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問答 » 皮膚病論文
擴展閱讀
蕁麻疹可以吃爆米花嗎 2025-04-28 23:06:26
口裡有白色皰疹圖片 2025-04-28 23:06:12
皰疹很大 2025-04-28 23:05:15

皮膚病論文

發布時間: 2020-12-03 07:26:58

『壹』 支原體一定要治療嗎

如果單單只是發現支原體、衣原體陽性,而本身沒有任何症狀、不適,是不是一定需要治療呢?我的觀點是,這不需要治療的。這讓一些網友很不解、疑惑。看看這么多網站、醫療廣告都在強調支原體、衣原體感染的危害,你這樣說是不是太缺乏專業知識和對網友不負責了?
我在此詳細論述一下,下面部分相關數據資料來源於:吳曉初(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皮膚病研究所)、邵長庚(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皮膚病研究所)、顏艷(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皮膚病研究所)合作的論文:
尿道炎表現為尿道分泌物、排尿困難或尿道口瘙癢,這是某些病原體引起的尿道炎症反應。體檢特徵是尿道分泌物,能確診的實驗室檢查是尿道塗片革蘭染色或首段尿沉渣中多形核白細胞(PMNL)數量增加。當發現淋病奈瑟菌(簡稱淋球菌)時,稱為淋菌性尿道炎(GU)或淋病,如無此菌,則稱為非淋菌性尿道炎(NGU)。NGU一詞比非特異性尿道炎更合適,因為NGU有許多特異的病因,在已明確的病因中沙眼衣原體和解脲支原體最為常見。在尿道淋病治癒後不久,發生NGU稱為淋病後尿道炎(PGU)。
大家可能被上述的專有名詞搞糊塗了,這樣說吧:除了淋球菌引起的淋菌性尿道炎即淋病,其它出現尿道炎的情況都可以統稱為「非淋菌性尿道炎」。而導致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病原體很多,支原體、衣原體只是其中的一類,其它還有①大腸桿菌,②腦膜炎雙球菌,③其他微生物(腺病毒、腐生葡萄球菌、解脲類桿菌),④生殖支原體,⑤原發生殖器單純皰疹病毒,⑥陰道滴蟲,等等。
即使是尿道檢驗出支原體、衣原體陽性,也並非都是病人:流行病學調查表明,34%正常男性可分離到解脲支原體,在國外的一些研究中,從11%的無症狀士兵、11%城市急診部門無症狀男性和7%無症狀的大學生中分離到沙眼衣原體。據《福建醫科大學學報》1999年第33卷第2期資料:福州地區273名無臨床症狀婦女進行生殖道Uu(解脲支原體)培養,132名陽性,陽性率48.35%。在對孕婦的研究中:解脲支原體(UU)在孕婦下生殖道的寄居率可高達50~80%。美國鄉村人群中孕婦沙眼衣原體(CT)感染率為9.0%;墨西哥低經濟收入的孕婦CT感染率為10.1%;丹麥Vestsjaelland 城,孕婦CT感染率為2.9%;巴西聖保羅,孕婦CT感染率為9%;而法國Martinique城,孕婦CT感染率為26.7%。世界各地孕婦CT感染率不同,可能與各地的檢測試劑、方法和時間不同有關。
看到上述的數字,大家應該知道,正常人是可以有支原體寄生的。如果所有檢查出有支原體都需要治療,那按上述統計就要有30%以上男性和40%以上女性需要治療了。這可是幾億人啊。
一些網友說,如果依照你不需治療的觀點,那麼是不是意味抱著一個炸彈在身邊,因為這些微生物隨時可能發病,為什麼不在它發病之前把它從體內清除出去呢?
其實,我們的身體內、生活環境是充滿微生物的。如果你學過《微生物學》,你會知道,人體內是有大量的微生物寄生的,其中很多是致病微生物。但為什麼很多人都是健康正常而不發病呢?
這和人的自身抵抗力、免疫力有關。也和寄生於人體內的微生物形成的「菌群平衡」有關。
我們自身有很好的免疫系統,它們保護了身體不受各種各樣的微生物的侵害,維護了我們的身體健康。即使是少數致病力很強的微生物(烈性傳染病),也並非所有人都會感染後發病的。這就是在一般的情況下,生活於相同環境下只有少數人會患病,往往,他們是同時出現身體素質的下降,抵抗力低下了。近年來,支原體和衣原體成為造成非淋菌性尿道炎的重要因素是,在性混亂群體,由於他們往往有較高的性交頻率,性器官長期處於充血狀態。這使得他們的性器官對病原體的抵抗力下降,他們就比正常人更容易出現支原體和衣原體感染,出現非淋菌性尿道炎。
如果真的可以「在它發病之前把它從體內清除出去」那當然很好,但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這是不可能的。寄生在人體的各種各樣的微生物可以說是伴隨著人的一生的。支原體是可以在正常人中寄生的,它們和眾多其它寄生微生物相互制約(爭取寄生環境的『資源』),達到一種平衡,使得相互的數量受到控制,不至於對人體造成影響,這就是醫學上所說的「菌群平衡」。如果濫用抗生素,破壞了原有的「菌群平衡」,反而會出現讓某些微生物的數量劇增,引至其它感染發生。在一些醫院,由於利益或專業知識水平的因素影響,濫用抗生素的情況時有發生。但一個有專業知識水平、有道德的醫生是不應這樣做的。
如果出現症狀,是一定要去正規醫院治療的;但如果你沒有任何症狀,是不需要治療的。而這些所謂「治療」往往只是加重你們的心理負擔、增加你們不必要的支出,更為不幸的是,會破壞你們體內原有的「菌群平衡」,造成各種問題的出現。
還是進行適當的體育運動,保持自己的身體健康,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為實際而理想

『貳』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85醫院的醫護團隊

劉大雄教授
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1967年畢業於第二軍區大學,長期在臨床第一線從事骨科專業的醫、教、研工作,在創傷、矯形等方面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並擅長於對骨科疑難雜症的診治。帶領科室人員開展新業務新技術十餘項,其中椎間盤鏡術、椎體後凸成形術、支具矯形術等項目為在上海市和華東地區率先開展。
獎項和學術著作:
1、微創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醫學作用-獲醫療成果一等獎。
2、神經根內腰椎間盤突出症1例報道與文獻復習
3、胸腰段椎間盤突出症的臨床特點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4. 內皮素對損傷脊髓早期保護作用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5. 胸腰椎骨折並脊髓損傷再手術原因分析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孫榮華
孫榮華副主任,主任醫師
社會職務及學術職務 (采訪報道:身為軍醫,手術台就是我的陣地)
全軍肢體傷殘康復委員會委員
軍區科委會骨科專業委員會委員
上海市長寧區醫學會骨科學組組成
1999年南京軍區優秀中青年科技人才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編輯委員會物邀編委
研究領域 (采訪報道:身為軍醫,手術台就是我的陣地)
從事骨科臨床工作20餘年,具有堅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豐富的骨科臨床經驗。擅長腰椎間盤突出症及椎管狹窄的診治,開展頸椎前、後路手術、胸腰椎外傷、椎管腫瘤、椎管狹窄、經椎間盤鏡腰椎間盤髓核摘除等手術;對四肢創傷、骨折有豐富的診治經驗,擅長四肢骨折的非手術和手術治療,人工髖、膝關節置換術等骨科復雜手術。
獎項和學術專著 (采訪報道:身為軍醫,手術台就是我的陣地)
2001年至2003年軍區衛生系列「181」學科帶頭人
《影響下腰椎疾病診斷、治療因素的基礎與臨床研究》1997年獲軍隊科學技術進步工作二等獎;
《肱骨投彈骨折的防治和相關基礎研究》2006年獲軍隊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非骨性腰椎椎管、神經根管動態學實驗及狹窄症的臨床研究》1995年獲軍隊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998年獲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發表論文20餘篇,參加編寫學術專著2部多。 劉潛教授
上海皮膚病專家——劉潛,1949年出生,全國著名皮膚病專家,中國人民 解放軍85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早期畢業於哈爾濱醫學院,1983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進修皮膚病與性病學並獲得碩士學位,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從事皮膚病的臨床研究與治療工作近40年,以「醫德高尚、醫術精湛」取信於病人,對皮膚性的多發病變、常見病和疑難雜症的診治臨床獲得滿意效果。
潛心鑽研於白癜風和牛皮癬等皮膚頑疾的研究與治療,在本市和國內皮膚病領域有較高知名度,是上海知名的皮膚病治療專家,享有「上海治療皮膚頑疾第一人」的美譽。先後撰寫、發表及指導發表論文20餘篇,參與《常見皮膚病》、《臨床皮膚科雜志》、《實用皮膚病治療雜志》、《中華皮膚性病雜志》等著作的編寫。
張璐教授
皮膚病中心主任張璐,中華醫學會會員,全國著名皮膚病專家,享有「滬上抗白第一人」的美譽。進修於北京醫科大學,從事白癜風研究治療工作二十餘年,對皮膚病的診斷和治療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很深的學術造詣,特別是在攻克白癜風和牛皮癬兩大皮膚頑疾這一疑難課題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曾多次參加過國內外的皮膚病學術交流會議並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理論功底深厚,實踐經驗豐富,參與編寫《中國臨床皮膚病學》、《實用皮膚病雜志》、《中國白癜風皮膚病雜志》等多部著作。作為白癜風診療領域的先驅者,張璐教授以「醫德的高尚、醫術的精湛」取信於病人,潛心鑽研於白癜風和牛皮癬的研究,受惠患者遍布全國各地。在國內外抗白界有較高知名度,被稱為「滬上抗白第一人」。 李海鷗教授
李海鷗副主任醫師1980年畢業於上海中醫學院(現上海中醫葯大學),畢業後在上海市皮膚病醫院長期從事中西醫結合皮膚科門診工作,有三十餘年臨床經驗,尤以擅長治療痤瘡、各類皮炎濕疹、白癜風、黃褐斑及各種疣類皮膚病。
本人服務宗旨:全心全意為患者解除或減輕病痛。
馬威主任醫師
【職務】:上海85醫院皮膚病治療中心特聘專家,學科帶頭人
【簡歷】:早年畢業於山西醫科大學,從事皮膚病臨床研究治療20餘年,對各類型白癜風、牛皮癬的治療都積累了極為豐富的診斷和治療經驗,尤其對局限型和散發性白癜風、牛皮癬極為出色的診斷和治療技術,其治療方法治癒率高、副作用少,已經先後為超過萬名皮膚病患者解除病痛,深受廣大患者的信賴和好評。被無數患者和家屬親切稱為「白癜風剋星,牛皮癬終結者」。
【學術成果】:社會及學術職務:中華皮膚病協會協會牛皮癬康復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白癜風研究所研究員
論文獎項:先後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皮膚病實驗室科研機構從事牛皮癬的分型治療研究,多次參與國際皮膚病學術交流會議,08年赴英國皇家醫學院進修,其發表的科研成果論文《牛皮癬康復治療體系治療散發性牛皮癬89例觀察》、《易感基因治療白癜風》在國際皮膚醫學界引起強烈反響,由他創立的臨床規范被樹立為牛皮癬診療的標桿。
個人獎項:200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011全國衛生系統「突出貢獻醫生」「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衛生先進工作者。 鄒冬芳 婦產科主任 副主任醫師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從事婦產科工作二十餘年,在婦科、產科、計劃生育、婦科腫瘤、不孕症等疾病的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疑難擅長:婦科急、慢性炎症的治療,宮頸疾病的診斷、治療,宮頸陰道鏡的檢查,宮頸炎的葯物治療及自凝刀、LEEP刀手術,子宮肌瘤的手術及多種保留子宮的保守性治療。卵巢、子宮等腫瘤的手術、化療及綜合治療。產科咨詢、各種產科並發症的診斷及治療、分娩方式的選擇。計劃生育的各種高危手術,無痛人流術等。月經不調、不孕症的診斷及治療。
吳國平主任醫師 南京軍區婦產科副主任委員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從事婦產科工作三十餘年,在婦產科領域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在軍內外享有一定聲譽。
擅長:婦科良性腫瘤、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宮頸癌等診斷及綜合治療(手術、化療、介入等)。高危產科的處理及搶救;婦科內分泌治療(月經不調、功能性子宮出血、更年期綜合征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診治。不孕症的診斷及治療。計劃生育的疑難病歷及高危手術。女性張力性尿失禁的治療,宮腔鏡、經陰道切除子宮、陰道壁修補等各種微創手術。
於曉莉主任醫師從事婦產科臨床工作二十六年,研究生學歷。在婦科和產科的常見病、多發病、急重症搶救及各種大小手術方面臨床經驗豐富,技術精湛。特別是在婦科腫瘤的診治和根治性手術,以及腹腔鏡手術方面,操作嫻熟,技術全面。
周素萍 宮頸疾病門診主任中華醫學會會員,畢業於南京中醫葯大學,從事婦產科臨床工作20餘年,多次應邀參加臨床婦產科醫學研討會,發表多篇相關醫學論文,對婦產科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疾病有獨特見解和豐富臨床經驗。擅長微創治療各種宮頸疾病、海倫人流無痛手術、子宮肌瘤、不孕不育、卵巢囊腫、盆腔炎、生殖器感染、性傳播疾病等,療效顯著。
王俊華副主任醫師畢業於河南醫科大學,從事婦產科臨床工作二十餘年,進修於上海婦產醫院,擅長對宮頸疾病、盆腔炎等婦科炎症、婦科疑難雜症、內分泌不孕的診治。熟練開展 LEEP刀、射頻消融手術治療宮頸糜爛等炎症,以及微電極導航治療卵巢囊腫,宮-腹腔鏡聯合診治各類婦科疾病。發表論文二十餘篇,獲科研成果二等獎。
黃敏慧 副主任醫師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從事婦產科工作30餘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對婦科領域的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症有深入研究,在國內刊物發表諸如《不孕不育的病因分析》等多篇學術論文。對各類婦科炎症、內分泌疾病、子宮內膜異位症等,尤其是對婦科腫瘤的治療有獨到療法,深受廣大患者好評。在運用宮腔鏡、腹腔鏡、射頻消融儀手術治療不孕不育、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疾病方面,經驗豐富。 王惕:副主任醫師南京軍區衛生專業人才「122工程」培養對象,上海市青年聯合委員會醫葯委員。1995年臨床醫療本科畢業後一直從事眼科工作,1997年至2000年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眼科碩士究生,2007年至2010年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眼科博士研究生,師從我國著名眼科專家褚仁遠教授。從事眼科臨床工作15年,具有扎實的臨床及理論基礎,工作責任心強,細致認真。擅長各種常見眼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熟練掌握各種眼科手術,包括屈光不正、白內障、眼底病等。2003年獲軍隊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第一獲獎人),承擔全軍醫葯衛生科研項目專項課題和上海市長寧區局級科研課題各一項,成功申報一項國家專利。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十餘篇。
鮑蘭:副主任醫師從醫35年。現任南京軍區眼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擅長診治眼表疾病、眼外傷、白內障、青光眼、眼底疾病等。開展白內障、青光眼、眼部整形等手術。對本專業的疑難雜症有獨特的見解。史勝:副主任醫師、醫學碩士,上海市眼科學會免疫學組委員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從事眼科臨床工作近二十年,具有豐富的臨床診療經驗,擁有準分子激光醫師上崗合格證書,擅長屈光不正(近視、遠視、散光)、白內障、青光眼及眼表等疾病的手術和非手術治療。先後在國家級核心期刊發表十餘篇論著,承擔南京軍區醫葯衛生科研項目專項課題一項。
特聘專家:陳國輝主任醫師 教授國內知名眼科專家,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眼科教授,1967年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現為上海市醫學會眼科專科委員會委員及眼外傷整形學組成員。擅長視網膜脫離、眼眶腫瘤、眼部整形、淚道疾病、青光眼等眼科疾病的診治及手術。在全國及省市級以上專業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主編、參編專著4部。 顧松源:主任醫師,耳鼻咽喉科主任南京軍區耳鼻咽喉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上海醫用激光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醫療事故鑒定專家組成員。從事耳鼻咽喉科臨床工作40餘年,先後曾獲軍區科技進步獎三次。擅長應用耳鼻喉內窺鏡檢查及手術,電離激光治療鼻甲肥大、鼻息肉、扁桃體肥大等耳鼻咽喉科疾病。對突發性耳聾治療、聽力重建,新喉再造手術有一定專長。
栗玉蓮:主治醫師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從事耳鼻喉科臨床工作近35年。掌握了治療鼻腔及鼻竇疾病的最先進的鼻內窺鏡技術。完成了尖端的內窺鏡下篩竇、蝶竇手術上千例。對DNR治療慢性鼻炎、鼻竇炎、鼻息肉、慢性咽炎、扁桃體炎、腺養體肥大、打呼嚕(鼾症)等疾病有獨到見解。
陳方毅:主治醫師畢業於福州軍軍醫學校,從事耳鼻喉科專業20餘年,曾在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進修,長期在臨床一線工作,對耳鼻喉科的常見病,多發病以及相應內窺鏡檢查診斷有豐富臨床治療經驗,尤其擅長內窺鏡手術及鼻出血,耳、鼻、咽喉異物,突發性耳聾等急診處理。
特聘專家:楊國華主任醫師 教授國內知名耳鼻喉科專家,原上海復旦大學眼耳鼻喉醫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資深專家。在三甲醫院從事耳科學臨床和研究工作40餘年,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和豐富臨床經驗。擅長中耳炎及耳科各種多發病和疑難雜症的診治和手術,如鼓室成型術、鼓膜修補術等。在國內外各大專業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00餘篇,主、參編專業書二十餘部。

『叄』 皮膚病類論文怎麼發表

一、個人發表論文的程序:
1.有了自己的學術成果後,按其研究方向在中國知網等論文收錄網站上查找和你所研究領域相關的文獻。確認你的核心內容前人沒有研究發表後,選擇該領域的相關雜志;
2.按照所選雜志的格式要求,將自己的研究內容撰寫成論文,通過該雜志的制定投稿渠道進行投稿,之後進行耐心等待;
3.編輯審閱後如果不感興趣會直接退稿,如果感興趣會給你提出修改意見,從投稿到第一次審回一般要2個月以上,按照編輯提出的修改意見逐條改正,並在給編輯回復時對其提出的每一條意見進行逐條回復,之後繼續耐心等待;
4.二審後,基本就離發表不遠了,一般會再給你提一些格式類的細節修改問題,解決後回復,等待發表就好。
二、發表論文對個人的影響:
1.學術論文的創作一定是基於現有工作的提高和改進,目的是使工作更高效,結構更合理。因此,長期寫作論文呃人,一定會養成對事情深究的習慣,在科技研究領域,這個習慣是十分寶貴的;
2.為了讓你的論文有著十足的可信度,你必須對論文的全部內容進行極其嚴謹的審核,對個人思維的嚴密性和科學性也是很好的鍛煉。
3.創作論文的必備條件就是瀏覽大量的學術期刊,對個人知識儲備有著很大的幫助
4.在你有了一定數量的論文後,你會引起別人的重視,在你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別人的認可後,無論別人向你請教問題也好,探討新技術也好,都是結交人脈、擴大人際影響的重要渠道,因為即使是自由職業者,要把工作做得更好也離不開朋友的支持,所以在人脈這種無形財富上,對你的幫助也很大;
5.這一點是我自己思考的結果,和你分享一下:論文創作避免不了要接觸到各類學術會議,並且往往是在其他城市舉辦的。對於這種會議,有些是借機圈錢,有些則會實在的做些探討研究。但無論是哪一種,我的看法是:寫論文,是心在旅途上;參加學術會議,是身在旅途上。身與心總有一者在路上,這就是進步的生活。
三、對發表論文的建議:
1.能養成自己遇事深究思考的習慣,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而絕不人雲亦雲;
2.經常寫論文後,思維會變得縝密,遇到事情或發現問題後,會對其進行全面分析並擅長將想法寫下來,寫成可行性分析或報告和別人探討。
3.收錄論文的雜志也有三六九等之分,你的首篇一旦發表,二篇三篇就會想著往更高級別的雜志投,對自己是一種挑戰;如果得到高一級別雜志編輯的認可,又能極大增強自己的自信,同時樹立自己在圈子裡的威望。

『肆』 蕁麻疹多久才能好啊

蕁麻疹的治療首選抗組胺葯,第一代的抗組胺葯,因為有鎮靜和嗜睡的作用,對於治內療蕁麻疹發生在夜晚影響睡眠容的患者有幫助。第二代抗組胺葯不僅有抗組胺的作用,而且可以抑制其他的炎症介質釋放,有系統性的抗過敏作用,現在更多的應用於臨床,也更多的用於慢性蕁麻疹的治療。為了防止抗組胺葯長期應用發生耐葯性,在應用某種葯物時,可以更換不同種類的葯物或者2-3種抗組胺葯聯合使用。常用的葯物,比如酮替芬、賽庚啶、西替利嗪、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等等。在急性發作,皮疹廣泛時,可以酌情使用糖皮質激素,以地塞米松或者潑尼松,甲潑尼龍為主要葯物。其他抗過敏葯,比如維生素C、葡萄糖酸鈣,也可以酌情使用。外用葯物以止癢為主,一般選用爐甘石洗劑。

『伍』 關於皮膚的論文

皮膚性病科護理教學的幾點體會 皮膚護理課包括的專業理論知識多,專業操作技能廣泛,學院 非常重視基礎護理和臨床護理教學,所以要上好一堂生動的、高質量 的皮膚護理課,教師的教學方法是關鍵。 皮膚科患者由於某些疾病病程較長,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病 人心理壓力較大,且疾病表現在外,視覺上難以被旁人接受,更增加 了病人的心理負擔,在皮膚護理教學中,學生往往有怕臟、怕傳染的 心理而影響其學習的積極性, 故在臨床護理教學中既要讓護理學生學 好皮膚病的基礎理論, 又要做好病人的基礎護理, 使病人舒適的同時, 也要注重與病人的交流,緩解病人的心理壓力,放鬆心情接受治療, 促進疾病的痊癒。現將皮膚科護理教學體會總結如下。 1 培養和激發護理學生學習的興趣 由於皮膚病總論概念性強,內容較單調。皮膚科外用葯物多種 多樣,為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帶教時筆者將本科內容與日常生活緊密 聯系起來,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給學生展示外用葯物 實物劑型時,先給學生觀看美容霜、防曬霜、珍珠霜等,然後講解其 組成、作用、適應證、用法及注意事項。在學習外用葯物的劑型時, 先給學生拿一瓶水——溶液劑型,一袋爐甘石粉——粉劑,然後將爐 甘石粉倒入水中,形成洗劑,形象、生動地幫助學生記憶,從而激發 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皮膚專科護理操作較多,如濕敷、封包、封閉及 對創面處理等,應給予更多的耐心和講解,可在操作示範後讓護生從 簡單到復雜操作[1-2],鼓勵護生將自己所學知識運用到臨床,自己先 尋找護理的方法。這樣不但加深對皮膚科護理知識的理解,同時又能 有機地復習已學過的有關知識,使學習氣氛活躍。 2 選課教學,教學相長 教學過程包括教和學兩個方面,是教和學的辨證統一。 傳統的臨床醫學教學模式強調以傳授知識、 經驗和技能為目的, 有利於教師把握教學方向,突出重點,其優點是很明顯的,但也存在 不少缺陷,如教學方法過死,教師授課中存在知識的灌輸,這種灌輸 式教學方式容易養成學生僅僅接受現成知識,被動學習的習慣。如此 培養出來的醫學生可能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較好, 而創新精神和創造 能力不足,缺乏臨床應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皮膚護理的學生 在實際的臨床工作中要不斷面對各種皮損, 甚至是幾種皮損集中在同 一個體身上,學生能否運用所學知識正確分析解決問題.如果不能學 生就沒有積極性,就很難達到預期的目的。實踐證明,根據教學大綱 和教學內容,選幾節課,讓學生講講,設置一定的情景,以直觀、形象、 生動的方式,使學生融入到特定的情景中去,引導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 程,加深護生對系統理論的深刻理解和對實際操作的感性認識,設身 處地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3]。這樣做不僅使講課學生得到了鍛煉, 其他同學聽起來親切、 可信, 而且學生的講課方法對教師也很有啟發, 有利於教師改進教法。 3 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方法 在皮膚性病學授課過程中充滿了大量形態的描述,許多皮膚病 難以用語言、文字描述清楚。而皮膚性病中絕大多數疾病都有比較特 異的皮損,皮損的性質、形態、分布、排列是疾病診斷的重要依據, 所以對皮損的掌握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筆者合理安排教時間,盡 量在講完典型臨床表現之後, 即時給學生觀看典型皮疹的圖譜或者是 電視錄像、幻燈片等,然後根據典型臨床表現導出該病護理要點。例 如。天皰瘡的患者可能有水皰、膿皰、糜爛、滲出、結痂等多種皮損, 講完後利用 3~5 分鍾導入病例,請學生分析後說出其護理診斷和護 理要點。由理論聯系實際,學生學習熱情高漲,發言積極,最後由教 師總結、矯正。 4 注重溝通技巧與合作能力的培養 隨著現代護理學的發展,護理模式由「以疾病為中心」的功能 護理模式發展為「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模式,護理服務對象不 僅包括病人,還包括健康人群。新的護理模式對現代護理的教育手段 和教育方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4]。要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掌握溝通技巧,加強心理護理,體現人文關懷,才能收集第一手的臨 床病例資料,這光靠良好的服務是不夠的,因此要教會護生如何與患 者進行溝通,例如:在進行蕁麻疹病例分析時,強調除了要告知患者 不要進食魚、蝦、蛋等過敏食物,還應與家屬交往、溝通,不予患者 進食該類食物,避免一切可疑的誘發因素;面對病情比較特殊的如性 病患者,要事先准備好良好的溝通環境,在盡量沒有第三者在場的情 況下進行溝通,解除思想顧慮,告訴患者要將病情如實告知醫務人員 才能盡快治癒疾病,告知性伴侶應禁止性生活、注意隔離污染物。在 取得患者信任以後,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指導患者生活注意事項, 使患者堅持治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 參考文獻: [1] 石 英 . 提 高 護 生 臨 床 教 學 質 量 之 我 見 [J]. 局 解 手 術 學 雜 志,2003,12(1):6-7 .[2]林雪峰,劉鳳琴.皮膚科護理帶教模式的改革初探[J].哈爾濱 醫葯,2002,22(5):97. [3]王長遠,秦儉,王晶,孫長怡.情景教學法在急診心肺復甦教學 中的應用[J].實用預防醫學,2007,6(3):927-928. [4]張瑞瑩,孫亞男,劉君,等.在《基礎護理學》教學中運用任務驅 動教學法的方法探究[J].中華護理教育,2008,5(3):109-110. [5] 孫 曉 英 . 皮 膚 科 護 理 帶 教 方 法 探 討 [J]. 衛 生 職 業 教 育,2004,1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