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手上有小血點是怎麼回事
您好,對於手掌紅點這個問題要引起重視,關於手掌紅點這個問題為您解答如下:主要是由血虛血燥、皮膚失養、燥熱生風所致,治宜養血潤燥、疏風止癢。手要保持干凈,盡量少沾水,即使洗手最好用熱水。多吃富含維生素的蔬菜,生吃最好,因為生吃的水果最新鮮,營養流失最少。可以吃點維生素B2的葯片作輔助。多吃蔬菜,不要讓你的手臂受傷,這是皮下毛細血管破裂,對你沒有什麼影響~
如果你希望以後少出的話,就要好好保護皮膚,補充維生素C,同時服用蘆丁片~
❷ 左手手臂和手背上從皮膚裡面出現一點一點的小血點是怎麼回事
懷疑為 血小板減少性紫癲.
你先觀察幾天,如果血點增多變大變青紫,繼而轉黃,1周左右自動消退.隨後又出現的話,就可以肯定是此病了.
一般出血點開始時會在四肢出現,你再觀察一下自己四肢其他部位有沒有出血點.
-------------------
補充:紅痕消失了嗎? 皮膚癢,那就可能是你的皮膚乾燥引起的.我就建議你觀察幾天,看看那些出血點還有沒有變化.
這病不太嚴重,能治好.有個非常簡單的方子,就是每天早晨空腹吃一把花生,要生的不要熟的,帶花生衣一起吃.花生衣對治療血小板減少性紫癲有很大幫助.
❸ 手上有小紅點是什麼問題
夏季氣候主要的變化特點是紫外線照射量增多、氣溫上升、濕度也有升高,此外各種昆蟲也開始大量繁殖。因此,惱人的皮膚病也會如期而至。夏季常見的皮膚病有以下幾種。 1.痱子: 是由於環境中的氣溫高,濕度大,出汗過多,不能及時地蒸發,致使汗孔堵塞,汗液淤積或破裂所致,有的表現為小米粒大小淺表水皰,很容易蹭破,輕度脫屑而愈,多見於嬰兒、孕婦,稱為白痱;有的為散在紅色小丘疹,但與毛囊無關,稱為紅痱,多見於小兒,有的為小膿皰,稱為膿痱。 防止痱子的發生應該注意室內環境的通風降溫,避免環境過濕,溫度過高;衣著應寬大,減少出汗且利於汗液蒸發,勤換衣服;盡量保持皮膚乾燥,用干毛巾擦汗,肥胖者、嬰兒及產婦應勤洗浴,但不用冷水,揩乾後撲痱子粉。治療可用清涼、收斂止癢葯物。若發生膿痱要到醫院就診做綜合治療。 2.曬傷: 由於突然過度日曬造成,表現為日曬後3-6小時於日曬部位出現紅斑、嚴重時可形成水皰,有明顯灼痛、可有全身不適。 預防日曬傷首先應避免在強烈陽光下暴曬,應當循序漸進,逐步增加照射量。治療一般對症即可,可外用保護劑如各種潤膚劑、爐甘石洗劑、皮質類固醇激素霜劑等。 3.光敏性皮炎: 光敏性皮炎是由於一些人對紫外線過敏所致,僅見於少數人,這些人通常在日曬後1-2天後發病,皮疹多發於面部、頸部和頸前「V」形區、手背及上肢,表現為小丘疹、小水皰、自覺瘙癢,嚴重時非光照部位也可起皮疹,不疼痛,瘙癢明顯,消失很慢。如不積極治療,可形成慢性光敏性皮膚病。 因為此病發作與過敏體質有關,因此要注意防光,每天的9點到下午5點最好不外出,必須外出時做好防曬措施,一旦發生皮疹,可外用含有激素的各種軟膏或霜劑,也可請教醫生選擇適合的口服類葯物。 4.丘疹性蕁麻疹: 本病與蚊蟲叮咬有關,如臭蟲、跳蚤、虱、蟎、蚊等昆蟲叮咬皮膚後注入唾液,誘發的過敏反應。皮疹為綠豆至花生米大小略帶紡錘形的紅色風團樣損害,頂端常有小水皰,有的為半球形隆起的緊張性大水皰,皮疹多發於軀干、四肢,可成片或散在,瘙癢明顯。 預防此病盡量少到草叢、樹蔭下或潮濕、蚊蟲多的地方,室內可熏蚊香,發生皮疹後可外用含有激素的各種軟膏或霜劑或選擇適合的口服葯物。但需注意,最好不用紅花油等塗抹,因為這樣可能會導致過敏,反而加重病情。 5.過敏性皮膚病: 由植物花粉及花粉蟎蟲引起的過敏性疾病,使過敏體質者呼吸道、眼部和皮膚過敏的反應。主要表現為陣發性噴嚏、流清鼻涕和鼻塞、頭痛、流淚,狀如感冒;皮膚可出現局部或全身性蕁麻疹、顏面再發性皮炎、瘙癢等症狀。 防止過敏性皮膚病的發生,應盡量少吃高蛋白質、高熱量的飲食,有過敏史的人,盡量少去花草樹木茂盛的地方;外出郊遊時要穿長袖衣褲、鞋襪,並帶脫敏葯物。若遇皮膚發癢、全身發熱、咳嗽、氣急時應迅速離開此地,如症狀較輕,可口服脫敏葯,一旦出現哮喘症狀時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6.病毒性皮膚病: 有水痘、風疹等。水痘起病較急,有發熱、倦怠、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兒童是水痘的高發人群。風疹是一種由風疹病毒引起的通過呼吸道傳播的急性傳染病,人吸入病毒後經過2至3周的潛伏期便出現症狀。 防止病毒性皮膚病,要少帶孩子去公共場所,如果孩子患了水痘,發燒期在飲食上要清淡易消化,注意休息。還應保持皮膚的清潔衛生,皮膚瘙癢時,可塗些止癢葯水。預防風疹病毒的關鍵是減少與風疹病人的接觸。如果孕婦接觸了風疹患者,並在妊娠頭3個月內確診患了風疹,就要考慮人工流產。 7.足癬和股癬: 足癬和股癬是由真菌感染而引起的皮膚病,由於真菌喜好溫暖和潮濕,因此,常在夏季加重。足癬表現為足趾間脫皮、浸漬糜爛,或足側緣出現多數水皰,可有瘙癢,也可不癢,如不治療,皮疹可逐漸向外擴大。股癬表現為大腿內側、臀裂部的環狀紅斑脫屑,呈離心性擴大,周圍常可見小丘疹,自覺瘙癢或疼痛。無論是足癬還是股癬,都有一定傳染性,因此,應避免共用衛生用具如毛巾、拖鞋等,勤換鞋襪、內褲。 8.濕疹: 夏季,有些人的手和腳會因為汗腺發達而分泌很多汗液,特別是腳,如果長期穿不透氣的鞋子,悶熱潮濕一起來,腳就會脫皮、癢、長水皰,很多人誤認為是腳氣,其實是濕疹。防治濕疹,局部要保持乾燥,用皮炎平塗抹患處,一天兩至三次。要穿透氣的鞋子,如布底的布鞋。因為濕疹的症狀和腳癬相同,所以,治療前要做一個真菌試驗,判斷到底是否屬於真菌感染。您可以對症治療.
❹ 手指皮膚乾燥慢慢會皸裂出血怎麼辦
每年冬天,由於氣候乾燥,空氣濕度低,許多人手和腳的皮膚上就會裂開大大小小的裂口,走路或者勞動摩擦時疼痛難忍,較大的裂口還會引起出血,病菌侵入後甚至出現化膿感染。這種冬季手、腳皮膚裂開的現象,醫學上叫作「皸裂」,也作龜裂(讀jun,不讀gui)。那麼,寒冬季節怎樣防治皮膚皸裂呢? 1、在氣候寒冷時盡量少用或不用鹼性大的肥皂洗手、洗臉或洗腳,否則會去脂過多而使皮膚容易乾裂。經常接觸礦物油類、水泥、石灰等工種的人下班後要及時洗凈手腳,用干毛巾擦乾後再搽些油脂潤滑皮膚; 2、維生素A具有保護皮膚、防止皸裂的作用,胡蘿卜、動物肝臟、雞蛋及菠蘿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冬天裡應適當多吃些。有皮膚皸裂史的人,在氣候轉冷時就要注意防寒保暖,保護好皮膚,原來患有手、足癬,魚鱗病等皮膚病的人,要盡早進行治療。 倘若手、腳已發生了皮膚皸裂,輕者可用5-10%水揚酸軟膏外搽;重者在用上葯之前,先用熱水浸泡患處5-10分鍾,將皸裂周圍過於增厚的皮膚角質層用刀片削落,搽葯後再用膠布將裂開處盡可能拉緊貼牢。這樣既能減輕痛苦,又能促使裂口盡快癒合。 治療皮膚皸裂五法 冬季,皮膚乾燥容易皸裂。可在每晚睡覺前,先用熱水浸泡皸裂處幾分鍾,使之軟化。然後取 魚肝油丸2~3粒,擠出其液體塗在裂口部位,每晚1次,1周即愈。 發生皸裂現象,可將醋與甘油以5:1的比例調勻後,每天2次塗擦患處,皮膚會變得光滑、 細嫩。 將雞蛋2隻煮熟,取其蛋黃置鐵鍋內,用小火熬成油狀,冷卻後塗於皸裂皮膚表面,一日2次, 三四天即可痊癒。 土豆1個,煮熟後剝皮搗爛,加少許凡士林調勻,放入凈瓶內,每日1~次塗患處,數日可愈。 手足皸裂,可取香蕉1隻(皮黑的好),捏熟的,開一小孔,將香蕉內象擠牙膏一樣擠出,放於 手心纏擦,干後,手心手背均有光滑感。用於足部,方法相同,初次使用,尤其是已有小皸裂時, 可能 有些疼痛,這是正常現象,過一會就好。每天晚上洗凈手、足後使用,一般連續幾次即愈。 皸裂 別名 病理 概述 皸裂是主要發生在手足的常見皮膚病,指由各種原因引起手足部皮膚的乾燥和開裂。冬季多見,可有痛感而影響勞動和工作。工廠、農村中發病率較高。 流行特徵 發病機制 治療 根據病因處理,將皸裂處厚硬的表皮稍削一點,可以減輕疼痛。削薄後浸泡於熱水中十餘分鍾或更久些,以使皮膚滋潤,拭乾後外搽15%尿素脂,復方尿囊素霜或10%硫磺水楊酸軟膏等。每日1-2次。或用白芨細粉10g,凡士林90g外搽,亦可用橡皮膏貼。 預防 冬季宜先用熱水浸泡手足,隨後外塗潤膚性油脂,加強保暖,少用鹼性較強的肥皂。若為職業勞動等因素引起的皸裂,應加強防護措施,盡量避免手足直接接觸有害的物理性或化學性刺激。若由真菌引起,應治療真菌病。 臨床表現 皸裂發展的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皴裂、龜裂和皸裂。損害為深淺、長短不一的裂隙,多順皮紋方向發展,可達2~3mm長或更長。好發於指尖,指屈面,平常足跟、足趾外側等部位,常兩側發生。根據裂隙深淺程度,一般可分為三度:一度僅達表皮,無出血及疼痛等症狀;二度裂隙由表皮深入真皮,可有輕度疼痛,但不引起出血;三度裂隙由表皮深入真皮和皮下組織,常引起出血和疼痛。 診斷 常見於成年人及老年人,男女均可發病。到冬季手足部皮膚乾燥,粗糙增厚,發生裂隙,在皮膚角質層厚處更深,甚至出血,常有疼痛。 鑒別診斷 並發症 病因 病因隨不同部位而異,主要因表皮增厚,乾燥和局部動作而引起,手足皮膚尤其是掌趾部角質層較厚,無皮脂腺,冬季汗液分泌少,又缺乏皮脂滋潤,因而皮膚容易乾燥,再加各種機械性物理性的摩擦和刺激。化學性和生物性因素的刺激(如真菌感染),酸鹼有機溶酶的脫脂作用等使角質層增厚及皮膚彈性和韌性減低。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局部動作對皮膚的牽拉,產生了皸裂,因而局部活動及產生本病的決定性因素。老年皮膚乾燥,某些皮膚病如掌跖慢性濕疹。手足癬,掌跖角化症,魚鱗病、手背和手指伸側的凍瘡等,均易發病。 治療皮膚皸裂五法 冬季,皮膚乾燥容易皸裂。可在每晚睡覺前,先用熱水浸泡皸裂處幾分鍾,使之軟化。然後取 魚肝油丸2~3粒,擠出其液體塗在裂口部位,每晚1次,1周即愈。 發生皸裂現象,可將醋與甘油以5:1的比例調勻後,每天2次塗擦患處,皮膚會變得光滑、 細嫩。 將雞蛋2隻煮熟,取其蛋黃置鐵鍋內,用小火熬成油狀,冷卻後塗於皸裂皮膚表面,一日2次, 三四天即可痊癒。 土豆1個,煮熟後剝皮搗爛,加少許凡士林調勻,放入凈瓶內,每日1~次塗患處,數日可愈。 手足皸裂,可取香蕉1隻(皮黑的好),捏熟的,開一小孔,將香蕉內象擠牙膏一樣擠出,放於 手心纏擦,干後,手心手背均有光滑感。用於足部,方法相同,初次使用,尤其是已有小皸裂時, 可能 有些疼痛,這是正常現象,過一會就好。每天晚上洗凈手、足後使用,一般連續幾次即愈。
採納哦
❺ 手上突然出現紅色小點是怎麼回事
小血點有以下幾種可能:一、比如由於一些物理的因素,局部出現一些小的毛細血管擴張、破裂,有可能會出現一些小的出血點,比如說有一些重力或者是壓力造成的,比如穿的服裝或者有些特殊工種,由於這個情況下會造成一些小的毛細血管破裂。還有的時候會是一些壓力,比如說劇烈嘔吐或者便秘,有的時候有些人也有可能會出現,但是這種情況多數情況下應該是出現在頭面部比較多,但也有少部分患者發現手部也有可能會出現一些小的出血點。二、這些小紅點有可能的是過敏性疾病,比如過敏性皮炎、濕疹,或者是過敏性紫癲,這都是有可能的,這種情況下可能跟變態反應是相關的,治療就應該選擇一些抗過敏的葯物,同時外用一些糖皮質激素的軟膏來進行治療。三、再有的話,有一些紅斑鱗屑類的疾病,比如說像銀屑病甚至包括扁平苔蘚,也有可能會出現紅的小紅點,很難判別它是小血點還是小紅點的情況下也是有可能的。四、如果數量不是很多,出現幾個、很規則的,可能看起來好像也略微高出皮面一點,這種也有可能是櫻桃狀的血管瘤,這就是皮膚光老化的表現。
❻ 手臂上長了小紅點,不痛不癢,是什麼原因
問題分析:您好.身上起紅色血點一般是皮膚受刺激毛細血管擴張充血,或者破裂造成的.有的人天生皮膚就敏感稍微遇到刺激物如受凍,受辣等皮膚就會出現紅色血點,但一段時間後就會消失,不用太擔心.
意見建議:建議:如果在未受刺激的情況下多次出現就應該到醫院去就診,因為極有可能是慢性重病的徵兆.
❼ 為什麼手掌上會有紅點點
❽ 皮膚上有許多小血點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問題.根據您的敘述,身上起紅色血點一般是皮膚受刺激毛細血管擴張充血,或者破裂造成的。有的人天生皮膚就敏感稍微遇到刺激物如受凍,受辣等皮膚就會出現紅色血點 ,不用太擔心。如果在未受刺激的情況下多次出現就應該到醫院去就診,因為極有可能是慢性病的徵兆。 血常規各指標參考范圍及臨床意義有很多,比較復雜. 血常規主要是檢查血液方面的問題,如身體是否有感染,是否貧血,是否有血液疾病的可能性。以便排除有關引起紅色血點的慢性 疾病. 建議您還是要找醫生或專家看看, 可能會解釋的更清楚,權威. 功能性子宮出血與您的皮膚上有許多小血點沒有多大關系,它常表現為月經周期失去正常規律,經量過多,經期延長,不規則陰道流血這類方面.給您提供幾種常見的月經不調的食療方如下: 1.黑木耳紅棗茶:黑木耳30克,紅棗20枚,黑木耳紅棗共煮湯服之。每日1次,連服。功能補中益氣,養血止血。主治氣虛功能性月經出血過多。 2.濃茶紅糖飲:茶葉、紅糖各適量。煮濃茶一碗,去渣,放紅糖溶化後飲。每日一次。功能清熱、調經。主治月經先期量多。 3.山楂紅糖飲:生山楂肉50克,紅糖40克。山楂水煎去渣,沖入紅糖,熱飲。非妊娠者多服幾次,經血亦可自下。功能活血調經,主治婦女有經期錯亂。 下面的僅供您參考,對照. 血常規各指標參考范圍及臨床意義 一、血液一般檢查: 1、紅細胞計數(RBC) [正常參考值] 男:4.0×10 12-5.3×10 12個/L(400萬-550萬個/mm3)。 女:3.5×10 12-5.0×10 12個/L(350萬-500萬個/mm3)。 兒童:4.0×10 12-5.3×10 12個/L(400萬-530萬個/mm3)。 [臨床意義] 紅細胞減少多見於各種貧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等。 紅細胞增多常見於身體缺氧、血液濃縮、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肺氣腫等。 2、血紅蛋白測定(Hb) [正常參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兒童:120-140g/L(12-14g/dL)。 [臨床意義] 血紅蛋白減少多見於各種貧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等。 血紅蛋白增多常見於身體缺氧、血液濃縮、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肺氣腫等。 3、白細胞計數(WBC) [正常參考值] 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兒:15×109-20×109/L(15000-20000/mm3)。 [臨床意義] 生理性白細胞增高多見於劇烈運動、進食後、妊娠、新生兒。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細胞數有差異,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細胞數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細胞增高多見於急性化膿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組織損傷、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細胞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某些傳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進、放療化療等。 4、白細胞分類計數(DC) [正常參考值] 白細胞分類(DC) 英文縮寫 占白細胞總數的百分比 嗜中性粒細胞 N 0.3~0.7 中性稈狀核粒細胞 0.01-0.05(1%-5%) 中性分葉核粒細胞 0.50-0.70(50%-70%) 嗜酸性粒細胞 E 0.005-0.05(0.5%-5%) 嗜鹼性粒細胞 B 0~0.01(0~1%) 淋巴細胞 L 0.20-0.40(20%-40%) 單核細胞 M 0.03-0.08(3%-8%) [臨床意義] 中性桿狀核粒細胞增高見於急性化膿性感染、 大出血、嚴重組織損傷、慢性粒細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葯中毒等。 中性分葉核粒細胞減少多見於某些傳染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見於牛皮癬、天疤瘡、濕疹、支氣管哮喘、食物過敏,一些血液病及腫瘤,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宮頸癌等。 嗜酸性粒細胞減少見於傷寒、副傷寒早期、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後。 淋巴細胞增高見於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症、結核病、瘧疾、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細胞減少見於淋巴細胞破壞過多,如長期化療、X射線照射後及免疫缺陷病等。 單核細胞增高見於單核細胞白血病、結核病活動期、瘧疾等。 5、嗜酸性粒細胞直接計數(EOS) [正常參考值] 50-300×106個/L(50-300個/mm3)。 [臨床意義]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見於牛皮癬、天疤瘡、濕疹、支氣管哮喘、食物過敏,一些血液病及腫瘤,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宮頸癌等。 嗜酸性粒細胞減少見於傷寒、副傷寒早期、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後。 二、出血性疾病檢查: 1、血小板計數(PLT) [正常參考值] 100×109-300×109個/L(10萬-30萬個/mm3)。 [臨床意義] 血小板計數增高見於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後、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血小板計數減少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發性或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脾功能亢進、尿毒症等。 2、出血時間測定(BT) [正常參考值] 紙片法:1-5min。 [臨床意義] 出血時間延長見於血小板大量減少和血小板功能缺陷、急性白血病、壞血病等 3、凝血時間測定(CT) [正常參考值] 活化法: 1.14- 2.05min;試管法:4-12min。 [臨床意義] 延長見於凝血因子缺乏、血循環中有抗凝物質、纖溶活力增強、凝血活酶生成不良等。 縮短見於高血脂、高血糖、腦血栓形成、靜脈血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