、抗痛風葯(各26例,分別佔25%),解熱鎮痛葯(20例,佔19.2%)及磺胺葯(12例外中11.5%),與以往資料相比,致病葯物主次序列及種類均有不小變化,如磺胺葯致病比數則明顯減少,且僅為復方SMZ一種;抗痛風葯躍居首位,均為別嘌呤醇;抗生素中以頭孢菌素類為主。近幾年,報導較多尚有痢特靈、噻嗪類葯物、非類固醇抗炎劑、異菸進、對氨基水楊酸、氯丙嗪、卡巴西平、免疫抑制劑、抗癌葯物、血清生物製品以及中草葯特別是一些中成葯制劑。

6 發病機理

葯物反應發生的機理頗為復雜,有變態反應性,亦有非變態反應性或其他特殊機制。

(一)變態反應 大多數葯疹發生與此有關。其主要依據是:①幾乎均發生葯理學所允許的用量下;②有一定的潛伏期;③患者僅對某種或某類葯物過敏,具有高度特異性;④對某種葯物已經致敏者,若再次用同樣葯物,即使微量,常導致葯疹復發;⑤應用與致敏葯物結構相近的葯物可出現交叉過敏;⑥用致敏葯物作皮試,可獲陽性結果;⑦少數葯物所致的以Ⅰ型反應為主的葯疹可作短時間脫敏;⑧抗過敏葯物,特別是皮質類固醇治療常見顯效。

化學性葯物多屬半抗原,在進入體內後必須先與組織中某些蛋白質組分作共價結合成為全抗原(半抗原載體復合物)才開始發揮作用。葯物抗原性的強弱與其其本身的化學結構有關,一般認為高分子量的或具苯核或嘧啶核的葯物,其抗原性較強,如青黴素G及其衍生物、多聚體、長效磺胺、苯巴比妥、復方阿司匹林等所引起的葯疹就比較多見;而抗原性弱或不具抗原性的葯物,如氯化鉀、碳氫鈉等則很少引起或不引起葯疹。

變應性葯物反應的類型不一,它可以Ⅰ至Ⅳ型任何一型表現出來,有時在同一患者可以兼有兩種以類型反應。

(二)非變態反應及其他

1.毒性作用 多由於用量過大所致,如大劑量巴比妥類安眠葯物引起的中樞神經抑制;氮芥、白血寧等引起的骨髓抑制或肝損害;農葯1059、1605吸收引起的中毒反應等。

2.葯理作用 如抗組胺葯物引起的嗜睡;皮質類固醇引起的欣 *** ;菸酸引起的面部潮紅等。

3.光感作用 服用氯丙嗪、磺胺葯後,再受日光照射,可引起主要發生暴露部位的皮炎。按其發生機理又可有光變應性和光毒性反應兩種。

4.酶系統的擾亂 如大侖丁可通過干擾葉酸鹽的吸收和代謝,引起口腔潰瘍;13順維生素A酸可改變脂質代謝引起黃瘤;異菸肼可影響維生素B6代謝而引起多發性神經炎。

5.沉積作用 葯物或其產物沉積於特殊組織中引起的反應,如鉍、汞、銀、鉛等重金屬鹽沉積於齒齦,砷劑沉積於皮膚(色素沉著、角化),及阿的平引起的皮膚發黃等。

6.特殊的局部 *** 作用 如阿司匹林可直接腐蝕胃粘膜,引起胃出血、胃潰瘍;磺胺結晶阻塞腎小管、腎盂和輸管,引起尿痛、血尿、尿少甚至尿閉等。

7.菌群失調 人體內的正常菌群,在多年共同進化過程中能相互適宜,一些菌群能抑制另一些菌群過度繁殖,某些菌群尚能合成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K,供機體健康需要。總之,微生物與微生物之間,微生物與機體間均達到矛盾的統一。但如果長期或大量應用抗生素、皮質固醇或免疫抑制劑,可擾亂這些平衡。如廣譜抗生素的應用常可導致條件致病菌的感染。

8.致畸、致癌作用 某些葯物長期應用後可能有致畸、致癌作用,如沙利度胺(thalidomide)及維A酸(tretinon)等。

(三)影響因素 除上述作為直接致病因素的葯物本身及其可能的致病機制外,以下幾方面的因素在葯物反應的發生、發展中也往往直到一定作用。

1.用葯情況

⑴濫用:多數是由於醫師用葯原則掌握不嚴,隨意投葯。還有一部分是由於患者一知半解地應用自備葯物或自購葯物服用而引起葯物反應。

⑵錯用:醫生開錯處方,或葯房發錯葯,抑或患者錯服葯物,當然這些都屬偶然事件。

⑶服葯自殺:這是極少見現象。

⑷用葯劑量:用葯劑量過大,可引起嚴重甚至死亡。但有時正常劑量也可出現葯物反應,這與不同個體對葯物的吸收、代謝和排泄速度不同有關,特別是老年患者更應密切注意。

⑸用葯療程;急性病症,用葯時間一般不長,即使所用葯物毒性較強,其危害性也可能較少。但慢性病症,特別象癌腫患者,所用抗癌葯物療程較長,往往發生葯物的積蓄作用,產生毒性產生。當然,也有些葯物如安眠葯、鎮靜劑等,在長期重復應用搬弄是非,可引起葯癮作用。

⑹用葯種類過多:對於有過敏體制的有,一般用葯種類越多,發生反應的機會亦越多。這可能是由於葯物之間的交叉反應,或協同作用所致。

⑺用葯途徑:一般認為葯物通過注射比口服較易引起反應。外用抗原性強的葯膏,如磺胺、四環素軟膏等吸收後葯物反應的姓率亦遠高於口服者。外用硼酸溶液濕敷因葯物吸收過量引起嬰兒死亡的事例早有報告。孕婦或哺乳期婦女服用的葯物,可進入胎兒或嬰兒體內引起反應。

⑻交叉過敏:很多在結構上有共同之處的葯物,例如含有共同「苯胺」核心的磺胺葯、普照魯卡因、對氨水楊酸等均可引起相同的反應,稱之為交叉過敏。這種反應在第一次用葯10小時左右即可發生,而不需要經過4~5日以上的潛伏期。

⑼重用致敏葯物:如患者對某一種葯物已發生過敏而以後再重復應用可發生更為嚴重的反應。致敏葯物的重用通常是由於:①醫生的疏忽,未了解患者過去的葯物反應史;②患者未主動告訴醫生他的葯物過敏史;③用了可發生交叉過敏的葯物;④個別處於高敏狀態的葯疹患者,容易對本來不敏感的葯物發生過敏反應。

⑽注射器不潔:不潔的注射器、針頭、針筒、葯瓶、皮管等均可能由於將某些致熱原帶入體內引起不良反應。

2.機體情況

⑴性別:葯物反應男女均可姓,但男略多於女(3∶2)。由於性別上的差異,雌性激素、灰黃黴素可引起男性 *** 發育,而雄性激素會引起女性患者的男性化。

⑵年齡:兒童除對麻醉劑較成人敏感外,對一般葯物有較大的耐受性。兒童對葯物的過敏反應亦較少見。

⑶特異質反應(idiosyncrasy):即不是通過免疫機理發生的一種對葯物的異常反應。發生原因不明。

⑷遺傳因素:如具有遺傳過敏(atopy)體質的患者,對青黴素類葯物有發生嚴重反應的潛在危險性。

⑸過敏或變應性體質:大多數葯物反應是發生在具有一定的過敏性體質的患者。其變應性發病機理已在前面論及。

7 病理改變

由葯物反應引起的組織病理變化與非葯物引起的大多相似,缺乏特異性,亦無診斷價值,故此處從略。

8 流行病學

建國以來,由於醫葯衛生事業的飛躍發展,新葯品種不斷增加,廣大病人用葯的機會也日益增多,因而,葯物反應也有明顯增多趨勢。據我校皮膚科建國後10年的統計,難葯疹一項就從1949年占皮膚科初診病人的0.1%增加到1958年的1.2%,增加了12倍,上海市幾個大醫院的統計顯示,葯疹從1949~1954年占皮膚科20萬初診病人的0.5%增至1955~1958年28萬病人的1.2%,與前者基本一致。最近,我校皮膚科統計了1982~1986年5年中38萬初診病人,葯疹患者就診比數又增至2.37%。1983~1991年我校華山醫院皮膚科住院的2418人中有葯前208例,佔8.6%。以往,葯物反應多見於城市,近年來由於醫葯的普及,葯物反應在農村中亦較前多見。由於中草葯的廣泛應用,中葯引起的葯物反應有所增加。實際上,幾乎每人在一生中都有機會接觸這種或那種葯物,因此,幾乎所有人在一定的情況下都有可能產生某種葯物反應。隨著葯物品種的不斷增加,葯物反應的類型和表現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葯物大都是醫生給予的,因此,葯物反應主要是醫源性疾病。若醫生在用葯時間能謹慎從事,葯物反應雖不可能完全避免,但肯定可能大大地減少。

9 臨床表現

由於葯物反應可累及到各個系統和器官,范圍廣,有全身的亦有局部的。本節只討論部分典型的葯疹和少數特殊類型的葯物反應。

(一)變應性葯疹 這是葯疹中種類最多且最常見的一種類型。根據其潛伏期、發生發展情況、皮疹表現及轉歸等,至少可分為10多個亞型,如固定性紅斑、猩紅熱樣紅斑、麻疹樣紅斑、蕁麻疹樣、多形紅斑樣、結節紅斑要、玫瑰糠疹樣、紫癜形及大皰性表皮壞死松解形等。它們具有下列一些共同點:①有一定潛伏期,一般為4~20日,平均7~8日,如已被致敏,再次用同樣葯物,常在24小時,平均7~8小時內即可發病。最短者僅數分鍾,遲者亦不超過72小時;②多數起病突然,可先有畏寒、不適、發熱等前驅症狀;③皮疹發生發展,除固定紅斑外,照例呈泛發性和對稱性分布;④常伴輕重不一的全身性反應,輕者可有不明顯,重者可頭痛、寒戰、高熱等;⑤病程有一定自限性,輕者在一周左右,重者亦不超過一月;⑥除在皰性表皮壞死松解形預後嚴重外,余均較好。以下分別介紹幾種有代表性的亞型。

1.固定性紅斑(固定疹) 是葯疹中最常見的一種,據統計占葯疹的22%~44%,本科909例葯疹中有318例為本形,佔34.98%。常見的致病葯物為磺胺類(以長效磺胺占首位)、解熱鎮痛葯、四環素類及鎮靜水腫性斑片,圓形或橢圓形,邊緣清楚,重者斑上有一至數個水皰或大皰。紅斑數一至數片不等,分布不對稱。可發生在任何部位,常好發於口唇及外生殖器等皮膚粘膜交界處,常因磨擦引起糜爛。如復發,通常仍在原處發作,與前一次留下的色素斑完全或部分重疊,且常較前一次擴大、增多。皮損局部可伴瘙癢,皮損廣泛者間有不同程度的發熱。紅斑消退後常留下明日煌紫褐 *** 素斑,多年不退盡,具有診斷價值。少數不帶紫色的水腫性紅斑,則消退快,且可不留痕跡。個別病例可伴發多形紅斑樣、蕁麻疹樣或麻疹樣紅斑。

2.猩紅熱樣紅斑 皮疹發生突然,常伴以寒戰、發熱(38℃以上)、頭痛、全身不適等。皮疹開始為大、小片紅斑,從面頸、軀干、上肢向下肢發展,24小時即可遍布全身,分布對稱,呈水腫性、鮮紅色,壓之可退色。以後皮疹增多擴大,相互融合,可累及整個皮膚,酷似猩紅熱。但患者一般情況良好,而無猩紅熱的其他表現。皮疹發展至 *** 後,紅腫漸消,繼以大片脫屑,體溫之後鱗屑即逐漸變薄變細變少,似糠秕狀,皮膚恢復正常,全病程不超過一個月,一般無內臟損害。若皮疹象麻疹,則稱玫瑰糠疹形葯疹;余類推。

3.重症多形紅斑(StevensJohnso syndrome) 此系嚴重的大皰性多形紅斑,除皮膚損害外,眼、口、外生殖器等出現嚴重的粘膜損害,有明顯糜、滲出。常伴寒戰、高熱。亦可並發支氣管炎、肺炎、胸腔積液及腎臟損害。眼損害可導致失明。罹患該型葯疹者兒童多見。但必須指出,本癥候群有時並非葯物所引起。

4.大皰性表皮壞死松解形葯疹 這是我們1958年在國內首次見到的一種葯疹類型,臨床上比較少見,但相當嚴重。起病急,皮疹於2~3日內遍及全身。初為鮮紅或紫紅色斑。有時起病時呈多形紅斑樣,以後增多擴大,融合成棕紅色大片。嚴重者粘膜同時累及,可謂體無完膚。大片上出現鬆弛性大皰,形成很多平行的3~10cm長的皺褶,可以從一處推動到另一處。表皮極細薄,稍擦即破,顯示明顯的棘層松解現象。全身常伴40℃左右的高熱。重者可同時或先後累及胃、腸道、肝、腎、心、腦等臟器。曾見一例因本病死亡患者,其鼻飼管壁上密布脫落的粘膜。病程有一定自限性,皮疹常於2~4周後開始消退。如發生嚴重並發症或某些重要臟器的嚴重受累,或因處理不當可於2周左右死亡。

血液白細胞總數多在10×109/L(10000/mm3)以上,中性粒細胞約80%,嗜酸閏細胞絕對計數為0或很低。重症死亡病例病理解剖發現:①表皮顯著萎縮,棘層細胞只有1~2層甚至全消失,細胞間和細胞內水腫,真皮充血水腫,有圍管小圓細胞浸潤,膠原纖維破碎變懷。口腔粘膜病變與皮膚相似。②淋巴結腫大,髓質增生,內皮粘膜增生腫大,皮質濾泡萎縮。③肝切面黃紅相間,可見瘀血,和肝細胞變懷。鏡檢示腳步上葉中央嚴重瘀血,殘留肝細胞脂變、離解;肝實質與匯管而分界不清,有的肝細胞邊界模糊不清,有的壞死溶解而被吸收。④腎切面腫脹,包膜外翻。鏡檢示血管充血,曲管濁腫,皮質間質內有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為主形成的灶性浸潤。⑤腦灰質神經細胞呈各種變性,枕葉神經細胞呈水樣變性、腫脹,間有衛星細胞現象。基底核及小膠質細胞灶樣增生。⑥心肌有間質性水腫和彌漫性輕度不圓細胞浸潤。

大皰性表皮壞松解形葯疹與Lyell(1956年)報告的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有不少相似這處,後者皮損似燙傷樣,不一定有大皰,局部疼痛明顯,無明顯內臟損害,且常復發。但也有人認為二者可能是同一疾病。

(二)其他類型葯疹及葯物反應 病因尚未完全明確。類型較多,茲擇其要者分述如下:

1.全身剝脫性皮炎型 是葯疹中比較嚴重的類型之一,其嚴重性僅次於大皰性表皮壞死松解形葯疹,在未用皮質類固醇年代,其病死率很高。由於引起此型葯疹的用葯劑量較大或療程較長,故可能在變應性反應基礎上合並有一定的毒性反應。

本型葯疹不常見,據我科不完全統計,1949~1958年的909例葯疹中佔2.53%,1959~1975年418例住院葯疹中本型佔7.9%。1983~1992年收治的104例重症葯疹中本型葯疹有23例,佔22%。由於病情嚴重,若不及時搶救。可導致死亡。

本症的特點是潛伏期長,常在20~20日以上;病程長,一般至少在一個月以上。整個病程發展可分為4個階段:①前驅期,表現為短暫性皮疹,如局限於胸、腹或股部的對稱性紅斑,自覺瘙癢,或伴發熱,此為警告症狀,若此時即停葯可能避免發病。②發疹期,可緩慢地逐漸從面部向下發展,或開始為急性發作,以後路以疹或快或慢地波及全身。在皮疹發作處於 *** 時,全身皮膚鮮紅腫脹,面部水腫顯著,常有溢液結痂,伴畏寒與發熱。部分患者可出現肝、腎、心等內臟損害。周圍血象白細胞總數多增高,一般在15×109~20×109/L(15000~20000/mm3)之間。③剝脫期,這是本症的特徵性表現。皮疹紅腫開始消退,繼而呈魚鱗狀至大片形脫屑,鱗屑晨可布滿床單、手如戴破手套,足如穿破襪子,並且反復脫落,持續可達一至數月之久。頭發、指(趾)甲亦常同時脫落。④恢復期,魚鱗狀脫屑變或糠秕狀,繼而逐漸消失,皮膚恢復正常。自應用皮質類固醇後,病程可以顯著縮短,預後亦大大改觀。

2.短程銻劑皮炎型 這是50年代我國採用酒古酸銻鉀靜脈注射短程治療日本血吸蟲病時所見的一種輕型毒性皮炎。其特點為:①患病率高,一般在30%~40%以上,有的可高達60%~70%;②潛伏期短,均在開始治療後2~3日內發病;③均在銻劑用量達到0.3g後發疹;④夏季多見;⑤皮疹對稱分布於面、頸、手背和手指伸面,偶見於胸腹部,酷似痱子,密集而不融合,炎症反應輕微,自覺微癢或燒灼感,個別有發熱等全身症狀;⑥病程具自限性,即使不停葯,皮疹亦大多於3~5日內自行消失,伴以糠秕樣脫屑;⑦再治偶有復發。未見任何並發症和後遺症。組織化學檢查發現皮疹與正常皮膚含銻量無甚差異(均約2.5μg/dl)。組織病理似接觸性皮炎,無特異性。

3. *** 狀增生型 多由於長期服用左碘、溴劑等引起。潛伏期常大一月左右。我們曾見2例,在全身紅斑形葯疹的基礎上出現散在分布,不甚規則,顯著高出皮面,約3~4cm,直徑的蕈樣 *** 狀增殖性肉芽腫,觸之相當堅實,主要發生於軀幹部。對症治療後逐漸消退,全程約3周。

4.紅斑狼瘡樣反應 自60年代初期發現肼屈嗪可以引起紅斑狼瘡樣反應後,迄今已知道有50多種葯物諸如青黴素、普魯卡因胺、異煙肼、對氨基水楊酸、保泰松、甲基硫氧嘧啶、利血平、滅滴靈及口服避孕葯物等,可引起這類反應。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多關節痛、肌痛、多漿膜炎、肺部症狀、發熱、肝脾和淋巴結腫大、肢端發紺和皮疹等。本症與真正的紅斑狼瘡不同之處在於發熱、管型尿、血尿和氮質嗪引起的,在症狀消失後,實驗室陽性可持續存在數月以至數年。

5.真菌病型反應 由於大量抗生素、皮質類固醇和免疫抑制劑的應用,常引起體內環境平衡擾亂和菌群失調,出現真菌病例反應,表現為白念珠菌、麴菌或皮膚癬菌感染,前兩者可有胃腸道、肺或其他內臟感染,可同時累及多個臟器。生前應用免疫抑制劑者屍解中發現嚴重的全身性真菌感染並非少見。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患皮膚癬菌病者,由於上述葯物的應用,癬病皮損范圍變得更加廣泛,且不易治療,即使治癒亦易復發,造成癬病防治上的困難。

6.皮質類固醇型反應 若激素應用 的劑量較大,時間較久,常可引起多種不良反應,甚至招致死亡。它引起的副作用主要有:①繼發性細菌或真菌感染:最多見;②胃腸道:「類固醇潰瘍」,甚至並發出血、穿孔;③中樞神經系統:欣快、易激動、頭暈、頭痛、失眠等;④心血管系統:心悸、血壓升高、血栓形成、心律不劑等;⑤內分泌系統:柯興樣癥候群、骨質疏鬆、糖尿症、皮質功能減退及兒童生長發育抑制等;⑥皮膚:痤瘡、多毛、毛細血管擴張、瘀斑、皮膚萎縮等;⑦眼:視力模糊、眼壓增高、白內障及青光眼等。

近年來,隨著新葯大量涌現,80年代有人提出了「新葯疹」的概念,使人們對葯物反應有了進一步認識。幾乎所有新葯均可引起各種不同的葯物反應。β內醯胺類抗生素種類繁多,各種頭孢菌素類與青黴素類均可引起斑疹或斑丘類皮疹。細胞毒葯物可引起脫發、蕁麻疹、毒性青皮壞死、光敏性皮炎及口腔炎等。抗風濕新葯的種類也較多,可引起光敏性皮炎、蕁麻疹、紫癜、斑丘疹及口腔炎。利福平、D青毒胺及硫甲丙脯酸(captopril)可引起斑丘疹、蕁麻疹及紅斑性天皰瘡(落葉型)。β阻滯劑如何普洛稱(心得舒,alprenolol)、氧烯洛爾(心得平,oxprenolol)、普萘洛爾(心得安,proproanolol)等長期應用後可出現銀屑病樣皮疹,部分患者伴掌跖角化過度,還可引起濕疹、苔蘚樣疹和其他類型性多毛症,還可逆轉男性型脫發、也可引起StevensJohnson綜合征。

10 預防

由於葯物反應發病率高,危害性大,嚴重者可致死亡,故重視預防有重要的意義,如醫生不隨便給葯,病人不濫用葯,葯物反應是可以大大減少的。

1.在用葯前,首先明確診斷,不要在病情未搞清前,採用多種葯物圍攻,以為總有一種葯物會產生效用,這樣易出現不必要的葯物反應。

2.對所用葯物的成分、性能、適應證、禁忌證、副作用、配伍禁忌等應全面熟習掌握,做到不濫用、錯用、多用葯物。

3.用葯前應詳細詢問患者有無葯物過敏史,特別是對有過敏性體質者更不可忽視。對有過葯物過敏反應者,應注意交叉敏感或多源笥敏感反應的發生。

4.用葯應有計劃性,劑量不宜過大,種類不宜過多,時間不宜過久,並定期觀察,特別是應用有一定毒性的葯物,如免疫抑制劑、抗癌葯物等,更應嚴密觀察,經常檢查血象等。

5.某些器官有功能障礙時,常對某些葯物不能耐受,如患腎病者需慎用重金屬葯物。

6.在用葯期間應注意一些警告症狀或不耐受現象,如皮膚瘙癢、紅斑或發熱等,一旦出現應考慮立即停葯。

7.凡已發生過敏性葯物反應者,都應發給葯物禁忌卡,註明致敏葯物名稱及反應類型,以供復診時參考。

8.國家醫葯管理部門必須加強葯政管理。葯品在出廠投放市場前,必須經過嚴格的檢查,把好的葯品質量關。

治療葯物過敏的穴位

  • 沖陽

    配合谷、血海、三陰交,有扶正解毒作用,主治冬眠靈葯物反應。文獻摘要:《針灸甲乙經》:傷寒余熱不盡,曲...

  • 耳穴

    系統的治療方法。不僅可予針灸,還可施行電針,注射葯物或割治等方法,並可用作針刺麻醉。臨床操作時,以耳...

  • 肩中外俞

    分鍾。常灸本穴可預防流感。夏季對肺俞進行直接灸或葯物敷貼,可增強機體免疫能力。肩中外俞穴的配伍:肺俞...

  • 陽澤

    配合谷、血海、三陰交,有扶正解毒作用,主治冬眠靈葯物反應。文獻摘要:《針灸甲乙經》:傷寒余熱不盡,曲...

  • 鬼腿

Ⅳ 過敏性皮炎會傳染么 過敏性皮炎會遺傳嗎

1

過敏性皮炎會傳染么

過敏性皮炎不傳染。

因為過敏性皮炎主要是由於個體居住在過敏的環境下導致的,與環境以及個人體質相關,不會傳染。很多人得了過敏性皮膚炎就不願和他人接觸,更不願意參加公共活動害怕傳染給他人,這都是沒必要擔心的。

2

什麼是過敏性皮炎

過敏性皮炎又稱接觸性皮炎,是由過敏源引起的皮膚病,主要是指人體接觸到某些過敏源而引起的皮膚紅腫沖孝,發癢,風團,脫皮等皮膚病症。

具體的過敏源可分為接觸性過敏源,吸入性過敏源,食物性緩伏過敏源以及注射類過敏源四類,每類過敏源都能引起過敏反應。

3

過敏性皮炎會遺傳嗎

過敏性皮炎有一定的遺傳性,但並不是百分百遺傳。

因為過敏性皮炎的病因很復雜,主要與遺傳免疫以及生理葯理性介質反應異常有關。但從以往的病例調查中可以發現,父母患過過敏性皮炎,後代比普通人患過敏性皮炎的幾率更大。

4

怎樣預防過敏性皮炎

預防過敏性皮炎要從多方面預防

1. 遠離過敏源,比如常見的花粉,塵蟎灰塵等,少吃海鮮等易過敏的食物。

2. 散哪稿呵護皮膚,平時多用清水清洗皮膚,不長期暴露在紫外線下等。

3.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水果蔬菜,定時定量多喝水。

提高免疫力,平時多鍛煉,不熬夜不過度疲勞,可以吃一些保健食物或者產品。

Ⅳ 過敏性皮炎是什麼

過敏性皮炎是由過敏原引起的皮膚病,主要是指人體接觸到某些過敏源而引起皮膚回紅腫答、發癢、風團、脫皮等皮膚病症。具體的過敏原可以分為接觸過敏原、吸入過敏原、食入過敏原和注射入過敏原四類。每類過敏原都可以引起相應的過敏反應,主要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皮炎、濕疹、蕁麻疹。

做好過敏性皮炎的防治,注意飲食調理,均衡營養,多吃一些水果、蔬菜等維生素豐富的食物,維生素C是天然的抗織胺劑,每天應該從飲食中攝取。

(5)過敏性皮炎病例樣本擴展閱讀;

過敏性皮炎的發病與飲食、環境、生活方式有很大關系,由於容易復發,並且持續的時間比較長。引起過敏性皮炎最常見的原因有食物、動物皮毛、蟎、昆蟲、空氣中大量飄散的花粉、灰塵、空氣污染、農葯、化肥、洗滌劑、橡塑鞋、化纖原料、以及鮮為人知的真菌過敏等。

過敏性皮炎患者一般都是由於對某種物質過敏而引發的症狀,離開過敏原後,症狀便逐漸消失。

Ⅵ 解析過敏性皮炎

由於周圍敏感皮膚人群日益增多,隨著換季的到來,我們特邀上海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皮膚科主任施偉民教授來為大家深度剖析過敏性皮炎。

特約專家 皮膚性病科主任醫師 施偉民 曾赴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留學,開展艾滋病疫苗研究。現任皮膚病性病科主任,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病分會委員、上海市醫學會皮膚性病分會委員、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病分會委員。 真正了解過敏性皮炎 Q:過敏性皮炎的定義? A:皮膚病一般主要分炎症和腫瘤兩種症狀。而80%皮膚病人都是炎症症狀。所以在皮膚醫學里並沒有特定的過敏性皮炎的定義。從醫學角度上一般將接觸性皮炎、蕁麻疹、葯疹、濕疹這四類症狀歸為過敏性皮炎。 專家解析:考慮到普通大眾的理解,從廣義上來說,即完全由於過敏引起的炎症稱之為過敏性皮炎。 Q:過敏性皮炎的發病機制? A:特定個體首次接觸過敏原時,會產生相應的抗體,抗體固定於皮膚、黏膜組織中,當再次遇到同樣的過敏原,則導致肥大細胞、嗜鹼細胞脫顆粒,釋放組織胺、5—羥色胺等過敏反應介質,過敏即可發生。 專家解析:說的直白點就是不同個體遇到自身會產生抗體的過敏原,產生一系列變態反應。但是如果接觸某些原發的 *** 物,諸如果酸等引起的化學反應損傷就不能稱之為過敏性皮炎。 Q:過敏性皮炎的發病原因? A:一般由內在和外在因素造成。 內在因素:遺傳導致的過敏體質,在過敏性皮炎的發病中起主導作用。內在環境的不穩定如慢性消化系統疾病、精神緊張、失眠、過度疲勞、情緒變化等精神改變以及感染病灶、新陳代謝障礙和內分泌功能失調等,均可誘發或加重過敏性皮炎病情。 外在因素:包括飲食、吸入物、氣候、接觸過敏物等因素。其中海鮮、辛辣食品、酒、吸入花粉、塵蟎、寒冷天氣、接觸化學物品、肥皂、洗滌劑等是過敏性皮炎最常見的誘因。 由於原因復雜,使得過敏性皮炎患者因眾多發病原因和誘發因素交織在一起而反復發作。 皮膚敏感專家深度解析病例 病例一:小劉今年25歲,皮膚敏感易過敏。有段時間突然覺得皮膚特別干,當時以為是換季就塗了幾天保濕霜,但沒有好轉。12月初某天晚上洗完臉突然發覺臉上的皮膚異樣,出現白色塊狀,突出於皮膚表面,而且滿臉都是紅點。 專家解析: 首先我們可以判斷這位病人是易過敏體質。「出現白色塊狀,並突出於皮膚表面,並滿臉出現紅點」,可能是蕁麻疹症狀,因為風團嚴重時,會引發水腫導致血管擠壓,從而出現白色凸起。 病例二:肖莎是在校大學學生,學校有公共洗衣機,經常將自己的衣物拿去洗。最近發現手腕上出現泡疹並伴有瘙癢,接著手臂和後背也出現了相同的皮膚症狀。 專家解析:一般來說公共洗衣機中的細菌引起過敏的可能性較小。手腕上的泡疹先要排除是否是局部蟲咬或者疥瘡。疥瘡可從皮膚柔軟部位如腋窩、會 *** 和手指間有無類似症狀來判斷。如果身體大面積都出現了皰疹症狀那就極可能是由於蟲咬毒素引起的繼發過敏。 病例三:夏天去了馬而地夫度假,回來後面、頸、前臂伸側,手背等露出部陸續出現紅斑和脫皮。剛開始認為只是普通的曬傷反應,接著出現了更為嚴重的水皰症狀。 專家解析:判斷是否是由於光源引起的過敏性皮炎,主要依據症狀的出現部位。如果只是原照射部位,即是普通的曬傷。一旦出現全身症狀即可判斷為光源性皮炎,這是由於光照到皮膚,使皮膚內的某些結構發生改變後產生抗原,通過血液 *** 免疫系統,引起全身光變態反應。 治療和預防 Q:過敏性皮炎應補充哪些維生素和礦物質? A:維生素B:作為皮膚健康及血液循環正常所需之物,能幫助細胞再生。 維生素F:促使皮膚有光澤。 維生素E:緩解皮膚搔癢及乾燥。 維生素A:使皮膚光滑,預防皮膚乾燥。 維生素D:幫助組織修復。 鋅:幫助組織復原。 海帶:海帶含有修護組織所必需的礦物質。 Q:治療時還需要使用護膚品嗎? A:應以保濕為主,諸如含有天然礦物的溫泉水噴霧能起到、舒緩的作用。 Q:怎樣預防護膚品引起的過敏現象? A:化妝品成分引起的敏感主要還是依據個人的易感性決定。而防腐劑、填充劑、染發劑和香料相對來說更易造成敏感。使用產品前最好能在耳後進行測試,當然也不能排除一些人由於身體破傷和裂紋,導致抗原進入體內引發敏感,比如口紅中的色素。 Q:對於季節性過敏有什麼好的防護措施? A:年輕女性對於自己的皮膚過度保護,反而會弱化皮膚本身的防護功能和抵抗力,使肌膚處於易敏狀態。如果是本身體質如此,可適當帶口罩、圍脖來杜絕過敏原。 推薦產品: 依泉活膚噴霧 160.00/300ml;115.00/150ml;80.00/50ml 產品介紹: 天然依泉等滲溫泉水噴霧,富含11000毫克/升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硅、鈣、錳、鋅、鈉的含量尤其豐富。能夠促進肌膚新陳代謝,增強肌膚的耐受性,保護皮膚免受外界 *** 。具有保濕、抗敏感、抗自由基、舒緩肌膚、延緩皮膚衰老等功效。所有膚質皆可使用,尤其適用於敏感性皮膚。 推薦產品:歐萃碧植物純凈修護潔膚水235.00/500ml

Ⅶ 兒童丘疹性皮炎是什麼病

疾病簡介

中 文 名: 兒童丘疹性皮炎

外 文 名: (juvenile papular dermatitis)

發病年齡: 2~9歲

多發羣體: 學齡前兒童,男多於女

常見發病部位: 手背、前臂、肘、膝部

摩擦性苔蘚樣疹又名兒童丘疹性皮炎、肘膝復發性夏季糠疹、沙土皮炎,為學齡前兒童在夏秋季節常見的皮膚病,男多於女,表現為暫時性外傷性非特異性炎症反應,以患兒手背、前臂、肘、膝部出現散在性小丘疹,有時有輕度苔蘚樣變為臨牀特徵。

病因

兒童丘疹性皮炎的病因未明,一般認為與某些物品接觸或摩擦 *** 有關,亦有人提出系病毒感染所致。約1/3病例有過敏性疾病史,以丘疹性蕁麻疹多見。組織病理示非特異性炎症反應,表皮角化過度,棘層肥厚,真皮淺層輕度慢性炎性細胞浸潤。

臨牀表現

兒童丘疹性皮炎發病年齡常為2~9歲,男孩多見,好發於夏秋季。患兒常有玩沙土或接觸表面粗糙物品的病史。皮損為針頭至粟粒大小的多角形或圓形丘疹,平頂或圓頂,正常皮色、灰白色或淡紅色,數目眾多;中心部密集,但不融合,呈輕度苔蘚樣變,周圍有散在丘疹;有時丘疹表面覆有微細的糠秕樣鱗屑。好發於手背、腕和前臂,偶可見於肘、膝、足背和軀幹部。一般無自覺症狀,有時出現輕度瘙癢。病程緩慢,數年後可自行消退。

檢查診斷

1、檢查方法:

病理檢查表現為表皮角化過度,棘層增厚,真皮輕度炎細胞浸潤。

2、診斷依據:

根據本病發生於夏秋季節,男孩多見,好發手背、手腕等處,皮疹形態單一,多為散在性丘疹或呈苔蘚樣改變,自覺症狀不明顯,易於診斷。

3、鑒別診斷:

需與蟲咬皮炎、兒童丘疹性肢端皮炎相鑒別。

(1)蟲咬皮炎:有昆蟲叮咬或外出遊玩史,局部皮膚出現風團樣皮疹.明顯紅腫,中心有小出血點,為蟲刺的蜇口,伴有刺痛瘙癢。

(2)兒童丘疹性肢端皮炎:皮疹泛發。綠豆大小,較扁平暗紅色丘疹,開始發於下肢,漸擴展至股、臀及上肢伸側,最後可出現在面部。頸部淋巴結腫大。為乙肝病毒感染所致,可伴有急性無黃疸性肝炎,血清HBsAg陽性。

治療方法

去除病因,避免不良的外界 *** 。

1、全身治療:

有瘙癢不適症狀者,可口服抗組胺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

2、局部治療:

外用爐甘石洗劑或糖皮質類固醇類軟膏,如丁酸氫化可的松軟膏。

注意事項

1、預防注意事項:

夏秋季節,兒童在室外遊玩時應多加看護,避免接觸砂土等,減少機械性摩擦的機會。嬰幼兒的被褥及衣物布料應柔軟。

2、預後注意事項:

(1)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長期出現精神緊張、焦慮、煩燥、悲觀等情緒,會使大腦皮質興奮和抑制過程的平衡失調,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2)生活節制注意休息、勞逸結合,生活有序,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對預防疾病有很大的幫助。做到茶飯有規律,生存起居有常、不過度勞累、心境開朗,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合理膳食可多攝入一些高纖維素以及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營養均衡,包括蛋白質、糖、脂肪、維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纖維等必需的營養素,葷素搭配,食物品種多元化,充分發揮食物間營養物質的互補作用,對預防此病也很有幫助。

相關文章

[兒童丘疹性皮炎不能吃什麼]

[兒童丘疹性皮炎用什麼葯效果好]

[兒童丘疹性皮炎吃什麼食物比較好]

Ⅷ 過敏性皮炎的臨床表現

典型症狀
皮炎表現一般無特異性,由於接觸物、接觸方式及個體反應不同,發生皮版炎的形態、范圍及嚴重程度也權不相同。輕症時局部呈紅斑,淡紅至鮮紅色,稍有水腫,或有針尖大丘疹密集,重症時紅斑腫脹明顯,在此基礎上有多數丘疹、水皰,炎症劇烈時可以發生大皰。
其他症狀
自覺症狀大多有癢和燒灼感或脹痛感,少數嚴重病例可有全身反應,如發熱、畏寒、頭痛、惡心等。
診斷依據
本病根據接觸史,在接觸部位或身體暴露部位突然發生境界清晰的急性皮炎,皮疹多為單一形態,除去原因後皮損很快消退等特點,容易診斷。當病因不明或與數種接觸物接觸,需要尋找病因時,可做斑貼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