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濞佹捣甯傜殑娓╂硥濞佹捣鐨勬俯娉夋櫙鐐
1.濞佹捣娓╂硥鏅鐐
濞佹捣鍦颁笅娓╂硥浼楀氾紝鍏朵腑浠ュぉ鐩灞辨俯娉夊拰鍞愭尝娓╂硥涓轰匠銆傞晣涓婃湁澶╃劧娓╂硥锛岀幇鍦ㄦ湁闇插ぉ澶╃劧娓╂硥銆
2.濞佹捣鐨勬俯娉
濞佹捣鏂囩櫥甯傚紶瀹堕晣澶╃洰娓╂硥搴﹀亣鏉戞渶濂姐傚畠鏈夊ゅ唴鍜屽ゅ栨俯娉夊尯锛屽寘鎷楸肩枟娉曪紝涓鑽夎嵂缇庡圭編瀹瑰拰姘寸枟绯诲垪銆傝繕鏈夌壒娈婄殑鍔熻兘鎬ф荡姹狅紝濡備笘鐣岄庢牸娴存睜銆
杩樻湁鑳朵笢鑿滐紝婀樼菠鑿滐紝浜屾ゼ杩樻湁鍖呴棿浼戞伅鍖恒
鍥犳わ紝瀹冩槸鑳朵笢鍗婂矝鏈澶х殑浠ユ矏娴磋姳鍥娓╂硥銆佸惛娓呮柊绌烘皵銆佷綇浜叉按鎴裤佸悆缁胯壊椋熷搧涓轰富棰橈紝闆嗗悆銆佷綇銆佽屻佸ū浜庝竴浣撶殑鐢熸佽姳鍥搴﹀亣閰掑簵銆
3.濞佹捣娓╂硥鏅鐐规帓鍚
閭i欐捣灏忓尯銆佹硶鍗庝節榫欐咕灏忓尯銆佸▉娴锋亽澶т笂娴峰笣鏅灏忓尯銆佺埍鑾叉咕鍥介檯鏃呮父搴﹀亣鍖哄皬鍖恒佸▉娴疯摑鏄熶竾璞″煄灏忓尯銆佸▉娴风传棣欏惧皬鍖恒佸▉娴蜂竾绉戦珮缈$繝鍥灏忓尯銆佸▉娴风菠娴烽噾澶灏忓尯銆佸▉娴蜂節榫欐槑鐝犺姳鍥灏忓尯銆佸▉娴烽噾楦¤寕鎮﹀皬鍖恒佸▉娴疯曟柊瀹跺洯灏忓尯銆
4.濞佹捣娓╂硥鍏鍥
娓╂硥闆嗗悎锛屽湪娓╂硥妗ワ紝姣忎釜鍐滃巻鍒濅竴鍒濆叚閮芥槸闆嗗悎銆傝拫瀹跺ㄩ泦锛屽湪钂嬪跺ㄦ潙锛屽畾鍦ㄥ啘鍘嗗洓涔濄
5.濞佹捣娓╂硥闀
娓╂硥闆嗗悎锛屽湪娓╂硥妗ワ紝姣忎釜鍐滃巻鍒濅竴鍒濆叚閮芥槸闆嗗悎銆傝拫瀹跺ㄩ泦锛屽湪钂嬪跺ㄦ潙锛屽畾鍦ㄥ啘鍘嗗洓涔濄
2010骞磋嚦2012骞达紝濞佹捣鍦扮儹娓╂硥涓板瘜锛屽寘鎷钁楀悕鐨勬俯娉夋枃鐧诲攼娉㈡俯娉夈佹枃鐧诲ぉ鐩娓╂硥銆佷钩灞卞皬娉烽奔銆佹枃鐧婚浄铏庢撤楸笺佹枃鐧荤佸彛鍏虫俯娉夊害鍋囨潙銆佹俯娉夐晣娴锋簮娓╂硥搴﹀亣鏉戙佹腐瑗块晣棣欐捣娓╂硥銆佸▉娴峰競瀹濇硥娓╂硥銆傚▉娴锋场娓╂硥鐨勬渶浣冲h妭鏄鍐澶┿傚ゅ栭洩鑺遍橀橈紝瀹ゅ唴娓╂硥姘寸儹姘旇吘鑵撅紝娉″湪姘撮噷娌佷汉蹇冭劸銆傚畠杩欑湡鏄涓嶆溄鐨勪韩鍙椼傚▉娴风幇鍦ㄦ墍鏈夌殑娓╂硥閮藉彲浠ユ场锛岄櫎浜嗗忓ぉ澶鐑锛屾场娓╂硥涓嶆槸鏈濂界殑瀛h妭銆
6.濞佹捣娓╂硥闀囨俯娉
鑽f垚鍗佸ぇ娓╂硥鏈夊▉娴烽欐捣妫鏋楁俯娉夈佽崳鎴愮撼鏉娴锋俯娉夈佸凹s娴锋嘲搴﹀亣娓╂硥銆佸▉娴蜂钩灞辨俯娉夈佽崳鎴愯嫳娌绘堡銆佹垚灞卞尽鍥娓╂硥鍏荤敓棣嗙瓑銆
濞佹捣鍚戞捣妫鏋楁俯娉
娴峰弬鏋楁俯娉夌洰鍓嶆湁5涓瀹ゅ唴娴存睜锛21涓闇插ぉ娴存睜銆傚ゅ唴娴存睜鍖呮嫭楸肩被娌荤枟姹犮佺墰濂舵荡鍜岃柊琛h崏娴淬傚ゅ栨吵姹犳湁棣欐捣姹犮佽姳姹犮佺孩閰掓荡銆佹煚妾姹犵瓑銆
鑽f垚閭i欐捣娓╂硥
鍚戞捣鍥介檯鏃呮父搴﹀亣鍖轰綅浜庡北涓滃崐宀涗笢鍖楃锛屽▉娴蜂笢閮ㄦ柊鍩庝綅浜庢柊鍩庝笢閮ㄣ傜敱鍗椾含宀虫槑寤鸿鹃泦鍥㈠叏璧勫瓙鍏鍙稿北涓滀竾鎭掓埧鍦颁骇鎶曡祫鏈夐檺鍏鍙稿紑鍙戯紝渚濇墭鏂拌タ鍏版渶钁楀悕鐨勫浗瀹舵捣宀哥洓涓版咕绮惧績鎵撻犮傚崰鍦伴潰绉绾1000浜╋紝鎬诲缓绛戦潰绉绾120涓囧钩鏂圭背銆
7.濞佹捣甯傚唴娓╂硥鍝閲屽ソ
濞佹捣涓存捣鐨勪簲鏄熺骇閰掑簵鏈夊▉娴烽噾娴锋咕鍥介檯閰掑簵銆佸▉娴峰畞闈欏缓鍥介厭搴椼佸▉娴峰攼娉㈡俯娉夊害鍋囨潙銆
濞佹捣锛屼腑鍥藉北涓滅渷鐨勪竴涓鍦扮骇甯傦紝浣嶄簬灞变笢鍗婂矝鐨勪笢绔锛屽寳銆佷笢銆佸崡涓夐潰婵掍复榛勬捣锛屽寳涓磋窘涓滃崐宀涳紝涓滀复鏈濋矞鍗婂矝锛岃タ涓庡北涓滅儫鍙版帴澹ゃ
涓滆タ鏈澶ф按骞宠窛绂135km锛屽崡鍖楁渶澶у瀭鐩磋窛绂81km锛屾婚潰绉5,797km2锛屽叾涓甯傚尯闈㈢Н777km2銆傛捣宀哥嚎闀985.9鍏閲屻備笅杈栫幆缈犲尯銆佹枃鐧诲尯銆佽崳鎴愬競銆佷钩灞卞競銆
8.灞变笢濞佹捣鏈夋俯娉夊悧锛
鑽f垚鏈夊緢澶氭俯娉夈傝瘯鎺ㄨ崘10涓娓╂硥濡備笅锛
濞佹捣棣欐捣妫鏋楁俯娉夛紝鑽f垚绾虫捣娓╂硥椋庢櫙鍖猴紝鍊猻娴锋嘲搴﹀亣娓╂硥銆佸▉娴蜂钩灞辨俯娉夈佽崳鎴愭ū涔嬫俯娉夈佹垚灞卞尽鑻戞俯娉夊吇鐢熶腑蹇冨▉娴峰ぉ鐩娓╂硥銆佸攼娉㈡俯娉夊害鍋囬厭搴椼佸疂娉夊爞搴﹀亣閰掑簵銆佸皬娉烽噹娓″亣鏉戙
9.濞佹捣甯傚尯鏈夋病鏈夋俯娉
濞佹捣鏈夊嚑涓娓╂硥纭瀹炰笉閿欍傜粰浣犵畝鍗曚粙缁嶄竴涓嬶細
澶╃洰娓╂硥
瀹冧綅浜庢枃鐧诲尯寮犲朵骇闀
浣嶄簬鏂囩櫥缁忔祹寮鍙戝尯锛屾槸鍥藉禔AAA绾ф梾娓告櫙鍖猴紝鏄闆嗗ぉ鐒舵俯娉夈佷紤闂插ū涔愩佷細璁鎺ュ緟銆佸仴韬鍏荤敓涓轰竴浣撶殑缁煎悎鎬т紤闂插害鍋囪儨鍦般傛瘮杈冩硥姘寸殑缁嗚妭锛屼簡瑙f洿澶氾紝鎴峰栨俯娉夋洿澶氥
绾㈡按濉樹綅浜庡▉娴峰競涓存腐鍖猴紝鑽夊簷瀛愰晣鍗楅儴銆傚畠鏄浠ョ孩姘村橀檮杩戠殑鏉戝簞鍛藉悕鐨勩傝繖涓瀹跺涵鍜屽叾浠栧跺涵宸涓嶅氥
10.濞佹捣娓╂硥鏅鐐规帓琛屾
1銆侀欑Н灞呮俯娉夊害鍋囬厭搴楋紱
2銆佹按鏈堟堡娉夛紱
3銆佸惎婧愭堡娉夋礂娴达紱
4.绁炵樼殑鐭冲ご鍑烘睏娓╂硥锛
5.瀹樺樻俯娉夊浗闄呭害鍋囨潙锛
6.浜戣胺棣欏悏灞呮俯娉夊害鍋囬厭搴楋紱
7.灞变笢鏅鸿儨姹ゆ硥鏃呮父搴﹀亣鍖猴紱
8.濞佹捣鐨勫ぉ鐩娓╂硥锛
9.娉夊煄娆т箰鍫¤タ姘存咕鑹烘湳鍏荤敓娓╂硥锛
10.姘翠簯杞㏒PA鍥介檯娓╂硥浼氭墍锛
1.榻愭渤瀛旈泙鐜嬭摑娴风帀鍗庢俯娉夐厭搴楋紱
12.婢冲崕鍥介檯娓╂硥閰掑簵銆
㈡ 爱莲说的翻译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①,可爱者甚蕃②。晋陶渊明独爱菊③;自李唐来④,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⑤,濯清涟而不妖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⑦,香远益清⑧,亭亭⑨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①①也;牡丹①②,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①③者也。噫①④!菊之爱①⑤,陶后鲜有闻①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①⑦众矣。
注释
①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1017~1073)北宋著名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②蕃(fán):多。
③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④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拍散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予,我。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⑥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⑦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⑧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益,更,越。
⑨亭亭:耸立的样子。亭亭净值,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
⑩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①①隐逸者:隐居的人。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
①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①③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①④噫(yī):叹词,相当于“唉”。
①⑤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
①⑥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鲜,少。
①⑦宜乎: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是很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而更加清芬,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她。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至于爱牡丹的人,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说”,古代文体之一,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赏析
周敦颐,北宋人,其人一生澹泊名利,不求闻达。他的这种高洁的人品,诚如北宋文和贺启学大家黄庭坚所誉:“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而他的传世散文佳作《爱莲说》恰恰正是他酒落胸怀所透射而出的精神折光。
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概叹。
文章的前一部分,写出了莲花之美就在于其一个“洁”字。首先,“出淤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再次“可远唤如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
前文所说的一切,事实上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证。正如作者所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感慨于象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谨严。 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这首诗在语言上也同样富有特色,那就是优美简练,的确是如莲之美——“不枝不蔓”,没有多余的无用之语
莲花的美丽别称
(1)芙蓉:《尔雅》:“荷,芙蕖,别名芙蓉,亦作芙容。”
(2)芙蕖:《尔雅·释草》:“荷、芙蕖。……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
(3)藕花: 唐张籍《送从弟之苏州》诗:“夜月红柑树,秋风白藕花。”
(4)水芙蓉:《群芳谱》:“荷花亦称作芙蕖、水芙蓉。”
(5)草芙蓉:杜诗注云:产于陆者曰木芙蓉,产于水者曰草芙蓉。”
(6) 水花:李时珍《本草纲目》:“莲花”释名:“芙蓉、芙蕖、水华。”
(7)净友又称净客。莲花洁净不染,因此人们称其为净友。
(8)水芝:普崔豹《古今注》下“草木”:“芙蓉一名荷华,一名水目,一名水芝,一名水花。”
(9)泽芝:《类聚》郭璞《尔雅图赞 ·芙蓉赞 》云:“芙蓉丽草,一曰泽芝,……”
(10) 灵草:吴闵鸿《芙蓉赋并序》:“乃有芙蓉灵草,栽育中川。”
(11)玉环:《本草经》载:“荷花又名玉芝。”
(12)君子花:北宋周敦颐著《爱莲说》,谓莲为花中君子,莲又称“君子花”。
(13) 水宫仙子:因莲生水中,莲花亭亭玉立于水面,好似仙女飘然而行,故名。
(14) 菡萏:《尔雅》:“荷,芙蕖……其华菡萏。”
莲花与佛教
据说,释迦牟尼本是天上的菩萨,下凡降生到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处。净饭王的王妃摩耶夫人,长得象天仙一样美丽,性温和贤淑,与国王情深似海。摩耶夫人回忆新婚之夜,她朦胧中看到远处有一个人骑着一头白象向她走来并且逐渐变小,从她的右肋处钻入她的腹中。她心中模模糊糊地预感到菩萨化作一头白象入胎。日后,身怀有孕的摩耶夫人脸上,微微泛着红晕,那色彩鲜艳的绿色领口花边象一片莲叶,她的脸儿象一朵绽开的莲花。后来摩耶夫人在娑罗树下降生佛祖时,百鸟群集歌唱,天乐鸣空相和,四季里的花木都一同盛开,尤其是沼泽内突然开放出大得像车盖一样的莲花。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并说:“天上天下,惟我独尊”。
不仅如此,莲还与佛教医学有着密切关系。莲花含有丰富的营养,既可食用又可药用。古代女子常采清晨带露的莲花敷面美容,或服食莲花以养颜。莲花含有皮素和木樨素,能润泽肤色。初放鲜嫩的莲花用开水泡饮,其汁翠绿清香,有清暑解热和生津开胃之功效。莲的地下根茎称为莲藕。相传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舍利弗患有肺结核,目犍连来探望他,并得知舍利弗喜欢吃莲藕,就带些新鲜莲藕让舍利弗吃,舍利弗吃莲藕后果然病愈。后来,佛祖弟子经常用莲藕作为药用来治病,并发现了莲藕的许多药用价值。
莲花的美好品质
在千古第一诗人屈原的代表作 《离骚》中有这样的诗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诗人为了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要穿上用莲花做成的香气馥郁的衣服。在这里,莲花这一形象,不仅象征着诗人高洁的品质和美好的修养,而且表现了诗人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以及《离骚》这首不朽杰作的浪漫主义特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是汉代乐府民歌中的一首极为清新优美的小诗。在这首小诗中,“莲”既指实物花卉莲花,又是爱怜的“怜”谐音,以鱼戏莲叶隐喻男女之间的爱情,极其生动形象。在秀美的江南水乡的大背景中,采莲的男女主人公摇着小舟,自由地歌唱着纯洁美丽的爱情,该是一幅多么清新的图画!
莲花与佛教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在唐代七绝圣手王昌龄的这首《采莲曲》中,采莲少女的美丽虽不着一字,却尽得风流,因为她们的身影已与风光秀丽、如诗如画的荷塘、莲花融为一体了。从这自然浑成、耐人寻味的意境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吧。
代表着南朝乐府民歌最高成就的《西洲曲》,更是对莲花和采莲有着细致入微的描写:“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这首诗中采莲的情形,不仅生动地展示了江南水乡人民的生活,而且写出了采莲女主人公对远行丈夫深深的思念之情,语言清新明丽,意境悠远,情思缠绵。
以“诚斋体”闻名南宋诗坛的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这首诗中,诗人撷取了“接天莲叶”和“映日荷花”两个典型景物,以通俗明快、流转圆活的风格,写出了六月里西湖的美丽风光,一改宋诗瘦硬生涩的弊端,极具自然灵性。
宋朝理学的创导者、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有这样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在这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中,作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写尽了莲花的高洁品质、优雅气质、优美的姿态和庄重的仪表,表达了封建士大夫高洁的情操和志趣。自此,莲花便有了灵性,步入花中君子之列。
明代的许仲琳,在其著名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塑造了一个莲花化身的少年英雄哪吒的形象,他纯真勇敢而又法力高强,敢于蔑视神权、打抱不平,极具正义和反抗精神,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人物形象之一。透过哪吒这一神话人物形象,我们看到莲花又变成了正义和勇敢的化身。
名家点评
一代散文大师朱自清的美文《荷塘月色》,通过高超的艺术手法和情景交融的意境营造,写出了月下荷塘素淡朦胧的美:“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婀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月下的荷叶、荷花和荷塘,在现代作家朱自清的笔下简直就像一幅意境幽美的工笔画。
作者介绍
周敦颐(1017—1073)
中国宋代思想家、理学家。原名敦实。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以母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分宁(修水)主簿,调南安军司理参军,移桂阳令,徙知南昌,历合州判官、虔州通判。熙宁初知郴州,擢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所到之处,都很有实绩。“在合州郡四年,人心悦服,事不经先生之手,吏不敢决”。晚年知南康军,治所在今星子县城。曾游览庐山,为庐山的山水所吸引,在其自为诗中道:“庐山我爱久,买田山中阴。”因筑室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故居濂溪以名之,遂定居于此,并将原在故里的母亲郑木君墓迁葬于庐山清泉社三起山。敦颐卒,亦附葬于母亲墓旁。以后子孙世居江州,后裔绵衍。
周敦颐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清代学者黄宗羲在他的《宋儒学案》中说道:“孔子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他继承《易传》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一个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说“无极而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万物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太极图说》)。”圣人又模仿“太极”建立“人极”。“人极”即“诚”,“诚”是“纯粹至善”的“五常之木,百行之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通过主静、无欲,才能达到这一境界。在以后的七百多年的学术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所提出的哲学范畴,如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性命、善恶等,成为后世理学研究的课题。
周敦颐生前并不为人们所推崇,学术地位也不高。人们只知道他“政事精绝”,宦业“过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怀洒脱,有仙风道气。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理学思想,只有南安通判程太中知道他的理学造诣很深,并将两个儿子——程颢、程赜送到他的门下,后二程均为著名理学家。南宋学者,胡宏对敦颐的理论学加以尊信,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对他评价很高,为他作事状,又为《太极图.易说》、《易通》作了注解。张(木加武字)称他为“道学宗主”,其名声逐渐大起,九江、道州等、南安等地纷纷建濂溪祠纪念他,宁宗赐敦颐谥号为“元”,因此敦颐又被称为“元公”,到理宗时,从祀孔子庙庭,确定了周敦颐的理学开山地位。
周敦颐性情朴实,自述道:“芋蔬可卒岁,绢布是衣食,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吾乐盖易足,廉名朝暮箴”。他从小信古好义,“以名节自砥砺”。平生不慕钱财,爱谈名理,他认为“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他虽在各地作官,但俸禄甚微,即使这样,来到九江时,他还把自的积蓄给了故里宗族。
周敦颐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曾于知南康军时,在府署东侧挖池种莲,名为爱莲池,池宽十余丈,中间有一石台,台上有六角亭,两侧有“之”字桥。他盛夏常漫步池畔,欣赏着缕缕清香、随风飘逸的莲花,口诵《爱莲说》。自此莲池名震遐迩。
九江的烟水亭最初是由周敦颐修建的,因为亭在湖心,一墩如月,故名“浸月亭”。后不断兴废,取“山头水色薄笼烟”之意境,改名“烟水亭”。清顺治十七年,巡道崔抡奇复修烟水亭建立五贤阁,奉周敦颐为五贤之一。九江市区现在还有濂溪路、濂溪居委会等。
周敦颐著有《周子全书》行世。濂溪书院是他讲学的讲坛,他的学说对以后理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周敦颐是把世界本原当做哲学问题进行系统讨论的起始者
㈢ 爱莲说的古诗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版;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权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㈣ 莲的文化和历史
http://..com/question/814727.html
<<忆莲>>
江南风景秀
最忆在碧莲
娥娜似仙子
清风送香远
<<访莲>>
友人致电来,
邀我游苑址。
斜风雨数点,
新月柳几枝。
行到近春园,
立观荷花池。
莲花迎我至,
婀娜我自痴。
<<种莲>>
清塘引水下藕根
春风带露沾侬身
待到花开如满月
览胜谁记种莲人
<<对莲>>
古柳垂堤风淡淡,
新荷漫沼叶田田。
白羽频挥闲士坐,
乌纱半坠醉翁眠。
游梦挥戈能断日,
觉来持管莫窥天。
堪笑荣华枕中客,
对莲余做世外仙。
<<采莲>>
燕园不可采莲
莲叶空自田田
无鱼戏在莲中
我亦难入莲间
<<画莲>>
朱颜碧墨放池畔
舞袖挥毫对玉莲
尽态极妍宛若生
一脉幽香把君难
<<赏莲>>
炎夏雨后月,
春归花寂寞;
满塘素红碧,
风起玉珠落。
<<咏莲>>
池塘一夜风雨,
开起万朵红玉;
怜君自来高格,
爱莲谁若敦颐。
<<问莲>>
花中君子来哪方
婷婷玉立展娇容
暖日和风香不尽
伸枝展叶碧无穷
纵使清凉遮炎夏
为甚委靡躲寒冬
既然不愿纤尘染
何必立身淤泥中
<<赞莲>>
陆上百花竞芬芳
碧水潭泮默默香
不与桃李争春风
七月流火送清凉
<<梦莲>>
京北秋来风景异,
天高云淡雁迷离;
踏破铁岭无觅处,
寻遍荷塘空水遗;
无可奈何秋睡去,
仙衣胜雪倾心起;
何故幽叹无缘见,
夏风十里一潭碧。
<<残莲>>
萧瑟秋风百花亡
枯枝落叶随波荡
暂谢铅华养生机
一朝春雨碧满塘
荷花学名为Nelumbo nucifera Gaertn,荷花属睡莲科(Nymphaeaceae)莲属(Nelumbo)。
莲属(Nelumbo Adans.)植物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种属之一。据古植物学家研究化石证实,一亿三千五百万年以前,在北半球的许多水域地方都有莲属植物的分布。那时候,正植巨型爬行动物恐龙急剧减少的后期,它在地球上生长的时间比人类祖先的出现(200万年前)早得多。前苏联A.H.克里斯托弗维奇《古植物学》(1965)称,莲属化石发现于北美北极地区和亚洲阿穆尔河流(即黑龙江)的白垩纪及欧洲和东亚(库页岛)、日本的渐新世和中新世地层中。那年月,地球上气温比现在温暖,莲属植物约有10~12种,五大洲均有分布。后冰期(Ice Age)来临,全球气温下降,使得不少植物灭绝,另一些植物被迫漂迁,完全打破了原来的地理分布状况。遭此劫难,莲属植物幸存2种,分布范围缩小了。分布在亚洲、大洋州北部者为中国莲(Nelumbo nucifera),漂迁至北美洲的为美洲莲(N.lutea)古植物学家还研究指出,在日本北海道、京都发掘的更新世至全新世(200万年前)的莲化石,和现代的中国莲相似;在中国柴达木盆地发掘的1000万年前荷叶化石,和现代中国莲相似。70年代中国石油化学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规划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渤海沿海地区早第三纪孢粉》一书记载:在辽宁省盘山、天津北大港、山东省垦利、广饶及河北省沧州等地发现有两种莲的孢粉化石。第三纪热带植物地理区内的我国海南岛琼山长昌盆地地层中,也发现有莲属植物的化石。现我国黑龙江省扶远、虎林、同江、尚志等县的湖沼地,仍有原始野生莲分布。以上说明莲是冰期以前的古老植物,它和水杉(melasequoiagly plostroboides)、银杏(Ginkgo biloba)、中国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se)、北美红杉(Sequoia sempervirens)等同属未被冰期的冰川噬吞而幸存的孑遗植物代表。
㈤ 爱莲说原文和译文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màn)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y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水陆草木之花【1】,可爱者甚蕃【2】。晋陶渊明独爱菊【3】。自李唐来【4】,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5】而不染【6】,濯清涟而不妖【7】,中通外直,不蔓不枝【8】,香远益清【9】,亭亭【10】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11】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12】也;牡丹【13】,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14】者也。噫【15】!菊之爱【16】,陶后鲜有闻【1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18】众矣。
注释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笑大晋著名诗人。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4】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衡差
【5】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6】染:沾染。
【7】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8】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9】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益,更,更加。
【10】亭亭:耸立的样子。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
【11】亵(xiè)玩:近前把玩。亵,亵渎不尊重.
【12】隐逸者:隐居的人。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者:~~的花。
【13】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14】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富有真气的人。
【15】噫(yī):叹词,相当于“唉”。
【16】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7】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鲜,少。
【18】宜乎: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译文
水中、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受人喜爱者特别的繁多。晋朝的陶渊明惟独喜爱菊花。自从唐代以来,世上的人们都很喜爱牡丹。我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成长出来,却不受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并不显得妖艳。莲花的叶柄中间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就越显得幽香;笔直地挺立在那里,只可以在远处看,而不可以在近处玩弄。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人;莲花,是花中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听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赏析
“说”,古代文体之一,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从内容上看,碰拦竖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文章的前一部分,写出了莲花之美就在于其一个“洁”字。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
前文所说的一切,事实上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证。正如作者所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感慨于象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谨严。 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这首诗在语言上也同样富有特色,那就是优美简练,的确是如莲之美——“不枝不蔓”,没有多余的无用之语
其重点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全文的中心题意。
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同样的一句话,都有二层意思,一层喻物,一层抒怀。同样,“出淤泥而染,濯清莲而不妖”也有第二层抒怀意思。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独莲而能为,弥足可贵也。这也是作者的感叹吧,因为在大环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的,除了逃避与远离。或者如他那样兢兢业业的守着自己的一份志节。
周敦颐的《爱莲说》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开篇深沉大气,既点明了《爱莲说》之莲也属水陆草木之花,也点明了莲的可爱,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罢了。这为他下文的“予独爱莲”埋下了顺理成章的伏笔。如此开篇,出笔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接下去周敦颐并没在甚蕃里纠缠,只是直接缩景,一句“晋陶渊明独爱菊”,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
接下句“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
下句周敦颐就直接进入了正题“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之语,爱莲之心,喻莲之志,可谓一气呵成,看似是对莲的直观描写,其实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像倾诉心衷也。此运笔之老到,实让人叹为观止。可说通篇读者都无一丝喘息之机。语言超凡脱俗,而回味却是隽永绵长,越品越有滋味。
收篇,周敦颐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让人读来也别有一番滋味。“予谓菊,花之隐者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此平淡之句接上节“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可谓浑然一体,不着丝毫痕迹。而更重要的是,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而无一言直接指责。
周敦颐通过这样的对比,将自己比喻为君子。君子难为,犹胜于避世也。从这一点来看,周敦颐有些孤芳自赏的意思。不过周敦颐也有些自知之明,接下去他发出了深沉的感叹“菊之爱,陶之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的,滚滚红尘,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晋有陶渊明,可现在却听都没听到还有人会这样做的。或是像我一样的,在尘世中能相守一份纯净的,有着我这样追求君子风范的,又有几人?大多数的人,皆在红尘世事中从众罢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也。
此文高风亮节,清雅脱俗,精短,锒锒上口,实为古文中难得的精品短篇。而且一文双解,内容厚实而意境深远。加上其文近似白话,易读易解,所以成了流传后世脍炙人口的传世佳品。在赏析此文的时候,如果能感动于文中的志节,这也就是读此文的最佳所得吧。
编辑本段莲花的美丽别称
(1)芙蓉:《尔雅》:“荷,芙蕖,别名芙蓉。”
(2)芙蕖:《尔雅·释草》:“荷、芙蕖。……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
(3)藕花: 唐张籍《送从弟之苏州》诗:“夜月红柑树,秋风白藕花。”
(4)水芙蓉:《群芳谱》:“荷花亦称作芙蕖、水芙蓉。”
(5)草芙蓉:杜诗注云:产于陆者曰木芙蓉,产于水者曰草芙蓉。”
(6) 水花:李时珍《本草纲目》:“莲花”释名:“芙蓉、芙蕖、水华。”
(7)净友又称净客。莲花洁净不染,因此人们称其为净友。
(8)水芝:普崔豹《古今注》下“草木”:“芙蓉一名荷华,一名水目,一名水芝,一名水花。”
(9)泽芝:《类聚》郭璞《尔雅图赞 ·芙蓉赞 》云:“芙蓉丽草,一曰泽芝,……”
(10) 灵草:吴闵鸿《芙蓉赋并序》:“乃有芙蓉灵草,栽育中川。”
(11)玉环:《本草经》载:“荷花又名玉芝。”
(12)君子花:北宋周敦颐著《爱莲说》,谓莲为花中君子,莲又称“君子花”。
(13) 水宫仙子:因莲生水中,莲花亭亭玉立于水面,好似仙女飘然而行,故名。
(14) 菡萏:《尔雅》:“荷,芙蕖……其华菡萏。”
据说,释迦牟尼本是天上的菩萨,下凡降生到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处。净饭王的王妃摩耶夫人,长得象天仙一样美丽,性温和贤淑,与国王情深似海。摩耶夫人回忆新婚之夜,她朦胧中看到远处有一个人骑着一头白象向她走来并且逐渐变小,从她的右肋处钻入她的腹中。她心中模模糊糊地预感到菩萨化作一头白象入胎。日后,身怀有孕的摩耶夫人脸上,微微泛着红晕,那色彩鲜艳的绿色领口花边象一片莲叶,她的脸儿象一朵绽开的莲花。后来摩耶夫人在娑罗树下降生佛祖时,百鸟群集歌唱,天乐鸣空相和,四季里的花木都一同盛开,尤其是沼泽内突然开放出大得像车盖一样的莲花。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并说:“天上天下,惟我独尊”。
不仅如此,莲还与佛教医学有着密切关系。莲花含有丰富的营养,既可食用又可药用。古代女子常采清晨带露的莲花敷面美容,或服食莲花以养颜。莲花含有皮素和木樨素,能润泽肤色。初放鲜嫩的莲花用开水泡饮,其汁翠绿清香,有清暑解热和生津开胃之功效。莲的地下根茎称为莲藕。相传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舍利弗患有肺结核,目犍连来探望他,并得知舍利弗喜欢吃莲藕,就带些新鲜莲藕让舍利弗吃,舍利弗吃莲藕后果然病愈。后来,佛祖弟子经常用莲藕作为药用来治病,并发现了莲藕的许多药用价值。
编辑本段莲花的美好品质
在千古第一诗人屈原的代表作 《离骚》中有这样的诗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诗人为了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要穿上用莲花做成的香气馥郁的衣服。在这里,莲花这一形象,不仅象征着诗人高洁的品质和美好的修养,而且表现了诗人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以及《离骚》这首不朽杰作的浪漫主义特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是汉代乐府民歌中的一首极为清新优美的小诗。在这首小诗中,“莲”既指实物花卉莲花,又是爱怜的“怜”谐音,以鱼戏莲叶隐喻男女之间的爱情,极其生动形象。在秀美的江南水乡的大背景中,采莲的男女主人公摇着小舟,自由地歌唱着纯洁美丽的爱情,该是一幅多么清新的图画!
周敦颐(1017—1073)
中国宋代思想家、理学家。原名敦实。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以母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分宁(修水)主簿,调南安军司理参军,移桂阳令,徙知南昌,历合州判官、虔州通判。熙宁初知郴州,擢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所到之处,都很有实绩。“在合州郡四年,人心悦服,事不经先生之手,吏不敢决”。晚年知南康军,治所在今星子县城。曾游览庐山,为庐山的山水所吸引,在其自为诗中道:“庐山我爱久,买田山中阴。”因筑室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故居濂溪以名之,遂定居于此,并将原在故里的母亲郑木君墓迁葬于庐山清泉社三起山。敦颐卒,亦附葬于母亲墓旁。以后子孙世居江州,后裔绵衍。
周敦颐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清代学者黄宗羲在他的《宋儒学案》中说道:“孔子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他继承《易传》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一个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说“无极而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万物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太极图说》)。”圣人又模仿“太极”建立“人极”。“人极”即“诚”,“诚”是“纯粹至善”的“五常之木,百行之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通过主静、无欲,才能达到这一境界。在以后的七百多年的学术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所提出的哲学范畴,如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性命、善恶等,成为后世理学研究的课题。
周敦颐生前并不为人们所推崇,学术地位也不高。人们只知道他“政事精绝”,宦业“过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怀洒脱,有仙风道气。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理学思想,只有南安通判程太中知道他的理学造诣很深,并将两个儿子——程颢、程赜送到他的门下,后二程均为著名理学家。南宋学者,胡宏对敦颐的理论学加以尊信,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对他评价很高,为他作事状,又为《太极图.易说》、《易通》作了注解。张(木加武字)称他为“道学宗主”,其名声逐渐大起,九江、道州等、南安等地纷纷建濂溪祠纪念他,宁宗赐敦颐谥号为“元”,因此敦颐又被称为“元公”,到理宗时,从祀孔子庙庭,确定了周敦颐的理学开山地位。
周敦颐性情朴实,自述道:“芋蔬可卒岁,绢布是衣食,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吾乐盖易足,廉名朝暮箴”。他从小信古好义,“以名节自砥砺”。平生不慕钱财,爱谈名理,他认为“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他虽在各地作官,但俸禄甚微,即使这样,来到九江时,他还把自的积蓄给了故里宗族。
周敦颐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曾于知南康军时,在府署东侧挖池种莲,名为爱莲池,池宽十余丈,中间有一石台,台上有六角亭,两侧有“之”字桥。他盛夏常漫步池畔,欣赏着缕缕清香、随风飘逸的莲花,口诵《爱莲说》。自此莲池名震遐迩。
九江的烟水亭最初是由周敦颐修建的,因为亭在湖心,一墩如月,故名“浸月亭”。后不断兴废,取“山头水色薄笼烟”之意境,改名“烟水亭”。清顺治十七年,巡道崔抡奇复修烟水亭建立五贤阁,奉周敦颐为五贤之一。九江市区现在还有濂溪路、濂溪居委会等。
周敦颐著有《周子全书》行世。濂溪书院是他讲学的讲坛,他的学说对以后理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周敦颐是把世界本原当做哲学问题进行系统讨论的起始者。
编辑本段写作背景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一年以后,周敦颐由于年迈体弱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讲学。他留下的莲池和那篇《爱莲说》,一直为后来者珍视。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调任南康知军,满怀对周敦颐的仰慕之情,重修爱莲池,建立爱莲堂,并从周的曾孙周直卿那儿得到周敦颐《爱莲说》的墨迹,请人刻之于石立在池边。朱熹作诗道: 闻道移根玉井旁,花开十里不寻常; 月明露冷无人见, 独为先生引兴长。 赏析《爱莲说》,其重点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这是全文的中心题意。 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同样的一句话,都有二层意思,一层喻物,一层抒怀。同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也有第二层抒怀意思。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
周敦颐(1017~1073)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颐、程颢两兄弟,他们后来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学家。
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赏莲于堂前。后造就一篇《爱莲说》,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脍炙人口。
编辑本段君子
1.理想的修身人格——君子
“仁”是儒家思想伦理道德的最高境界,但是,落实到个人的具体修养上,“君子”则是其理想的人格典范。曾参强调“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试图以君子的成立来辅助仁的修养的实现或者是将仁的高标准落实到具体的实践——君子人格上。�
对君子的含义要求,孔子曾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讲得比较 广泛,只是讲言行中各个方面的总的原则。曾参则进入了更具体的要求。他说:“君子有三费,饮食不在其中。君子有三乐,钟磬琴瑟不在其中……有亲可畏,有君可事,有子可遗,此一乐也;有亲可畏,有君可去,有子可怒,此二乐也;有君可喻,有友可助,此三乐也……少而学,长而忘之,此一费也;事君有功,而轻负之,此二费也;久交友而中绝之,此三费也。。”(《韩诗外传集释》)另外,《曾子立事》篇还有大量的对君子的严格要求,比如:“君子不绝人之欢,不尽人之礼,来者不豫,往者不慎也。去者不谤,就之不赂,亦可谓之忠矣。君子恭而不难,安而不舒,逊而不谄,宽而不纵,惠而不俭,直而不往,亦可谓知矣。”又说:“君子入人之国,不称其讳,不犯其禁,不服华色之服,不称惧忄冒 之言,故曰:“与其奢也,宁俭;与其倨也,宁句。”
显然,对君子的定义大大超过了“九思”的具体性和严格性,虽然并未超出“九思”的范围要求。在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史上,这种师徒相承的样式,是很具有代表性的。由于曾参学派对“君子”的要求过分严厉,所以有时又不免流露出一些道家者流的味道。《曾子立事》篇还说:“君子不绝小不殄微也,行自微也不微人,人知之则愿也,人不知苟吾自知也,君子终身守此勿勿也。”“君子见利思辱,见恶思诟,嗜欲思耻,忿怒思患,君子终身守此战战也。”这种做人的小心翼翼的态度,虽其要求基本上还是在儒家的范围之中,但用道家的逻辑来要求君子,其消极避让的倾向已很明显。这种倾向,也许是曾参当初要避免的,但思想的发展,形同其他许多人能参与其中的事情一样,进行到一定程度之后,便会出现自身难以把握的变形。曾参对君子修养的要求中 。
2.现代人的观念
原创:何谓君子
又要借用古人的比喻:
孔子骂人,就径呼之为“小人”,还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名言。最古老的君子的
含义,主要指受过教育且有良好品德的人,而一般百姓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因而也跟那些无
德之人被并称为“小人”……
何谓君子?
借用一位朋友的说法:
饭局时,谈论起“何谓好男人”,我问朋友,你认为你自己是一个好男人吗?
他想了想,说到:“我不知道好男人的定义为何,但是我自己是一个言出必行的人,可以称之为“君子” 因为君子的定义是,有责任感,而且不轻易作出承诺,但是绝对讲得出做得到,当然所谓言出必行,也要断定事情的关键性。现代社会,面对负责种种人际关系和角色,是一件难事啊……。"
我也想了想,回答到:“其实不单止言出必行,一个守时守候,不轻易放鸽子,不轻易任意妄为的人,例如”借酒行凶“之类,也可包括在君子和好男人之类吧!”
其实,我们女生天天在喊,要找个好男人,要有君子的气度,大将的风度。其实我们要求不是很高。可惜,对于男人来说,也许很难。因为背受君子名称的人,他们一定是很顾及身边人的感受,照顾家人,可惜对于君子而言,已经习惯了的生活细节绝对是带给他们从来没有真正洒脱的包袱。
君子的好处
现在时髦说法: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有些男人喜欢伪装成“君子”,对待喜爱女性千依百顺,使女人掉入温柔陷阱之后,一百八十度大变。
女人天性是好奇的动物,就会为此感到莫名其妙,穷追不舍,匪夷所思,又爱又恨!
其实细心敏锐地去观察一个男人并不靠单纯表面的君子风度,更应该多了解他的生活状况,待人接物,是否人人平等,千万别去相信,天下只爱你一个,讨你一个欢喜,只要他对你好,就什么都不考虑了。
君子的坏处:
如果你真的爱上了君子,奉劝你要有适当的心理准备去陪伴他承担压力,因为他会很多朋友,很多应酬,甚至逢场作兴。
这个时候,敏感的女性就会有一种很酸溜溜的滋味,背地里认倒霉,天下男人那么多,为何偏偏要选择君子,让自己为他默默地付出。
不过我相信,人心肉造,君子们一定懂得感恩之足,也充满期待和美好的幻想,因为他们的世界里,他们是最完美的,所以一直期待完美的你出现与他共同进退,白头偕老。
君子=执着
由于君子对待事情和事物的处理往往是特当体面,因此是一种意识驱使他坚持,我们可定义为“执着”
执着的人,会感性对待生活,而且凡是追求完美。因为君子的美名都是绚丽和光鲜,我充心祝福这样的人能够脱颍而出,寻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