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兩歲孩子半夜發燒怎麼辦
當驚覺小朋友的體溫稍為有點高時,千萬別胡亂退燒,急著帶寶寶去醫院,或是要求醫師施打退燒針哦!
寶寶體溫好象有點高,看樣子寶寶是發燒了!小朋友發燒時只要精神及活動力尚佳,其實並不需要立即送醫,家長只需隨時幫寶寶量體溫,觀察體溫變化即可。之後再找兒科醫師檢查,針對引起發燒,咳嗽、鼻水、腹瀉或嘔吐的原因來治療。
當身體體溫大於38℃時(肛溫、耳溫),可稱為發燒。它是人類身體的一種正常生理反應,也是一種身體的警訊,提醒我們 「寶寶可能生病了。」
許多家長會誤以為發燒都是有害的,燒太久可能會把小寶寶的腦子燒壞掉。但一般來說,41℃以下的發燒,並不會對腦神經組織直接造成傷害,因此,就不必過分緊張。
民間有一種說法叫「燒壞腦袋」,其實燒壞腦袋的並不是單純的發燒,而是由於小寶寶罹患了腦炎、腦膜炎等疾病所引起。一般而言,發燒只是這些疾病的一種症狀,真正影響腦部的是腦部嚴重感染病症。
發燒是孩子生病的警訊,也是身體要提高抵抗力的一種自動反應,發燒處理的重點是:先探討是什麼疾病引起的,再來治療,而不是馬上退燒到正常體溫。雖然適度地給予退燒葯,可以減輕發燒生病的不舒服,但無法縮減病程,輕度的發燒反而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因此,發燒不完全是壞事!
處理2
小寶寶如果發燒,可能會有很多不舒服的症狀,如:臉紅、咳嗽、全身倦怠無力、酸痛、頭暈、頭痛、嘔吐、腹痛、嗜睡、活動力差、食慾不振、吵鬧、不安、哭泣等,讓媽咪感到很心疼。不過,也有些寶寶發燒時並無任何異狀,有的寶寶發燒會被長輩誤認為是在長牙,而遭到忽略。
遇到寶寶體溫偏高,建議媽咪不妨先做客觀的評估,如小寶寶是否剛洗完熱水澡,或是天氣太熱、穿太多、室內通風不良、剛喝完熱的飲料等,約待半個小時後再幫孩子量一次體溫,通常會有1℃~1.5℃的落差。排除上述的原因之後,再來考慮是否需要送醫院的問題。
通常來說,如果小朋友體溫在38℃~38.5℃左右,且沒有特別不舒服、精神狀態良好,也就是說照樣吃、照樣睡及照樣玩,就不必著急地送孩子就醫,或是使用退燒葯。但若有熱性痙攣病史的寶寶(4%幼童)則需積極的治療。
大部份兒科醫師認為,發燒在38.5℃~39°C以上時,可適度地使用退燒葯,以減輕小孩的不舒服及減輕父母親的焦慮,並防止小孩熱痙攣發生。但如果出現40.1℃以上的高溫,就得緊急治療才行。
處理3
當懷疑小朋友發燒時,就應該替寶寶量量體溫。此外,當寶寶出現下列情況時,也要考慮是否該給寶寶測量體溫了。
*過度流汗。
*皮膚乾熱。
*臉色非常蒼白,或不尋常的潮紅。
*呼吸異常過快、過慢或暫停。
*感冒症狀:流鼻涕、鼻塞、咳嗽、聲音沙啞,或喉嚨痛。
*情緒改變:焦躁不安或注意力不集中、無精打采。
*寶寶自己抱怨身體的任何部位不舒服或疼痛。如寶寶自己說「媽媽,我覺得我生病了」。
*寶寶嘔吐或拉肚子。
處理4
寶寶發燒了,先不必急著退燒。由於發燒是一種抵抗病毒的自然現象,所以如果家長硬要替孩子退燒,反而削弱了孩子的抵抗力。一般來說體溫在38℃~38.5℃以下,且精神不錯,都是可以接受的。不過,為了減少寶寶的不舒服感,家長在照顧上要特別留心。
*不建議同時使用兩種以上的退燒葯。
*一天使用退燒葯不要超過五次以上。
*不宜在半夜叫醒小孩服用退燒葯,除非可能因發燒導致抽筋時。
*不要給小朋友覆蓋濕毛巾,應盡量保持乾爽。
*盡量給予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飯等。
*注意水份及電解質的補充,以免小便過於濃黃。
*要多休息,避免過度活動。
*在適當的處置後,應觀察小朋友的精神狀態及食慾等,並於就醫前記錄發燒的天數(需精準計算發燒滿幾日)、間隔時間、溫度變化及其它不適症狀,以供醫師參考。
處理5
由於發燒是一種症狀,不是一種疾病,因此找出產生發燒的原因,才是首要的目的,如果確定孩子是感冒,且高燒至40.1℃則建議緊急就醫。其它需緊急就醫的情況還包括:
*小於兩個月以下的嬰兒。
*寶寶哭得很慘,且無法安慰的哭,不斷嗚咽。
*移動或父母接觸時會哭。
*幼兒不易叫醒且脖子僵硬。
*出現皮膚紫斑。
*排除鼻口影響呼吸之障礙物後仍感覺呼吸困難。
*幼兒流口水且無法吞咽任何東西。
*痙攣發生,而且感覺很疲倦。
除此之外,如果寶寶發燒超過40℃(尤其是三歲以下幼兒),而且是2~4個月大的寶寶,不是由於三合一疫苗引起發燒;小便有燒灼感;燒退超過24小時,又反復燒起來;且發燒超過72 小時,則建議在24小時內立刻就醫,以確保孩子的安全。
在照顧發燒的孩子時,首先就是把他們的體溫進行控制,不要讓他們燒得太高,1個月以下的孩子不能吃退燒葯,只能用物理降溫的方法來進行,所以,應該把包孩子的被包和衣服打開,必要時用空調調節一下室內的溫度,但不要用風直吹。給孩子用毛巾蘸溫水擦擦身體,用溫水洗洗澡也可以。
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吃葯,但是也要在38.5℃以上的時候再吃,如果孩子只是有點發燒並沒有其他不適,也用不著非要在短時間內把體溫降下來,尤其是發燒原因還沒確定的時候。因為人的體溫升高也是人體抵抗外來細菌、病毒侵入的一種有效方式,體溫每上升一度,抵抗力就隨之增加,所以,不查病根的單純降溫對孩子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可能降低機體的抵抗能力。
B. 寶寶發燒39.5怎麼辦
網路經驗有好多的經驗分享,你可以根據自己家寶寶的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方法,所有的方法都不是萬能的,都要因人而異,僅供參考: 孩子發熱了怎麼辦? 只要孩子發熱時精神不是很差,溫度沒超過39.5℃,家長也可以自己處理。 孩子發燒有個規律:如果發燒時手腳冰冷、面色蒼白,則說明孩子的體溫還會上升;而如果孩子手腳變暖,出汗了,就說明體溫不會再上升。 家長遇到孩子發熱時的處理方法有以下幾種: 1.一歲半以內的嬰幼兒,前囟門還未完全閉合,家長可以在孩子睡著後,用手心捂住孩子的前囟門,一直捂到孩子的頭微微出汗,這時再看小嬰兒,鼻子通了,呼吸平穩了,溫度也降下來了。這時,家長再把寶寶叫醒,多給喂一些溫開水或紅糖水,寶寶很快就能恢復如初。我兒子一歲前有幾次感冒發燒都是用這種方法治好的,最短的一次只用了15分鍾,最長的一次捂了一個半小時,我的手都麻了,才見兒子頭上冒汗。所以在給寶寶用手心捂前囟門時,家長千萬不要著急,最好是由孩子爸爸來操作,男士的熱量大,寶寶容易出汗。 2.多數孩子還是受涼感冒引起的發熱,發熱時手腳發冷、舌苔發白、面色蒼白、小便顏色清淡,家長可以用生薑紅糖水給孩子祛寒,效果是不錯的,如果生薑紅糖水裡再加上2~3段切成一寸長的蔥白,效果會更好。若孩子怕辣,可以在給孩子煮的稀飯裡面加上兩片生薑、兩段蔥、幾滴醋,煮好後,去掉姜、蔥,喂給孩子吃,能祛寒、發汗,退熱的效果不錯,孩子也願意吃。家長可以一天給孩子喂2~3次,孩子退熱後就不要加蔥了,舌苔不再發白時,姜也可以不放。 3.如果孩子發燒時手腳不冷,但面色發紅,咽喉腫痛,舌苔黃或紅,小便顏色黃、氣味重,眼睛發紅,則說明孩子身體內熱較重,就不能喝生薑紅糖水了,家長應該讓孩子大量喝溫開水,也可以在水中加少量的鹽,沖成淡鹽開水給孩子喝,能消內熱。孩子只有大量喝水,多解幾次小便,讓身體的內熱隨著尿液排出,體溫才會下降,上火的症狀也才會好轉。 4.如果孩子白天、晚上都發熱,則說明體內有內熱或炎症,家長可以用苦瓜切成薄片,取10片,加水煮5~10分鍾後給孩子喝,一天2~3次,到孩子白天不發熱時,就不要再喝了。同時盡量給孩子多喝水,吃新鮮的水果,飲食要相對清淡,不能吃魚、蝦,只能吃其他肉類及蔬菜。 5.如果孩子白天體溫正常,一到傍晚就升高,到早晨又退熱,說明孩子發熱是身體內寒重及虧虛引起的,這時仍要給孩子喝生薑紅糖蔥水,最好再配合艾葉水泡腳祛寒,而且可以讓孩子喝肉湯和淡淡的雞湯,固元膏可以一天吃2次,一次小半勺,給孩子及時補充營養,同時讓孩子多喝水。 6.對於2歲以上的孩子,家長可以幫孩子按摩。先搓孩子的腳心,把熱往下引,等腳搓熱了,再搓小腿,上下來回搓,把小腿搓熱後,再搓孩子的小手、胳膊、後背和耳朵,最後搓孩子頭頂正中的百會穴。 家長在幫孩子按摩時不可太用力,要輕輕地搓,搓的速度不能太快,要一下一下慢慢地搓,不能著急,一邊搓,一邊讓孩子多喝些溫開水。如果孩子燒還不退,可用溫水把孩子全身擦一遍,用毛巾把孩子的皮膚擦紅、擦熱,讓孩子的身體自行散熱。 如果孩子還是手腳發涼,則說明受寒較重,家長可連續給孩子多喝幾次生薑紅糖蔥水,這樣處理後,孩子多半都能降溫。 家長們需要注意的是,喝蔥姜紅糖水加按摩治療發熱時,要先喝蔥姜紅糖水,然後再按摩。 有一次,一個5歲的男孩因吹空調受涼感冒發熱,我教給他媽媽這種方法。過了3天,孩子的媽媽來找我,她說,按照我的方法給孩子按摩後,孩子的燒就退了,即使一天連續發燒3次,按摩都能管用,可後來發現孩子有點兒喘,又趕緊帶孩子去醫院輸液了。我問她,你給孩子喝薑糖水了嗎?她說沒有。我說,孩子明明是吹空調受涼引起的感冒,你應該首先給孩子祛寒,讓孩子全身暖起來再按摩,如果只是單給孩子按摩,按摩多了,孩子就容易氣虛,這樣孩子體內有寒,同時咳嗽再加上氣虛,自然就喘了。第二天的治療非常關鍵,如果治好了,病情就不會再反彈,孩子也不會再發熱了;但如果孩子體內的寒濕過重,還沒祛干凈,孩子會在下午以後又燒起來。 上面說的是家長可以自行處理的小兒發熱,但是有些情況是必須送醫院的。 孩子患感冒、發熱後出現哪些症狀應及時送醫院呢? 1.高燒39.5℃以上。 2.孩子已不能喝水,或出現驚厥。 3.孩子精神差,嗜睡或不易叫醒。 4.孩子呼吸時有喉喘鳴聲。 5.感冒後孩子呼吸加快(2個月以下的小嬰兒呼吸次數每分鍾≥60次,2個月至1歲的兒童每分鍾呼吸≥50次,1~4歲的兒童每分鍾呼吸≥40次),可能引發了輕度肺炎。 6.孩子呼吸加快並出現上胸凹陷(指孩子吸氣時胸壁下部凹陷,這是由於肺部組織彈力差,吸氣費力所致;若孩子吸氣時僅有肋間或鎖骨上方軟組織內陷,則不是胸凹陷)。有此特徵說明孩子已經出現了較明顯的呼吸困難,可能是重度肺炎。 發燒是人體的國防系統和外來入侵的病原作戰的結果,發熱越高,說明人體的反抗能力越強,但並不意味著疾病越嚴重。 三個月以下的嬰幼兒由於免疫功能尚沒有發育成熟,抵抗力不強,即使有嚴重的肺炎,也很少高熱。 常見的高熱例子就是幼兒急疹,這個疾病多發於6-9個月的嬰兒,體溫一般都在39度以上,高燒三天。但孩子的精神一般很好,72小時體溫的消退,顏面軀干出現紅色皮疹,2-3天皮疹消失痊癒,幾乎沒有任何後遺症。 同時發熱也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發燒可以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長繁殖,減少對人體的破壞。大部分病原微生物最合適的生長溫度就是37度,溫度升高,病原繁殖能力會明顯降低。不要著急把體溫減至正常! 高熱也有其不好的一面,可以引起機體代謝障礙和各系統功能紊亂,導致重要器官的損傷。由於小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夠完善,尤其是5歲以下患兒在發熱時易發生驚厥,從而對大腦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 故對小兒發熱,尤其是高熱應及時予以退熱處理。 一、 臨床有哪些退熱葯物 1、 對乙醯氨基酚,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嬰兒和兒童高熱時的首選退熱葯。它的解熱作用緩和而持久,以療效好、副作用少、吸收迅速完全為特點。 2、 布洛芬,退熱速度快,效果顯著,且退熱持續時間可維持6~8小時,副作用小,可以減少服葯的次數。副作用相對較小。 3、 阿司匹林,退熱作用較強,但副作用相對較大。一般小劑量短時使用,還是比較安全的。臨床常用賴氨匹林注射給葯,見效快。但是小兒服用阿司匹林引起瑞氏綜合征(一種嚴重疾病)的現象屢有報道,需要密切注意。 4、 尼美舒利,一種新型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葯,退熱效果相對布洛芬好,但副作用相對也較大,特別是對肝臟的副作用屢有報道。 5、 消炎痛,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葯,具有較強而持久的退熱效果,由於本品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對肝功、腎臟和血液系統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一般情況下都不採用。 6、 安乃近,是一個古老的退熱葯物,退熱效果迅速,由於可引起粒細胞減少、腎損傷等較為嚴重的不良反應,只有在急性高熱且病情急重,又無其他有效解熱葯可用的情況下,才用於緊急退熱。一般只用一次,以保證安全。口服給葯已不被採用,可使用20%溶液進行滴鼻退熱。 7、 中葯退熱葯,很多中葯都有不同程度的退熱作用,但由於中葯退熱作用緩慢,而且所含葯物成分不是十分清楚,不推薦家長選用中葯作為退熱葯物使用。 8、 注意:一般情況退燒葯的退燒效果和副作用成正比!效果越好,副作用越大。 二、 如何使用退熱葯物 1、 如果體溫低於38.5℃,精力旺盛,
C. 求助:寶寶發燒後臉色發黃
正常 的,多數寶寶在2歲前都會發一次幼兒急症的,以後就終身免疫了。 小朋友生病後都會比較脆弱,愛哭粘人有的還睡不踏實。這是因為生病了嘛,就缺乏安全感了,按以前的方法來照顧就好了。沒問題的。
D. 2歲寶寶感冒發燒怎麼辦
6招簡單正確的退燒法
那麼哪些方法是爸媽在未帶寶寶就醫前,可在家中事先處理的呢?綜合專家的建議,作為父母的您,正確的退燒方法應該是:
1、維持家中的空氣流通:
若家有冷氣,維持房間溫度於25~27℃之間。可將幼兒置於冷氣房中或以電扇繞轉著吹,使體溫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兒也會感覺舒適些。但如果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則表示需要溫熱,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
2、脫掉過多的衣物:
如果寶寶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3、溫水拭浴:
將寶寶身上衣物解開,用溫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4、睡冰枕:
有助於散熱,但對較小的幼兒並不建議,因幼兒不易轉動身體,冰枕易造成局部過冷或致體溫過低。使用退熱貼也可以,退熱貼的膠狀物質中的水份汽化時可以將熱量帶走,不會出現過分冷卻的情況。
5、多喝水:
以助發汗,並防脫水。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寶寶體內的失水。
6、使用退燒葯:
當嬰幼兒中心溫度(肛溫或耳溫)超過38.5℃時,可以適度的使用退燒葯水或栓劑。
如何正確使用退燒葯?
當然,在上述幾種退燒方法中,對爸媽而言,最方便且迅速的是退燒葯的使用,而每位寶寶家裡確實都必須常備退燒葯以因應不時之需,免得臨時半夜發燒束手無策。但丁綺文主任提醒爸媽,退燒葯的使用是有技巧和原則,何時用、怎樣用,平時宜有正確觀念,才不會效果不佳或甚至退燒失控。
她說,退燒葯有水劑、錠劑、栓劑和針劑,一般以水劑較溫和,最普遍使用的是含撲熱息痛的糖漿,如小兒美林糖漿、小兒百服寧滴劑等級,阿斯匹靈錠劑退燒效果也好,但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例如水痘或流感,阿斯匹靈可能引發雷氏癥候群,不宜使用。
栓劑用來塞肛門,由直腸吸收,效果快速,小孩拒絕吃葯時也能退燒,非常方便,但用量寧取少量,密集使用容易退燒過度,體溫陡降,或是反覆刺激肛門,造成腹瀉。打退燒針,是最不安全的,有的孩子甚至過敏休克。退燒的方法很多,一定可以降溫,家長不必一時性急,因小失大。
另外,宋文舉主任也強調,不同的退燒葯最好不要隨意的互相並用,因為劑量不好控制,還是單獨使用比較安全。還有,退燒葯也不可多服幾次或將劑量增加,以加強退燒的效果。千萬要記住,「葯也是毒」的道理,任何葯物(包括退燒葯)都有它們一定的用法,吃多了即會產生毒性。許多父母因愛兒心切,而把過多的退燒劑給幼兒服用,但卻沒退燒,反而燒得更厲害,因為退燒葯的毒性反應之一,就是讓體溫升高。
總之,寶寶發高燒,父母不必愈來愈緊張,只要按照上述各種建議,觀察寶寶活動力、補充水分、必要時適度退燒,體溫多半可獲得降低,翌日再帶寶寶就醫即可
E. 小兒發熱怎麼處理阿
發熱是嬰幼兒十分常見的一種症狀,許多疾病在一開始時就表現為發熱。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會時常看到有些家長用手摸一摸孩子的頭,摸一摸孩子的手心,感到皮膚發燙,就認為孩子是發燒了。有些家長認為,只要孩子的體溫超過37℃就是生病了。其實,這種認識並不是完全正確的。 發熱是指體溫的異常升高。正常小兒腋下體溫為36℃~37℃,如超過37.4℃可以認為是發熱。但是,小兒的體溫在某些因素的影響下,常常可以出現一些波動。比如在傍晚時,小兒的體溫往往比清晨高一些。小兒進食、哭鬧、運動後,體溫也會暫時升高。衣被過厚、室溫過高等原因,也會使體溫升高一些。這種暫時的、幅度不大的體溫波動,只要小兒一般情況良好,精神活潑,沒有其它的症狀和體征,一般不應該考慮是病態。 有些孩子經常出現手足心發熱。有的家長一拉孩子的手,發現手心很熱就認為孩子是發燒了,盲目地給予退熱葯。其實,小兒的手足心熱並不一定就是體溫高。如果測一下體溫,很可能在正常范圍。孩子手足心熱,從中醫的角度分析,是因為陰虛火旺,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孩子有「虛火」。這種情況不宜使用西葯退熱劑,而應該請中醫治療。中葯可選用生地、麥冬、沙參、玄參、玉竹、青蒿、丹皮等滋陰清熱之品。同時讓孩子多飲水,多吃青菜和水果,也可以經常用菊花泡水頻飲。 對確認發熱的孩子,要分析發熱的原因,判斷是感染所致的發熱,還是其它因素所引起的發熱。並且要注意觀察發熱的熱型和伴隨的其它症狀,以便及早做出正確診斷。 家庭護理方面注意如下幾點: 1、注意室內通風,開窗換氣,保持空氣清新,室溫維持在25℃左右。也可將小兒置於冷氣房中或以電扇繞轉著吹,使體溫逐漸下降。如果小兒四肢冰涼而打寒顫,就要用毛毯覆蓋,手腳用熱水泡浴;如果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可脫掉過多的衣物。 2、注意小兒卧床休息, 給予清淡、易消化、有營養食物,如牛奶、米粥、青菜湯等,多吃水果,多喝水。 3、做好口腔和皮膚的護理,高熱時唾液分泌減少,口腔粘膜乾燥,這時口腔內食物殘渣容易發酵,有利於細菌繁殖,可能引起舌炎、牙齦炎等。要及時清潔口腔,最好每次進食後用鹽水漱口。高熱退熱過程中會大量出汗,要做好皮膚護理,及時擦乾汗液,更換衣物,可用溫毛巾擦拭皮膚,保持皮膚清潔乾燥。 4、對症處理:發熱37.5℃以上可用溫熱毛巾擦全身至皮膚發紅,使皮膚的血管擴張,以利散熱,如為高熱,體溫超過39℃,體質好,無明顯心血管循環衰竭的患兒可用冷水袋置於額部、腋下、腹股溝、腘窩等處以利降溫。適當口服退熱葯,但要注意掌握葯物劑量,劑量太大可能使患兒出汗過多引起虛脫或電解質紊亂,並且不可長期服用。另外需要特別指出,新生兒發熱不宜採用葯物降溫,因為新生兒體溫調節功能尚未發育完善。經上述處理體溫不退或病情加重者,應及時送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解熱治療首先應選擇非葯物治療。可多飲水,少穿些衣服或少蓋些被子,夏天應降低室溫至25℃左右,確保孩子處於涼爽但不寒冷的環境中。6個月以下的小兒在發熱時(39℃以上時)應選用35%酒精、溫水浴降溫;6個月以上的病兒,應選用有效的降溫葯物治療。 有效的解熱治療是口服解熱葯降溫。家中應常備一些安全、有效,專為兒童設計的兒童退熱葯。當體溫超過38.5℃時,在明確病因的情況下及時服用,可有效地減少或預防發熱造成的人體損害,為去醫院就診爭取時間。在眾多解熱葯中,對乙醯氨基酚以其有效性好、安全性高而被WHO(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為首選的小兒解熱葯,是適合家庭常備的兒童退熱制劑。該葯有明顯的解熱鎮痛作用,對胃腸刺激甚少,對血小板及凝血機制無影響,口服吸收迅速有效安全。 此外,特別注重患兒的休息和飲食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發熱時間過久,溫度過高,會使患兒體內營養物質及氧的消耗大大增加,影響神經系統的功能。因此,讓患兒多卧床休息。注意飲食調配,保證充足水分供給,吃容易消化、清淡、少脂肪的飲食。切忌勉強患兒進食,尤其是不能為了一時性熱量供給而勉強進高脂肪、高糖的飲食。因為小兒發熱時消化道功能降低,反而會引起消化不良和腹瀉。
F. 寶寶2歲半流黃鼻涕一直發燒37度到38度之間
方法一:溫水擦拭和濕敷 使用溫水擦拭全身,可以幫助打開皮膚的毛細孔,幫助身體有效快速的退熱。 做法: 1、准備好溫水,熱水溫度在30℃左右。 2、將寶寶的衣服解開,毛巾打濕,用溫水毛巾上下搓揉寶寶的身體。 3、10-15分鍾換一次毛巾。 方法二:冰枕 當寶寶高熱不退,可使用冰枕進行腦部降溫。冰...枕主要是放在頭部,以防高熱對腦部造成危害,並降低腦細胞的耗氧量。 做法: 1、在袋內裝入剛從冰箱取出的自製冰塊,冰塊要平整沒有稜角,扎緊袋子防止漏出,然後在外麵包上毛巾。 2、將冰枕敷在後枕部、前額部。 3、注意冰枕外需裹一層布,以防局部皮膚凍傷。如果寶寶出現哆嗦、發涼、臉色發青或者局部皮膚發紫,要馬上停止使用。 方法三:使用退熱貼 這是目前最常見也是最常用的降溫用品。當寶寶發燒的時候,把退熱貼(亮冰冰退熱貼)黏在額頭就可以發揮降溫作用。 方法四:多喝溫開水 多喝溫開水,能夠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增加排汗,從而達到降溫的目的。 以上四種方法都是物理降溫最為常見的方法。媽媽們要注意的是,如果使用物理降溫方法後,寶寶仍然高熱不退,或是食慾不振、精神萎靡,要及時吃兒童專用的退燒葯並且到醫院就診。
G. 三周的孩子老反復燒臉色發黃
三周的孩子老反復燒臉色發黃
寶寶的免疫系統發育尚未完善,容易生病。
嬰幼兒的神經系統發育尚未完善,容易發高燒或者出現服葯退燒後體溫又迅速回升的現象。為此,家長應該有基本的認識。家長除按醫囑治療並護理病兒外,還應學習和掌握一些必要的辨別疾病的知識。
1.注意孩子的精神狀態。如果孩子發熱雖高,但精神尚好,服葯退熱後仍能笑能玩,與平時差不多,說明孩子病情不重,可以放心在家中調養。若孩子精神萎靡、倦怠、表情淡漠,則提示病重,應趕快去醫院。
2.觀察孩子面色。如果孩子面色如常或者潮紅,可以安心在家中護理;若面色暗淡、發黃、發青、發紫,眼神發呆,則說明病情嚴重,應送醫院。
3.觀察孩子有無劇烈、噴射性嘔吐,如有說明顱腦病變,應去醫院。
4.查看皮膚有無出疹,若有則提示傳染病或葯物過敏;查看皮膚是否發紫、變涼,若存在則提示循環衰竭。這兩種情況均需再去醫院。
5.觀察孩子有無腹痛和膿血便,不讓按揉的腹痛提示急腹症,膿血便提示痢疾等,也必須上醫院。
如果孩子僅有高熱,沒有上述各種合並症出現,盡管退熱緩慢,或者時有反復,也不必擔心,應該耐心在家中治療、護理,可採取如下措施:
1.保持環境安靜、舒適、濕潤,室內定時通風,成人不要吸煙。
2.發燒是機體對抗外來微生物入侵的保護性反應,有益於增強機體抵抗力,因此,38.5°C以下的體溫不必服退熱葯。只有體溫超過38.5°C以上,才需採取退燒措施。
3.病兒的衣服不宜穿得過多,被子不要蓋得太厚,更不要「捂汗」,以免影響散熱,使體溫升得更高。
4.要鼓勵孩子多喝開水,多吃水果。發熱後孩子食慾減退,可准備一些可口和易於消化的飯菜,選擇孩子體溫不高,或吃葯退燒的時機進食,但不要吃得太飽。
5.保持大便通暢。
寶寶發燒應急3要素
第一,少穿衣服,給孩子散熱。 傳統的觀念就是孩子一發燒,就要用衣服和被子把小孩裹得嚴嚴實實的,把汗「逼」出來,其實這是不對的。小孩在發燒時,會出現發抖的症狀,父母會以為孩子發冷,其實這是因為他們體溫上升導致的痙攣。
第二,幫孩子物理降溫,有以下常用方法:
1.頭部冷濕敷:用20℃-30℃冷水浸濕軟毛巾後稍擠壓使不滴水,折好置於前額,每3-5分鍾更換一次。
2.頭部冰枕:將小冰塊及少量水裝入冰袋至半滿,排出袋內空氣,壓緊袋口,無漏水後放置於枕部。
3.溫水擦拭或溫水浴:用溫濕毛巾擦拭孩子的頭、腋下、四肢或洗個溫水澡,多擦洗皮膚,促進散熱。
4.酒精擦浴:適用於高熱降溫。准備20%-35%的酒精200-300毫升,擦浴四肢和背部。
第三,補充充足的水分,不要隨便吃葯。高熱時呼吸增快,出汗使機體喪失大量水分,所以父母在孩子 發燒時應給他充足的水分,增加尿量,可促進體內毒素排出。
科學退燒巧護理
方法1.小兒發燒的物理降溫法:a 35%酒精擦浴;嬰幼兒發燒時可以以此幫助降溫。b 溫水洗澡;洗澡能幫助散熱。c 熱水泡腳;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不適。d 冰袋冷敷;e 冰枕;寶寶高燒時可以做個冰枕給寶寶枕著,既舒服效果又好。
發燒是嬰幼兒最常見、最易發生的症狀。年輕的新媽媽沒有經驗,一看到寶寶的小臉紅紅的、摸摸手心熱熱的、額頭燙燙的,用體溫計一量:38℃,就帶著寶寶急匆匆地趕往醫院。下面教你幾個及早發現寶寶發燒的小方法,讓你在處理寶寶發燒的情況時,更加得心應手。
1摸: 平時經常摸摸寶寶的小手和頸部後面,既可知道寶寶體溫是否正常,更重要的可以了解寶寶的衣著是否合適,穿得過多或過少都不利寶寶的健康和舒適。了解了寶寶的正常體溫,一旦寶寶有發燒,你就馬上能「摸出」。用手大致感覺出了寶寶的體溫異常,可用你的額角接觸寶寶的額角,如果明顯感覺寶寶的額頭比你的熱,那麼寶寶多半是發燒了。
2看: 如果寶寶臉部潮紅、嘴唇乾熱、哭鬧不安,或者沒有食慾時,寶寶很可能是發熱了。發熱時身體的水分消耗較大,如果寶寶的小便比平時的尿量少,且小便發黃、顏色較深,寶寶也可能體溫增高了。
3測:用體溫計測量體溫是最確切的。通常用肛表測量小寶寶的直腸溫度較確切(正常體溫為37℃~38℃),也可測量寶寶的腋下或頸部(正常體溫為36℃-37℃),測出的直腸溫度需減去0.5℃,腋下和頸部溫度應加0.5℃,得出的度數便是寶寶的現時體溫數,如此可知寶寶的准確體溫和是否發燒。學齡前寶寶最好不要用口腔表測量體溫,以免發生意外。
TIPS:屬於生理性體溫升高的情況
發現寶寶發熱時,不要手足無措,應先弄清寶寶是病理性發熱還是生理性發熱,再做出正確的處理,屬於生理性體溫升高的是:
* 寶寶穿得過多、蓋得太厚,都會使體溫有所升高,尤其是新生寶寶。只要將這些因素排除,小寶寶的體溫就會恢復正常。
* 劇烈活動、精神緊張、情緒激動、進食、排便等,都可使寶寶的體溫暫時升高。
* 體質虛弱、飢餓、久不活動或保暖不佳等,則會使寶寶的體溫暫時偏低。
* 如果寶寶的體溫暫時波動,幅度不大,全身情況良好,特別是精神狀態好,沒有異常,可能只是生理現象,並非有病,密切注意觀察即可。
小提醒:如果寶寶的體溫很高(38℃以上)或過低(36℃以下),都應引起重視,及時帶寶寶到醫院就診。
寶發燒別吃葷,多吃素:發燒是以交感神經系統活動增強為特點的全身性反應。唾液分泌,胃腸活動也會減弱,消化酶、胃酸、膽汁的分泌都會相應減少,這些食品如果長時間滯留在胃腸道,就會發酵、腐敗,最後引起中毒。所以當兒童發燒時,父母不要給他們准備肉、蛋類等葷腥食物,應多喝開水,多吃蔬菜和水果。
孩子發燒不超過38.5℃,建議只用物理降溫,但如超過38.5℃或孩子有驚厥史,要及時用退燒葯。父母最好選用對乙醯氨基酚(百服寧、泰諾林等)、布洛芬(美林等)這兩款兒科醫生使用最廣,臨床安全性較高的葯物。
這兩類退燒葯雖屬兩種不同類型,但作用都是解熱鎮痛。服用時,需注意兩者劑型的差別:對乙醯氨基酚類的百服寧、泰諾林等有滴劑、口服液、咀嚼片三種劑型;布洛芬類的美林,對兒童只有滴劑和口服液兩種劑型。1歲之前的嬰兒,最好用滴劑,因為滴劑葯物濃度小、刺激性小。
在滴劑的用量上則要按體重選擇。一般6~11個月的嬰兒,對應體重為5.5~8公斤,用1滴管的退燒葯。12~23個月的嬰兒,體重在8.1~12公斤左右,吃1.5滴管。
2歲以上孩子,最好服用口服液的退燒葯。再大一點的孩子可用片劑,這種像餅干一樣的水果味咀嚼片,孩子不會拒絕服用。此外,阿司匹林、撲熱息痛等退燒葯,對患兒刺激性和副反應較大,吲哚美辛(消炎痛)類葯,對胃部刺激較大,不建議使用。
用葯過程中,家長要注意給孩子服用一類退燒葯的時間別太長,發燒超過兩天最好換用另一類葯。服用泰諾林和百服寧,一天不能超過4次,每次間隔最少4小時。
H. 小孩子發燒臉色會發黃嗎
單純的發燒一般不會引起臉發黃,發燒又臉色發黃通常要懷疑是不是黃疸。所以這時應該觀察一下孩子的其他部位的皮膚是否也有發黃,還有眼睛的白眼珠是否發黃,孩子的精神狀態好不好。甲型肝炎會有黃疸症狀。問下醫生比較好。
I. 2歲的小孩子皮膚有點偏黃請問是什麼原因
孩子的情況考慮可能存在貧血,建議給孩子查個血常規看看。也要排除肝臟的問題,可查肝功能看看。 貧血的原因有: 一、遺傳性疾病:地中海貧血、G-6PD缺乏症等 二、營養不良或飲食不均衡:缺鐵性貧血 三、其它影響紅細胞製造的疾病:白血病、「純紅再障」(純紅細胞生成礙性貧血)等 在臨床中以營養不良或飲食不均衡所致缺鐵性貧血多見。 請看看血常規中的MCV及MCH是不是都比正常參考值都低。 如果不是,那就不必過於擔心,會有辦法幫助寶寶的。 如果是,那就請做進一步檢查,查血清鐵看看是否存在缺鐵性貧血,做血紅蛋白電泳或地中海貧血基因全套以排除地中海貧血。 如果是缺鐵性貧血,可以服富馬亞鐵制劑治療的。而缺鐵性貧血通常與營養不良或消化吸收不好等有關。 而如果真的存在地中海貧血,那要看是輕型、中間型還是重型的了。如果是輕型、中間型的,通過間中輸血,必要時用去鐵劑治療,孩子還是可以健康成長的。但如果是重型的,那就很遺憾了,重型地中海貧血患兒通常以夭折為結局。 如果排除了缺鐵性貧血和地中海貧血,可以試用食療:用紅棗(不要去核)五個、杞子十個水煎服,一碗煎為小半碗,每日一劑,連服一到兩個月。會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