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皮膚出現紅點是怎麼回事啊
如果有出現皮膚起紅點瘙癢,考慮可能是過敏的問題,皮膚受到一定刺激或者是接觸了某種過敏物質或者是食物導致皮膚出現的應激反應。
❷ 皮膚上的紅點是什麼
一般的很小的就是因為身體缺少血小板,或者是毛細血管破裂,如果嚴重需要內考慮皮膚問容題了。
1、身上起紅色血點一般是皮膚受刺激毛細血管擴張充血,或者破裂造成的。有的人天生皮膚就敏感稍微遇到刺激物如受凍,受辣等皮膚就會出現紅色血點,但一段時間後就會消失,不用太擔心。
2、牛皮癬的早期症狀一般都以紅色丘疹或斑丘疹為主,隨著病情的發展,其會逐漸擴大或相互融合,形成邊界清楚的斑片,表面覆蓋銀白色鱗屑,輕輕刮除鱗屑後顯露光滑的薄膜,再刮除薄膜可出現多個細小出血點。因為就是說鱗屑、薄膜和點狀出血是牛皮癬的三大臨床特徵。
3、紅色或紫色的皮膚上發現點是瘀斑症狀。紅點開始出現在腿上,然後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外傷,劇烈咳嗽等會導致毛細血管滲入皮膚的粘液膜,表現為皮膚上的小紅點。
❸ 皮膚上出現血色小紅點是怎麼回事
有可能是紫癜:紫癜是指血液滲出血管外,在皮下、粘膜下出血的一組疾病的總稱。紫專癜也是指皮膚屬粘膜以及內臟器官出血所形成的瘀點瘀斑。本病可分為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與過敏性紫癜兩大類。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指因血小板減少造成血液凝固障礙而發生的,可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兩種。過敏性紫癜是由過敏引起的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
二者的臨床表現常為皮膚粘膜的出血瘀斑、關節腫痛、腹痛等。
紫癜多見於兒童和青年,是由於血液滲出於血管外,在皮膚和粘膜發生瘀點或瘀斑。紫癜不僅僅是皮膚出血,也會在組織內出血,形成有波動的血腫。嚴重的患者在胃腸及腎臟也可出血。
根據臨床表現來分,主要有四種:
(1)單純性紫癜 一般無全身症狀,兩下肢可出現散在針頭大小鮮紅色瘀點,壓之不退色。七天以後顏色逐漸變淡而消退。但又有新的瘀點產生。
(2)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可分為急性型及慢性型兩種。急性型較少見,可發生於兒童,發病前常有感染史。發病特點是突然發病,發熱,出現廣泛性的皮膚出血,可有大片瘀斑、血腫,並出現粘膜及泌尿生殖系統出血,血小板明顯減少,可低於5,000/mm3 。慢性型較常見,以青年女性較多,起病緩慢,
❹ 皮膚上有許多小血點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問題.根據您的敘述,身上起紅色血點一般是皮膚受刺激毛細血管擴張充血,或者破裂造成的。有的人天生皮膚就敏感稍微遇到刺激物如受凍,受辣等皮膚就會出現紅色血點 ,不用太擔心。如果在未受刺激的情況下多次出現就應該到醫院去就診,因為極有可能是慢性病的徵兆。 血常規各指標參考范圍及臨床意義有很多,比較復雜. 血常規主要是檢查血液方面的問題,如身體是否有感染,是否貧血,是否有血液疾病的可能性。以便排除有關引起紅色血點的慢性 疾病. 建議您還是要找醫生或專家看看, 可能會解釋的更清楚,權威. 功能性子宮出血與您的皮膚上有許多小血點沒有多大關系,它常表現為月經周期失去正常規律,經量過多,經期延長,不規則陰道流血這類方面.給您提供幾種常見的月經不調的食療方如下: 1.黑木耳紅棗茶:黑木耳30克,紅棗20枚,黑木耳紅棗共煮湯服之。每日1次,連服。功能補中益氣,養血止血。主治氣虛功能性月經出血過多。 2.濃茶紅糖飲:茶葉、紅糖各適量。煮濃茶一碗,去渣,放紅糖溶化後飲。每日一次。功能清熱、調經。主治月經先期量多。 3.山楂紅糖飲:生山楂肉50克,紅糖40克。山楂水煎去渣,沖入紅糖,熱飲。非妊娠者多服幾次,經血亦可自下。功能活血調經,主治婦女有經期錯亂。 下面的僅供您參考,對照. 血常規各指標參考范圍及臨床意義 一、血液一般檢查: 1、紅細胞計數(RBC) [正常參考值] 男:4.0×10 12-5.3×10 12個/L(400萬-550萬個/mm3)。 女:3.5×10 12-5.0×10 12個/L(350萬-500萬個/mm3)。 兒童:4.0×10 12-5.3×10 12個/L(400萬-530萬個/mm3)。 [臨床意義] 紅細胞減少多見於各種貧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等。 紅細胞增多常見於身體缺氧、血液濃縮、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肺氣腫等。 2、血紅蛋白測定(Hb) [正常參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兒童:120-140g/L(12-14g/dL)。 [臨床意義] 血紅蛋白減少多見於各種貧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等。 血紅蛋白增多常見於身體缺氧、血液濃縮、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肺氣腫等。 3、白細胞計數(WBC) [正常參考值] 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兒:15×109-20×109/L(15000-20000/mm3)。 [臨床意義] 生理性白細胞增高多見於劇烈運動、進食後、妊娠、新生兒。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細胞數有差異,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細胞數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細胞增高多見於急性化膿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組織損傷、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細胞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某些傳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進、放療化療等。 4、白細胞分類計數(DC) [正常參考值] 白細胞分類(DC) 英文縮寫 占白細胞總數的百分比 嗜中性粒細胞 N 0.3~0.7 中性稈狀核粒細胞 0.01-0.05(1%-5%) 中性分葉核粒細胞 0.50-0.70(50%-70%) 嗜酸性粒細胞 E 0.005-0.05(0.5%-5%) 嗜鹼性粒細胞 B 0~0.01(0~1%) 淋巴細胞 L 0.20-0.40(20%-40%) 單核細胞 M 0.03-0.08(3%-8%) [臨床意義] 中性桿狀核粒細胞增高見於急性化膿性感染、 大出血、嚴重組織損傷、慢性粒細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葯中毒等。 中性分葉核粒細胞減少多見於某些傳染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見於牛皮癬、天疤瘡、濕疹、支氣管哮喘、食物過敏,一些血液病及腫瘤,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宮頸癌等。 嗜酸性粒細胞減少見於傷寒、副傷寒早期、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後。 淋巴細胞增高見於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症、結核病、瘧疾、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細胞減少見於淋巴細胞破壞過多,如長期化療、X射線照射後及免疫缺陷病等。 單核細胞增高見於單核細胞白血病、結核病活動期、瘧疾等。 5、嗜酸性粒細胞直接計數(EOS) [正常參考值] 50-300×106個/L(50-300個/mm3)。 [臨床意義]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見於牛皮癬、天疤瘡、濕疹、支氣管哮喘、食物過敏,一些血液病及腫瘤,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宮頸癌等。 嗜酸性粒細胞減少見於傷寒、副傷寒早期、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後。 二、出血性疾病檢查: 1、血小板計數(PLT) [正常參考值] 100×109-300×109個/L(10萬-30萬個/mm3)。 [臨床意義] 血小板計數增高見於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後、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血小板計數減少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發性或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脾功能亢進、尿毒症等。 2、出血時間測定(BT) [正常參考值] 紙片法:1-5min。 [臨床意義] 出血時間延長見於血小板大量減少和血小板功能缺陷、急性白血病、壞血病等 3、凝血時間測定(CT) [正常參考值] 活化法: 1.14- 2.05min;試管法:4-12min。 [臨床意義] 延長見於凝血因子缺乏、血循環中有抗凝物質、纖溶活力增強、凝血活酶生成不良等。 縮短見於高血脂、高血糖、腦血栓形成、靜脈血栓等。
❺ 突然發現手背有很多紅點,紅血斑的。左手有右手正常。不知道是血液方面的還是皮膚方面的如下圖:
這種情況主要因為毛細血管脆性高,很容易發生瘀斑。小血管損傷後,總有少量血液溢出,在皮膚上留下小紅點色素(瘀點)及藍紫色的瘀斑(紫癜)。
❻ 皮膚上像血一樣的紅點,這是什麼病
身上起紅色血點一般是皮膚受刺激毛細血管擴張充血,或者破裂造成的.有的人天生回皮膚就敏感稍微遇到答刺激物如受凍,受辣等皮膚就會出現紅色血點,但一段時間後就會消失,不用太擔心.建議:如果在未受刺激的情況下多次出現就應該到醫院去就診,因為極有可能是慢性重病的徵兆.
❼ 為何皮膚上會長像血痣一樣的紅點
參考資料:
蜘蛛痣是一種特殊的毛細血管擴張症。它多出現於面部、頸部及胸部,亦有其他部位出現者。表現為中心部直徑2mm以下的圓形小血管瘤,向四周伸出許多毛細血管,且有分支,看上去恰似一個紅色的蜘蛛趴在皮膚上。若用鉛筆尖壓迫中心部,蜘蛛痣就會消失,因為蜘蛛痣的血流方向是從中心點流向周圍毛細血管分支,若中心部受壓則血流阻斷,蜘蛛痣因缺血而消失。
蜘蛛痣是怎樣形成的呢?大多數學者認為與雌激素代謝有關,青春期少女及妊娠期婦女由於體內雌激素含量增加,會出現蜘蛛痣,這是一種正常表現。若是男子或老年婦女突然出現蜘蛛痣則應提高警惕,因為肝硬變、肝癌及慢性肝炎伴有肝功能衰竭的病人,由於肝臟滅活雌激素的能力減弱,雌激素含量相應增加,亦會出現蜘蛛痣。因此有人說,蜘蛛痣是肝功能衰竭的警示燈。
蜘蛛痣本身對人體並沒有什麼危害,但若發現蜘蛛痣,應立即到醫院就診,檢查肝功能及肝臟B超,排除惡性腫瘤及各種導致肝功能衰竭的疾病。
一位朋友無意中發現頸部長出兩個小紅點,不痛不癢,用手壓時能褪色,鬆手又發紅,而且從中心往四周放射狀擴展。她今年32歲,結婚8年,第一次懷孕剛3個月,怕是生什麼病。我為其檢查後對她說,她這兩個小紅點叫蜘蛛痣,是由於血中雌性激素的濃度增高,引起動脈毛細血管擴張形成的。雌性激素是由卵巢分泌的一種性激素,但無論男女其腎上腺都能產生一些雌激素。雌激素的代謝在肝臟中進行,當肝功能減退時雌激素的滅能作用減少,血液中雌激素濃度增高,引起動脈毛細血管擴張所致。
蜘蛛痣多分布在上腔靜脈的區域內,肋弓以下的區域極少見到。最常見的部位是:頸部、胸部、背部、面部、前臂和手背、鼻、咽、口腔的粘膜則很少見。在大出血、休克時則消失,死亡後亦消失。肝掌表現為手掌大魚際、小魚際和指尖的斑狀發紅。蜘蛛痣亦見於正常婦女的妊娠期,大多發生在妊娠2-5個月內,產後2個月內消失,偶見於正常人和風濕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維生素B缺乏症、著色性干皮症、慢性照射性皮炎、紅斑性狼瘡、血色病、雷諾氏病等。因此,少數蜘蛛痣的出現,不能只視為肝病的徵象,必須結合臨床加以考慮。因此,該患者出現的蜘蛛痣是妊娠引起血中雌激素濃度增高所引起,是正常現象,到產後2個月會自然消退。她聽我說完後就放心了。
據報道,男性體表有蜘蛛痣者經檢查肝組織發現85%的人有病理改變,其中有30%為肝硬化。同時一般認為蜘蛛痣的出現、發展和消退與肝臟病變的好轉與惡化常有密切關系。因此,蜘蛛痣對肝病的診斷仍有很高的參考價值,不過應注意除外其他可能。一般認為,符合下列情況時對肛病的診斷參考價值較大:1、數目較多,形態典型;或者雖間斷出現,但長期持續不退者;2、原有陳舊性蜘蛛痣突然增大明顯,同時出現新的。如果蜘蛛痣典型,而且存在時間較久,應考慮由慢性肝病引起的可能,常見於肝硬化、慢性肝炎,而急性及遷延性肝炎病程中亦可暫時出現。原發性、繼發性肝癌亦可出現。最後需提出的是:蜘蛛痣應與血管痣相鑒別,後者是小點狀的紅痣,無放射狀的細小血管,壓之亦不褪色,其大小和數量常隨年齡增加而增多,胸腹部皮膚較多見。
蜘蛛痣復發如何治療? http://living.sina.com.cn 2001年04月29日13:41 新浪生活
問:我女兒臉上長了蜘蛛痣,春節前到醫院用激光進行了治療,當時是去掉了。但不久前又長了出來,我女兒14歲了,很苦惱!因此想請教用什麼辦法治療好。
吳大夫答:首先要確診是否是蜘蛛痣,然後要除外是由於內臟疾病引起的,如肝臟的慢性炎症等,如果沒有上述疾病,可以用激光來治療。但如果蜘蛛痣比較大,說明擴張的血管比較粗,可能復發的幾率高一些,如果一次失敗,可以再做一次,一般多次後是可以完全消除的。
什麼是蜘蛛痣,有了蜘蛛痣就是得了肝硬化嗎?
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常在其臉部、頸部、上肢、胸部和背部出現數個、數十個甚至數百個紅色小點,四周有細小的分枝,外觀看起來象一個個小紅蜘蛛,因此叫「蜘蛛痣」。用大頭針或火柴壓迫蜘蛛痣中央可使其消失,停止壓迫則復現。蜘蛛痣的出現與體內雌激素有關。當慢性肝炎或肝硬化肝功能發生障礙時,肝臟對雌激素的滅活作用減退,體內雌激素相對增加,引起動脈性毛細血管擴張所致。隨著肝炎病情的減輕或加重,這種蜘蛛痣會逐漸消失或增多。
雖然蜘蛛痣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標志之一,但是蜘蛛痣並不為肝炎、肝硬化所特有,許多能引起末梢小動脈擴張的疾病,也有可能出現蜘蛛恙,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營養不良等。長期飲酒的人,甚至正常人也可偶然發現。女性在月經或妊娠期發現蜘蛛痣並不稀奇,但這種蜘蛛痣常不典型。因此,見到蜘蛛痣不必大驚小怪,要根據不同對象及以往病史綜合分析。
參考資料:從中搜網搜的
❽ 身上出現好多紅點是怎麼回事
身上突然出現很多小紅點,不痛不癢,很可能是皮膚小出血點。 出血點的特點是直徑不超過2毫米,不高出皮膚表現,加壓時不退色,也無明顯感覺。 根據你的描述,不是過敏性的皮疹,皮疹的特點為高出皮膚,壓之退色,並有癢感等。所以應考慮為出血點。 皮膚出現小的出血點或瘀斑常提示止血功能發生了異常改變。 人體的止血功能由血管、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三者共同完成。任何一方有病變都可導致出血現象的發生。 引起皮膚出血點的疾病有: 1、血管性疾病: 如維生素C缺乏(壞血病); 過敏性紫癜——為毛細血管變態反應性炎症,使管壁通透性增加,不僅有皮膚出血點和水腫,還可累及其他內臟和器官,而出現腹痛、關節疼痛和血尿、蛋白尿等。 某些傳染病,如流行性出血熱、敗血症、缺氧及中毒等也可損害毛細血管壁,使其通透性增加,血細胞從管壁間隙流出,還可使毛細血管脆性增加,容易破裂。這些情況都可導致出血。 2、血小板異常: 血小板數量過少及功能衰退也會導致出血。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繼發性血小板紫癜等。 3、凝血因子缺乏: 當凝血因子缺乏時,在皮膚血管破裂後血液不易凝固而形成瘀斑。由於大部分凝血因子都在肝臟合成,且需要維生素K參與,故當肝臟病變或維生素K缺乏時,往往容易出血。 其他如慢性腎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疾病,常有一些異常物質干擾正常凝血過程,故也會有出血現象。 發現皮膚出血點,建議及時做血小板計數、出血時間、凝血時間等檢查,以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