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神經性皮炎拔罐可以嗎
擴展閱讀
手上起透明的小疙瘩 2024-10-22 08:46:38
痤瘡與皰疹的區別 2024-10-22 08:32:11
蕁麻疹蠍子 2024-10-22 08:23:15

神經性皮炎拔罐可以嗎

發布時間: 2024-06-22 18:50:15

㈠ 神經性皮炎中醫怎麼治

  1. 局部治療可選用純中草葯膏魯濟克炎王塗於患處,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止癢、消腫止痛的效果。它適用於各種皮炎的調理與養護。

  2. 神經性皮炎又稱慢性單純性苔蘚。是以陣發性皮膚瘙癢和皮膚苔蘚化為特徵的慢性皮膚病。為常見皮膚病,多見於成年人,兒童一般不發病。精神因素目前認為是發生本病的主要誘因,情緒波動、精神過度緊張、焦慮不安、生活環境突然變化等均可使病情加重和反復。局部刺激、化學物質刺激、昆蟲叮咬、陽光照射、搔抓等,均可誘發本病的發生。希望可以幫到你

㈡ 什麼情況下需要進行拔火罐治療

拔罐法又稱拔火罐,古稱「角法」。是以罐子為工具,和用火燃燒排出罐內空氣,造成相對負壓,使罐子吸附於施術部位,產生溫熱刺激及局部皮膚充血、瘀血,以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一種子療法。 多用於痹證,刺血拔罐運用於急性扭傷有瘀血者,瘡瘍、部分皮膚病,如丹毒、神經性皮炎等。 拔罐具有溫通經絡,行氣活血,祛濕逐寒,散瘀消腫止痛的作用,常用於痹證(如腰腿痛、肩背痛),胃腸道疾患(如胃痛、腹痛),肺部疾患(如咳嗽、哮喘)。 刺絡拔罐法適用於急性扭傷有瘀血者,瘡瘍、某些皮膚病,如丹毒、神經性皮炎、牛皮癬等。 1、機械刺激作用。拔罐療法通過排氣造成罐內負壓,罐緣得以緊緊附著於皮膚表面,牽拉了神經、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體,可引起一系列神經內分泌反應,調節血管舒、縮功能和血管的通透性從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2、負壓效應。拔罐的負壓作用使局部迅速充血、淤血,小毛細血管甚至破裂,紅細胞破壞,發生溶血現象。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釋放對機體是一種良性刺激,它可通過神經系統對組織器官的功能進行雙向調節,同時促進白細胞的吞噬作用,提高皮膚對外界變化的敏感性及耐受力,從而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其次,負壓的強大吸拔力可使汗毛孔充分張開,汗腺和皮脂腺的功能受到刺激而加強,皮膚表層衰老細胞脫落,從而是使體內的毒素、廢物得以加速排出。 3。溫熱作用。拔罐局部的溫熱作用不僅使血管擴張、血流兩量增加,而且可增強血管壁的通透性和細胞的吞噬能力。拔罐處血管緊張度及黏膜滲透性的改變,淋巴循環加速,吞噬作用加強,對感染性病灶,無疑形成了一個抗生物性病因的良好環境。另外,溶血現象的慢性刺激對人體起到了保健功能。

㈢ 神經性皮炎灸什麼穴位能冶好

神經性皮炎以皮抄膚粗襲糙肥厚,呈苔癬樣病變和陣發性劇烈瘙癢為特徵。 艾灸穴位:選取下列兩組處方,交替使用: 1.尺澤、風市、中府、期門、風池。 2.太沖、風門、肺俞、肝俞、膈俞。 艾灸方法:將點燃的艾條在距離穴2厘米處施灸,以局部趕到溫熱為度,哭不皮膚可有發紅的現象,每日灸治1次,10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2-3日。 注意:戒煙戒酒,戒辛辣食物,限濃茶、咖啡等。保持情緒穩定勞逸適度,睡眠充足。不要用手搔、摩擦或用熱水洗泡來止癢,可用拔罐的方法來止癢。也不要自行塗擦刺激性強或者含激素的外用葯。 我是銷售艾灸用的艾條和灸器,你可以來了解一下。聯系方式請見我的個人資料。

㈣ 你好,想麻煩問一下神經性皮炎可以用艾灸嗎

神經性皮炎以皮膚粗糙肥厚,呈苔癬樣病變和陣發性劇烈瘙癢為特徵。
艾灸穴位專:選取下列屬兩組處方,交替使用:
1.尺澤、風市、中府、期門、風池。
2.太沖、風門、肺俞、肝俞、膈俞。
艾灸方法:將點燃的艾條在距離穴2厘米處施灸,以局部趕到溫熱為度,哭不皮膚可有發紅的現象,每日灸治1次,10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2-3日。
注意:戒煙戒酒,戒辛辣食物,限濃茶、咖啡等。保持情緒穩定勞逸適度,睡眠充足。不要用手搔、摩擦或用熱水洗泡來止癢,可用拔罐的方法來止癢。也不要自行塗擦刺激性強或者含激素的外用葯。
我是銷售艾灸用的艾條和灸器,你可以來了解一下。聯系方式請見我的個人資料。

㈤ 拔罐哪些穴位可以治療各類皮膚疾病

單純皰疹

單純皰疹是由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經呼吸道、口腔、生殖器黏膜或破損皮膚進入人體。臨床表現為患處初感灼癢、緊張,數小時後出現紅斑,迅速變為粟粒至綠豆大小的簇集性水皰,皰破後露出糜爛面,數日後乾燥結痂,愈後可留暫時性色素沉著或淺瘢痕。附近淋巴結腫大。本病好發於口角、唇緣、鼻孔周圍、口腔黏膜、扁桃體、生殖器部位及臀部、會陰等處。

【拔罐部位】

1上肢部:合谷。

2下肢部:三陰交。

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是由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由鼻黏膜進入人體,侵犯外胚層結構及感覺神經系統的組織而發病。常有輕度發熱、倦怠、食慾不振等全身症狀。將要發疹的部位出現癢感、感覺過敏、灼熱及疼痛。經約1~3日局部發生紅斑,繼之出現簇集性粟粒至綠豆大小的丘皰疹,迅速變為一個或數個水皰群,數日後皰液破裂後表面乾燥結痂,留有暫時性淡紅色斑或色素沉著斑。附近淋巴結腫大。皮疹多發生於身體的一側,一般不超過體表正中線。常見於胸部、面部、頸部、腹部皮膚及眼、鼻、口腔黏膜及耳部。神經痛為本病的又一特徵。發疹同時伴有程度不同的疼痛。

【拔罐部位】

1頭部:太陽、陽白、下關、翳風、頰車、地倉。

2上肢部:曲池、外關、合谷。

3下肢部:血海、足三里、三陰交、陽陵泉。

濕疹

濕疹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皮膚炎症反應性疾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其基本特點是皮疹的多形性、對稱性,易反復發作,劇烈瘙癢。皮疹呈多形性,如紅斑、小丘疹、小水皰、丘皰疹、糜爛、滲出、結痂、皸裂、鱗屑、肥厚、苔蘚樣變、色素沉著、抓痕。這些皮損在某一時期以某種或某些皮損為主。急性期皮損可有紅斑、丘疹、水皰、丘皰疹、糜爛、滲出及結痂,病程較短。亞急性濕疹以小丘疹、鱗屑、結痂為主,偶有丘皰疹、小水皰。慢性濕疹皮損多表現為乾燥、鱗屑、肥厚、皸裂、苔蘚樣變,可見色素沉著或脫失。

【拔罐部位】

1背部:大椎、肺俞、脾俞。

2上肢部:曲池、內關、合谷。

3下肢部:足三里、三陰交。

接觸性皮炎

接觸性皮炎是皮膚接觸某些物質刺激後發生的炎症反應。當皮膚受到強酸、強鹼等刺激性較強的物質刺激後則在短時間內發病。輕者局部呈現淡紅至鮮紅斑片,輕度水腫,斑上有密集的針尖大紅丘疹;重者局部呈現腫脹明顯的紅斑,斑上有密布的丘疹、水皰,甚者出現大皰。當病變波及到或發生於眼瞼、口唇、包皮、陰囊等處則水腫明顯,皮膚光亮,表面紋理消失。患者常自述瘙癢,局部灼熱或脹痛,若去除接觸物,可痊癒。再接觸致敏物可再發病。

【拔罐部位】

1上肢部:尺澤、曲池、曲澤、合谷。

2下肢部:委中。

葯疹

葯物通過口服、注射、吸入等途徑進入人體後引起皮膚、黏膜反應稱為葯疹,又稱葯物皮炎。臨床表現有:①紅斑類葯疹,皮損以紅斑、紅斑丘疹為主。類似蕁麻疹樣、猩紅熱樣、麻疹樣或多形紅斑樣。②水皰類葯疹,皮損以水皰、大皰為主。兼見紅斑、斑丘疹、丘皰疹等。③皮炎類葯疹,用葯後加上光線照射,在皮膚裸露部位或其他處出現濕疹樣皮疹。④固定性葯疹,皮疹為圓形或橢圓形鮮紅斑或紫紅斑,大小不等,單個或多個,可發生於口唇與口角、龜頭、肛門、手背、足背、軀干、趾指間等處。

【拔罐部位】

1上肢部:尺澤、曲澤、內關、曲池、合谷。

2下肢部:血海、三陰交、足三里。

蕁麻疹

蕁麻疹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強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任何季節均可發病。皮損常突然發生,先有皮膚瘙癢,隨即起風團,呈鮮紅色或蒼白色或皮膚色,風團大小不一,形態多樣,為圓形、橢圓形、不規則形。此起彼伏,皮損可隨瘙癢而增多,融合成大片。累及胃腸道者可伴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全身症狀可有發熱。

【拔罐部位】

1頸背部:風府、大椎、膈俞。

2上肢部:曲池、合谷。

3下肢部:血海、足三里。

銀屑病

銀屑病是一種常見的、容易復發的慢性皮膚病。本病的損害,初期時為點滴狀棕紅色斑點或斑丘疹,表皮覆蓋著多層銀白色鱗屑,以後逐漸擴展,邊界清楚。損害可發生在身體任何部位,尤以四肢伸側、肘膝關節、頭皮和骶骨部位為常見。

【拔罐部位】

1背部:肺俞、肝俞、腎俞。

2上肢部:曲池、內關、神門。

3下肢部:血海、三陰交、足三里、飛揚。

玫瑰糠疹

玫瑰糠疹是一種以好發於軀干、四肢近端,疹色紫紅,略起白屑為特徵的皮膚病。由於其皮損多呈玫瑰紅色,其上鱗屑如糠似秕,故稱為玫瑰糠疹。本病為常見病多發病、其發病率約為全部皮膚病的31%。全年均可發生,但以春秋季節為多見。發病年齡相當廣泛,多在10~40歲。

【拔罐部位】

1頸背部:風池、大椎、肺俞。

2上肢部:曲池、合谷。

3下肢部:血海。

魚鱗病

該病為遺傳性角化障礙性疾病,由軀干、四肢有魚鱗狀鱗屑而得名。出生不久即可發病,有家族史及明顯遺傳性。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患者出生時症狀往往不顯著,生後數月,手背及四肢伸側出現皮損,漸漸波及軀干、四肢屈側,頭皮可有輕度鱗屑,腋下及臀裂常不波及。

【拔罐部位】

1背部:脾俞、腎俞。

2腹部:中脘、關元。

3上肢部:曲池。

4下肢部:足三里、三陰交。

神經性皮炎

神經性皮炎又稱慢性單純性苔蘚,是以陣發性皮膚瘙癢和皮膚苔蘚化為特徵的慢性皮膚病。多見於青年和成年人。初發時,僅有瘙癢感,由於搔抓及摩擦,皮膚逐漸出現粟粒至綠豆大小的扁平丘疹,圓形或多角形,堅硬而有光澤,呈淡紅色或正常皮色,散在分布。

【拔罐部位】

1頸背部:風池、天柱、肺俞。

2上肢部:曲池。

3下肢部:血海、委中、足三里。

皮膚瘙癢症

皮膚瘙癢症是指皮膚無原發性損害,只有瘙癢及因瘙癢而引起的繼發性損害的一種皮膚病。好發於老年及成年人,多見於冬季。可分為全身性和局限性兩類。

【拔罐部位】

1背部:腎俞。

2腹部:關元。

3上肢部:曲池、合谷。

4下肢部:陰廉、陰包、血海、足三里、委中、承山。

痤瘡

痤瘡是一種毛囊與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因其初起損害多有粉刺,所以本病又稱為粉刺。本病為常見病多發病,總發病率占人口的20%~24%,尤其好發於青春期男女,有30%~50%的青年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痤瘡。一般男性的比例略高於女性,病程長久,發病緩慢,30歲以後病情逐漸減輕或自愈。痤瘡以面、上胸、背部等處的粉刺、丘疹、膿皰等皮損為主要症狀。

【拔罐部位】

1頭頸部:風池。

2背部: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

3上肢部:曲池。

4下肢部:足三里、豐隆、內庭、厲兌、陰陵泉、三陰交。

酒渣鼻

酒渣鼻是一種以鼻部發紅,上起丘疹、膿皰及毛細血管擴張,形似酒渣為特徵的皮膚病。由於本病皮損常呈玫瑰紅色,且形類痤瘡,故又有玫瑰痤瘡之名。酒渣鼻以鼻面部出現紅斑、丘疹、膿皰、日久生有鼻贅為主要症狀。

【拔罐部位】

1頭面部:印堂、迎香、承漿、絲竹空、顴髎。

2上肢部:支溝、養老、列缺、合谷。

3下肢部:血海、三陰交、足三里、內庭。

雀斑

雀斑是一種以鼻面部發生褐色斑點為特徵的皮膚病。因其色如同雀卵上的斑點,故名。多有家族病史,一般始發於學齡期,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多,至青春期以後可達頂峰。女性多於男性。雀斑以鼻面部生有褐色斑點為主要症狀,常發生於暴露部位,如鼻面、頸、手背、肩背上方等處對稱分布。

【拔罐部位】

1頸背部:風池、肺俞、腎俞。

2下肢部:血海、陰陵泉、足三里。

黃褐斑

黃褐斑是一種以面部發生黃褐斑片為特徵的皮膚病。由於妊娠婦女及肝病患者常有黃褐斑,故又有妊娠斑、肝斑之稱。因為黃褐斑的形狀常似蝴蝶,所以又名為蝴蝶斑。本病為常見病、多發病,好發生於青壯年,女性多於男性,二者之比為3∶1~4∶1。妊娠3~5個月的婦女尤為多見。臨床表現皮損為淡褐色、深褐色或黑褐色斑片。

【拔罐部位】

1背部:肝俞、脾俞、腎俞。

2腹部:中脘。

3下肢部:足三里、三陰交、太溪。

白癜風

白癜風是一種以皮膚上出現後天性色素脫失斑為特徵的疾病。皮損可發生在任何部位,但以指背、腕、前臂、面、頸、生殖器附近為多,皮損色素脫失處呈乳白色。白斑面積可大可小,大者可泛及全身。一般可以分為炎症型、神經型和自體免疫型3種類型。

【拔罐部位】

1頸背部:風池、肺俞。

2腹部:中脘。

3上肢部:曲池。

4下肢部:血海、三陰交。

㈥ 撥火罐有哪些作用應注意些什麼問題

※※拔火罐的方法
閃火法是用燃著的酒精棉球,快速排除罐內空氣,立即貼於患處。
貼棉法是將酒精棉片貼放罐內,燃著後立即貼於患處。
拔火罐前可在患處塗一層薄薄的油質保護皮膚,增加吸附力。拔火罐治療時間一般10~20分鍾,或局部皮膚紅紫後即可起罐。起罐時,先用手按住皮膚,另一手使罐子傾斜,形成一空隙讓空氣進入,火罐即脫落。起罐後用溫熱毛巾或軟紙輕輕擦凈皮膚上的油質,讓病人卧床休息一會。
有時拔火罐後,皮膚可發生水泡,較小的可不加處理,較大的應用消毒的針刺放出泡內液體,並塗以龍膽紫,覆蓋消毒敷料固定。

※※拔火罐原理
1、機械刺激作用。拔罐療法通過排氣造成罐內負壓,罐緣得以緊緊附著於皮膚表面,牽拉了神經、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體,可引起一系列神經內分泌反應,調節血管舒、縮功能和血管的通透性從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2、負壓效應。拔罐的負壓作用使局部迅速充血、淤血,小毛細血管甚至破裂,紅細胞破壞,發生溶血現象。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釋放對機體是一種良性刺激,它可通過神經系統對組織器官的功能進行雙向調節,同時促進白細胞的吞噬作用,提高皮膚對外界變化的敏感性及耐受力,從而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其次,負壓的強大吸拔力可使汗毛孔充分張開,汗腺和皮脂腺的功能受到刺激而加強,皮膚表層衰老細胞脫落,從而是使體內的毒素、廢物得以加速排出。
3。溫熱作用。拔罐局部的溫熱作用不僅使血管擴張、血流兩量增加,而且可增強血管壁的通透性和細胞的吞噬能力。拔罐處血管緊張度及黏膜滲透性的改變,淋巴循環加速,吞噬作用加強,對感染性病灶,無疑形成了一個抗生物性病因的良好環境。另外,溶血現象的慢性刺激對人體起到了保健功能。

※※哪些病適合拔罐

拔火罐常用於治療腰背痛、頸肩痛、風濕痛、落枕、感冒、消化不良、失眠和更年期綜合征等。在家裡拔火罐只能起到輔助治療作用,病情比較嚴重的最好還是到醫院治療,以免延誤治療時機。幾種家庭拔火罐治療常見病的方法。

腰痛:在腰部痛處和委中穴(腿彎正中)拔罐,10—15分鍾,每日1次。

肩周炎:在肩部疼痛的地方拔罐,10—15分鍾,每日1次。

落枕:在患側脖子和背部,尋找壓痛點,拔罐10分鍾左右。

※※拔火罐:弄清痛因再下手

患者在自己家裡使用拔罐器,在使用之前一定要弄清疼痛的原因,如果是一些慢性病所帶來的疼痛如腰脊勞損,或是扭傷,在患者明確病因並有醫囑的情況下是可以自己使用的,這樣也有利於治療。但疼痛的原因有時是非常復雜的,所以,白教授不提倡人們在不清楚病因時就使用拔罐來自我診療,因為不對症的拔罐雖然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卻會貽誤病情,可能帶來嚴重的後果。另外皮膚有破損,或患有易出血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減少、紫癜等)的人也不適合使用拔罐療法。

那麼,我們應如何正確使用拔罐器呢?如果需要拔罐的部位是後背等大塊肌肉上,最好使用稍大的罐,在人體能夠承受的范圍內,吸力大,效果好。在拔罐的手法上,無論大罐小罐都不能用蠻力去拔,正確的手法是用手指把罐邊緣的皮膚下壓,待空氣進入後輕輕拿下。拔罐的時間以10~15分鍾為宜,最多不超過30分鍾。同一部位的拔罐間隔要視皮膚恢復情況而定,一般兩三天即可。

拔火罐時,還要注意,不要把罐口邊緣燒熱以防燙傷,孕婦的腰腹部不能拔罐,心臟部位、毛發部位、患有皮膚病的地方也不宜使用。

※※用火罐:三個誤區要明白

拔火罐對於一些疾病的治療來說,確實有很多方便,但在日常使用中,有很多人還是對拔火罐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人們對拔罐療法理解上和使用上的三個誤區:

第一,拔火罐雖然對多種疼痛都有一定治療效果,但其作為一種中醫輔助治療方法也不是包治百病的。對於拔罐器產品說明上的功能介紹,沒有經過醫學臨床實驗的,無法證實其效果,患者對待這個問題要理性。

第二,針對市場上一些有磁療功能的拔罐器,有人認為,人體自身帶有非常微弱的磁場,附在罐內的磁鐵磁力很強,會對人體自身磁場產生干擾。如果使用過多的磁化產品,在一定程度上講是害大於利的。他認為,對「磁療」的宣傳和追捧更像是一種「時尚」,因為在傳統中醫學理論中對「磁」的功能只有零星記載,並未真正形成體系。

第三,一些非醫療機構的場所如洗浴中心等也會提供拔罐、刮痧等服務,雖然方便,但建議最好不要去,因為某些場所沒有嚴格的消毒,可能會造成交叉感染。
參考資料:www.changyitang.com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㈦ 我聽說神經性皮炎可以拔火罐,請問怎麼拔火罐,

神經抄性皮炎是一種皮膚神經功能障襲礙性疾病,以皮膚肥厚,皮溝加深,苔蘚樣改變和陣發性劇烈瘙癢為特症。尤以夜間及安靜時為重。
從中醫學上來看,神經性皮炎可由於以下幾個原因導致:
1、血虛風燥:丘疹融合,成片成塊,表面乾燥,色淡或灰白,皮紋加深,劇烈瘙癢,夜間尤甚,女性或兼有月經不調。
2、陰虛血燥:皮損日久不退,呈淡紅或灰白色,局部乾燥肥厚,甚則泛發全身,劇烈瘙癢,夜間尤甚
3、肝鬱化火:皮損色紅,心煩易怒或精神抑鬱,失眠多夢,眩暈,口苦咽干。
舌紅。
4、風熱蘊陰,皮疹呈淡褐色,皮損成片,粗糙肥厚,陣發性劇癢,夜間尤甚,舌苔薄黃。
拔罐穴位:風池,大椎,曲池,委中,膈俞,皮損局部
血虛風燥:加脾俞,血海;陰虛血燥:加太溪,血海;肝鬱化火:加行間,俠溪;風熱蘊阻:加合谷,外關。
留罐:30分鍾

㈧ 神經性皮炎臨床表現為圓形的扁平丘疹,多發於青年、中年或老年人

導語:神經性皮炎患者常出現陣發性劇癢,常有煩躁、焦慮、失眠等伴隨症狀。本病多發於青年、中年或老年人,兒童少見。現代醫學認為本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性皮膚病,精神神經因素、免疫與內分泌功能失調、胃腸功能障礙、飲酒、局部刺激等因素是本病主要的誘發和加重因素。

一、神經性皮炎受多種因素影響,中醫和西醫對其認識有所不同,需了解

1、中醫對神經性皮炎的認識

中醫認為本病外因風、濕、熱邪侵襲,內因情志不暢,肝鬱化火、心火熾盛,血熱生風,或嗜食肥甘厚膩,脾胃受損,濕熱內生與風邪相搏,凝滯經絡,日久耗傷陰血,血虛風燥,肌膚失養,發為本病。分型主要有風濕蘊膚證、肝鬱化火證、血虛風燥證。

臨床實踐研究表明,中醫和中西醫結合治療神經性皮炎在改善皮損,緩解瘙癢,調節情緒方面優勢明顯,降低復發率,安全性高。中醫通過辨證論治來治療本病,治療方法主要有中葯內服外用、針刺、拔罐等。

本病分為三型:風濕蘊膚證、肝鬱化火證、血虛風燥證。風濕蘊膚證治宜祛風利濕,清熱止癢,方用自擬祛風止癢湯,由消風散化裁而成;肝鬱化火證治宜疏肝解郁,清肝瀉火,方用自擬疏肝瀉火湯,由龍膽瀉肝湯化裁而成;血虛風燥證治宜養血潤燥,熄風止癢,方用自擬養血止癢湯,由當歸飲子化裁而成。

2、西醫對神經性皮炎的認識

西醫認為本病屬於精神功能障礙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通過問卷調查形式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別、年齡等,可能的暴露因素如生活居住環境、飲食習慣以及模式、生活習慣以及方式;精神心理情況,如睡眠質量、心理緊張、抑鬱焦慮等。

3、中葯治療

中醫的治療重在辨證論治,鑒於臨床患者病情復雜多樣,在自擬方基礎上隨證加減治療,收效甚好。肝鬱化火之像明顯加用龍膽草、澤瀉、梔子等清熱疏肝,患者心煩失眠嚴重可加用磁石、牡蠣等重鎮安神;癢劇者加白鮮皮等祛風止癢。

風濕蘊膚證加用防風、荊芥、地膚子等散風祛濕止癢,兼有內熱者,可酌加黃芩、茵陳、虎杖等清熱利濕,乏力、倦怠氣虛者,可酌加太子參、黃芪,炒白術等補氣健脾;腹脹,納呆者,可酌加炒麥芽、萊菔子等健脾行氣和胃;大便溏,次數增多者,可酌加薏苡仁、茯苓等健脾止瀉。

血熱風燥者加用生地、玄參、茜草、大青葉、雞血藤、牛膝、防風等清熱涼血,祛風止癢。熱邪耗傷陰血,心煩不寐,加酸棗仁、合歡皮等養心安神;火熱傷津,口乾,手足心熱者,加用麥冬、玉竹、天花粉等滋陰潤燥。根據皮損部位:在頸項者加用菊花、升麻、葛根等上行發表;在肘部者加桑枝、姜黃等引葯達上肢;在下肢者加川牛膝、黃柏等引葯下行。

二、了解不同中葯的葯物作用,以下這6種中葯對疾病的治療效果比較好

1、柴胡

柴胡性苦、辛,微寒,歸肝、膽經。有和解表裡,疏肝解郁,升陽的作用,小劑量的柴胡可以升提氣機,中劑量可疏肝解郁,大劑量解表退熱。味辛行散,苦能泄,本方中取其善於疏肝,條達肝氣之功,《葯品化義》:「柴胡,性輕清,主升散,味微苦,主疏肝。」現代葯理研究表明柴胡有抑制中樞神經系統、抗炎、抗病原微生物、促進免疫功能、保肝利膽等作用。

2、鬱金

鬱金辛、苦,寒,歸肝、膽、心、肺經。有行氣解郁,活血止痛,清心涼血,利膽退黃之功。本葯為純陰之品,氣性清揚上升,即可入氣分,散肝鬱,又可入血分,涼血破瘀,為行氣活血涼血之要葯。現代葯理研究顯示鬱金具有抗菌、消炎、保肝、降血脂、抗癌等作用。

3、佛手

佛手辛、苦,溫,歸肝、脾、胃、肺經。氣味芳香,辛行苦泄,主疏肝理氣,理氣和中,燥濕化痰,《本草從新·佛手》雲之善於「治氣疏肝,和胃化痰」,《本草再新》謂之:「治氣舒肝,和胃化痰,破積,治噎膈反胃,消症瘕瘰癧。」現代葯理研究顯示佛手柑內酯還具有抗炎、抗氧化、鎮靜催眠和抗癲癇的作用,佛手揮發油有抗抑鬱作用。

4、赤芍

赤芍苦、微寒,歸肝經。有清熱涼血,散瘀止痛,清肝火之功,總體功效與牡丹皮相似,兩者常相須為用,共奏清熱涼血活血的作用,丹皮長於清熱涼血,赤芍長於活血散瘀。其外觀色紅,入血分,能活血化瘀,味苦性微寒。

能清血分之熱,入肝經,調理肝經氣血,使其疏泄有度。現代葯理研究顯示赤芍化學活性成分有芍葯總苷、鞣質類、黃酮類、揮發油類等,具有保肝、抑制多種病原微生物,還具有抗腫瘤、神經保護、抗氧化等多種葯理作用。

5、丹參

丹參味苦,微寒,歸心、心包、肝經。功效有活血調經,祛瘀止痛,養血除煩,涼血消癰。其氣平而降,味苦微寒,破宿血,瘀去而新血生,《本草匯言》雲:「丹參,善治血分,去滯生新,調經順脈之葯也。」現代葯理研究顯示丹參具有改善血管微循環、抗菌、抗炎及抗腫瘤作用。

6、地骨皮

地骨皮甘,寒,歸肺、肝、腎經。主涼血除蒸,清肺降火。甘寒質潤,可清虛熱除蒸,尚能生津,本品入血分,可涼血熱。《綱目》:「去下焦肝腎虛熱。」現代葯理研究顯示地骨皮及其提取物有抑菌、調節免疫、抗自由基、降血糖等作用。

三、患者除了科學服葯之外,還需要注重心理疏導,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身心醫學認為,心理與情緒對人體的生理有密切的聯系,持久不良情緒會導致或加重疾病。神經性皮炎患者因皮損肥厚粗糙,病情纏綿,久治不愈容易出現焦慮、煩躁等心理,尤其發於面部頸項者,常因自身的形象受損,怕人嘲笑而自卑、抑鬱。

不願與人接觸,長期治療用葯加重患者經濟負擔,使患者緊張、焦慮。這些不良情緒又反過來加重病情,故導師在中葯治療的同時強調心理疏導的重要性,經常寬慰患者,囑其多進行室外運動,舒暢身心,可以更好的縮短病程。

結語:神經性皮炎患者常有緊張、壓抑、焦慮、煩躁等情緒,這些負性情緒不僅是神經性皮炎發病的誘因,又能加重病情。在治療神經性皮炎時,在情志護理方面通過創造良好的治療環境,積極與患者交流溝通,囑其多參與集體活動,多進行跑步、書畫等活動使患者心情愉悅,減輕其心理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