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濞佹搗甯傜殑娓╂硥濞佹搗鐨勬俯娉夋櫙鐐
1.濞佹搗娓╂硥鏅鐐
濞佹搗鍦頒笅娓╂硥浼楀氾紝鍏朵腑浠ュぉ鐩灞辨俯娉夊拰鍞愭嘗娓╂硥涓轟匠銆傞晣涓婃湁澶╃劧娓╂硥錛岀幇鍦ㄦ湁闇插ぉ澶╃劧娓╂硥銆
2.濞佹搗鐨勬俯娉
濞佹搗鏂囩櫥甯傚紶瀹墮晣澶╃洰娓╂硥搴﹀亣鏉戞渶濂姐傚畠鏈夊ゅ唴鍜屽ゅ栨俯娉夊尯錛屽寘鎷楸肩枟娉曪紝涓鑽夎嵂緹庡圭編瀹瑰拰姘寸枟緋誨垪銆傝繕鏈夌壒孌婄殑鍔熻兘鎬ф盪奼狅紝濡備笘鐣岄庢牸嫻存睜銆
榪樻湁鑳朵笢鑿滐紝婀樼菠鑿滐紝浜屾ゼ榪樻湁鍖呴棿浼戞伅鍖恆
鍥犳わ紝瀹冩槸鑳朵笢鍗婂矝鏈澶х殑浠ユ矏嫻磋姳鍥娓╂硥銆佸惛娓呮柊絀烘皵銆佷綇浜叉按鎴褲佸悆緇胯壊椋熷搧涓轟富棰橈紝闆嗗悆銆佷綇銆佽屻佸ū浜庝竴浣撶殑鐢熸佽姳鍥搴﹀亣閰掑簵銆
3.濞佹搗娓╂硥鏅鐐規帓鍚
閭i欐搗灝忓尯銆佹硶鍗庝節榫欐咕灝忓尯銆佸▉嫻鋒亽澶т笂嫻峰笣鏅灝忓尯銆佺埍鑾叉咕鍥介檯鏃呮父搴﹀亣鍖哄皬鍖恆佸▉嫻瘋摑鏄熶竾璞″煄灝忓尯銆佸▉嫻風傳棣欏懼皬鍖恆佸▉嫻蜂竾縐戦珮緲$繝鍥灝忓尯銆佸▉嫻風菠嫻烽噾澶灝忓尯銆佸▉嫻蜂節榫欐槑鐝犺姳鍥灝忓尯銆佸▉嫻烽噾楦¤寕鎮﹀皬鍖恆佸▉嫻瘋曟柊瀹跺洯灝忓尯銆
4.濞佹搗娓╂硥鍏鍥
娓╂硥闆嗗悎錛屽湪娓╂硥妗ワ紝姣忎釜鍐滃巻鍒濅竴鍒濆叚閮芥槸闆嗗悎銆傝拫瀹跺ㄩ泦錛屽湪钂嬪跺ㄦ潙錛屽畾鍦ㄥ啘鍘嗗洓涔濄
5.濞佹搗娓╂硥闀
娓╂硥闆嗗悎錛屽湪娓╂硥妗ワ紝姣忎釜鍐滃巻鍒濅竴鍒濆叚閮芥槸闆嗗悎銆傝拫瀹跺ㄩ泦錛屽湪钂嬪跺ㄦ潙錛屽畾鍦ㄥ啘鍘嗗洓涔濄
2010騫磋嚦2012騫達紝濞佹搗鍦扮儹娓╂硥涓板瘜錛屽寘鎷钁楀悕鐨勬俯娉夋枃鐧誨攼娉㈡俯娉夈佹枃鐧誨ぉ鐩娓╂硥銆佷鉤灞卞皬娉烽奔銆佹枃鐧婚浄鉶庢撤楸箋佹枃鐧葷佸彛鍏蟲俯娉夊害鍋囨潙銆佹俯娉夐晣嫻鋒簮娓╂硥搴﹀亣鏉戙佹腐瑗塊晣棣欐搗娓╂硥銆佸▉嫻峰競瀹濇硥娓╂硥銆傚▉嫻鋒場娓╂硥鐨勬渶浣沖h妭鏄鍐澶┿傚ゅ栭洩鑺遍橀橈紝瀹ゅ唴娓╂硥姘寸儹姘旇吘鑵撅紝娉″湪姘撮噷娌佷漢蹇冭劸銆傚畠榪欑湡鏄涓嶆溄鐨勪韓鍙椼傚▉嫻風幇鍦ㄦ墍鏈夌殑娓╂硥閮藉彲浠ユ場錛岄櫎浜嗗忓ぉ澶鐑錛屾場娓╂硥涓嶆槸鏈濂界殑瀛h妭銆
6.濞佹搗娓╂硥闀囨俯娉
鑽f垚鍗佸ぇ娓╂硥鏈夊▉嫻烽欐搗媯鏋楁俯娉夈佽崳鎴愮撼鏉嫻鋒俯娉夈佸凹s嫻鋒嘲搴﹀亣娓╂硥銆佸▉嫻蜂鉤灞辨俯娉夈佽崳鎴愯嫳娌繪堡銆佹垚灞卞盡鍥娓╂硥鍏葷敓棣嗙瓑銆
濞佹搗鍚戞搗媯鏋楁俯娉
嫻峰弬鏋楁俯娉夌洰鍓嶆湁5涓瀹ゅ唴嫻存睜錛21涓闇插ぉ嫻存睜銆傚ゅ唴嫻存睜鍖呮嫭楸肩被娌葷枟奼犮佺墰濂舵盪鍜岃柊琛h崏嫻淬傚ゅ栨吵奼犳湁棣欐搗奼犮佽姳奼犮佺孩閰掓盪銆佹煚妾奼犵瓑銆
鑽f垚閭i欐搗娓╂硥
鍚戞搗鍥介檯鏃呮父搴﹀亣鍖轟綅浜庡北涓滃崐宀涗笢鍖楃錛屽▉嫻蜂笢閮ㄦ柊鍩庝綅浜庢柊鍩庝笢閮ㄣ傜敱鍗椾含宀蟲槑寤鴻鵑泦鍥㈠叏璧勫瓙鍏鍙稿北涓滀竾鎮掓埧鍦頒駭鎶曡祫鏈夐檺鍏鍙稿紑鍙戱紝渚濇墭鏂拌タ鍏版渶钁楀悕鐨勫浗瀹舵搗宀哥洓涓版咕綺懼績鎵撻犮傚崰鍦伴潰縐綰1000浜╋紝鎬誨緩絳戦潰縐綰120涓囧鉤鏂圭背銆
7.濞佹搗甯傚唴娓╂硥鍝閲屽ソ
濞佹搗涓存搗鐨勪簲鏄熺駭閰掑簵鏈夊▉嫻烽噾嫻鋒咕鍥介檯閰掑簵銆佸▉嫻峰畞闈欏緩鍥介厭搴椼佸▉嫻峰攼娉㈡俯娉夊害鍋囨潙銆
濞佹搗錛屼腑鍥藉北涓滅渷鐨勪竴涓鍦扮駭甯傦紝浣嶄簬灞變笢鍗婂矝鐨勪笢絝錛屽寳銆佷笢銆佸崡涓夐潰嬋掍復榛勬搗錛屽寳涓磋窘涓滃崐宀涳紝涓滀復鏈濋矞鍗婂矝錛岃タ涓庡北涓滅儫鍙版帴澹ゃ
涓滆タ鏈澶ф按騫寵窛紱135km錛屽崡鍖楁渶澶у瀭鐩磋窛紱81km錛屾婚潰縐5,797km2錛屽叾涓甯傚尯闈㈢Н777km2銆傛搗宀哥嚎闀985.9鍏閲屻備笅杈栫幆緲犲尯銆佹枃鐧誨尯銆佽崳鎴愬競銆佷鉤灞卞競銆
8.灞變笢濞佹搗鏈夋俯娉夊悧錛
鑽f垚鏈夊緢澶氭俯娉夈傝瘯鎺ㄨ崘10涓娓╂硥濡備笅錛
濞佹搗棣欐搗媯鏋楁俯娉夛紝鑽f垚綰蟲搗娓╂硥椋庢櫙鍖猴紝鍊猻嫻鋒嘲搴﹀亣娓╂硥銆佸▉嫻蜂鉤灞辨俯娉夈佽崳鎴愭ū涔嬫俯娉夈佹垚灞卞盡鑻戞俯娉夊吇鐢熶腑蹇冨▉嫻峰ぉ鐩娓╂硥銆佸攼娉㈡俯娉夊害鍋囬厭搴椼佸疂娉夊爞搴﹀亣閰掑簵銆佸皬娉烽噹娓″亣鏉戙
9.濞佹搗甯傚尯鏈夋病鏈夋俯娉
濞佹搗鏈夊嚑涓娓╂硥紜瀹炰笉閿欍傜粰浣犵畝鍗曚粙緇嶄竴涓嬶細
澶╃洰娓╂硥
瀹冧綅浜庢枃鐧誨尯寮犲朵駭闀
浣嶄簬鏂囩櫥緇忔祹寮鍙戝尯錛屾槸鍥藉禔AAA綰ф棶娓告櫙鍖猴紝鏄闆嗗ぉ鐒舵俯娉夈佷紤闂插ū涔愩佷細璁鎺ュ緟銆佸仴韜鍏葷敓涓轟竴浣撶殑緇煎悎鎬т紤闂插害鍋囪儨鍦般傛瘮杈冩硥姘寸殑緇嗚妭錛屼簡瑙f洿澶氾紝鎴峰栨俯娉夋洿澶氥
綰㈡按濉樹綅浜庡▉嫻峰競涓存腐鍖猴紝鑽夊簷瀛愰晣鍗楅儴銆傚畠鏄浠ョ孩姘村橀檮榪戠殑鏉戝簞鍛藉悕鐨勩傝繖涓瀹跺涵鍜屽叾浠栧跺涵宸涓嶅氥
10.濞佹搗娓╂硥鏅鐐規帓琛屾
1銆侀欑Н灞呮俯娉夊害鍋囬厭搴楋紱
2銆佹按鏈堟堡娉夛紱
3銆佸惎婧愭堡娉夋礂嫻達紱
4.紲炵樼殑鐭沖ご鍑烘睏娓╂硥錛
5.瀹樺樻俯娉夊浗闄呭害鍋囨潙錛
6.浜戣胺棣欏悏灞呮俯娉夊害鍋囬厭搴楋紱
7.灞變笢鏅鴻儨奼ゆ硥鏃呮父搴﹀亣鍖猴紱
8.濞佹搗鐨勫ぉ鐩娓╂硥錛
9.娉夊煄嬈т箰鍫¤タ姘存咕鑹烘湳鍏葷敓娓╂硥錛
10.姘翠簯杞㏒PA鍥介檯娓╂硥浼氭墍錛
1.榻愭渤瀛旈泙鐜嬭摑嫻風帀鍗庢俯娉夐厭搴楋紱
12.婢沖崕鍥介檯娓╂硥閰掑簵銆
㈡ 愛蓮說的翻譯
(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①,可愛者甚蕃②。晉陶淵明獨愛菊③;自李唐來④,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⑤,濯清漣而不妖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⑦,香遠益清⑧,亭亭⑨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①①也;牡丹①②,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①③者也。噫①④!菊之愛①⑤,陶後鮮有聞①⑥。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①⑦眾矣。
注釋
①愛蓮說: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1017~1073)北宋著名哲學家,「元公」是周敦頤的謚號。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說」,是古代論說文的一種體裁,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論述道理。
②蕃(fán):多。
③晉陶淵明獨愛菊: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東晉潯陽(現在江西省九江縣)人,東晉著名詩人。他獨愛菊花,常在詩里詠菊,如《飲酒》詩里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向來稱為名句。
④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唐朝以來,人們拍散很愛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世人,社會上的一般人。唐人愛牡丹,古書里有不少記載,如唐朝李肇的《唐國史補》里說:「京城貴游,尚牡丹……每春暮,車馬若狂……種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數萬(指錢)者。」
⑤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單單喜歡蓮花,喜歡它從污泥里生出卻不被沾染。予,我。淤泥,池塘里積存的污泥。
⑥濯(zhuó)清漣而不妖:在清水裡洗過卻不妖艷。濯,洗滌。清漣,水清而有微波的樣子,這里指清水。妖,美麗而不端莊。
⑦不蔓不枝:不牽牽連連的,不枝枝節節的。
⑧香遠益清:香氣越遠越清。益,更,越。
⑨亭亭:聳立的樣子。亭亭凈值,筆直的潔凈的立在那裡。
⑩褻(xiè)玩:玩弄。褻,親近而不莊重。
①①隱逸者:隱居的人。封建社會里,有些人不願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污,便隱居避世。
①②牡丹,花之富貴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①③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①④噫(yī):嘆詞,相當於「唉」。
①⑤菊之愛:對於菊花的愛好。
①⑥鮮(xiǎn)有聞:很少聽到。鮮,少。
①⑦宜乎:宜,應當,這里和「乎」連用,有「當然」的意思。
譯文
水上地上各種草和木的花,值得喜愛的是很多。晉朝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們非常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污泥中長出來,卻不受到污染,在清水裡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節的,香氣遠播而更加清芬,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裡,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能貼近去輕慢地玩弄她。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愛菊花的人,從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過。愛蓮花的人,像我一樣的人還有什麼人呢?至於愛牡丹的人,人數當然就很多了!
「說」,古代文體之一,它往往借描繪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頤的《愛蓮說》正是這種托物言志的文體中一篇不可多得的傳世佳作。
賞析
周敦頤,北宋人,其人一生澹泊名利,不求聞達。他的這種高潔的人品,誠如北宋文和賀啟學大家黃庭堅所譽:「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而他的傳世散文佳作《愛蓮說》恰恰正是他酒落胸懷所透射而出的精神折光。
蓮花,是古往今來文人筆下高歌詠嘆的對象,但大多數文人都是驚嘆於它的清姿素容,並將其形諸筆端;而這筆散文精品卻獨辟蹊徑,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從而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的胸襟。
從內容上看,這篇文章可明顯分為二部分:前一部分對蓮花高潔的形象極盡鋪排描繪之能事;第二部分則揭示了蓮花的比喻義,分評三花,並以蓮自況,抒發了作者內心深沉的概嘆。
文章的前一部分,寫出了蓮花之美就在於其一個「潔」字。首先,「出淤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寫出了蓮花身處污泥之中,卻纖塵不染,不隨世俗、潔身自愛和天真自然不顯媚態的可貴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寫出了它里外貫通、外表挺直、表裡如一、不牽扯攀附的高尚品質;再次「可遠喚如觀而不可褻玩」,寫出了蓮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樣,決不被俗人們輕慢玩弄。
前文所說的一切,事實上是作者人格的寫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證。正如作者所說:「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其間的潛台詞就是感慨於象他一樣具有蓮花之潔的人實在太少了。
在寫法上,《愛蓮說》具有「說」這一文體的共同特點,即托物言志。文章從「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濃墨重彩描繪了蓮的氣度、蓮的風節,寄予了作者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棄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時,文章還運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在文中幾次以菊、牡丹反襯蓮之美;還把菊花的隱逸,牡丹的富貴和蓮花的高潔相對比,使「愛蓮」之一主題得以加深,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通過三種形象的對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謂高明之極。而且,文章以一個「愛」字貫通全文,使得文章結構謹嚴。 在文章結尾,作者一嘆真正隱逸的高士極少,二嘆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見,三嘆貪慕富貴的俗人很多,耐人尋味,發人深省。
這首詩在語言上也同樣富有特色,那就是優美簡練,的確是如蓮之美——「不枝不蔓」,沒有多餘的無用之語
蓮花的美麗別稱
(1)芙蓉:《爾雅》:「荷,芙蕖,別名芙蓉,亦作芙容。」
(2)芙蕖:《爾雅·釋草》:「荷、芙蕖。……其華菡萏,其實蓮,其根藕。」
(3)藕花: 唐張籍《送從弟之蘇州》詩:「夜月紅柑樹,秋風白藕花。」
(4)水芙蓉:《群芳譜》:「荷花亦稱作芙蕖、水芙蓉。」
(5)草芙蓉:杜詩注雲:產於陸者曰木芙蓉,產於水者曰草芙蓉。」
(6) 水花:李時珍《本草綱目》:「蓮花」釋名:「芙蓉、芙蕖、水華。」
(7)凈友又稱凈客。蓮花潔凈不染,因此人們稱其為凈友。
(8)水芝:普崔豹《古今注》下「草木」:「芙蓉一名荷華,一名水目,一名水芝,一名水花。」
(9)澤芝:《類聚》郭璞《爾雅圖贊 ·芙蓉贊 》雲:「芙蓉麗草,一曰澤芝,……」
(10) 靈草:吳閔鴻《芙蓉賦並序》:「乃有芙蓉靈草,栽育中川。」
(11)玉環:《本草經》載:「荷花又名玉芝。」
(12)君子花:北宋周敦頤著《愛蓮說》,謂蓮為花中君子,蓮又稱「君子花」。
(13) 水宮仙子:因蓮生水中,蓮花亭亭玉立於水面,好似仙女飄然而行,故名。
(14) 菡萏:《爾雅》:「荷,芙蕖……其華菡萏。」
蓮花與佛教
據說,釋迦牟尼本是天上的菩薩,下凡降生到迦毗羅衛國凈飯王處。凈飯王的王妃摩耶夫人,長得象天仙一樣美麗,性溫和賢淑,與國王情深似海。摩耶夫人回憶新婚之夜,她朦朧中看到遠處有一個人騎著一頭白象向她走來並且逐漸變小,從她的右肋處鑽入她的腹中。她心中模模糊糊地預感到菩薩化作一頭白象入胎。日後,身懷有孕的摩耶夫人臉上,微微泛著紅暈,那色彩鮮艷的綠色領口花邊象一片蓮葉,她的臉兒象一朵綻開的蓮花。後來摩耶夫人在娑羅樹下降生佛祖時,百鳥群集歌唱,天樂鳴空相和,四季里的花木都一同盛開,尤其是沼澤內突然開放出大得像車蓋一樣的蓮花。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蓮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並說:「天上天下,惟我獨尊」。
不僅如此,蓮還與佛教醫學有著密切關系。蓮花含有豐富的營養,既可食用又可葯用。古代女子常采清晨帶露的蓮花敷面美容,或服食蓮花以養顏。蓮花含有皮素和木樨素,能潤澤膚色。初放鮮嫩的蓮花用開水泡飲,其汁翠綠清香,有清暑解熱和生津開胃之功效。蓮的地下根莖稱為蓮藕。相傳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舍利弗患有肺結核,目犍連來探望他,並得知舍利弗喜歡吃蓮藕,就帶些新鮮蓮藕讓舍利弗吃,舍利弗吃蓮藕後果然病癒。後來,佛祖弟子經常用蓮藕作為葯用來治病,並發現了蓮藕的許多葯用價值。
蓮花的美好品質
在千古第一詩人屈原的代表作 《離騷》中有這樣的詩句「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詩人為了表達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決心,要穿上用蓮花做成的香氣馥郁的衣服。在這里,蓮花這一形象,不僅象徵著詩人高潔的品質和美好的修養,而且表現了詩人濃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像以及《離騷》這首不朽傑作的浪漫主義特色。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這是漢代樂府民歌中的一首極為清新優美的小詩。在這首小詩中,「蓮」既指實物花卉蓮花,又是愛憐的「憐」諧音,以魚戲蓮葉隱喻男女之間的愛情,極其生動形象。在秀美的江南水鄉的大背景中,采蓮的男女主人公搖著小舟,自由地歌唱著純潔美麗的愛情,該是一幅多麼清新的圖畫!
蓮花與佛教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在唐代七絕聖手王昌齡的這首《采蓮曲》中,采蓮少女的美麗雖不著一字,卻盡得風流,因為她們的身影已與風光秀麗、如詩如畫的荷塘、蓮花融為一體了。從這自然渾成、耐人尋味的意境中,我們不難感受到中國古典文學的魅力吧。
代表著南朝樂府民歌最高成就的《西洲曲》,更是對蓮花和采蓮有著細致入微的描寫:「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這首詩中采蓮的情形,不僅生動地展示了江南水鄉人民的生活,而且寫出了采蓮女主人公對遠行丈夫深深的思念之情,語言清新明麗,意境悠遠,情思纏綿。
以「誠齋體」聞名南宋詩壇的著名詩人楊萬里的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在這首詩中,詩人擷取了「接天蓮葉」和「映日荷花」兩個典型景物,以通俗明快、流轉圓活的風格,寫出了六月里西湖的美麗風光,一改宋詩瘦硬生澀的弊端,極具自然靈性。
宋朝理學的創導者、哲學家周敦頤的《愛蓮說》中有這樣的句子:「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蓮,花之君子者也。」在這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中,作者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寫盡了蓮花的高潔品質、優雅氣質、優美的姿態和莊重的儀表,表達了封建士大夫高潔的情操和志趣。自此,蓮花便有了靈性,步入花中君子之列。
明代的許仲琳,在其著名的神魔小說《封神演義》中,塑造了一個蓮花化身的少年英雄哪吒的形象,他純真勇敢而又法力高強,敢於蔑視神權、打抱不平,極具正義和反抗精神,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為人民群眾所喜愛的人物形象之一。透過哪吒這一神話人物形象,我們看到蓮花又變成了正義和勇敢的化身。
名家點評
一代散文大師朱自清的美文《荷塘月色》,通過高超的藝術手法和情景交融的意境營造,寫出了月下荷塘素淡朦朧的美:「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婀娜的開著的,有羞澀的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月下的荷葉、荷花和荷塘,在現代作家朱自清的筆下簡直就像一幅意境幽美的工筆畫。
作者介紹
周敦頤(1017—1073)
中國宋代思想家、理學家。原名敦實。字茂叔,號濂溪,道州營道縣(今湖南道縣)人。以母舅龍圖閣學士鄭向任分寧(修水)主簿,調南安軍司理參軍,移桂陽令,徙知南昌,歷合州判官、虔州通判。熙寧初知郴州,擢廣東轉運判官,提點刑獄。所到之處,都很有實績。「在合州郡四年,人心悅服,事不經先生之手,吏不敢決」。晚年知南康軍,治所在今星子縣城。曾游覽廬山,為廬山的山水所吸引,在其自為詩中道:「廬山我愛久,買田山中陰。」因築室廬山蓮花峰下,前有溪,合於湓江,取營道故居濂溪以名之,遂定居於此,並將原在故里的母親鄭木君墓遷葬於廬山清泉社三起山。敦頤卒,亦附葬於母親墓旁。以後子孫世居江州,後裔綿衍。
周敦頤是我國理學的開山祖,他的理學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清代學者黃宗羲在他的《宋儒學案》中說道:「孔子而後,漢儒止有傳經之學,性道微言之絕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論闡發心性義理之精微,端數元公之破暗也」。他繼承《易傳》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一個簡單而有系統的宇宙構成論,說「無極而太極」,「太極」一動一靜,產生陰陽萬物。「萬物生而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太極圖說》)。」聖人又模仿「太極」建立「人極」。「人極」即「誠」,「誠」是「純粹至善」的「五常之木,百行之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通過主靜、無欲,才能達到這一境界。在以後的七百多年的學術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他所提出的哲學范疇,如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動靜、性命、善惡等,成為後世理學研究的課題。
周敦頤生前並不為人們所推崇,學術地位也不高。人們只知道他「政事精絕」,宦業「過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懷灑脫,有仙風道氣。但沒有人知道他的理學思想,只有南安通判程太中知道他的理學造詣很深,並將兩個兒子——程顥、程賾送到他的門下,後二程均為著名理學家。南宋學者,胡宏對敦頤的理論學加以尊信,理學集大成者朱熹對他評價很高,為他作事狀,又為《太極圖.易說》、《易通》作了註解。張(木加武字)稱他為「道學宗主」,其名聲逐漸大起,九江、道州等、南安等地紛紛建濂溪祠紀念他,寧宗賜敦頤謚號為「元」,因此敦頤又被稱為「元公」,到理宗時,從祀孔子廟庭,確定了周敦頤的理學開山地位。
周敦頤性情朴實,自述道:「芋蔬可卒歲,絹布是衣食,飽暖大富貴,康寧無價金,吾樂蓋易足,廉名朝暮箴」。他從小信古好義,「以名節自砥礪」。平生不慕錢財,愛談名理,他認為「君子以道充為貴,身安為富」。他雖在各地作官,但俸祿甚微,即使這樣,來到九江時,他還把自的積蓄給了故里宗族。
周敦頤酷愛雅麗端莊、清幽玉潔的蓮花,曾於知南康軍時,在府署東側挖池種蓮,名為愛蓮池,池寬十餘丈,中間有一石台,台上有六角亭,兩側有「之」字橋。他盛夏常漫步池畔,欣賞著縷縷清香、隨風飄逸的蓮花,口誦《愛蓮說》。自此蓮池名震遐邇。
九江的煙水亭最初是由周敦頤修建的,因為亭在湖心,一墩如月,故名「浸月亭」。後不斷興廢,取「山頭水色薄籠煙」之意境,改名「煙水亭」。清順治十七年,巡道崔掄奇復修煙水亭建立五賢閣,奉周敦頤為五賢之一。九江市區現在還有濂溪路、濂溪居委會等。
周敦頤著有《周子全書》行世。濂溪書院是他講學的講壇,他的學說對以後理學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周敦頤是把世界本原當做哲學問題進行系統討論的起始者
㈢ 愛蓮說的古詩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版;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權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㈣ 蓮的文化和歷史
http://..com/question/814727.html
<<憶蓮>>
江南風景秀
最憶在碧蓮
娥娜似仙子
清風送香遠
<<訪蓮>>
友人致電來,
邀我游苑址。
斜風雨數點,
新月柳幾枝。
行到近春園,
立觀荷花池。
蓮花迎我至,
婀娜我自痴。
<<種蓮>>
清塘引水下藕根
春風帶露沾儂身
待到花開如滿月
覽勝誰記種蓮人
<<對蓮>>
古柳垂堤風淡淡,
新荷漫沼葉田田。
白羽頻揮閑士坐,
烏紗半墜醉翁眠。
游夢揮戈能斷日,
覺來持管莫窺天。
堪笑榮華枕中客,
對蓮余做世外仙。
<<采蓮>>
燕園不可采蓮
蓮葉空自田田
無魚戲在蓮中
我亦難入蓮間
<<畫蓮>>
朱顏碧墨放池畔
舞袖揮毫對玉蓮
盡態極妍宛若生
一脈幽香把君難
<<賞蓮>>
炎夏雨後月,
春歸花寂寞;
滿塘素紅碧,
風起玉珠落。
<<詠蓮>>
池塘一夜風雨,
開起萬朵紅玉;
憐君自來高格,
愛蓮誰若敦頤。
<<問蓮>>
花中君子來哪方
婷婷玉立展嬌容
暖日和風香不盡
伸枝展葉碧無窮
縱使清涼遮炎夏
為甚委靡躲寒冬
既然不願纖塵染
何必立身淤泥中
<<贊蓮>>
陸上百花競芬芳
碧水潭泮默默香
不與桃李爭春風
七月流火送清涼
<<夢蓮>>
京北秋來風景異,
天高雲淡雁迷離;
踏破鐵嶺無覓處,
尋遍荷塘空水遺;
無可奈何秋睡去,
仙衣勝雪傾心起;
何故幽嘆無緣見,
夏風十里一潭碧。
<<殘蓮>>
蕭瑟秋風百花亡
枯枝落葉隨波盪
暫謝鉛華養生機
一朝春雨碧滿塘
荷花學名為Nelumbo nucifera Gaertn,荷花屬睡蓮科(Nymphaeaceae)蓮屬(Nelumbo)。
蓮屬(Nelumbo Adans.)植物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種屬之一。據古植物學家研究化石證實,一億三千五百萬年以前,在北半球的許多水域地方都有蓮屬植物的分布。那時候,正植巨型爬行動物恐龍急劇減少的後期,它在地球上生長的時間比人類祖先的出現(200萬年前)早得多。前蘇聯A.H.克里斯托弗維奇《古植物學》(1965)稱,蓮屬化石發現於北美北極地區和亞洲阿穆爾河流(即黑龍江)的白堊紀及歐洲和東亞(庫頁島)、日本的漸新世和中新世地層中。那年月,地球上氣溫比現在溫暖,蓮屬植物約有10~12種,五大洲均有分布。後冰期(Ice Age)來臨,全球氣溫下降,使得不少植物滅絕,另一些植物被迫漂遷,完全打破了原來的地理分布狀況。遭此劫難,蓮屬植物倖存2種,分布范圍縮小了。分布在亞洲、大洋州北部者為中國蓮(Nelumbo nucifera),漂遷至北美洲的為美洲蓮(N.lutea)古植物學家還研究指出,在日本北海道、京都發掘的更新世至全新世(200萬年前)的蓮化石,和現代的中國蓮相似;在中國柴達木盆地發掘的1000萬年前荷葉化石,和現代中國蓮相似。70年代中國石油化學工業部石油勘探開發規劃研究院與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渤海沿海地區早第三紀孢粉》一書記載:在遼寧省盤山、天津北大港、山東省墾利、廣饒及河北省滄州等地發現有兩種蓮的孢粉化石。第三紀熱帶植物地理區內的我國海南島瓊山長昌盆地地層中,也發現有蓮屬植物的化石。現我國黑龍江省扶遠、虎林、同江、尚志等縣的湖沼地,仍有原始野生蓮分布。以上說明蓮是冰期以前的古老植物,它和水杉(melasequoiagly plostroboides)、銀杏(Ginkgo biloba)、中國鵝掌楸(Liriodendron chinese)、北美紅杉(Sequoia sempervirens)等同屬未被冰期的冰川噬吞而倖存的孑遺植物代表。
㈤ 愛蓮說原文和譯文
原文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fán)。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màn)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xiè)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yī)!菊之愛,陶後鮮(xiǎn)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水陸草木之花【1】,可愛者甚蕃【2】。晉陶淵明獨愛菊【3】。自李唐來【4】,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5】而不染【6】,濯清漣而不妖【7】,中通外直,不蔓不枝【8】,香遠益清【9】,亭亭【10】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11】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12】也;牡丹【13】,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14】者也。噫【15】!菊之愛【16】,陶後鮮有聞【17】。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18】眾矣。
注釋
【1】愛蓮說:選自《周元公集》。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說」,是古代論說文的一種體裁,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論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晉陶淵明獨愛菊: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東晉潯陽(現在江西省九江縣)人,東笑大晉著名詩人。他獨愛菊花,常在詩里詠菊,如《飲酒》詩里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向來稱為名句。
【4】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唐朝以來,人們很愛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世人,社會上的一般人。唐人愛牡丹,古書里有不少記載,如唐朝李肇的《唐國史補》里說:「京城貴游,尚牡丹……每春暮,車馬若狂……種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數萬(指錢)者。」衡差
【5】淤泥,池塘里積存的污泥。
【6】染:沾染。
【7】濯(zhuó)清漣而不妖:在清水裡洗滌過,但是並不顯得妖媚。濯,洗滌。清漣,水清而有微波的樣子,這里指清水。妖,美麗而不端莊。
【8】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長枝節。
【9】香遠益清:香氣越遠越清。益,更,更加。
【10】亭亭:聳立的樣子。亭亭凈植,筆直的潔凈的立在那裡。
【11】褻(xiè)玩:近前把玩。褻,褻瀆不尊重.
【12】隱逸者:隱居的人。封建社會里,有些人不願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污,便隱居避世。者:~~的花。
【13】牡丹,花之富貴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14】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富有真氣的人。
【15】噫(yī):嘆詞,相當於「唉」。
【16】菊之愛:對於菊花的喜愛。
【17】鮮(xiǎn)有聞:很少聽到。鮮,少。
【18】宜乎:宜,應當,這里和「乎」連用,有「當然」的意思。
譯文
水中、陸地上的各種花草樹木,受人喜愛者特別的繁多。晉朝的陶淵明惟獨喜愛菊花。自從唐代以來,世上的人們都很喜愛牡丹。我喜愛蓮花,它從淤泥中成長出來,卻不受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並不顯得妖艷。蓮花的葉柄中間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生枝蔓,不長枝節,香氣傳播得越遠就越顯得幽香;筆直地挺立在那裡,只可以在遠處看,而不可以在近處玩弄。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人;蓮花,是花中君子。唉!對於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之後就很少有聽聞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喜愛,人該是很多了。
賞析
「說」,古代文體之一,它往往借描繪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頤的《愛蓮說》正是這種托物言志的文體中一篇不可多得的傳世佳作。
蓮花,是古往今來文人筆下高歌詠嘆的對象,但大多數文人都是驚嘆於它的清姿素容,並將其形諸筆端;而這筆散文精品卻獨辟蹊徑,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從而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的胸襟。
從內容上看,碰攔豎這篇文章可明顯分為二部分:前一部分對蓮花高潔的形象極盡鋪排描繪之能事;第二部分則揭示了蓮花的比喻義,分評三花,並以蓮自況,抒發了作者內心深沉的慨嘆。
文章的前一部分,寫出了蓮花之美就在於其一個「潔」字。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寫出了蓮花身處污泥之中,卻纖塵不染,不隨世俗、潔身自愛和天真自然不顯媚態的可貴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寫出了它里外貫通、外表挺直、表裡如一、不牽扯攀附的高尚品質;再次「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寫出了蓮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樣,決不被俗人們輕慢玩弄。
前文所說的一切,事實上是作者人格的寫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證。正如作者所說:「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其間的潛台詞就是感慨於象他一樣具有蓮花之潔的人實在太少了。
在寫法上,《愛蓮說》具有「說」這一文體的共同特點,即托物言志。文章從「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濃墨重彩描繪了蓮的氣度、蓮的風節,寄予了作者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棄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時,文章還運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在文中幾次以菊、牡丹反襯蓮之美;還把菊花的隱逸,牡丹的富貴和蓮花的高潔相對比,使「愛蓮」之一主題得以加深,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通過三種形象的對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謂高明之極。而且,文章以一個「愛」字貫通全文,使得文章結構謹嚴。 在文章結尾,作者一嘆真正隱逸的高士極少,二嘆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見,三嘆貪慕富貴的俗人很多,耐人尋味,發人深省。
這首詩在語言上也同樣富有特色,那就是優美簡練,的確是如蓮之美——「不枝不蔓」,沒有多餘的無用之語
其重點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是全文的中心題意。
古人寫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懷,同樣的一句話,都有二層意思,一層喻物,一層抒懷。同樣,「出淤泥而染,濯清蓮而不妖」也有第二層抒懷意思。隱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實際上,他說的意思就是:官場黑暗,要在官場上保持自己高潔的品格,就如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那麼難。這也是他為官的經驗總結,因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蓮而不妖」,不過是作者的一種良好願望罷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獨蓮而能為,彌足可貴也。這也是作者的感嘆吧,因為在大環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獨善其身的,除了逃避與遠離。或者如他那樣兢兢業業的守著自己的一份志節。
周敦頤的《愛蓮說》從「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開篇深沉大氣,既點明了《愛蓮說》之蓮也屬水陸草木之花,也點明了蓮的可愛,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罷了。這為他下文的「予獨愛蓮」埋下了順理成章的伏筆。如此開篇,出筆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接下去周敦頤並沒在甚蕃里糾纏,只是直接縮景,一句「晉陶淵明獨愛菊」,更加明確了題意,陶淵明可以愛菊抒懷,我怎不可獨愛蓮呢?
接下句「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像是重復,但實為加深語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讓對比感更為強烈,為其求蓮之高潔鋪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頤本人獨愛蓮與晉陶淵明的愛菊避世不同,為保持一份高潔,寧願終老南山。他要在塵世中當個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這種在污世保持清白與獨自避世求真的心態,與眾人皆羨富貴(牡丹)的從眾心態是有著思想境界上本質的區別的。這為愛蓮說所要表達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鋪墊。
下句周敦頤就直接進入了正題「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中通外直,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寫蓮之語,愛蓮之心,喻蓮之志,可謂一氣呵成,看似是對蓮的直觀描寫,其實字字句句皆是借蓮之表像傾訴心衷也。此運筆之老到,實讓人嘆為觀止。可說通篇讀者都無一絲喘息之機。語言超凡脫俗,而回味卻是雋永綿長,越品越有滋味。
收篇,周敦頤先用花進行比喻,讓花的特性喻人,雖平淡,但比喻帖切,讓人讀來也別有一番滋味。「予謂菊,花之隱者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此平淡之句接上節「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可謂渾然一體,不著絲毫痕跡。而更重要的是,借花喻人,將陶淵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榮華富貴的心態描寫的淋漓盡致,而無一言直接指責。
周敦頤通過這樣的對比,將自己比喻為君子。君子難為,猶勝於避世也。從這一點來看,周敦頤有些孤芳自賞的意思。不過周敦頤也有些自知之明,接下去他發出了深沉的感嘆「菊之愛,陶之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是的,滾滾紅塵,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晉有陶淵明,可現在卻聽都沒聽到還有人會這樣做的。或是像我一樣的,在塵世中能相守一份純凈的,有著我這樣追求君子風范的,又有幾人?大多數的人,皆在紅塵世事中從眾罷了。從這里可以看出,周敦頤是高傲的,他那種不從眾只求純凈的心態,在碌碌塵世中是難能可貴的。他感嘆,是因為世風日下,大多數人皆被世事玷染也。
此文高風亮節,清雅脫俗,精短,鋃鋃上口,實為古文中難得的精品短篇。而且一文雙解,內容厚實而意境深遠。加上其文近似白話,易讀易解,所以成了流傳後世膾炙人口的傳世佳品。在賞析此文的時候,如果能感動於文中的志節,這也就是讀此文的最佳所得吧。
編輯本段蓮花的美麗別稱
(1)芙蓉:《爾雅》:「荷,芙蕖,別名芙蓉。」
(2)芙蕖:《爾雅·釋草》:「荷、芙蕖。……其華菡萏,其實蓮,其根藕。」
(3)藕花: 唐張籍《送從弟之蘇州》詩:「夜月紅柑樹,秋風白藕花。」
(4)水芙蓉:《群芳譜》:「荷花亦稱作芙蕖、水芙蓉。」
(5)草芙蓉:杜詩注雲:產於陸者曰木芙蓉,產於水者曰草芙蓉。」
(6) 水花:李時珍《本草綱目》:「蓮花」釋名:「芙蓉、芙蕖、水華。」
(7)凈友又稱凈客。蓮花潔凈不染,因此人們稱其為凈友。
(8)水芝:普崔豹《古今注》下「草木」:「芙蓉一名荷華,一名水目,一名水芝,一名水花。」
(9)澤芝:《類聚》郭璞《爾雅圖贊 ·芙蓉贊 》雲:「芙蓉麗草,一曰澤芝,……」
(10) 靈草:吳閔鴻《芙蓉賦並序》:「乃有芙蓉靈草,栽育中川。」
(11)玉環:《本草經》載:「荷花又名玉芝。」
(12)君子花:北宋周敦頤著《愛蓮說》,謂蓮為花中君子,蓮又稱「君子花」。
(13) 水宮仙子:因蓮生水中,蓮花亭亭玉立於水面,好似仙女飄然而行,故名。
(14) 菡萏:《爾雅》:「荷,芙蕖……其華菡萏。」
據說,釋迦牟尼本是天上的菩薩,下凡降生到迦毗羅衛國凈飯王處。凈飯王的王妃摩耶夫人,長得象天仙一樣美麗,性溫和賢淑,與國王情深似海。摩耶夫人回憶新婚之夜,她朦朧中看到遠處有一個人騎著一頭白象向她走來並且逐漸變小,從她的右肋處鑽入她的腹中。她心中模模糊糊地預感到菩薩化作一頭白象入胎。日後,身懷有孕的摩耶夫人臉上,微微泛著紅暈,那色彩鮮艷的綠色領口花邊象一片蓮葉,她的臉兒象一朵綻開的蓮花。後來摩耶夫人在娑羅樹下降生佛祖時,百鳥群集歌唱,天樂鳴空相和,四季里的花木都一同盛開,尤其是沼澤內突然開放出大得像車蓋一樣的蓮花。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蓮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並說:「天上天下,惟我獨尊」。
不僅如此,蓮還與佛教醫學有著密切關系。蓮花含有豐富的營養,既可食用又可葯用。古代女子常采清晨帶露的蓮花敷面美容,或服食蓮花以養顏。蓮花含有皮素和木樨素,能潤澤膚色。初放鮮嫩的蓮花用開水泡飲,其汁翠綠清香,有清暑解熱和生津開胃之功效。蓮的地下根莖稱為蓮藕。相傳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舍利弗患有肺結核,目犍連來探望他,並得知舍利弗喜歡吃蓮藕,就帶些新鮮蓮藕讓舍利弗吃,舍利弗吃蓮藕後果然病癒。後來,佛祖弟子經常用蓮藕作為葯用來治病,並發現了蓮藕的許多葯用價值。
編輯本段蓮花的美好品質
在千古第一詩人屈原的代表作 《離騷》中有這樣的詩句「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詩人為了表達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決心,要穿上用蓮花做成的香氣馥郁的衣服。在這里,蓮花這一形象,不僅象徵著詩人高潔的品質和美好的修養,而且表現了詩人濃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像以及《離騷》這首不朽傑作的浪漫主義特色。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這是漢代樂府民歌中的一首極為清新優美的小詩。在這首小詩中,「蓮」既指實物花卉蓮花,又是愛憐的「憐」諧音,以魚戲蓮葉隱喻男女之間的愛情,極其生動形象。在秀美的江南水鄉的大背景中,采蓮的男女主人公搖著小舟,自由地歌唱著純潔美麗的愛情,該是一幅多麼清新的圖畫!
周敦頤(1017—1073)
中國宋代思想家、理學家。原名敦實。字茂叔,號濂溪,道州營道縣(今湖南道縣)人。以母舅龍圖閣學士鄭向任分寧(修水)主簿,調南安軍司理參軍,移桂陽令,徙知南昌,歷合州判官、虔州通判。熙寧初知郴州,擢廣東轉運判官,提點刑獄。所到之處,都很有實績。「在合州郡四年,人心悅服,事不經先生之手,吏不敢決」。晚年知南康軍,治所在今星子縣城。曾游覽廬山,為廬山的山水所吸引,在其自為詩中道:「廬山我愛久,買田山中陰。」因築室廬山蓮花峰下,前有溪,合於湓江,取營道故居濂溪以名之,遂定居於此,並將原在故里的母親鄭木君墓遷葬於廬山清泉社三起山。敦頤卒,亦附葬於母親墓旁。以後子孫世居江州,後裔綿衍。
周敦頤是我國理學的開山祖,他的理學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清代學者黃宗羲在他的《宋儒學案》中說道:「孔子而後,漢儒止有傳經之學,性道微言之絕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論闡發心性義理之精微,端數元公之破暗也」。他繼承《易傳》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一個簡單而有系統的宇宙構成論,說「無極而太極」,「太極」一動一靜,產生陰陽萬物。「萬物生而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太極圖說》)。」聖人又模仿「太極」建立「人極」。「人極」即「誠」,「誠」是「純粹至善」的「五常之木,百行之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通過主靜、無欲,才能達到這一境界。在以後的七百多年的學術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他所提出的哲學范疇,如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動靜、性命、善惡等,成為後世理學研究的課題。
周敦頤生前並不為人們所推崇,學術地位也不高。人們只知道他「政事精絕」,宦業「過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懷灑脫,有仙風道氣。但沒有人知道他的理學思想,只有南安通判程太中知道他的理學造詣很深,並將兩個兒子——程顥、程賾送到他的門下,後二程均為著名理學家。南宋學者,胡宏對敦頤的理論學加以尊信,理學集大成者朱熹對他評價很高,為他作事狀,又為《太極圖.易說》、《易通》作了註解。張(木加武字)稱他為「道學宗主」,其名聲逐漸大起,九江、道州等、南安等地紛紛建濂溪祠紀念他,寧宗賜敦頤謚號為「元」,因此敦頤又被稱為「元公」,到理宗時,從祀孔子廟庭,確定了周敦頤的理學開山地位。
周敦頤性情朴實,自述道:「芋蔬可卒歲,絹布是衣食,飽暖大富貴,康寧無價金,吾樂蓋易足,廉名朝暮箴」。他從小信古好義,「以名節自砥礪」。平生不慕錢財,愛談名理,他認為「君子以道充為貴,身安為富」。他雖在各地作官,但俸祿甚微,即使這樣,來到九江時,他還把自的積蓄給了故里宗族。
周敦頤酷愛雅麗端莊、清幽玉潔的蓮花,曾於知南康軍時,在府署東側挖池種蓮,名為愛蓮池,池寬十餘丈,中間有一石台,台上有六角亭,兩側有「之」字橋。他盛夏常漫步池畔,欣賞著縷縷清香、隨風飄逸的蓮花,口誦《愛蓮說》。自此蓮池名震遐邇。
九江的煙水亭最初是由周敦頤修建的,因為亭在湖心,一墩如月,故名「浸月亭」。後不斷興廢,取「山頭水色薄籠煙」之意境,改名「煙水亭」。清順治十七年,巡道崔掄奇復修煙水亭建立五賢閣,奉周敦頤為五賢之一。九江市區現在還有濂溪路、濂溪居委會等。
周敦頤著有《周子全書》行世。濂溪書院是他講學的講壇,他的學說對以後理學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周敦頤是把世界本原當做哲學問題進行系統討論的起始者。
編輯本段寫作背景
宋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學家周敦頤來星子任南康知軍。周敦頤為人清廉正直,襟懷淡泊,平生酷愛蓮花。
周敦頤來星子後,在軍衙東側開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種植荷花。周敦頤來星子時已值暮年(55歲),又抱病在身,所以每當公餘飯後,他或獨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於池畔賞花品茗,並寫下了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愛蓮說》。《愛蓮說》雖短,但字字珠璣,歷來為人所傳誦。
一年以後,周敦頤由於年邁體弱辭官而去,在廬山西北麓築堂定居講學。他留下的蓮池和那篇《愛蓮說》,一直為後來者珍視。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調任南康知軍,滿懷對周敦頤的仰慕之情,重修愛蓮池,建立愛蓮堂,並從周的曾孫周直卿那兒得到周敦頤《愛蓮說》的墨跡,請人刻之於石立在池邊。朱熹作詩道: 聞道移根玉井旁,花開十里不尋常; 月明露冷無人見, 獨為先生引興長。 賞析《愛蓮說》,其重點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這是全文的中心題意。 古人寫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懷,同樣的一句話,都有二層意思,一層喻物,一層抒懷。同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也有第二層抒懷意思。隱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實際上,他說的意思就是:官場黑暗,要在官場上保持自己高潔的品格,就如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那麼難。
周敦頤(1017~1073)是我國理學的開山祖,他的理學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周敦頤從小喜愛讀書,在家鄉頗有名氣,人們都說他「志趣高遠,博學力行,有古人之風」。他的學問、氣度,也感動過許多人來追隨他學習,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頤、程顥兩兄弟,他們後來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學家。
公元1072年,周敦頤來到江西,創辦了濂溪書院,從此開始設堂講學,收徒育人。他將書院門前的溪水命名「濂溪」,並自號「濂溪先生」。因他一生酷愛蓮花,便在書院內建造了一座愛蓮堂,堂前鑿一池,名「蓮池」,以蓮之高潔,寄託自己畢生的心志。先生講學研讀之餘,常漫步賞蓮於堂前。後造就一篇《愛蓮說》,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成為千古絕唱,至今仍膾炙人口。
編輯本段君子
1.理想的修身人格——君子
「仁」是儒家思想倫理道德的最高境界,但是,落實到個人的具體修養上,「君子」則是其理想的人格典範。曾參強調「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論語·顏淵》)。試圖以君子的成立來輔助仁的修養的實現或者是將仁的高標准落實到具體的實踐——君子人格上。�
對君子的含義要求,孔子曾言:「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論語·季氏》)講得比較 廣泛,只是講言行中各個方面的總的原則。曾參則進入了更具體的要求。他說:「君子有三費,飲食不在其中。君子有三樂,鍾磬琴瑟不在其中……有親可畏,有君可事,有子可遺,此一樂也;有親可畏,有君可去,有子可怒,此二樂也;有君可喻,有友可助,此三樂也……少而學,長而忘之,此一費也;事君有功,而輕負之,此二費也;久交友而中絕之,此三費也。。」(《韓詩外傳集釋》)另外,《曾子立事》篇還有大量的對君子的嚴格要求,比如:「君子不絕人之歡,不盡人之禮,來者不豫,往者不慎也。去者不謗,就之不賂,亦可謂之忠矣。君子恭而不難,安而不舒,遜而不諂,寬而不縱,惠而不儉,直而不往,亦可謂知矣。」又說:「君子入人之國,不稱其諱,不犯其禁,不服華色之服,不稱懼忄冒 之言,故曰:「與其奢也,寧儉;與其倨也,寧句。」
顯然,對君子的定義大大超過了「九思」的具體性和嚴格性,雖然並未超出「九思」的范圍要求。在整個中國思想文化史上,這種師徒相承的樣式,是很具有代表性的。由於曾參學派對「君子」的要求過分嚴厲,所以有時又不免流露出一些道家者流的味道。《曾子立事》篇還說:「君子不絕小不殄微也,行自微也不微人,人知之則願也,人不知苟吾自知也,君子終身守此勿勿也。」「君子見利思辱,見惡思詬,嗜欲思恥,忿怒思患,君子終身守此戰戰也。」這種做人的小心翼翼的態度,雖其要求基本上還是在儒家的范圍之中,但用道家的邏輯來要求君子,其消極避讓的傾向已很明顯。這種傾向,也許是曾參當初要避免的,但思想的發展,形同其他許多人能參與其中的事情一樣,進行到一定程度之後,便會出現自身難以把握的變形。曾參對君子修養的要求中 。
2.現代人的觀念
原創:何謂君子
又要借用古人的比喻:
孔子罵人,就徑呼之為「小人」,還有「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的名言。最古老的君子的
含義,主要指受過教育且有良好品德的人,而一般百姓沒有受教育的機會,因而也跟那些無
德之人被並稱為「小人」……
何謂君子?
借用一位朋友的說法:
飯局時,談論起「何謂好男人」,我問朋友,你認為你自己是一個好男人嗎?
他想了想,說到:「我不知道好男人的定義為何,但是我自己是一個言出必行的人,可以稱之為「君子」 因為君子的定義是,有責任感,而且不輕易作出承諾,但是絕對講得出做得到,當然所謂言出必行,也要斷定事情的關鍵性。現代社會,面對負責種種人際關系和角色,是一件難事啊……。"
我也想了想,回答到:「其實不單止言出必行,一個守時守候,不輕易放鴿子,不輕易任意妄為的人,例如」借酒行凶「之類,也可包括在君子和好男人之類吧!」
其實,我們女生天天在喊,要找個好男人,要有君子的氣度,大將的風度。其實我們要求不是很高。可惜,對於男人來說,也許很難。因為背受君子名稱的人,他們一定是很顧及身邊人的感受,照顧家人,可惜對於君子而言,已經習慣了的生活細節絕對是帶給他們從來沒有真正灑脫的包袱。
君子的好處
現在時髦說法:男人不壞,女人不愛
有些男人喜歡偽裝成「君子」,對待喜愛女性千依百順,使女人掉入溫柔陷阱之後,一百八十度大變。
女人天性是好奇的動物,就會為此感到莫名其妙,窮追不舍,匪夷所思,又愛又恨!
其實細心敏銳地去觀察一個男人並不靠單純表面的君子風度,更應該多了解他的生活狀況,待人接物,是否人人平等,千萬別去相信,天下只愛你一個,討你一個歡喜,只要他對你好,就什麼都不考慮了。
君子的壞處:
如果你真的愛上了君子,奉勸你要有適當的心理准備去陪伴他承擔壓力,因為他會很多朋友,很多應酬,甚至逢場作興。
這個時候,敏感的女性就會有一種很酸溜溜的滋味,背地裡認倒霉,天下男人那麼多,為何偏偏要選擇君子,讓自己為他默默地付出。
不過我相信,人心肉造,君子們一定懂得感恩之足,也充滿期待和美好的幻想,因為他們的世界裡,他們是最完美的,所以一直期待完美的你出現與他共同進退,白頭偕老。
君子=執著
由於君子對待事情和事物的處理往往是特當體面,因此是一種意識驅使他堅持,我們可定義為「執著」
執著的人,會感性對待生活,而且凡是追求完美。因為君子的美名都是絢麗和光鮮,我充心祝福這樣的人能夠脫潁而出,尋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