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用葯浴治療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是由於皮脂溢出而形成的一種慢性皮膚炎症。本病的主要症狀是初起頭皮出現糠秕樣脫屑,產生成層的油膩性鱗屑,其後皮膚輕度發炎,伴有脫發;或表現為成片油膩而粘著的黃色結痂,間有滲液,發炎較明顯。前者為鱗屑型,後者為結痂型,均有不同程度的癢感,病變可累及顏面、頸、胸背及上腹等處。
方一【組成】新鮮烏骨雞蛋3枚。
【用法】雞蛋打破後攪勻,加入水2 000毫升,取湯液浴頭,每日1~3次。
【功用】養血潤燥。
【適應證】頭皮白屑。
【說明】雞蛋性味甘平,功能滋陰養血潤燥,近年葯理學研究表明,雞蛋所含的物質對體表炎症及燒傷有良好的癒合作用。
方二【組成】小麥麩50克,生薑30克。
【用法】將上兩物同煎,取汁洗患處。
【功用】清熱,解毒,殺菌。
【適應證】脂溢性皮炎。
【說明】小麥麩為小麥磨取麵粉後篩下的種皮,性味甘涼,能治瘡癰腫毒。配生薑殺菌解毒,對脂溢性皮炎炎症較甚者頗為適宜。
方三【組成】新小胡桃6枚,牛乳100毫升。
【用法】將小胡桃去殼搗爛,與牛乳同煎成膏液,外洗患處。
【功用】潤燥解毒。
【適應證】頭皮白屑。
【說明】小胡桃即小核桃,功能潤燥。牛乳性味甘微寒,有解熱毒,潤皮膚的作用。兩者相配外用,對治療血虛風燥所致的頭皮白屑增多頗有效。
方四【組成】杏仁、胡麻各適量。
【用法】將上兩物搗爛取汁,外洗患處。
【功用】潤燥解毒。
【適應證】頭皮白屑。
【說明】杏仁,能治諸瘡疥,消腫,胡麻即芝麻,有解毒潤燥的作用。
方五【組成】艾葉、菊花、防風、荊芥、甘松、蔓荊子、地膚子各9克,薄荷、藿香各6克。
【用法】上葯加水適量,煎數沸後,倒入盆內,待溫洗患處。每日1次,若多洗收效快。每劑可洗4次。
【功用】祛風,止癢,生發。
【適應證】脂溢性脫發。
【說明】艾葉,能除濕,行血中之氣,氣中之滯,故可治頭風。菊花、防風、荊芥等均有祛風止癢的作用。
方六【組成】生地黃、首烏各30克,黑芝麻梗、椰樹枝各50克。
【用法】上葯加水適量,煎數沸後,倒入盆內,趁熱熏洗患處。熏時上蓋頭巾,以防熱氣散失。每日1劑,早午晚各1次,每次30分鍾。洗後用干毛巾覆蓋頭部避風。5日為1個療程。
【功用】養血滋陰,祛風生發。
【適應證】脫發(脂溢性脫發)。
【說明】生地黃、首烏、黑芝麻均為養血滋陰之品,方中用此意即「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椰樹枝則有祛風涼血的作用。
方七【組成】透骨草、側柏葉各120克,皂角60克,白礬9克。
【用法】上葯加水2 000毫升,煮沸10分鍾,待溫後洗頭,每次15分鍾,每周洗2次。
【功用】燥濕,除脂,止癢。
【適應證】脂溢牲脫發及脂溢性皮炎。
【說明】透骨草功能祛風除濕,皂角亦有疏風氣的功效;白礬燥濕殺蟲,側柏葉治療脂溢性脫發有良效已為臨床所證實,諸葯合用,有燥濕、除脂、止癢功效。
方八【組成】桑白皮35克,五倍子12克,青葙子60克。
【用法】上葯加水2 000毫升,煮沸15分鍾,待溫後洗頭。每次20分鍾,每周2次。
【功用】祛脂,烏發,護發。
【適應證】脂溢性皮炎。
【說明】桑白皮功能行水消腫,青葙子功能祛風熱,五倍子則有收斂生發的作用。
方九【組成】天麻、白芷、防風各S克,桑葉、羌活、銀花、薄荷各3克,川椒2克。
【用法】上葯加水2 000毫升,煮沸待溫,去渣,洗發。每次洗15~20分鍾,洗畢避風。
【功用】清熱明目,潔發令柔。
【適應證】脂溢性脫發。
【說明】天麻有熄風止痙,祛風通絡之功效,配伍白芷、防風、羌活,則增強祛風之力;桑葉、銀花、薄荷功能疏風散熱,川椒祛風勝濕。諸葯合用,祛風熱,止脫發。
方十【組成】羌活、桑葉各4.5克,川芎、白芷、藁本各6克,天麻、甘菊花、薄荷各3克。
【用法】上葯加水2 000毫升,煮沸待溫,去渣,洗發。每次洗15~20分鍾,洗畢避風。
【功用】清熱祛風,潔發光澤。
【適應證】脂溢性脫發。
【說明】本方作用與上方相同,僅增川芎活血涼血,藁本祛風,甘菊花疏熱,故功效更強。
方十一【組成】蒼耳子、王不留行各30克,苦參15克,明礬9克。
【用法】上葯加清水半盆,煎沸,洗前先剪短頭發,再用小毛巾蘸葯水反復洗頭皮,每次洗15分鍾,每日用葯1劑,每天2次,隔3天再洗。
【功用】收斂,祛風,止癢。
【適應證】頭皮脂溢性皮炎。
【說明】蒼耳子有祛風散濕之功,能治一切風氣。王不留行功能行血,能治風毒。苦參、明礬皆為清熱燥濕之品。
方十二【組成】陳艾葉50克,雄黃15克,防風、花椒各30克。
【用法】上葯加水適量,煎沸,將葯液倒入盆內,待溫後外洗患處。每日洗1~3次。
【功用】解毒殺蟲,祛風止癢。
【適應證】脂溢性皮炎。
【說明】艾葉功能燥濕祛風,其放置年久而陳者,燥濕之力更強。雄黃有解毒燥濕之功,防風、花椒則能祛風除濕。諸葯合用,解毒殺蟲,祛風止癢,故對脂溢性皮炎有較好的療效。
方十三【組成】苦參、野菊花、白鮮皮各35克,硫黃15克。
【用法】上葯加水適量煎煮,去渣取汁洗患處。每日1或2次。
【功用】疏風清熱,解毒止癢。
【適應證】脂溢性皮炎。
【說明】苦參性味苦寒,有燥濕,殺蟲利尿之功效,故又能治風殺蟲。野菊花功能清熱解毒,硫黃有燥濕解毒的作用。諸葯合用,共奏清熱燥濕止癢之功。
方十四【組成】白芷150克,雞子3個,川芒硝90克。
【用法】上葯加水2 000毫升,先煎白芷,濾去渣,待稍冷,納雞子及芒硝,攪拌均勻後,洗頭。
【功用】祛風止癢,除屑潔發。
【適應證】脂溢性皮炎。
【說明】白芷祛風散濕之要葯。能治療頭風及皮膚遊走之風。芒硝清熱燥濕,雞蛋亦有祛風之功。
方十五【組成】黃連須、黃芩、黃柏、大黃各9克,龍膽草6克,枯礬12克。
【用法】上葯加水2 000毫升,煮沸待溫,去渣,洗頭。隔日1次。
【功用】清熱瀉火,去油護發。
【說明】黃連主治痛癢、瘡瘍、斑毒、疳痘而邪熱有餘者,說明方中黃連清熱解毒為主葯,再配伍黃芩、黃柏、大黃、龍膽草等。其清解之力更強。
方十六【組成】苦參310克,百部、野菊花、鳳眼草各90克,樟腦125克。
【用法】先將前四味葯裝人大口瓶內,加入75%乙醇(或白酒)5 000毫升中浸泡7日後,過濾去渣,留液,再加入樟腦(研粉)溶化後備用。用時用紗布蘸葯液,擦洗頭皮,每日1或2次。
【功用】滅菌止癢。
【適應證】脂溢性皮炎。
【說明】鳳眼草為臭椿樹的果實,功能除濕止癢,樟腦氣味芳香,功能祛風除濕,葯理學研究表明,本品外塗局部對皮膚有溫和的刺激和止癢作用。苦參、百部、野菊花均有清熱燥濕的功效。
方十七【組成】苦參60克,百部15克,透骨草、白鮮皮、蛇床子、艾葉各30克。
【用法】上葯煎水洗頭,2日洗1次。
【功用】祛風,除濕,止癢。
【適應證】頭部脂溢性皮炎。
【說明】本方所用葯物均為祛風除濕之品,目前臨床上常用以治療因風濕所致的各類皮膚疾病。
方十八【組成】蔓荊子、防風、苦參、川椒各10克,火麻仁30克。
【用法】上葯煎湯,趁熱溫洗頭部。
【功用】祛風,潤燥,止癢。
【適應證】頭部脂溢性皮炎。
【說明】蔓荊子,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火麻仁功能祛風潤燥,能治發落。
方十九【組成】白鮮皮、白芷、野菊、大黃、九里香各30克。
【用法】上葯用水煎取汁,溫洗頭部。
【功用】祛風除濕,清熱解毒。
【適應證】脂溢性皮炎。
【說明】九里香功能行氣活血,祛風除濕,能止瘡癢,去皮風、故民間常用於治療各類皮膚疾病。
方二十【組成】透骨草65克,龍葵35克。
【用法】上葯用水煎洗頭。
【功用】祛風止癢。
【適應證】頭部脂溢性皮炎。
【說明】龍葵性味苦寒,能洗疥癩癢痛,祛皮膚風。臨床實踐證明,本品具有消腫止癢和微弱興奮作用,葯理學實驗亦表明,本品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方二十一【組成】透骨草、丹參、皂角刺各30克。
【用法】上葯用水煎外洗,每日1次。
【功用】祛風除濕,活血潤燥。
【適應證】脂溢性皮炎。
【說明】方中透骨草、皂角刺均有祛風除濕的功效。丹參有活血潤燥的功效。
方二十二【組成】苦參、側柏葉各30克,荊芥、防風各20克,白芷、薄荷、雄黃各10克。
【用法】上葯煎湯熏洗患處,每周1次。
【功用】祛風燥濕。
【適應證】脂溢性脫發。
【說明】上述葯物均具有祛風燥濕之功,對因風濕所致的各類皮膚疾病具有較好的療效。
方二十三【組成】何首烏、苦參各30克,枸杞子、黃柏、旱蓮草、龍膽草、乾薑、地膚子各20克,白鮮皮15克,辣椒秸100克。
【用法】上葯每劑煎2次,每次煎煮20分鍾,將2次煎煮的葯液相混以備外用。先用溶少許食鹽的溫水清洗頭部,擦乾後,用棉紗布蘸取葯液反復塗洗脫發處,每次15~20分鍾,每日2次,洗後再用鮮薑汁或鮮姜芽汁塗於脫發處。
【功用】養血涼血,清熱祛風止癢。
【適應證】脂溢性脫發。
【說明】方中首烏、枸杞、旱蓮草滋補肝腎、補血生發;龍膽草、黃柏、苦參清瀉肝火,滋陰降火;白鮮皮、地膚子、乾薑、辣椒秸祛風止癢。諸葯合用,滋補肝腎、益氣生血、涼血清熱,故使毛發復生。
2. 「中葯葯浴」治療銀屑病,效果有保障
葯浴作為內病外治的一種傳統療法來源已久。
《禮記·曲禮》就有「頭有瘡則沐,
身有病則浴」。
東漢時期張仲景將浴法推廣於臨床,
《傷寒雜病論》載用百合洗方洗身以治百合病,
苦參湯浴治療狐惑病等。
李時珍《本草綱目》
有關皮膚病葯浴記載如下:
水萍治風熱瘙癢,煎水浴取汗,
柳枝及根皮洗風腫。
到明清,葯浴法發展成熟,
並探討了相關激勵,
提出了「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雖治在外,
無殊治內」等著名論斷。
首先了解「中葯葯浴」的機制:
葯浴的作用激勵是葯物作用於全身肌表、
局部、患處,並經吸收,
循環經絡血脈內達臟腑,由表及裡,
因而產生效應。
葯浴可起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
驅風散寒、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調整陰陽、協調臟腑、通行氣血、
濡養全身等 養生 功效。
現代葯理也證實,
葯浴後能提高血液中某些免疫球蛋白的含量,
增強肌膚的彈性和活力。
從中醫角度探討葯浴的作用機制有以下幾點:
1、葯浴防治疾病,
痛內治法想必只是變換了方式而已。
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雲:
其有邪者,漬形以為汗。
表明外用方式可助陽化氣,使邪從汗出。
2、人是統一的整體,
五臟六腑與四肢百骸通過經絡相聯系。
正所謂「就病以治病,皮膚隔而毛竅通,
不見臟腑恰直達臟腑也」。
以葯浴之方法使葯物入腠理,
經經絡而直達病所,以發揮其效。
3.中葯葯浴利用熱能量與中草葯相結合
產生大量的葯汽及葯物煎煮後
產生大量的中葯離子作用於皮膚,
使皮膚毛細血管擴張,血循環加快,
加速組織的再生和細胞活力,
促使組胺樣物質排出,
葯物有效成分通過肌膚、孔竅深入腠理,
疏通汗孔,從而達到驅逐風寒,
疏通瘀滯,祛風止癢的目的。
從現代醫學研究皮膚的生理作用
是發揮葯浴葯效的前提,
現代醫學認為皮膚病是人體最大的器官,
除保護作用外,還具有吸收,
滲透感覺分泌排泄等多種功能,
在人體的生理病理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研究證明葯物經皮膚吸收直達病所,
同時皮膚分布的大量神經末梢
及特殊感受器再刺激作用下可以影響附近的接收器,
從而調節神經、體液、循環功能,
改善相應各組織器官的活動
以增強機體的抗病和修復能力。
此外,皮膚的分泌、排泄、
代謝功能參與機體對尿酸、尿素及一些無機鹽等
代謝產物的排泄,
同時也參與對病體毒素及堆積代謝廢物的排除,
即中醫所謂的「透邪外出」。
銀屑病是一種慢性頑固型皮膚病,
其主要症狀瘙癢感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
帶來了諸多的負面效應,
有效治療迫在眉睫。
銀屑病主要症狀就是在我們的皮膚表面
出現一系列的大小不等的丘疹。
患病的部位比較廣泛,
身體的很多部位都有所涉及,
像小腿、背部、上臂和前臂、胸部、
臀部和腹部等等。
銀屑病患者在發病前
會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症狀,
如果沒有及時治療的話,待銀屑病發病之後,
患者身體上就會出現一些小紅點,
或者小的丘疹現象,散在分布,
看上去像是一些小雨點,
我們稱作點滴型銀屑病,也是該病名稱的由來。
而且患者還會伴有一些皮膚瘙癢症狀,
而往往有很多患者對該病不是很了解,
誤認為是簡單的皮膚過敏,
結果沒有及時的進行治療,
結果導致病情加重,紅疹擴大融合,
皮損部位會出現銀白色鱗屑脫落現象,
發展為慢性,或者重度銀屑病類型。
對於剛開始出現的輕度點滴狀銀屑病,
人們應該予以重視,如果出現類似的問題,
就要及時到專業的銀屑病醫院進行診治,
以免病情出現不好的變化,
導致更加嚴重的後果。
中葯葯浴療法是鄭州銀屑病研究院
康復體系中的一項物理療法,
中葯浴對銀屑病的治療和緩解具有獨特的效果,
以中葯煎湯,入浴浸泡利用葯物透過皮膚、
孔竅、腧穴等部位的直接吸收,
進入經脈血絡,輸布全身而發揮其葯理效應。
利用中葯透過皮膚、孔竅、
腧穴等部位直接吸收,
達到調整各系統組織器官功能和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
葯浴法是中醫療法中的一種精髓,
它主要是一種外治療法,簡稱立體療法。
葯浴法有三大其它葯物無法替代的功效,
一是葯療功效,二是水療功效,
三是熱療功效。
通過葯浴刺激可使局部血管擴張,
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周圍組織營養,
從而起到消退皮損的作用。
另外通過葯物作用於局部而引起的神經反射,
激發機體的自身調節作用,
促使機體某些抗體的形成,
藉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
最終通過皮膚刺激作用,
能夠達到調整臟腑功能、防治疾病、
恢復患者 健康 的目的。
中葯浴能顯著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
是免疫系統逐漸恢復正常功能,
建立免疫屏障,阻止體內的血毒因子合成,
阻止外毒入侵,達到內毒血清,
外調皮膚,固本抗體最佳效果。
舒經活絡,祛風燥濕,促進新陳代謝,
加速血液循環,
使葯物的有效成份直接滲透到患處,
達到內病外治的功效。
中葯浴為純中葯配方,
由鄭州銀屑病研究院多位皮膚病、
銀屑病專家共同研製配方:
內含幾十種中草葯,
由於銀屑病有三期四型之分,
根據病情不同,葯浴成份也不相同。
皮膚病的治療很多都是來源於中醫療法,
因為西醫療法往往是針對療效而言的,
至於是否可以徹底除根還是需繼續研究的。
而中醫的療法則是從其根本的病因出發,
進行對症下葯的治療;
效果好,且對身體的副作用小。
銀屑病葯浴的效果是20多年來眾多銀屑病患者所青睞的,對於青少年兒童更是有益,無副作用。同時醫生提醒:銀屑病的治療一定要選好治療方法,科學應對,否則治療無果,還會加重病情。
3. 狗狗皮膚病泡葯浴有幫助嗎
有用啊,皮膚病大多數都是因為環境沒有清潔干凈或者是狗子皮膚清潔不到位,泡葯浴能浸透狗子皮膚各個角落, 起到殺菌除蟎的作用,有效加速清潔皮膚,推薦牽貝浴液,可以根據狗狗情況選擇殺菌除蟎、止癢、膿皮症等各種類型的,對症下葯更有助於狗狗恢復
4. 怎樣用葯浴治療夏季皮炎
夏季皮炎是指因暑濕引起的一種皮膚炎性反應,多發於夏季,至秋涼後能自行消退。本病好發於成年人,女性多於男性,以往炎夏大多有同樣發作史,多見於四肢伸側面,對稱性發作,嚴重者可波及其他部位。皮損以潮紅、密集成片丘疹為主。自感瘙癢,抓之無滋水而形成血痂,後期可有輕度肥厚,一般無全身症狀。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由於過敏,復受暑濕熏蒸,郁於肌膚,不得外泄而成。
方一【組成】桑葉、紫蘇葉、艾葉、薄荷各30克,枯礬20克。
【用法】上葯加清水適量煎沸,將葯液倒入盆內,待溫時外洗患處。每日1劑,洗3次,5~7劑為1個療程。
【功用】清涼解毒,消疹止癢。
【適應證】夏季皮炎。
【說明】桑葉功能祛風清熱,紫蘇葉、艾葉、薄荷葉均有疏風散熱的作用,枯礬能燥濕止癢。
方二【組成】黃柏、黃芩、蒼術、荊芥、防風各6克,蛇床子9克,明礬3克。
【用法】上葯共研粗末,為1次用量,用水煎煮或開水沖泡去渣,放入盆中,趁溫熱熏洗患處。
【功用】清熱止癢。
【適應證】夏季皮炎。
【說明】方中黃柏、黃芩、蒼術清熱燥濕,荊芥、防風祛風勝濕,蛇床子祛風止癢,明礬燥濕。諸葯合用,共奏清熱祛風、燥濕止癢之功,故對因風濕熱三者俱盛而致的夏季皮炎有一定療效。
方三【組成】蛇床子、地膚子、苦參、川椒、明礬各20克。
【用法】上葯取煎汁,先熏後洗患部,每日1劑,可熏洗2或3次,每次20分鍾,10日為1個療程。
【功用】燥濕止癢。
【適應證】夏季皮炎。
【說明】蛇床子、地膚子為祛風止癢的佳品,苦參、明礬燥濕解毒,川椒祛風勝濕。諸葯合用,祛風燥濕止癢,適用於夏季皮炎中瘙癢較甚者。
方四【組成】蒼耳子35克,苦參12克,王不留行60克,枯礬9克。
【用法】上葯用水煎,外洗患處。
【功用】祛風,燥濕,止癢。
【適應證】夏季皮炎。
【說明】蒼耳子功能散風、祛濕、殺蟲,可治風瘙癮疹、身癢不止。王不留行能治風毒,苦參、枯礬則有燥濕的功效。
方五【組成】貫眾、地膚子各30克。
【用法】上葯用水煎,涼洗患處。
【功用】祛風清熱。
【適應證】夏季皮炎。
【說明】貫眾功能清熱解毒,地膚子有祛風止癢、解毒燥濕作用,兩物配伍應用對夏季皮炎有一定療效。
方六【組成】生地榆、馬齒莧各30克。
【用法】上葯用水煎,涼後溻洗患處20分鍾。
【功用】清熱,涼血,解毒。
【適應證】夏季皮炎。
【說明】地榆清熱涼血,葯理學及臨床實踐證明,地榆有止癢、收斂、消炎等作用。馬齒莧亦為清解皮膚熱毒的良葯。
方七【組成】地榆、陳艾葉、甘草、黃柏各30克。
【用法】上葯用水煎50分鍾,取汁溻洗患處,每日3次,每次30分鍾。
【功用】清熱解毒。
【適應證】夏季皮炎。
【說明】方中地榆清熱、涼血、解毒作用已如上所述。黃柏有抗菌消炎作用。
方八【組成】徐長卿、馬齒莧、青蒿各30克。
【用法】上葯水煎取汁,涼後溻洗患處。
【功用】清熱,祛風,止癢。
【適應證】夏季皮炎。
【說明】徐長卿有祛風止癢、解毒消腫的作用,馬齒莧也有清熱疏風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