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油畫人的皮膚用什麼顏色調出來自然
油畫的膚色有很多種調色的方法,根據不同的環境色都會有不同的色調,常用的幾種調色方法:第一種是用白色+一點朱紅+一點檸黃,第二種方法是用白色+一點大紅+一點嫩綠。這兩種方法是基本色調,可以根據不同的環境經營調色
2. 古典油畫中人物皮膚的顏色是用哪幾種顏色調和的,臉部的深顏色怎麼調和、、
主要有土紅、土黃、土綠、群青、茜草紅、那坡里黃、生赭/熟赭、生褐/熟褐、象牙版黑、鉛白。權
具體到不同畫家都有自己的用色習慣。暗部皮膚可以用土紅調和土綠做基本色。古典繪畫一般是不考慮環境色的,所以顏色只要有微妙變化。
古代由於生產力水平的限制,早期的畫家還接觸不到諸如鎘、鈷這樣的貴重金屬顏料,也還沒有煤焦油顏料(如平時說的最多的中黃、深黃、大紅、深紅)。
上面那些顏料中天然群青和天然硃砂最為昂貴,不過今天已經都是合成的了,所以變得十分廉價。(英國的麥克哈丁出售中國硃砂和天然群青色粉,都是天價)
至於鉛白(鹼式碳酸鉛),只有在少數進口藝術家級別的顏料中才能找到,它具有覆蓋力強、快乾、穩固的特點。近代出現的鈦白似乎某些方面可以代替,但鈦白慢乾的特點並不適合古典繪畫的提白。
生赭/熟赭、生褐/熟褐、土紅、土黃、土綠國產色也根本不合格,你用過就會發現國產的這些顏色都顯得很臟很烏,幾乎就沒有色相了,用來調色一定會把人畫臟。
「還有幾個月大的小孩皮膚的顏色怎麼調和的」
同意樓上,要加紅。可以使用透明偏冷的茜草紅。
另外,我想說中國油畫缺失古代繪畫這一環,加之合格的顏料與媒介的空白(完全空白),所以國內沒有地道的古典油畫。
3. (油畫)怎麼樣調肉色
紅色 + 黃 + 白 = 人物的皮膚顏色
人在每個特定的環境中,皮膚的顏色是不同的。也就是不同的環境中顏色的比例也不盡相同。比如要表現出不同的年齡、不同性別的人物面部時,都需要自己的感覺,且每個人的藝術感覺也都不同。所以,單靠背顏料的名稱是畫不出微妙的變化的。
(3)油畫人物皮膚黃調色擴展閱讀:
調色的技巧:
1、調色時需小心謹慎,一般先試小樣,初步求得應配色塗料的數量,然後根據小樣結果再配製大樣。
2、先加入主色(在配色中用量大、著色力小的顏色),再將染色力大的深色(或配色)慢慢地間斷地加入,隨時觀察顏色的變化。
3、「由淺入深」,尤其是加入著色力強的顏料時,切忌過量。
4、在配色時,塗料和乾燥後的塗膜顏色會存在細微的差異。各種塗料顏色在濕膜時一般較淺,當塗料乾燥後,顏色加深。
5、事先應了解原色在復色漆中的漂浮程度以及漆料的變化情況,特別是氨基塗料和過氯乙烯塗料,需更加註意。
6、調配復色塗料時,要選擇性質相同的塗料相互調配,溶劑系統也應互溶,否則由於塗料的混溶性不好,會影響質量,甚至發生分層、析出或膠化現象,無法使用。
7、由於顏色常帶有各種不同的色頭,如果配正綠時,一般採用帶綠頭的黃與帶黃頭的藍;配紫紅時,應採用帶紅頭的藍與帶藍頭的紅;配橙色時,應採用帶黃頭的紅與帶紅頭的黃。
8、要注意在調配顏色過程中,還要添加的哪些輔助材料,如催干劑、固化劑、稀釋劑等的顏色,以免影響色澤。
9、在調配灰色、綠色等復色漆時,由於多種顏料的配製,顏料的密度、吸油量不同,很可能發生「浮色」「發花」等現象,這時可酌情加入微量的表面活性劑或流平劑、防浮色劑來解決。
10、利用色漆漆膜稍有透明的特點,選用適宜的底色可使面漆的顏色比原塗料的色彩更加鮮明,這是根據自然光反射吸收的原理,底色與原色疊加後產生的一種顏色,塗料工程稱之為「透色」。
4. 指點下這幅油畫皮膚的顏色怎麼調
暗部是群青加朱紅偏紫色(冷色調)但不要調死多加點環境色。亮部是態回白加橙色和桔紅。還要跟環境答色做個協合,好的色彩是不能調死的。 其實色彩是要憑感覺去調的 只要你知道基本的調色關系 ,層次關系就可以調出來。(其它的就跟素描聯系在一起) 不懂的可以探討我認識很多這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