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問答 » 皮膚病鑒定
擴展閱讀
急性蕁麻疹應注意那些 2025-04-16 17:11:44
水痘發燒豆瓣 2025-04-16 17:03:00
小兒皰疹性咽頰炎症狀 2025-04-16 16:50:16

皮膚病鑒定

發布時間: 2023-11-25 22:57:47

① 職業病皮膚病怎麼鑒定

首先明確接觸的是何種職業病危害因素,鑒定機構就是有有資質的醫療機構(一般職業病防治院、疾控中心都有),去到醫生會根據你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接觸史、皮損特點和臨床表現,必要時結合皮膚斑貼實驗和其他特殊檢查明確診斷。

② 皮膚病活檢是什麼意思

皮膚復活檢就是從皮膚上提取組織制,然後進行系列檢查、化驗。

實際上就是做皮膚組織病理,這種活檢就是用小手術的方式把需要提取病理部位的皮膚切下來,通常只有綠豆大小。然後用福爾馬林固定,做成石蠟切片、蘇木素染色,最後有病理科室鑒定,診斷病變的性質。

(2)皮膚病鑒定擴展閱讀

一、活檢缺點:

較穿刺活檢損傷組織大,在某些血運豐富的腫瘤,有時出血較多甚至出血難止,或引起感染。

如骨質切取不當容易造成病理性骨折。活檢手術的目的,不僅要確定腫瘤的性質,更重要的是從病理上確定腫瘤組織細胞類型及其分化程度。

二、禁忌:

局部有皮膚病或腫瘤已破潰,切開活檢很易招致感染。活檢時不必另做切口,可自破潰部切取瘤組織送檢。

③ 怎樣識別各種皮膚病

  皮膚病有非常多的種類,常見的就有上百種,加上不被人們所了解的幾乎就有一千多種,不同的皮膚病的治療方法自然也會有所差別,因而,為了更加有效的治好皮膚病,就要學會鑒別皮膚病,找出誘發皮膚病的原因,做辯證的、有針對性的治療。
  常見的皮膚病有銀屑病(牛皮癬)、白癜風、皰疹、酒渣鼻、膿皰瘡、化膿菌感染、疥瘡、疤痕、癬、魚鱗病、腋臭、青春痘、毛囊炎、斑禿、脫發、嬰兒尿布疹、雞眼、雀斑、汗皰疹、蟎蟲性皮炎濕疹蕁麻疹、灰指甲、硬皮病、皮膚瘙癢、脫毛、黃褐斑以及性傳播疾病有梅毒、尖銳濕疣、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等。
  引起皮膚病的原因
  (1)理化因素:壓力與摩擦、局部溫度變化過快、放射、光照、熱輻射、化學試劑等因素均可引起皮膚病發生。
  (2)生物因素:昆蟲叮咬、接觸某些植物、寄生蟲與微生物感染均為常見致病因素.如病毒感染引起的各種病毒性皮膚病。
  (3)食物與其他疾病:有些食物如蝦等易致過敏性疾病發生。內臟病變、局部感染、血液與淋巴循環障礙等可引起相關皮膚病,如糖尿病患者易患瘙癢症,局部感染引起傳染性濕疹樣皮炎,循環障礙可致紫紺、象皮腫等。
  (4)遺傳:有些疾病有明顯的家族史,如魚鱗病、白化病等。
  (5)神經精神因素:神經損傷可引起營養性潰瘍,壓力與緊張和斑禿、慢性單純性苔蘚等發病密切相關。
  (6)代謝與內分泌因素:代謝障礙可引起皮膚澱粉樣變、黃色瘤等,CUSHING'S綜合征則易發生痤瘡、多毛等。
  由於皮膚病在發病的時候常常會伴有瘙癢等症狀,不少患者就會不由自主的去抓撓、用熱水去燙患處,一些心急的患者甚至還會盲目的用葯,這樣非但不能治好皮膚病,還有可能會影響到疾病的轉歸使症狀加重,因而一旦患上了皮膚病就一定到專業的醫院去接受正規的治療。

④ 真菌性皮膚病的檢查,真菌性皮膚病應該做哪些檢查

可根據病史,臨床表現特點,診斷一般較容易。必要時可進行如下輔助檢查:專

一、真菌屬顯微鏡檢查:選取皮損邊緣的鱗屑或病發幾根。置於玻片上,加入氫氧化鉀溶液一滴,加蓋玻片。然後放在酒精燈上加熱片刻,以促進角質溶解。最後進行鏡檢觀察。真菌檢查陽性對診斷有確診作用,如陰性也不能排除癬的診斷。

二、真菌培養:常規的培養基是採用沙堡弱(sabourauad)培養基。將從病灶取來的鱗屑、毛發或皰膜接種後,放入25~30℃恆溫箱中培養。一般5天左右即可見菌落生長,隨後可進行菌種鑒定。如經三星期培養無菌落生長,可報告培養陰性。

三、濾過紫外線燈檢查:該燈又名伍德(wood)燈,系紫外線通過含有氧化鎳的玻璃裝置,於暗室里,可見到某些真菌,在濾過紫外線燈照射下產生帶色彩的熒光。這樣可根據熒光的有無以及色彩不同,在臨床上對淺部真菌病,尤其頭癬的診斷提供重要參考。此外,本燈對諸如托兒所群體檢查也有幫助。

⑤ 怎樣可以識別各種皮膚病

1、詢問病史

皮膚科應重點詢問患者有無自覺症狀及持續時間、程度如何,皮損的好發部位及發生的先後順序、分布情況、形態、色澤及起病前有無其他疾患或用過何種葯物,有無全身症狀,與季節、氣候、生活及工作環境、飲食等是否有關,家庭中有無類似皮膚病,發病後診療情況及療效如何。

2、體格檢查

重點檢查皮損的分布部位、皮損的種類、數目、大小、形態、表面及基底情況,顏色、水皰內容物及其顏色、排列特點及邊界是否清楚。

3、實驗室檢查

皮膚組織病理檢查部分皮膚病有其特有的病理改變,可依此確診與鑒別診斷。

皮膚試驗:斑貼試驗:用於檢查接觸性過敏原。劃痕試驗或皮內試驗:用於檢查即刻型變態反應,測定某種物質是否具有過敏反應(Ⅰ型)。麻風菌素試驗:用於判斷麻風患者免疫情況。癬菌素試驗:有助於癬菌疹的診斷。

微生物檢查:皮膚真菌、麻風桿菌疥疹蟲檢查有助於相應皮膚病的診斷。



(5)皮膚病鑒定擴展閱讀

相同的葯物,有不同的劑型,如溶液、糊劑、粉劑、洗劑、軟膏乳劑和酊劑等。不同的劑型,有不同的作用和適應症,故應根據皮膚病不同病期的症狀和皮損特點,正確選用。

一般急性期局部紅腫、水皰、糜爛時,多選用溶液濕敷,可起到消炎作用;有滲液者,先用溶液濕敷,後用油劑。皮損處於亞急性期時,紅腫減輕,滲液減少,可酌情選用糊劑、粉劑和洗劑,以發揮其消炎、止癢、收斂的作用。

慢性期皮損增厚,呈苔蘚樣變時,多用軟膏和乳劑,它們穿透力強,作用持久,且有潤滑作用。還應注意:即使同一葯物,同一劑型,也可因濃度不同而作用各異。如3%水楊酸有軟化和溶解角質作用,20%以上的水楊酸則是一種腐蝕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